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预防住院患儿跌倒、坠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9月—12月儿科住院的14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2016年1月—4月的140例患儿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住院防跌倒、坠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集束化护理。记录2组住院期间跌倒、坠床发生情况,观察家长对防跌倒、坠床知识掌握度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跌倒、坠床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长对防跌倒、坠床知识掌握度和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应用集束化护理预防跌倒、坠床,能有效降低住院患儿的跌倒、坠床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在减少患者跌倒/坠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科2200例3个月~3岁患儿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患儿采用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即使用预防患儿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单进行评估,达到高度危险因素分值时在患儿床头悬挂"预防跌倒"及"预防坠床"标识牌,护士床头三班交接随时提醒患儿家长,在护士备忘录本上登记有悬挂预防跌倒/坠床标识牌的患儿床号,病室悬挂患儿跌倒/坠床的视图、后果及预防措施等。比较两组患儿住院期间跌倒/坠床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住院期间跌倒/坠床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可降低患儿跌倒/坠床发生率,减轻患儿痛苦,防止患儿发生意外,减少纠纷发生,提高患儿家长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王米艳  颜艳  唐喻莹  曹文莎 《全科护理》2021,19(31):4397-4400
目的:观察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管理在小儿外科住院患儿跌倒/坠床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医院收治的2200例患儿为对照组(实施HFMEA前),采用常规防跌倒/坠床护理管理,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医院收治的2400例患儿为观察组(实施HFMEA后),采用HFMEA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儿跌倒/坠床发生率及风险优先数值(RPN).结果:实施HFMEA管理后跌倒/坠床不良事件发生率由原来的0.59%降至0.08%,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实施HFMEA后5个失效模式RPN值明显降低,均<125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小儿外科住院患儿跌倒/坠床管理中应用HFMEA能有效降低患儿跌倒/坠床不良事件发生率,确保患儿安全,提升护理管理质量,同时也提高了护士的安全风险防范意识及思维评判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运用跌倒坠床风险评估表达到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坠床发生率,从而保障患者安全。方法:选择2013年1~12月12 110例住院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跌倒坠床预防护理措施;选择2014年1~12月12 594例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使用跌倒坠床风险评估表对住院患者进行跌倒坠床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跌倒坠床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跌倒坠床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跌倒坠床风险评估表对住院患者进行跌倒坠床风险评估,并对危险人群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可有效降低跌倒坠床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儿科防跌倒、坠床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0月~12月收治的6个月~6岁120例患儿为路径组,按防跌倒、坠床临床路径表提供安全护理。选取2012年10月~12月收治6个月~6岁120例患儿为对照组,实施传统常规防跌倒、坠床安全护理。结果路径组患儿住院期间发生跌倒、坠床次数1例、发生率0.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例、发生率4.2%(P0.05);路径组患儿家长对防跌倒、坠床安全知识掌握率99.1%,高于对照组的86.7%(P0.05);路径组患儿家长对治疗护理满意度98.3%,高于对照组的满意度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科病房实施防跌倒、坠床临床路径管理既可以降低跌倒、坠床的发生率,也可提高患儿家长对治疗护理的满意度、对护理安全知识的掌握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心内科住院老年患者跌倒及坠床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1月~12月本院收治的772例65岁以上心内科老年患者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2组,将2014年1月~2014年12月住院的367例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老年心内科常规护理;将2015年1月~12月住院的405例老年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患者住院期间跌倒及坠床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跌倒及坠床发生率为1.63%,观察组患者跌倒及坠床发生率为0.49%,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降低住院老年患者的跌倒及坠床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在减少患者跌倒、坠床事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2年10月—2013年9月收治的2 384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2013年10月—2014年9月收治的2 432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使用跌倒坠床评估表并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观察2组住院期间的跌倒、坠床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跌倒、坠床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能够保障患者安全,降低跌倒、坠床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跌倒风险评估与综合干预措施对预防精神障碍患者跌倒的效果。方法将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患者设为观察组,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患者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跌倒风险评估及综合干预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跌倒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跌倒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跌倒风险评估与综合干预措施能有效预防住院精神障碍患者跌倒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媒体健康教育在住院护理安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2017年10~2018年3月的720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 2017年10月~12月住院的36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2018年1~3月住院的36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给予预防跌倒、坠床的健康教育,观察组给予预防跌倒、坠床教育的同时采用多媒体健康教育。跟踪监测两组护理工作中发生的不良事件,比较两组病例发生跌倒、坠床不良事件的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发生跌倒、坠床不良事件的1人;对照组发生跌倒、坠床不良事件的15人,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应用多媒体健康教育能够有效防范跌倒、坠床不良事件的发生,减少住院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对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坠床跌倒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本科室2016年1—3月收治的100例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为观察组,给予预防性护理以减少坠床跌倒的发生。选取本科室2015年10—12月收治的100例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2组坠床跌倒的发生率、护患纠纷率、护理满意度以及陪护的坠床跌倒教育效果。结果观察组坠床跌倒的发生率、投诉率低于对照组,陪护人员的防坠床跌倒知识、态度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安全评估、预防标识、防护效果等方面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护理能够有效减少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坠床跌倒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小组合作管理对康复期脑卒中患者预防跌倒的影响。方法 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4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2008年12月至2009年12月4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由护理组负责防跌倒管理,观察组采用小组合作管理模式,即由康复医生、治疗师、护士共同参与防跌倒管理,分别在入院时和出院前调查观察组患者预防跌倒知识的掌握情况和预防跌倒措施的依从性及两组跌倒发生率。结果出院前观察组患者预防跌倒知识和预防跌倒措施的依从性得分与入院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跌倒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组合作管理能更专业、更全面地帮助脑卒中患者或陪护掌握预防跌倒的方法,提高执行预防跌倒措施的依从性,从而减少跌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六西格玛管理在预防呼吸内科住院病人跌倒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呼吸内科住院的病人作为对照组,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呼吸内科住院的病人作为观察组。观察组采用六西格玛管理方法预防病人跌倒进行DMAIC 5个步骤的管理,借助因果鱼骨图法分析病人跌倒的主要原因,改进预防病人跌倒的流程,制定关键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干预前后护士预防跌倒的相关行为执行情况、病人跌倒发生率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实施六西格玛管理后护士对呼吸内科住院病人跌倒风险评估的及时性、准确性、高危上报率、高危护理措施落实率、病人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跌倒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六西格玛管理能有效提高护士预防跌倒相关行为的执行率及病人满意度,降低跌倒发生率,保障病人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意外事件防范管理小组的成立在预防住院患者跌倒/坠床中的作用。方法将某三甲综合性医院于2012年1月~2013年6月住院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13年7月~2014年12月住院患者设为观察组。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患者通过成立意外事件防范管理小组,实行护理部垂直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跌倒/坠床入院评估率、跌倒/坠床发生率、再次发生跌倒/坠床率和跌倒/坠床后损伤严重程度。结果实施后全院患者跌倒/坠床入院评估率达100%。对照组和观察组住院患者跌倒发生例数分别为34例(0.853‰)和25例(0.546‰),两组住院患者坠床发生例数分别为4例(0.100‰)和3例(0.065‰);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在住院患者总人次增加的情况下,跌倒和坠床患者人次均有减少。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跌倒/坠床后3级损伤发生率分别为34.21%和10.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64,P=0.028)。两组患者跌倒/坠床后无损伤、1级损伤和2级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意外事件防范管理有利于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的发生和损伤严重程度,从而保障住院患者安全,值得临床护理借鉴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内科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的发生率和对安全风险防控知识的知晓及参与情况,探讨规范化护理在老年患者跌倒/坠床风险防控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构建规范化护理实践体系,以2022年1—6月医院住院的老年患者3153例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以2022年7—12月医院住院的老年患者3431例作为观察组,实施规范化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跌倒/坠床的发生率及对跌倒/坠床安全风险预控知识知晓情况、参与情况以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老年患者跌倒/坠床5例,对照组老年患者跌倒/坠床6例,两组老年患者跌倒/坠床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老年患者对跌倒/坠床安全风险预控知识知晓率、参与率及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规范化护理实践体系在老年患者跌倒/坠床风险预控管理中应用,有利于改善老年患者安全与风险管理,降低跌倒/坠床时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系统化护理干预在降低青春期功血患者住院期间跌倒/坠床事件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2015年收治的102例青春期功血患者为研究对象,2014年的50例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跌倒/坠床预防措施;2015年收治的52例设为观察组,实施系统化跌倒/坠床预防干预,包括增加评估次数,建立跌倒/坠床护理记录单及床头标识,实施术后患者针对性跌倒/坠床预防措施,落实监控制度等,比较分析2组患者的跌倒、坠床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跌倒/坠床发生率为16%,观察组为1.9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化护理干预可降低青春期功血患者术后跌倒/坠床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预防儿科住院患儿跌落的护理预案及临床应用效果,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我科2012年1~12月住院患儿2432例实行预防跌落护理预案管理,并与2011年1~12月未实施预防跌落护理预案时我科住院患儿2643例跌倒或坠床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施预防跌落护理预案后,住院患儿跌落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预防儿科住院患儿跌落的护理预案能有效降低患儿跌倒或坠床发生率,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对老年住院患者坠床/跌倒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室2016年1~3月收治的100例老年住院患者为观察组,给予预见性护理减少跌倒/坠床的发生;选取我科室2015年10~12月收治的100例老年住院患者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跌倒/坠床的发生情况、投诉情况、护理满意度以及陪护的跌倒/坠床教育效果。结果:观察组跌倒/坠床的发生情况明显、投诉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陪护的防跌倒/坠床知识、态度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安全评估、预防标识、防护效果等方面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能够有效减少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的发生情况,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预防住院老年病患者跌倒坠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12月老年病科28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老年病一般护理;选择2013年1~12月年病科29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开展品管圈活动。结果:对照组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为4.55%,观察组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下降至1.3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不仅能有效地降低住院患者的跌倒坠床等不良事件发生率,保证患者的安全,而且能培养护理成员的管理意识和互相协作的精神,增强护士参与临床安全管理的信心,从而提高了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成就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CQI)在老年干部病房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11月~2014年10月老年住院患者118例作为对照组,2014年11月~2015年11月老年住院患者163例作为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跌倒/坠床管理方法;试验组在常规方法的基础上采用CQI管理方法,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跌倒/坠床发生率,并问卷形式调查患者对CQI管理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坠床中护士健康教育行为的满意率。结果:试验组患者跌倒/坠床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患者对护士行跌倒/坠床相关健康教育知识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CQI应用于老年干部病房患者跌倒/坠床管理中,可有效降低患者跌倒/坠床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士行跌倒/坠床相关健康教育知识的满意率。  相似文献   

20.
杨梅  吴清翠 《当代护士》2018,(8):99-100
目的探讨评价思维导图在儿科病房预防跌倒/坠床宣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首次住院的160例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观察组应用思维导图对患儿家属进行科内预防跌倒/坠床宣教,并将图表交于患儿家属;对照组按照护理部印发的儿童跌倒/坠床风险评估及防范监控表,采用口头宣教形式对患儿家属进行照读并予家属签字。分别对两组患儿家属进行跌倒/坠床宣教的满意度测评。结果观察组对跌倒/坠床宣教的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病房预防跌倒/坠床宣教中采用思维导图,有助家属理解记忆,且其操作性强,方法简便,实用有效,能有效提高家属满意度,降低患儿跌倒或坠床的发生,尤其适用婴幼儿家属。同时能有效降低护理安全纠纷,提升科室管理质量,降低儿科护理敏感指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