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针刺加TDP照射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刺加TDP照射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9例胡勤策(江苏省锡山市西漳镇卫生院214171)图书分类号R246.9关键词膝损伤/针刺疗法韧带,关节温热疗法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多由于间接扭伤或直接外力碰撞所致。当膝关节呈半屈位,小腿固定时大腿突然内旋,或...  相似文献   

2.
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有保持关节稳定和调节关节活动的功能 ,损伤后如不能及时、正确地治疗易造成关节不稳影响关节功能。自 1991年以来 ,作者采用手术和石膏固定的方法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 37例 ,收到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37例 ,男 2 0例 ,女 17例。年龄 2 1~ 5 0岁 ,平均 2 8岁。完全断裂 17例 ,不全损伤 2 0例。合并内侧半月板损伤 3例 ,前交叉韧带损伤 1例。手术治疗 17例 ,石膏固定2 0例。1.2 症状体征 本组病例全部有外伤史。伤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肿胀和疼痛 ,以膝内侧为重 ,患肢活动…  相似文献   

3.
髌骨骨折康复护理17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髌骨位于膝关节前方,与股四头肌肌腱、髌韧带和两旁的髌旁腱膜构成伸膝装置,加强行走和跑跳作用,也有保护膝关节的作用。髌骨骨折可由直接暴力打击致粉碎性骨折或间接暴力,股四头肌强烈收缩造成横断型骨折。膝部疼痛,不能主动伸膝,不能负重而严重影响膝关节功能。我院多采用切开复位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术后长腿石膏托固定膝关节伸直位3~4周。术后早期功能康复锻炼,有助于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并能在骨折愈合的同时,屈膝关节达到正常的范围,功能恢复占90%以上。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膝关节病变患者膝周疼痛点和牵涉痛的分布特征,探讨肌筋膜激痛点与穴位敏化的关系。方法:在4家医院对膝关节疼痛的患者行膝部探查,采用拇指按压的方法,记录原发性疼痛部位与牵涉痛点出现的区域,并在相关图谱上进行描记。结果:膝关节痛的患者483例,336例患者病变部位和压痛点分布于膝关节周围;另有147例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在膝关节出现较为明显的牵涉性压痛点(区)。患髌腱炎、胫骨结节骨骺炎和股四头肌腱止点炎的105例,局部疼痛主要分布在膝前区。患内侧副韧带损伤、内侧半月板损伤、鹅足滑囊炎和半膜肌止点炎的76例,其局部疼痛主要发生在膝内侧区。外侧副韧带损伤、外侧半月板损伤、髂胫束肌腱炎、腘肌止点炎和股三头肌腱炎的127例患者的局部疼痛多出现在膝外侧区。后交叉韧带损伤、腘绳肌止点炎的28例患者的局部疼痛分布在膝后部。牵涉痛发生在股外侧肌群有43人(牵涉痛区多出现在股外侧和膝关节外侧区)、股前肌群有39人(牵涉痛出现在大腿前侧和膝前部)、股内收肌群有26人(牵涉痛出现在股部正中和膝内侧部)、腘窝后肌群有15人(小腿后侧腘窝部出现牵涉痛)、股后肌群有13人(后侧膝部出现牵涉痛),小腿内侧发生牵涉痛的有11人(牵涉痛出现在小腿内侧)。结论:膝关节病变的原发性痛区以局部分布为主;各肌群病变原发性疼痛位于各自的骨骼肌内,其牵涉痛区大都分布在骨骼肌远端和膝关节周围。原发部位的激痛点与穴位敏化有很多共同之处。  相似文献   

5.
正膝关节的结构膝关节的主要结构包括大腿的股骨、小腿的胫骨和腓骨及膑骨(膝盖骨)之关节面;而前、后十字韧带、内侧韧带、外侧韧带、关节囊以及附着于关节附近的肌腱则提供了关节的稳定性,使其活动自如又不会发生脱位。膝盖是支撑人体的一个骨头,不小心跌伤膝盖的可能性高达90%。在股骨和胫骨之间  相似文献   

6.
焦某,女,19岁。于1991年4月9日因车祸致伤,经当地进行左小腿开放骨折及大面积皮肤撕脱伤清创缝合与内固定术后10日转来我院。检查左枕部头皮外伤3cm×2cm(已缝合)。右下肢短缩,右髋关节疼痛,大粗隆触摸不清,功能丧失。左下肢前后石膏托外固定,患处皮肤色暗、温度低、弹  相似文献   

7.
膝关节内侧副韧带(MCL)损伤临床上比较常见,损伤多发生于膝关节屈曲位时,小腿强力外展造成。如足球运动员用足内侧踢球用力过猛,或站立时突然有强大外力撞击膝关节或股骨下端外侧。本病以受伤后膝关节疼痛、肿胀、功能障碍为主要症状。对于完全断裂的的Ⅲ度MCL损伤,单纯的断端修补术可能因强度不够而造成关节间隙改变、膝关节不稳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关节镜结合有限切开治疗膝关节多韧带损伤的方法和近期疗效。方法:膝关节多韧带损伤患者25例,采用关节镜下异体胫前肌腱重建前后交叉韧带,同时有限切开修复关节周围韧带,处理合并的半月板软骨损伤。术前按照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综合评价患膝功能均为D级,Lysholm评分平均为(35.0±1.4)分。结果:25例患者术后获24~30个月(平均27.4个月)随访,患膝功能均明显改善。末次随访时IKDC综合评价结果:A级10个(40%),B级12个(48%),C级3个(12%),Lysholm评分平均为(92±1.8)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关节镜下同种异体胫前肌腱重建前后交叉韧带结合有限切开修复关节周围韧带,可以明显改善膝关节功能,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9.
关节镜外科近年来有了飞速发展,它具有诊断准确性高、损伤性小的优点.关节镜手术是骨科微创手术,它通过关节部位2-3个各约5毫米的小切口,在电视监视器下便可看到关节内的病变,对患者的关节疾患进行观察与精细治疗.关节镜的适应证有:膝骨性关节炎、膝变型性关节炎、化脓性膝关节炎、膝关节结核,膝关节半月板损伤,膝关节前十字韧带损伤及后十字韧带损伤,膝关节游离体,膝关节类风湿性滑膜炎,风湿性关节炎,色素绒毛膜样滑炎,不明原因的膝关节炎.  相似文献   

10.
关节镜外科近年来有了飞速发展,它具有诊断准确性高、损伤性小的优点.关节镜手术是骨科微创手术,它通过关节部位2-3个各约5毫米的小切口,在电视监视器下便可看到关节内的病变,对患者的关节疾患进行观察与精细治疗.关节镜的适应证有:膝骨性关节炎、膝变型性关节炎、化脓性膝关节炎、膝关节结核,膝关节半月板损伤,膝关节前十字韧带损伤及后十字韧带损伤,膝关节游离体,膝关节类风湿性滑膜炎,风湿性关节炎,色素绒毛膜样滑炎,不明原因的膝关节炎.  相似文献   

11.
关节镜辅助治疗膝关节内骨折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膝关节内骨折在临床中并不少见,临床中膝关节内骨折常包括胫骨髁间嵴骨折、胫骨平台骨折、股骨髁骨折、髌骨骨折、关节内骨软骨骨折等。严重者常并发关节内半月板、交叉韧带、软骨、脂肪垫的损伤。对于这类损伤,以往的治疗方法或予以保守石膏托固定,或予以切开复位固定。然而这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一期关节镜下重建修复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的近期疗效。方法:45例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患者一期关节镜下修复重建前交叉韧带(ACL)、后交叉韧带(PCL),固定修复内侧副韧带(MCL)和外侧副韧带(LCL),手术前后采用Lysholm评分法评估患者膝关节功能及其活动范围。结果:患者术后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及膝关节活动范围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结论:一期关节镜下重建修复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获得理想疗效,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相似文献   

13.
<正>膝关节外伤在临床上很常见,严重暴力损伤往往容易引起膝部包括股骨下端、髌骨、胫骨平台的骨折,临床诊断并不困难。而非骨折膝关节外伤引起的膝关节内结构如内外侧副韧带、半月板及前后交叉韧带、后外复合体的损伤,如果不重  相似文献   

14.
膝关节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损伤是临床常见的韧带损伤,常合并膝关节后外侧角(posterolateral corner,PLC)损伤,造成明显的膝后向不稳定和外旋不稳定。  相似文献   

15.
局麻(或持续硬麻)下清创后,Ⅰ期愈合,酌情放置引流,并适当牵引及手法整复后,安装大腿外固定架:在股骨髁上沿膝关节面水平方向横穿一支3.5ram斯氏针,在骨折上方靠近大腿根部前外、后外侧及骨折端上下各2~5cm处,各穿一支3mm带螺纹半针;助手维持牵引下,安装固定半环及1/4环的股骨外固定架,并把2支半针固定在架上。安装上腿外固定架。  相似文献   

16.
正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极易造成患者缺乏稳定的膝关节,继发损伤软骨及半月板,促进膝骨性关节炎的发生,对患者的关节功能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给患者生活、工作将带来诸多不便~([1])。关节镜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是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治疗临床通常采用的手术术式,其具有较小的创伤、较少的并发症、较快的术后恢复等优点,但是患者术后康复训练方式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患者术后膝关节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TightRope钢板固定系统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4年8月至2015年2月,采用关节镜下TightRope钢板固定系统重建前交叉韧带,治疗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19~50岁,中位数34.5岁。合并半月板损伤25例。随访观察术后患膝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30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中位数15个月。术后12个月,Lachman试验均为阴性,轴移试验阴性28例。采用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评价患膝功能,术前(50.6±4.5)分,术后12个月(92.6±2.4)分。均未出现感染、内固定物松动或断裂、移植肌腱断裂等并发症。但均出现骨隧道扩大现象,尤其是近关节面胫骨骨隧道口处,扩大程度为2~6 mm。结论:关节镜下TightRope钢板固定系统重建前交叉韧带,固定可靠,有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但会出现骨隧道扩大现象。  相似文献   

18.
膝后交叉韧带胫骨附着处撕脱骨折在临床上较少见,治疗主要以手术为主,传统的治疗方法是经膝关节后侧入路将骨片复位后用螺丝钉固定.此方法固定较牢固,但仅限于较大骨块,且术后需二次膝关节后侧入路取出内固定,损伤较大.我院采用克氏针及钢丝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附着处骨折8例,效果良好.此法操作较简单,不需二次膝关节后侧入路取内固定物,损伤小,且不受骨块大小的影响.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伤科黑药膏治疗急性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8年1月~2011年1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创伤骨科门诊接诊的急性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的按照O’Donoghue分类II型的256例患者,采用完全随机化方法分为伤科黑药膏结合弹力绷带治疗组121例,小腿石膏管型固定组135例,比较两组在治疗前后踝关节疼痛、活动范围方面的差异。结果随访1个月时,两组疼痛评分相当(P〉0.05);而踝关节功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踝关节外侧韧带Ⅱ°损伤的患者,采用本院研制的伤科黑药膏外敷,同时行弹力绷带外固定,早期负重行走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不必首选石膏固定。  相似文献   

20.
王俊  李德菊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2):105-106
目的:探讨MRI对膝关节韧带损伤诊断价值,指导临床手术。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膝关节外伤患者,经X线正侧位检查阴性,实际却有膝关节骨关节或软组织损伤,需要进行MRI检查,后经临床手术证实为膝关节韧带损伤。分析其MRI征象的特点及韧带损伤情况。结果:36例患者中,后交叉韧带损伤12例,占33%;侧副韧带损伤11例,占30%;前交叉韧带损伤10例,占27%;侧副韧带损伤及后交叉韧带损伤7例,占19.4%;侧副韧带及前交叉韧带损伤5例,13.8%;前后交叉韧带损伤5例,占13.8%;无损伤3例,占8.3%。结论:MRI作为膝关节外伤的一种重要检查方法,能清楚显示膝关节韧带损伤情况,正确地诊断韧带损伤的部位、严重程度,是最佳的一种影像检查方法,是无创性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