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研究根管治疗后进行铸造金属桩核和烤瓷冠修复的上颌中切牙,不同牙本质肩领形态对牙齿抗折强度和破坏模式的影响.方法:加工30颗标准上颌中切牙密胺模型牙,按照牙本质肩领形态设立完整牙本质肩领、腭侧、唇侧及近中肩领和无肩领5组,分别进行金属桩核冠修复.修复后进行静态力学加载实验,对最大负载力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完整、腭侧、唇侧、近中及无肩领组的最大负载力均值分别是805N、598N、431N、538N、439N.完整肩领组的破坏模式均为环形折裂,腭侧肩领组主要为斜行折裂,其他3组均为纵行折裂.结论:对于根管治疗后的上颌中切牙,牙本质肩领形态影响牙齿的抗折性.  相似文献   

2.
粟猛  屈直 《口腔医学研究》2021,37(2):118-121
目的:比较3种不同预备深度和有无牙本质肩领对髓腔固位冠修复体及牙体抗折性的影响,为临床上髓腔固位冠修复短冠磨牙的牙体预备提供参考。方法:收集牙颈部至根尖形态完整的上颌离体恒磨牙30颗。设置3种髓腔预备深度3 mm、4 mm、5 mm,两种边缘预备形式,随机分为6组,通过CAD-CAM技术制作氧化锆髓腔固位冠进行修复,随后进行抗折强度测试,记录折裂负荷值以及折裂模式。结果:6组样本的折裂负荷值不管是在对接组还是肩台组中,最大载荷值均为3 mm组<4 mm组<5 mm组,但组间两两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肩台组的最大载荷值大于对接组,在3 mm和4 mm组中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6组样本折裂模式中均以不可修复折裂为主,5 mm组中均呈现不可修复性折裂。结论:通CAD-CAM技术制作的氧化锆髓腔固位冠修复上颌短冠磨牙时,3 mm和4 mm的髓腔预备深度均能满足临床抗折强度要求,但不宜超过4 mm;另外,预备形态中引入1 mm的牙本质肩领可作为临床一种有效增加牙体和修复体抗折强度的预备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 应用三维有限元法分析具有不同牙本质肩领高度的上颌中切牙,在选用不同材料桩核冠修复后的应力分布。方法 通过螺旋CT扫描、Mimics和Geomagics等软件建立桩核冠修复的上颌中切牙有限元模型,模拟玻璃纤维、氧化铝陶瓷两种材料在0 mm、1 mm、2 mm、3 mm 4种牙本质肩领高度,在上颌中切牙舌侧切1/3与中1/3交界处,与牙体长轴成45°切龈向加载,载荷量为100 N,加载方式为静态加载,分析牙本质内的Von Mises应力和位移。结果 纤维桩和陶瓷桩对上颌中切牙修复后的应力集中区均位于桩尖牙本质中,随着材料弹性模量的升高应力峰值明显增加,陶瓷桩修复的上颌中切牙应力峰值(11.263 0 MPa)明显高于纤维桩修复的应力峰值(9.745 9 MPa)。陶瓷桩材料修复上颌中切牙的Von Mises应力值和位移受牙本质肩领高度的影响较小,随着牙本质肩领高度的降低,Von Mises应力值逐渐下降,最大主应力和最小主应力均逐渐增加,修复后的位移也随牙本质肩领高度的降低而下降。结论 通过建立不同牙本质肩领高度上颌中切牙的桩核冠修复的有限元模型和应力分析,能够预测不同材料对不同牙本质肩领高度的上颌中切牙应力分布的影响,应根据不同牙本质肩领高度选择不同的桩核材料。此外,适当保留牙本质肩领结构对提高修复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三种方式修复严重缺损的上颌中切牙的抗折性能,探讨保存残根残冠更合理的修复方式。方法:36颗上颌中切牙随机分为3组,根管治疗后平齐唇侧釉牙本质界垂直与牙体长轴截冠。分别行铸造镍铬合金桩核、铸造镍铬合金桩树脂核及玻璃纤维桩树脂核+金属全冠修复。在万能测试机进行力学测试,记录最大载荷和断裂模式。结果:3组的抗折强度分别为292.06±155.51N、439.89±89.55N和284.98±133.56N,铸造镍铬合金桩树脂核组明显高于另外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铸造镍铬合金桩均导致牙根垂直折裂,玻璃纤维桩10颗桩折,2颗桩折合并唇侧颈1/3折裂。结论:无箍作用时应充分利用树脂与牙体的粘结作用,高强度的铸造镍铬合金桩较玻璃纤维桩能更好地抵抗外力,结合高强度的树脂核强度更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成品金属螺纹桩树脂核和纤维桩树脂核修复无箍效应的上颌前牙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剩余牙体组织轴壁高度小于2 mm的上颌前牙162颗,随机分为2组,螺纹桩组81颗,行成品金属螺纹桩树脂核修复,纤维桩组81颗,纤维桩树脂核修复,2组均采用氧化锆全瓷冠修复,临床随访10 ~ 26个月,观察是否出现牙根折裂及折裂模式.结果 螺纹桩组中,没有发生修复体水平折裂,4颗发生斜行折裂;纤维桩组中,10颗发生修复体水平折裂,1颗斜行折裂.2组的水平折裂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8,P<0.05),斜行折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3.12,P>0.05).结论 在无箍效应的情况下,纤维桩树脂核修复上颌前牙缺损比螺纹桩树脂核修复更容易出现水平折裂.  相似文献   

6.
沈正权 《口腔医学》2011,31(11):698-699
目的 评价玻璃纤维桩树脂核和钴铬合金铸造桩核修复上颌前牙的抗折性能。方法 收集临床上颌前牙牙体缺损患者25 例,326颗患牙,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玻璃纤维桩树脂核修复,B组采用钴铬合金铸造桩核修复,并按中切牙、侧切牙和尖牙进行分层。观察1~2年内出现上颌前牙牙体折裂和桩折的情况。结果 在不同牙位的三组间,这两种修复方式的牙体折裂和桩折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牙体缺损程度不同的两组间,这两种修复方式的牙体折裂和桩折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玻璃纤维桩树脂核修复上颌前牙的抗折性能明显优于钴铬合金铸造桩核。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钴铬合金铸造桩核和everStick纤维桩在唇、舌向倾斜上颌中切牙改向修复中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4年3月治疗的唇、舌向倾斜上颌中切牙患者80例(97颗患牙),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49颗,B组48颗.2组患者均进行改向桩核冠修复,A组患者桩核修复材料为钴铬合金,B组患者修复材料为everStick纤维桩.随访2a,采用SPSS 19.0软件包对2种材料改向修复上颌中切牙后的牙根折裂、桩核折裂、冠或桩核松动脱落率、牙龈变色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x2检验表明,2组患者修复成功率差异显著(P<0.05).钴铬合金桩核组牙根折裂、牙龈变色显著高于everStick纤维桩组(P<0.05).桩核折裂、冠或桩核松动方面2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everStick纤维桩核在防止根折、牙龈边缘变色等方面优于钴铬合金铸造桩核.其断裂模式多为可修复性折裂,有利于患牙的保存.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纤维桩直径和肩领高度对桩核修复体抗折能力的交互影响。方法:60颗上颌中切牙切除牙冠部分,按邻面釉-牙骨质界上残余牙体高度分为0 mm、1 mm、2 mm、3 mm四组(n=15)。按照常规桩核修复技术,使用Macro Lock纤维桩(2#,3#和4#)制作试样。采用静态折裂实验获取各试样的最大折裂力;通过断口图像分析试样折裂情况。双因素方差分析肩领高度和纤维桩直径对试样抗折能力的影响。结果: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肩领高度和纤维桩直径存在明显交互作用(P=0.006)。在0 mm和1 mm组,增加纤维桩直径能显著提高试样抗折能力;在2 mm组,使用2#和3#纤维桩时,试样抗折力无显著差异;在3 mm组,不同直径纤维桩对试样抗折力均无显著影响。结论:纤维桩直径对于桩核修复体抗折能力的影响随着肩领高度增加而减弱。增加肩领高度能有效提高桩核修复体抗折能力。  相似文献   

9.
李洋  王时越  祁麟 《口腔医学研究》2021,37(10):945-950
目的:利用体外力学测试和有限元分析结合的方法,研究下颌切牙进行桩核冠修复后,不同形态的牙本质肩领对患牙抗折强度的影响.方法:针对下颌切牙设计五组不同形态的牙本质肩领,桩核冠修复后在电子万能试验机上进行抗折试验,研究牙本质肩领位置变化对牙体抗折强度的影响;对下颌切牙进行CBCT扫描,获取三维CT扫描数据,利用Mimics,Geomagic,Ansys等软件建立下颌切牙不同牙本质肩领形态的桩核冠修复模型,模拟咬合加载,分析von Mises应力分布情况.结果:保留颊侧牙本质肩领和2.0 mm完整牙本质肩领时的抗折强度较大,保留舌侧牙本质肩领和近中侧牙本质肩领时的抗折强度其次,无牙本质肩领时抗折强度最小.保留完整2.0 mm牙本质肩领时,剩余牙体组织的应力分布情况与保留颊侧牙本质肩领时和保留舌侧牙本质肩领时的应力分布情况接近,应力分布较为均匀,应力相对较小;而保留近中侧牙本质肩领和无牙本质肩领时均在牙颈部舌侧位置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应力集中,应力相对较大.结论:保留2.0 mm完整牙本质肩领可以有效提高患牙的抗折强度;在修复下颌切牙的过程中,尽量保留颊侧牙体组织有助于增强修复后牙体的抗折强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三种冠根斜折牙经牙体重塑与不重塑,桩核冠修复后的抗折强度及牙折形式。方法对42颗近期拔除的形态、大小相似、根管治疗后的完整的人上颌中切牙,截冠后随机分为七组:唇舌向、舌唇向、近远中向冠根斜折经牙体重塑及不重塑组、无斜折对照组。经铸造桩核及铸造全冠恢复外形,自凝塑料包埋后,固定于生物力学试验机上测试实验牙的抗折强度并观察其抗折类型,应用SPSS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冠根斜折牙体重塑后桩核冠修复的抗折强度高于不重塑者;近远中向斜折重塑与不重塑组二者无统计学差异;不重塑的冠根唇向斜折牙的抗折强度明显高于舌向斜折者。结论牙体重塑能提高冠根斜折牙的抗折强度;牙折形式与牙体重塑与否无关。  相似文献   

11.
桩核材料对牙本质应力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37,自引:2,他引:37  
目的 研究6种不同材料行桩核修复前后牙本质的应力分布情况,为临床桩材料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螺旋CT扫描数据建立上颌中切牙烤瓷桩核冠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在此模型上对用铸造Ni-Cr合金、铸造钛合金、铸造金合金、玻璃纤维树脂、聚乙烯纤维树脂及普通复合树脂6种材料行桩核修复前后的牙本质应力分布情况进行数值分析。结果 在6种材料中,与桩修复前的烤瓷熔附金属冠修复牙相比较,临床最常用的铸造Ni-Cr合金桩修复使桩尖周围牙本质的最大主应力和Von Mises应力分别升高了152%和162%;聚乙烯纤维树脂桩修复后,牙本质中的应力分布情况无明显改变。其他材料行桩修复后牙本质中应力分布的差异较大。桩植入后对牙本质应力分布模式的影响与桩的弹性模量密切相关。结论 与牙本质弹性模量接近的聚乙烯纤维树脂更适合用于桩修复。  相似文献   

12.
不同桩核系统修复对根管治疗牙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比较非金属桩核系统和金属铸造桩核修复后牙体的抗折强度及牙折形式。方法 对24颗离体上颌尖牙行根管治疗并从唇侧釉牙骨质界冠方2.0mm处截冠后随机分为四组,分别用u.m.Aestheti-plus纤维桩系统、C-Post纤维桩系统、Cosmopost瓷桩系统、Ni-Cr合金铸造桩核进行桩核及铸造金属全冠恢复外形,自凝塑料包埋后,固定于生物力学试验机上测试实验牙的抗折强度并观察其折裂类型,应用SPSS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osmopost瓷桩系统修复后牙体抗折强度与Ni-Cr合金铸造桩核系统无差别,但明显高于u.m.Aestheti-plus纤维桩系统和C-Post纤维桩系统,后两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Fisher’s精确概率法结果显示:三种非金属桩核组牙体的折裂形式与Ni-Cr合金铸造桩核组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 在保留2.0mm牙本质领的情况下,三种非金属桩核系统修复根管治疗牙的抗折强度,均能满足临床要求;三种非金属桩核系统均有利于牙根的保护。  相似文献   

13.
不同桩材料对双根管桩核冠牙本质应力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从生物力学角度研究3种不同桩核材料修复双根管桩核冠前后牙本质中的应力分布,为临床双根管桩核冠选择合适的桩核材料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螺旋CT扫描数据建立上颌第一前磨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在此基础上,分别就平行于牙体长轴加载和与牙体长轴呈45°夹角加载两种情况对铸造Co-Cr合金、铸造金合金、碳纤维桩3种材料进行桩核修复前后的牙本质应力分布情况的数值分析.结果:与桩修复前相比,铸造Co-Cr合金桩修复在两种加载状况下桩尖周围牙本质的最大主应力和Von Mises应力峰值分别增大了67.3%、58.2%、75.8%、81.2%;而采用与牙本质弹性模量相近的材料碳纤维桩修复后,牙本质中的应力分布与修复前相比改变很小.铸造金合金桩修复前后,牙本质中的应力状况改变较为显著.结论:影响桩植入前后的牙本质中应力变化最显著的因素是桩材料的弹性模量.与牙本质弹性模量相近的材料碳纤维桩,适合于双根管桩的修复.  相似文献   

14.
纤维桩修复上颌中切牙的三维有限元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应用三维有限元法研究上颌中切牙采用全瓷冠修复和纤维桩全瓷冠修复时牙本质的应力变化情况,分析纤维桩修复对上颌中切牙应力大小和分布的影响。方法通过螺旋CT扫描、Mimics软件、ANSYS软件建立不同牙体量上颌中切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分别行全瓷冠修复和纤维桩全瓷冠修复,模拟咬合加载,记录牙本质的von Mises应力和最大拉应力。结果相同牙体量的上颌中切牙,采用纤维桩全瓷冠修复时牙本质的应力值小于全瓷冠修复时的应力值,应力分布基本相似。结论纤维桩的应用能降低上颌中切牙牙体组织的应力峰值,有利于降低牙折的风险,并且不改变原有应力分布模式。  相似文献   

15.
桩核材料和咬合状态对牙本质应力分布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三维有限元法研究不同咬合状态对不同桩核系统修复后的上颌中切牙牙本质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采用螺旋CT扫描建立上颌中切牙的有限元模型。在此基础上,模拟四种咬合状态,分析镍铬合金,玻璃纤维,铸造金合金以及二氧化锆修复后牙本质的应力分布。结果:咬合状态对应力分布有一定的影响。采用纤维桩修复时,根尖1/3牙本质的应力值最小。结论:在前牙的桩核冠设计制作时,不仅要注重桩核材料的选择,也要注重考虑患者的咬合状态,优化设计使应力分布更合理。  相似文献   

16.
三种预备体材料对前牙烤瓷冠及牙本质应力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种类和强度不同的冠预备体材料与瓷层破折碎裂的内在关系,对临床上残根,残冠的核桩冠修复技术以及全冠的修复技术提供必要的理论指导。方法:选用计算机建立上颌牙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了瓷层,Ni-Cr合金帽状冠,牙本质,核桩等结构,与临床实际结构类似,分析在活髓牙,钴铬合金及复合树脂三种预备体情况下,金属烤瓷全冠的瓷层内,金瓷界面以及残余牙本质的应力分布情况。结果:高弹性模量的Co-Cr合金能够降低瓷层,金瓷界面以及残余牙本质内的最大主应力和最小主应力峰值,防止瓷层破折碎裂,同时,改变原有的应力分布模式,在桩与残余牙本质交界处出现应力集中现象,而弹性模量与牙本质基牙相近的复合树脂桩不改变原有的应力分布模式,降低应力峰值的作用不明显。结论:对于行根充治疗术的无髓牙,应采用高弹性模量的高熔合金核桩冠修复,对于活髓牙,保存牙髓活力行烤瓷冠修复。  相似文献   

17.
18.
STATEMENT OF PROBLEM: Studies concerning the effects of post-core design and ferrule on the fracture resistance of endodontically treated teeth remain controversial. PURPOS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in vitro the effects of post-core design and ferrule on the fracture resistance of root canal treated human maxillary central incisors restored with metal ceramic crowns. MATERIAL AND METHODS: Forty-eight extracted human maxillary central incisors were endodontically treated and divided into 4 groups of 12. The following treatments were evaluated: group A: restored with metal ceramic (porcelain fused to metal [PFM]) crowns as control; group B: 2-mm ferrule/custom cast post-core/PFM crowns; group C: no ferrule/custom cast post-core/PFM crowns; and group D: 2-mm ferrule/prefabricated post and resin core/PFM crowns. Each specimen was subjected to load (N) on the lingual surface at a 135-degree angle to the long axis with a MTS 810 material testing machine until fracture at a crosshead speed of 0.02 cm/min. One-way analysis of variance and nonparametric chi-square test were used to compare the results. A significant analysis of variance result was followed by Newman-Keuls pairwise multiple comparisons (P<.05). RESULT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the 4 groups studied (P<.01). Group B had the highest fracture strength (1793.59 +/- 387.93 N).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the fracture resistances of the other 3 groups (group A: 958.49 +/- 286.02 N; group C: 992.98 +/- 291.00 N; group D: 994.94 +/- 285.04 N). CONCLUSION: Within the limitations of this study, not all of the post-core structures tested improved the strength of the endodontically treated teeth. Those prepared with a 2-mm dentin ferrule more effectively enhanced the fracture strength of custom cast post-core restored endodontically treated maxillary central inciso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