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家庭健康》2020,(3):55-55
养脾佳品大红枣入选理由:中医认为春季为肝气旺盛之时,多食酸味食物会使肝气过盛而损害脾胃,所以应少食酸味食物。甘味食物可以健脾,可以防肝气太盛而损伤脾胃。  相似文献   

2.
中医强调,春季养生,重在养肝。其实。在重视养肝的同时。还要健脾胃。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曾指出,春天饮食应“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意思说春天要多吃甘味、少吃酸味的食物,以补益人体的脾胃之气。中医所说的甘味食物:不仅指食物的口感有点甜,还具有补益脾胃的作用,首推大枣和山药。而酸味食物,其性收敛,多吃不利于春天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  相似文献   

3.
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曾指出,春天饮食应"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指春天要少吃点酸味的食品,多吃点甘味的食品,以补益人体的脾胃之气。中医所说的甘味食物中,首推大枣和山药。经常吃山药或大枣,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如果将大枣、山药、大米、小米一起煮粥,不仅可以预防胃炎、胃溃疡的复发,还可以减少患流感等传染病的几率,因此非常适合春天食用。除了大枣和山药之外,甘味的食物还有  相似文献   

4.
正春暖花开,中医认为是发陈的季节。发者,生发也;陈者,布陈也。生机勃勃,陈其姿容,需要充足的营养;而供应人体的营养又必须经由脾胃将食物消化吸收。所以,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指出,春天饮食应"省酸增甘,以养脾气"。即春天要少吃点酸味的食品,多吃点甘味的食品,以补益人体的脾胃之气。  相似文献   

5.
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指出,春天饮食应"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意思是说夏天人们要少吃点酸味的食品,多吃点甘味的食品,以补益人体的脾胃之气,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其中,味甘性平的山药便是不错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三月份到了二十四节气的惊蛰和春分,天气渐暖,但气温变化较大,气候干燥,是疾病多发的季节,容易出现肺燥咳嗽、咽喉疼痛等症状,此时应适当吃些滋阴润燥、润肺止咳的食物,如梨、蜂蜜、百合、甘蔗、枇杷等。到了仲春时节,肝气已旺,脾易受伤,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指出春季饮食应“省酸增甘,以养脾气”,即少吃酸味食品,多吃甘味食品,以补益脾胃之气,如大枣、山药、大米、小米、糯米、红薯、南瓜、栗子等。饮食应以清淡为主,注意寒热均衡,尽量不要吃油腻和刺激性食物。 惊蛰过后,天气转暖,万物复苏,各种细菌、病毒也开始活跃起来,于是,春季流行病也开始增多,如流感、流脑、流行性出血热、肝炎、水痘、带状疱疹、风疹等。这个季节应注意预防各种流行病的发生,做好个人卫生,室内多通风,尽量少去公共场所。  相似文献   

7.
立春了,春天来了。春天里万物欣荣,生机蓬勃,也是人体生理机能、新陈代谢最活跃的时期。然而春雨绵绵,天气潮湿,乍暖还寒,气候很不稳定,极易感冒。立春以后人应该怎么吃?吃什么才最适合养生呢?对此,民间有很多流传的说法,下面就给大家介绍几种春季常见的养生食物。红枣等养脾甜食我国古代名医孙思邈说过:"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意思是说春季宜少吃酸的,多吃甜的。中医认为春季为肝气旺盛之时,多食酸味食品会使肝气过盛而损害脾胃,所以应少食酸味食品。而人们在春  相似文献   

8.
初春时节,阳气开始生发,不过此时人体阳气尚不充足,由于天气仍然早晚寒凉,所以在食疗上应以升补为主。同时,初春肝气偏旺,脾胃功能相对较弱,所以应适当吃些补肝养脾的食材,忌辛辣、油腻、生冷食物,宜食辛、甘味的发散之品,而不宜吃酸收之味。隆顺榕建议,在初春时节特别要注意对肝脾的调养,以保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9.
欣宇 《健康文摘》2010,(7):25-25
酸多伤脾 酸能补肝.但过多的酸味食物会引起肝气偏胜,克脾胃,导致脾胃功能失调。脾主肌肉,其华在唇.因而酸味的东西吃得过多嘴唇也会失去光泽,并往外翻。  相似文献   

10.
五味与健康     
我国医学历来认为食物有“五味”,即辛味食物如生姜、辣椒等;甘味食物如白糖、大米等;酸味食味如青梅、柠檬等;苦味食物如苦瓜、杏仁等;咸味食物如食盐、紫菜等。  相似文献   

11.
雨水     
雨水是24节气中的第2个节气。每年的2月19日前后,太阳黄经达330度时,是24节气的雨水。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雨水不仅表征降雨的开始及雨量增多,而且表示气温的升高。雨水前,天气相对来说比较寒冷。雨水  相似文献   

12.
蒋梅书 《自我保健》2014,(11):72-73
秋冬时节,天气寒凉。由于昼夜温差比较大。忽冷忽热.寒湿之气刚更易刺激到脾胃,所以,脾胃病患者往往很容易在此季节发病,或是旧病反复,正因为如此,秋冬季节更要注意养护脾胃,尤其是那些身体寒凉、脾胃虚弱的入。暖胃健脾更或了他们的当务之急。对于秋冬季节脾胃的保养,上海市名老中医、上海中医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朱凌云教授建议要结合精神、起居、运动、饮食等各方面进行综合调养,以“和”为重。  相似文献   

13.
立夏·小满     
五月五日五月二十一日五月伊始,季节由春转夏,养生的原则逐渐从『护肝』转变为『养心』。劳动节之后,立夏来临,暑热渐盛,自然界迸发出蓬勃旺盛的生机,人体的心气也渐盛。但此时南方地区雨季来袭,在为茁壮生长的农作物提供了丰富雨水条件的同时,也给人们的心情添上了几分烦扰。此时要尤为注意调摄心情,以免伤心费神。当雨水丰盈、江河湖满时,就进入了高温、湿气重的小满节气,除了养心调神,还要重点注意顾护脾胃,以免影响日常饮食的消化与吸收。  相似文献   

14.
夏季进补的必要性:夏季气候炎热,出汗较多,这会大量消耗人体内部的各种营养物质,同时,天气炎热会影响人体脾胃功能,减少胃液分泌,加上睡眠不足、进而影响食欲,造成了食入减少而消耗增多的现象,故不少人夏季体重下降。不少人在夏季表现为气虚或气阴两虚,根据“虚则补之”原则,夏天也应注意进补。 夏季进补清补为主:夏季进补应以养阴清热、清淡爽口为原则,故应施以清凉补品,以清心防暑,滋阴生津。此外,夏季食欲减退,脾胃功能较为迟钝,此时食用消淡补品,有助  相似文献   

15.
“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雨水节气的到来,雪花纷飞、冷气浸骨的天气渐渐消失,而湿润的空气、温和的阳光和萧萧细雨的日子正向我们走来。雨水的来临代表着冬天最寒冷的时节已经过去,而人体阳气应四时变化开始浮动于表。  相似文献   

16.
二月份包含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和雨水,是春季的开始,天气由寒转暖,人们的户外活动也开始增多。我国自古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原则,立春时节,阳气初升,养生要顺应自然,开始养阳。中医认为,春季属木,对应人体的脏腑为肝,所以这个季节应注意养肝,在情绪方面应尽量保持心情舒畅、  相似文献   

17.
在中医的养生俗语中,有"青年养肾,中年养肝,老年养胃"一说。说白点,也就是在年轻人要注意性心理和生理健康、不可纵欲过度;步入老年者,身体功能退化,特别是脾胃不再像青壮年那么健旺,所以应多注意饮食健康,呵护脾胃功能;而人到中年,重点则在"养肝"。"中年养肝"提到所养的"肝",并不是现代医学解剖学中的肝脏,而指传统中医保健五脏学说中的肝功能,主导睡眠、排泄、情绪、运动、性  相似文献   

18.
夏季服中药时应注意妥善保管,从医院取回后要放在阴凉干燥处,不要被雨水淋湿,也不要被虫咬,当发现药物发霉或长虫时,千万不可再用,防止中毒。  相似文献   

19.
正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此时阳气出于地表,阳气开始上升,渐露头角,然而寒气未退,反积聚日深;雨水是第二个节气,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来看看这一时节小儿养生要点。饮食不宜吃太饱春天万物生发,宝宝生长发育加快,消化吸收功能增强,进食量增加。但是小儿脾胃功能尚未生长发育完成,不·瞳得很好地控制食欲,如果父母给予厚味的食物过多,可能容易导致小儿积食。  相似文献   

20.
小儿捏脊是一种常用的小儿保健疗法,通过对督脉和膀胱经的捏拿,达到调和阴阳、通理经络、调和气血、改善脏腑功能的目的。捏脊可促进小儿气血运行,调理小儿脾胃功能,改善小儿睡眠质量,增强小儿免疫力,但给宝宝捏脊时,应注意室内温度适宜、避免在宝宝饥饿或过饱时捏脊、注意手法应轻快柔和、力度循序渐进、时间不宜过长。捏脊可用于多种疾病的预防及治疗,家长应学习小儿捏脊的手法,了解捏脊的注意事项,以促进宝宝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