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慢性心衰是一种最为常见且致死率较高的一种疾病.近半个世纪以来,尽管药物治疗的进展使慢性心衰进入了生物学治疗的新纪元,但是慢性心衰预后仍然十分严峻.近年来,有许多非药物治疗手段广泛用于慢性心衰的治疗之中,从而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慢性肺心病伴心衰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措施进行探讨。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6例慢性肺心病伴心衰患者,对其治疗效果和护理措施进行分析。结果经过积极的治疗和护理,46例患者的病情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其中在0.5h内治疗显效人数,达到了65.2%。结论在慢性肺心病伴心衰患者中,必须及时实施治疗,同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方法,这样才能够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迅速进行缓解。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氯沙坦对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及血尿酸的影响。方法 慢性心衰30例按NYHA分级分成Ⅱ、Ⅲ、Ⅳ级,分别测定治疗前后心功能及血尿酸的情况。结果 氯沙坦明显改善心衰患者的心功能,并对血尿酸有明显的降低作用,特别是对心功能Ⅲ、Ⅳ级的患者。结论 氯沙坦不但对心衰患者心功能有明显的改善,对血尿酸亦有明显的降低作用。  相似文献   

4.
慢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终末阶段的表现,病情重,病死率高。早期发现心衰,及时治疗,对于控制病情发展,改善病人预后十分关键。  相似文献   

5.
探讨CRP在心力衰竭临床诊断与疗效评价中的意义。测定35例急性左心衰,47例慢性心衰和30例心功能正常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RP的含量。急性左心衰患者治疗前血清中CRP浓度比照组患者血清中CRP浓度明显升高,急性左心衰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CRP浓度相差显著。慢性心衰患者治疗前血清中CRP浓度和对照组患者血清中CRP浓度无明显差异,慢性心衰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CRP浓度相差不明显。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CRP浓度无变化。结论检测CRP的浓度变化对心力衰竭的诊断和疗效观察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王庆云 《现代保健》2009,(30):118-118
目的探讨慢性心衰对血小板参数的影响。方法抽取53例慢性心衰患者和33例非心衰患者的静脉血标本,测定其血小板参数并进行比较。结果慢性心衰患者的血小板(PLT)计数与非心衰患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慢性心衰患者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显著高于非心衰患者(P〈0.05),慢性心衰患者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比率(P—LCR)显著高于非心衰患者(P〈0.01)。结论P—LCR增大是慢性心衰出现早期心源性肝硬化的重要指标之一,并且可作为心衰治疗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小剂量美托洛尔、依那普利及参麦注射液对慢性心衰的疗效。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6例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Ⅱ-Ⅲ级),按上述方案进行观察治疗。结果26例患者中有效果23例,总有效率88.5%。结论小剂量美托洛尔、依那普利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慢性心衰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大剂量生脉注射液对慢性心功能衰竭(简称心衰)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即生脉注射液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生脉注射液加西药常规治疗,对照组仅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用药前后心功能改善程度及血浆P-选择素、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和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显效率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心是患者血浆P-选择素、vWF和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P-选择素、vWF和D-二聚体水平均下降,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慢性心衰患者,体内存在着高凝状态,大剂量生脉注射液可改善慢性心衰患者的凝血功能,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心衰患者血栓事件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发病率高,5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仿。Braunwald教授将心衰称为心脏病最后的大战场。心衰的发病率仍将继续增长,心衰已经成了21世纪最重要的心血管病症。当前,心力衰竭的治疗概念有了根本性的转变。β受体阻滞剂成功地应用于慢性心衰的治疗,从心衰的禁忌症转为常规治疗的一部分。笔者选用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王玉霞 《现代保健》2009,(25):65-66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治疗心力衰竭的预后及疗效机制。方法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辛伐他汀片,随访观察治疗1年,治疗前后查血糖、血脂、超声心电图,用药过程中记录心率、心衰症状及体征变化。结果辛伐他汀组LVEF明显提高,LVEDD缩小,NYHA心功能分级改善。结论辛伐他汀能使慢性心衰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刘国萍 《工企医刊》2004,17(3):84-85
老年人各器官的储备功能下降,同时又伴有多系统、多器官疾病,抗病能力下降,心衰的发病率在Framingham研究中,老年人每增加10岁,发病率增加1倍,确诊心衰病例,2年内37%(男)、38%(女)死亡。老年心衰临床表现错综复杂治疗矛盾多,易发生药物间相互影响,给处理上带来困难。现将老年人慢性心衰常遇到的问题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辅助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5年3月我院心内科接诊收治的88例风心病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组44例,两组均行常规抗心衰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辅以曲美他嗪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后SO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88.6%vs68.2%,35.17±3.44vs29.38±4.10),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曲美他嗪辅助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慢性心衰疗效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心衰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是高寒地区老年人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病程长,反复发作,难以彻底治愈.出现心衰后,控制心衰困难.我院内科从2001年1月-2007年1月,收治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衰患者87例,采用综合治疗,现将其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体会,提高临床护理水平。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8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从护理措施方面总结心得。结果8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经过科学的治疗及精心护理后,均好转出院。结论慢性心衰患者通过积极治疗及细心护理,能减少并发症,有助于病情好转。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108例慢性肺心病Ⅲ度心衰病人,采用双盲对照法,入院后随机分为二组治疗。联用组54例,采用巯甲丙脯酸(CPT)口服加用小剂量酚妥拉明静滴;单用组采用CPT口服.两组病例基本疗法相同痒包括有效抗感染、强心、利尿等综合治疗)。结果表明,联用组总有效率92.6%,平均心衰纠正天数6.5天,平均住院天数14天;单用组总有效率87%,平均心衰纠正天数10.3天,平均住院日19.5天.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联用组在纠正心衰时间上及缩短病程方面较单用组有显著差别(P<0.01。两种扩血管药物有机联合治疗心衰,不单纯是药理作用的迭加,由于两种药物的作用机制、作用环节不同,药理作用起到了相互补充、相互补缺的效果,增强了纠正心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组应用小剂量酚妥拉明和地高辛治疗慢性心衰100例门诊病人,经长期随访,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刘琼 《时尚育儿》2018,(3):167-168
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贫血规范抗心衰治疗配合治疗研究领域内的热点之一.从作用分析来看,铁剂+EPO抗贫血治疗,纠正CHF患者贫血后对心衰指标的影响,揭示贫血对心力衰竭患者治疗、预后等的影响,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降低患者再住院率和死亡率,具有深刻的临床价值.本文阐述了目前以铁调素为靶标的心衰治疗配合治疗,拟解决贫血改善程度与心衰指标变化的相关性;口服补铁和皮下注射EPO不同的给药途径对心衰指标变化的影响,以为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贫血患者的治疗提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治疗慢性肺心病心衰过程中加用酚妥拉明与多巴酚丁胺的治疗效果.方法72例慢性肺心病心衰病人,(矽肺病人3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对照组36例,两组均给予抗感染,氧疗,扩张支气管,止咳化痰,强心利尿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酚妥拉明与多巴酚丁胺.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为77.8%,两组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13.9个百分点.结论酚妥拉明联多巴酚丁胺可增加肺心病心衰患者心肌收缩,提高心排血量,防止血管扩张引起血压下降的副作用,疗效满意,基层医院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脾双补膏对老年慢性心衰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来我院就诊的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233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随机分为治疗组118例及对照组115例,治疗组与对照组先行西医治疗,治疗组在以上西医用药的基础上服用心脾双补膏,对比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取得总有效率为97.46%,生活质量提高率为94.92%,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71.30%、73.0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心脾双补膏治疗老年慢性心衰,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可安全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综合的护理干预,改变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提高对治疗的依从性,增强疗效。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法比较患者入院时和出院时对所患疾病基础知识的了解、生活及饮食习惯,烟酒嗜好,活动量、心理状态方面的变化,分析护理干预后的效果。结果:87例患者疾病症状不同程度缓解,并不同程度地改变了过去的不良健康行为,8例放弃治疗,5例死亡。结论:对慢性心衰患者实施综合的护理干预能减轻病人的痛苦,减少复发,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