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比较非剥脱点阵激光与强脉冲光联合非剥脱点阵激光治疗痤疮瘢痕的近期效果和术后生活质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开封华肤中医医院皮肤科2019-12—2022-01收治的56例痤疮瘢痕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非剥脱点阵激光组(对照组)和强脉冲光联合非剥脱点阵激光(联合组),每组28例。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评价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ECCA权重评分、痤疮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Acne-QoL)评分。统计2组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的ECCA权重评分和Acne-QoL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上述评分均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非剥脱点阵激光比较,强脉冲光联合非剥脱点阵激光治疗痤疮瘢痕,可有效改善患者的ECCA权重评分和生活质量,效果肯定,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 940nm铒像素激光联合超脉冲CO_2激光治疗重度痤疮凹陷性瘢痕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笔者医院就诊的重度痤疮凹陷性瘢痕患者90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及患者和家属意愿将其分为采用2 940nm铒像素激光治疗的对照组和采用2 940nm铒像素激光联合超脉冲CO_2激光治疗的观察组,每组4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并记录患者不良反应情况。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重度痤疮凹陷性瘢痕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1.11%)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2.22%)(P0.05);观察组痤疮瘢痕权重评分(ECCA)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26.67%)低于对照组(44.44%)(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性别、BMI、病程、伴发其他皮肤疾病及家族史均与重度痤疮凹陷性瘢痕患者的治疗效果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性别、病程、伴发其他皮肤疾病、家族史均是影响重度痤疮凹陷性瘢痕患者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2 940nm铒像素激光联合超脉冲CO_2激光治疗重度痤疮凹陷性瘢痕可显著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性别、病程、伴发其他皮肤疾病及家族史均可对重度痤疮凹陷性瘢痕患者的疗效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CO_2点阵激光和2 940nm点阵铒激光治疗凹陷性痤疮瘢痕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凹陷性痤疮瘢痕患者55例,采用CO_2点阵激光治疗29例,2 940nm点阵铒激光治疗26例。治疗前后使用ECCA权重评分表对治疗部位进行评分并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差异和安全性。结果:CO_2点阵激光治疗组治疗前ECCA评分平均为(259.12±213.51)分,治疗后为(152.63±168.32)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26,P=0.014),有效率为93.1%,治愈率为58.6%;2 940nm铒激光点阵治疗组治疗前ECCA评分平均为(223.54±235.08)分,治疗后为(139.62±130.35)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53,P=0.026),有效率为84.6%,治愈率为30.8%。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_2点阵激光治疗组色素沉着等并发症发生率均大于2 940nm点阵铒激光治疗组。结论:两种点阵激光治疗痤疮凹陷性瘢痕均安全、有效,CO_2点阵激光更适合较粗大瘢痕的磨削,而2 940nm点阵铒激光更适合精细的瘢痕磨削且热损伤更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点阵CO_2激光和点阵铒激光治疗面部萎缩性痤疮瘢痕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自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对30例面部萎缩性痤疮瘢痕患者,采用自身半面对照,随机一侧面部采用点阵CO_2激光治疗,另一侧采用点阵铒激光治疗,均采用单次治疗,并于术前和术后1、3个月分别进行数码照相,用疗效判定标准和瘢痕严重指数权重评分(échelle d'évaluation chiniquc dcs cicatricesd'acné,ECCA)对治疗前后面部照片进行分析统计,比较两种点阵激光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点阵CO_2激光和点阵铒激光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96.70%和90.00%,但其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ECCA评分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ECCA评分减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点阵CO_2激光组治疗中疼痛指数平均值5.97±1.07高于点阵铒激光组4.33±0.94,但痂皮脱落的平均天数,点阵CO_2激光(5.20±1.35)d短于点阵铒激光组(6.40±1.22)d,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现色素沉着和持续性红斑的例数相当。结论采用点阵CO_2激光和点阵铒激光治疗面部萎缩性痤疮瘢痕,安全且不良反应小,术后恢复较快;点阵CO_2激光组治疗时,患者疼痛指数略高于点阵铒激光组,但术后恢复时间较点阵铒激光组短,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点阵CO2激光联合强脉冲光对痤疮后瘢痕患者的瘢痕面积、红肿面积及愈合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于笔者医院就诊的90例痤疮后瘢痕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行点阵CO2激光治疗,研究组(4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强脉冲光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生活质量、痤疮瘢痕权重评分(Echelle?d’evaluation?clinique?des?cicatrices?d’acne,?ECCA)、瘢痕面积、红肿面积及愈合时间。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3.48%,高于对照组7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痤疮患者特异性生活质量问卷(Acne-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Acne-QoL)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Acne-QoL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ECCA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ECCA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强脉冲光联合点阵铒激光治疗儿童外伤后瘢痕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7年7月到2019年6月,共107例外伤后瘢痕患儿纳入研究,平均年龄(3.97±3.14)岁,均采用强脉冲光联合点阵铒激光治疗。以改良后温哥华瘢痕量表及瘙痒语言评分量表进行疗效评价,并记录并发症情况。结果 107例患儿共进行353次激光治疗;根据改良后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治疗后瘢痕的充血程度、厚度及柔韧度评分及总分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前瘢痕瘙痒评分为(1.55±1.16),治疗后为(0.86±0.93),分值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不良反应共16例。结论强脉冲光联合点阵铒激光治疗儿童外伤后瘢痕,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1064-nm Nd:YAG皮秒点阵激光与超脉冲CO2点阵激光治疗面部萎缩性痤疮瘢痕的疗 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3年6月于我院激光科接受治疗的62例面部萎缩性痤疮瘢痕患者作 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皮秒点阵激光组和CO2点阵激光组,各31例。皮秒点阵激光组给予 1064-nm Nd:YAG皮秒点阵激光治疗,CO2点阵激光组给予超脉冲CO2点阵激光治疗,比较两组ECCA权 重评分、疗效自评分、满意度评分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后ECCA权重评分均较治疗 前降低(P <0.05),且皮秒点阵激光组的ECCA权重评分高于CO2点阵激光组(P <0.05);CO2点阵激光 组疗效自评分高于皮秒点阵激光组(P <0.05);皮秒点阵激光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低于CO2点阵激光组 (P <0.05);两组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064-nm Nd:YAG皮秒点阵激光与 超脉冲CO2点阵激光均能有效改善面部萎缩性痤疮瘢痕,超脉冲CO2点阵激光疗效更好,而皮秒点阵激光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更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点阵CO_2超脉冲激光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b-bFGF)治疗萎缩性瘢痕对相关指标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9年3月笔者医院收治的104例萎缩性瘢痕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采用CO_2点阵超脉冲激光+生理盐水湿敷;观察组:采用CO_2点阵超脉冲激光+rb-bFGF湿敷。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痤疮瘢痕权重(ECCA)得分、结痂时间、疼痛持续时间、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术后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3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治疗后,两组痤疮瘢痕权重(ECCA)得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伤口愈合时间、术后疼痛时间及视觉模拟评分(VAS)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满意率为92.3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23%(P0.05)。结论:在点阵CO_2超脉冲激光治疗萎缩性瘢痕的基础上联合外用rb-bFGF凝胶,可显著降低患者ECCA、VAS评分,缩短患者伤口愈合时间及术后疼痛时间,从而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及满意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1 540nm非剥脱性点阵激光联合医用杀菌液体敷料治疗痤疮瘢痕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笔者医院收治的76例痤疮瘢痕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两组均采用1 540nm非剥脱性点阵激光治疗,治疗后,对照组采用常规医用冰袋冷敷,观察组在常规医用冰袋冷敷基础上加用医用杀菌液体敷料湿敷。每月治疗1次,连续治疗5次,治疗后评价两组疗效。采用痤疮瘢痕权重评分表(ECCA)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评分。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AS)、疼痛持续时间、完全愈合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2.11%,高于对照组的73.68%(P0.05);两组ECCA权重评分均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疼痛持续时间及完全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8.42%,低于对照组的39.47%(P0.05)。结论:1 540nm非剥脱性点阵激光联合医用杀菌液体敷料治疗痤疮瘢痕能够显著提高疗效,缩短恢复时间,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点阵铒激光联合羟基乙酸治疗面部痤疮瘢痕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8年8月笔者医院面部痤疮瘢痕患者86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n=45,点阵铒激光治疗)和试验组(n=41,点阵铒激光联合羟基乙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ECCA评分及舒适度、痂皮脱落时间、误工期。对治疗前后色素斑、红斑、纹理、毛孔、紫质等皮肤特征指标进行定量检测,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0.24%(37/4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89%(31/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91,P0.05)。两组治疗后ECCA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但试验组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舒适度高于对照组(P0.05),痂皮脱落时间、误工期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色素斑、红斑、毛孔、纹理、紫质等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试验组色素斑、毛孔、紫质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点阵铒激光联合羟基乙酸治疗痤疮瘢痕的疗效优于单独使用点阵铒激光,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优化强脉冲光联合长脉宽Nd:YAG1064nm激光治疗痤疮瘢痕及其伴发色素沉着、红斑、毛孔粗大临床疗效. 方法 痤疮瘢痕患者共162例,采用随机分组其中78例运用优化强脉冲光联合长脉宽Nd:YAG 1064nm激光治疗,48例运用优化强脉冲光治疗,36例运用长脉宽Nd:YAG 1064nm激光治疗.治疗参数:强脉冲光滤光片640nm,能量密度20~24J/cm2,脉宽4ms,脉冲3个,延迟时间30ms.Nd:YAG1064nm激光,9mm光斑治疗头,能量密度单脉冲58~64J/cm2,脉宽20ms.一疗程5次,每次间隔1个月. 结果 162例患者3种治疗方式ECC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方式中优化强脉冲光联合长脉宽Nd:YAG1064nm激光治疗组与优化强脉冲治疗组ECC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化强脉冲光联合长脉宽Nd:YAG1064nm激光治疗组与长脉宽Nd:YAG1064nm激光治疗组ECC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痤疮瘢痕及其伴发色素沉着有效率71.19%(95%CI:59.40%~82.98%),红斑有效率88.14% (95%CI:79.91%~96.37%),毛孔粗大有效率71%(95%CI:60.45%~81.97%).所有患者治疗中未发现任何严重的副作用. 结论 优化强脉冲光联合长脉宽Nd:YAG1064nm激光治疗对痤疮瘢痕及伴有局部色素沉着,红斑,毛孔粗大等都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二氧化碳点阵激光联合胶原贴敷料对凹陷性痤疮瘢痕患者皮肤屏障及痤疮瘢痕权重评分(ECCA)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8年10月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湖北民族大学附属民大医院及恩施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60例凹陷性痤疮瘢痕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研究组采用二氧化碳点阵激光联合胶原贴敷料治疗,对照组单用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治疗。治疗前后分别使用ECCA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价;同时选择角质层含水量、经表皮水分丢失(TEWL)、红斑指数(EI)和黑素指数(MI)进行检测,评价两组治疗对皮肤屏障的影响。结果: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和显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皮肤屏障指标比较:两组TEWL、EI、MI均出现明显上升,角质层含水量则明显下降,研究组TEWL、EI变化幅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MI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ECCA权重评分比较:两组均随着治疗次数的叠加ECCA下降趋势更加明显,但是每个时间节点上两组之间ECCA比较则无显著性差异。研究组和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分别有6例(7.5%)和17例(21.25%),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氧化碳点阵激光可明显降低凹陷性痤疮瘢痕患者皮肤ECCA,且随着治疗次数增加改善效果愈加明显,治疗后患者皮肤屏障功能受损,TEWL、EI水平均有明显上升,联用胶原敷贴料可保护皮肤屏障并降低治疗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但对MI和ECCA的变化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红蓝光与强脉冲光联合应用治疗痤疮的疗效。方法:150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红蓝光组、强脉冲光组和联合治疗组并观察、评价疗效,且在治疗期间及治疗后3个月,随访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5周后,联合治疗组患者GAGS评分和有效率高于其他两组,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全程及治疗后3个月内,联合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其他两组。结论:红蓝光与强脉冲光联合应用治疗痤疮,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可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痤疮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刘雄  龙晓燕  张林 《中国美容医学》2013,(21):2129-2131
目的:观察维胺酯胶囊联合局部封闭治疗聚合性痤疮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74例重度痤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6例),治疗组采用口服维胺酯胶囊联合局部封闭治疗,对照组仅口服维胺酯胶囊治疗。两组均外用氯霉素水杨酸酊,8周后观察疗效并做比较。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6.84%,对照组有效率66.66%,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52,P〈0.05)。结论:维胺酯胶囊联合局部封闭治疗聚合性痤疮疗效满意,见效快,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5.
鲁红松 《中国美容医学》2014,23(18):1566-1568
目的:探讨强脉冲光与中药联合治疗颜面部寻常性痤疮的疗效。方法:选取来笔者科室就诊的颜面部寻常性痤疮患者115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试验组:采用常规中药,同时配合强脉冲光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中药治疗。两组均外用莫匹罗星软膏,治疗间隔3周,连续治疗4次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评价疗效。结果:1个疗程后评价疗效,试验组有效率90.5%,对照组有效率61.6%,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脉冲光与中药联合治疗颜面部寻常性痤疮,比常规服用中药治疗痤疮效果显著,可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饵激光联合脉冲染料激光(pulsed dye laser,PDI。)治疗面部痤疮瘢痕及红斑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面部痤疮瘢痕患者78例。其中实验组40例,用饵激光治疗3次,联合PDI,治疗4次;对照组38例,用单独饵激光治疗3次,末次饵激光治疗结束后3个月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有效率92.5%(37/40),对照组有效率73.7%(28/38),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O.05);比较痤疮后红斑的疗效,实验组有效率77.5%(31/40),对照组有效率47.4%(18/3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实验组4例、对照组2例出现轻度色素沉着,对症处理后色素恢复正常,两组均无色素减退、感染、新生瘢痕发生。结论饵激光联合PDI。治疗面部痤疮瘢痕,见效快、疗效高,可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窄谱强脉冲光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治疗面部痤疮瘢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3月笔者医院收治的80例面部痤疮瘢痕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窄谱强脉冲光照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涂抹。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结痂持续时间、痂皮脱落时间及治疗后痤疮瘢痕权重评分(clinical evaluation scale for acnescarring,ECCA),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的痤疮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Acne-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Acne-QOL)评分,并统计随访3个月患者复发率。结果:两组临床疗效等级分布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结痂持续时间与痂皮脱落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ECCA评分小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Acne-QOL量表中社会功能、自我认知、情感功能及痤疮症状评分均高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Acne-QOL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两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窄谱强脉冲光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虽未能有效预防痤疮瘢痕复发,但可明显改善面部痤疮瘢痕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疗效,缩短结痂与痂皮脱落时间,并可减轻不良反应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火针联合异维A酸及强脉冲光治疗囊肿型痤疮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12月 我院收治的70例囊肿型痤疮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5例。对照组给 予异维A酸及强脉冲光治疗,研究组给予火针联合异维A酸及强脉冲光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皮损情 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43%,高于对照组的6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研究组治疗4周后各项皮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不良 反应总发生率为11.43%,低于对照组的8.5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火针联合异维A酸 及强脉冲光治疗囊肿型痤疮的临床效果良好,可在保障安全性的基础上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的皮损情况, 促进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联合胶原蛋白敷料治疗中度寻常性痤疮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96例中度寻常性痤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外用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1次/天,治疗6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胶原蛋白敷料,1次/天,每次30min,连续使用4周,第5~6周隔日使用1次。疗程均为6周。结果:治疗组愈显率和有效率分别为89.58%和100.00%,对照组为66.67%和91.6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发生轻度局部刺激反应率为12.50%,对照组为10.42%,均未发现任何全身不良反应,两组用药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联合胶原蛋白敷料贴敷治疗痤疮安全、有效,可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