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仪器检测联合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6年6月-2019年6月期间采取血常规检验的11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所有患者都采取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测,分析、对比患者采用血涂片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的结果。结果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测的阳性率明显低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器检测的警报提示阳性率,阴性率则明显高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警报提示阴性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测在血常规检验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且两种检测方法有互补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的联合应用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血常规检验的300例患者的血液标本,均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血涂片细胞形态学联合检测,统计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检测符合率。结果 300例血液标本中,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报警提示阳性率13.3%,阴性率86.7%。血涂片细胞细胞形态学检测阳性率8.0%,阴性率92.0%。两种检测方法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77,P=0.034)。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检测在幼稚粒细胞、杆状粒细胞、红细胞形态异常、单核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原始细胞检测的符合率分别是40.0%、33.3%、57.1%、33.3%、81.3%、66.6%。结论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联合应用在血常规检验中,能够弥补两种检测方法的不足之处,提高检验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价值。方法选择血常规检验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病人或研究对象,并采用电脑随机法将200例血常规检验患者进行分组,主要包括两组,其中观察组实施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验;对照组实施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验,将两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血常规检验患者正常标本所占比81.00%低于对照组、异常标本所占比19.00%高于对照组,差异表示为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与血涂片细胞形态学在血常规检验中,后者更具有优势,且准确率较高,能够为后期治疗提供有利依据,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8月~2019年10月我院收集的血液分析仪检测结果异常的100例患者标本为观察组,同时选取血液分析仪检测结果正常的100例患者标本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标本进行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对比检查结果。结果 单一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中血液细胞形态正常分别为32例、5例,其假阳性率为32.00%和5%;其中对照组外周血细胞形态学异常5例,包括白细胞形态异常(40.00%)、红细胞形态异常(40.00%)以及血小板数量异常(20.00%);经外周血细胞形态学与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联合检查后,形态异常例数为18例,假阴性率为18.00%。结论 血常规检验中采用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的临床价值较高,其可对血细胞的形态变化情况予以直观的识别与区分,提高检测准确性,同时在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具有较好的临床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19年7月在本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3 0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的样本均分为A、B两份,分别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全自动血细胞形态学数字图像分析仪检查。以人工显微镜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验方式的白细胞异常检测结果。结果 A组检测结果显示,3 000例患者样本的阳性率为3.67%,灵敏度为90.99%,特异度为99.69%;B组检测结果显示,3 000例患者样本的阳性率为3.67%,灵敏度为97.30%,特异度为99.93%。B组检测的灵敏度高于A组(P<0.05)。结论全自动血细胞形态学数字图像分析仪在白细胞异常检测中的灵敏度高于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具有效率高、速度快的优势,但仍不能替代人工镜检。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血常规检验中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进行血常规检测的80例患者资料,按随机数表分两组,对照组40例行常规检查,研究组40例行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观察两组检查结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阳性率75.00%比对照组50.00%高(P<0.05);研究组嗜酸性粒细胞、细胞形态正常、单核细胞、中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血液分析仪检测血常规时细胞分类及警示标志的准确性加以评价,探讨血细胞涂片复检在血细胞分析中的意义,强调手工涂片复检的重要性,提高血常规的检验质量。方法选择2015年10~12月来邯郸市中心医院门诊首诊患者8 996例,采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抗凝真空静脉管采集标本,在贝克曼750全血细胞分析仪上检测,检测时出现的警示标志与手工分类对比分析。结果血常规检查中出现异常提示的1 760例标本进行血涂片染色复查(复片率为19.6%)并进行统计分析,真阳性率为78.4%,假阳性率为21.6%,假阴性率为5.0%。结论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常规具有其局限性,对报警异常血象只能起到初筛的目的,对于形态、结构异常的细胞不能作出准确判断和定位。因此,运用血细胞分析仪时,应进行必要的血涂片复检,只有二者结合,优势互补,才能减少漏诊和误诊,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的快速普及大大提高了全血细胞分析的质量、精密度和效率,部分实验室因此常忽视血常规检验中的形态学观察。由于仪器检测原理和方法的限制,任何先进的血液分析仪目前还无法完全准确地识别血液中的所有细胞,尤其是幼稚细胞和异形细胞。加上各实验室外周血涂片复检的规则不统一,造成漏诊误诊的情况时有发生。血涂片复查的重要性已被越来越多的检验工作者所关注[1]。国内曾有Sysmex系  相似文献   

9.
宋颖  王青  李泳  许蕾  李栋成 《检验医学》2012,(10):840-843
目的通过统一组织的调查,了解和评价上海地区二级乙等以下医疗机构血常规检验质量。方法用2个批号的经固定新鲜血对257家医疗机构血液分析仪进行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和血小板(PLT)项目考核;用2份来自临床病例的血涂片对上述医疗机构实验室进行WBC分类和异常细胞形态检查的考核。结果血液分析仪不合格率为4.7%,尚未配套血液分析仪的医院占1.9%;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的合格率为25%。结论上海市二级乙等以下医疗机构血常规检验质量仍存在较大问题,尤其是血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质量需进一步提高。基层医院血常规检查质量应引起各方面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讨论研究血细胞涂片复检应用于血常规检测中的临床意义与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检验科进行血常规检测的1000份样本作为实验对象并应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对检测结果发生异常提示的样本125份进行血涂片复检并分析复检结果。结果1000份样本通过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测,异常结果共125例,血涂片复检率12.5%(125/1000)。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真阳性率为84.0%(105/125),假阳性率16.0%(20/125),假阴性率为17.6%(22/125)。结论血涂片复检可显著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减少误诊与漏诊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广泛应用.使血细胞检验的速度、精度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不仅能对正常细胞进行准确计数,而且能对标本中的原始细胞、未成熟粒细胞、核左移及异型淋巴细胞等进行报警提示,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但迄今为止血细胞分析仪在形态学检查方面仍只能作为一种过筛的手段.  相似文献   

12.
随着血细胞分析仪在检验科的普及应用,大大提高了检验科的工作效率和质量,而且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广泛的参考数据。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应用的确减轻了检验人员的工作压力,同时血细胞自动分析仪和分子生物学等新技术对传统血液形态学检验的影响,也使得不少检验人员过分依赖仪器的结果而忽视了对血涂片细胞形态的观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在血常规检测应用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血常规检测异常患者40例为观察组,同时期健康患者40例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对两组各项指标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检出率82.50%,对照组检出率0.00%,采取细胞形态学检查之后的结果均较为准确,P<0.05。结论血常规检测应用中使用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可对检测的准确率进行提升,对于疾病的判断情况更加理想,为患者疾病治疗创造更加理想的条件。  相似文献   

14.
收集我院门诊6632例血常规检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测,对符合复检规则的460例血液标本进行涂片镜检及形态学分析。结果460例血常规检查患者中,与涂片检查结果相符者327例;发现急性白血病患者2例,传单9例,出血热6例,各型贫血72例,血小板无力症1例。血常规检查结果异常,必须进行血涂片复检,以提高检验报告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细胞形态学检验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2月-2019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经血常规检查结果提示为危急值范围或贫血、发热患者225例为研究对象,再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220例为对照组,均检查血细胞形态学,观察两组的红细胞平均蛋白数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值(RDW-SD)、平均细胞体积(MCV)以及红细胞压积(HCT),并且对两组的血细胞形态学检验阳性率进行计算,比较两组检验结果。结果观察组的MCH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且MCHC、RDW-SD、MCV以及HC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阳性率高,组间对比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检验中,通过检验血细胞形态学,可以将患者的病情变化充分反映出来,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6.
传统血液细胞形态学是以外周血涂片和骨髓涂片为主的细胞形态学检验,时至今日,仍是血液病诊断重要的方法,由于血细胞自动分析仪和分子生物学等新技术对传统血液形态学检验的影响,有必要强调和重视传统血液形态学自身的价值,以减小高新仪器带来的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临床申请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的应用进行分析评价。方法对237例血液科细胞室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与检验科Sysmex XE-21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结果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百分率(N%)、淋巴细胞百分率(L%)、单核细胞百分率(M%)、红细胞计数(RBC)、血小板计数(PLT)等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血液分析仪检验结果WBC、N%增高时晚幼粒细胞、中性粒细胞中毒颗粒、中性粒细胞空泡变性和中性粒细胞杆状核百分率大于10等异常形态检出的百分率也随之增高,异型淋巴细胞百分率随L%增高而增高,红细胞形态大小不均、红细胞中央淡染区明显扩大百分率随贫血程度增加而明显增加;晚幼红细胞百分率在贫血病例中明显增高;嗜碱性点彩红细胞、靶形红细胞、镰刀形红细胞和破碎红细胞均出现在中度贫血以上的病例中。结论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结果是临床医生申请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的重要参考因素,加强血常规和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的质量控制对帮助临床病情诊断、疗效观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血细胞形态学在发热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6例发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06名人员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血细胞形态学检验,观察两组的血细胞形态异常率、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结果,并比较不同发热程度患者的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结果。结果观察组的血细胞形态异常率为41.5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平均红细胞体积、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发热患者的血细胞形态学检验结果高于轻度发热和中度发热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细胞形态学检验能够对发热患者的病因进行判断,避免临床上的误诊和漏诊,并且可以判断患者的发热程度,对指导疾病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血细胞形态学漏诊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是血常规检验的主要内容,也是检验医学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功。近年来,随着血液分析仪的普及,忽视了对血常规检验中形态学的观察,以致造成漏检、漏诊及误诊的现象屡有发生。检验科应积极采取对策,避免漏检误报,确保血细胞形态学检验质量,提高临床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三分群CD-1700血液分析仪在儿科患儿血常规检查时中间型细胞(MO)镜检复查规则,以保证检验结果的正确性。方法收集232例临床血常规标本进行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同时进行外周血涂片人工镜检,将仪器白细胞分类的MO结果与人工镜检分类结果进行对比统计,分析差异和原因。结果将仪器分类的MO结果分为3组,与人工镜检分类结果比较,MO在<8%时,r=0.804,P>O.05;MO在8%~9.9%时,r=0.796,P>0.05。以上2组标本2种方法间差异无显著性,有良好的相关性。MO≥10%时,r=0.352,P<0.05,2种方法间差异显著,相关性差,同时该组标本的人工镜检异常结果检出率(15.5%)明显高于前2组(2.1%和1.9%)。结论当血液分析仪检测白细胞分类MO为10%以上时,均应作瑞特染色人工镜检复查,以防止异型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幼稚细胞等病理性细胞漏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