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也叫贝尔麻痹(Bell palsy)。其治疗方法较多,如针灸、星状神经节阻滞、穴位注射、应用激素等治疗,但其治疗效果不一。本文联合应用目前治疗效果较好的三种方法:靳三针针刺疗法、星状神经节阻滞及面神经管周围注射(简称“三联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60例,并对全部病例进行面部微循环血流量观察。  相似文献   

2.
谢玮 《浙江临床医学》1999,1(6):383-383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临床常见病,按常规治疗疗程长,疗效亦不甚满意。笔于1990年至1998年采用“硝酸—叶萩碱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该病20例,疗效确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注射性瘫痪     
几年来,我科先后收治了109例因臀部肌内注射某些药物致坐骨神经麻痹,造成下肢瘫痪的病儿。经临床观察和动物实验,证实瘫痪与注射药物有关,故称为“注射性瘫痪”。本  相似文献   

4.
急性弛缓性麻痹的分类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监测是消灭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过程中的核心。病例的标准定义,是其成功的基础。对AFP监测是要检测所有的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人。而不仅是那些被疑为脊灰的人。“脊灰疑似病例”和“急件弛缓性麻痹病例”两个词,在消灭...  相似文献   

5.
面瘫,俗称“口眼斜”、“口僻”、“口”,属于现代医学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多由而神经管内非化脓性面神经炎引起患侧面部表情肌瘫痪,常在感冒及头面部受冷风吹拂后发病。中医认为是由于人体正气不足,络脉空虚,邪侵阳明,少阳,以致经气阴滞,经脉失养,肌肉弛缓不收而发病。笔者采用针刺、穴位注射、TDP照射综合疗法治疗面瘫166例,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也称Bell麻痹),是指面神经核以下病变所致的周围性面瘫,常发生于一侧。此病多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20—40岁为多,男性略多于女性。任何季节均可发病,而以春、秋两季发病较高。中医称之为“口眼喎斜”,亦称“吊线风”、“口僻”。  相似文献   

7.
关娟  盛豫  周历  司艳芳  李娇娥 《医学临床研究》2007,24(11):1853-1855
【目的】对因复视来眼科就诊的糖尿病性眼肌麻痹患者实施眼局部治疗的方法进行探讨。【方法】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对35例糖尿病性眼肌麻痹患者采用复方樟柳碱注射液颞浅动脉旁注射,观察注射次数与治疗效果,并依据复视的改善程度将疗效分为有效、明显好转、治愈。【结果】35例中31例(88.6%)注射1-7次显示有效;35例中34例(97.1%)注射7-15次明显好转;35例中截止注射20次时治愈率达97.1%。【结论】采用复方樟柳碱注射液颞浅动脉旁注射的方法治疗糖尿病性眼肌麻痹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淮南市1994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监测的质量分析安徽省淮南市卫生防疫站(232001)赛运和,曹承红,谢建国,徐利华,宋永平,郭家宝自1990年建立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监测系统并运行以来,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我市的脊髓灰质炎(以下简称“脊灰”)病例数...  相似文献   

9.
面神经麻痹是以颜面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根据病因及病变部位的不同,分为中枢性面神经麻痹和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在临床上则多为以病发较急的”贝尔氏”麻痹(BellPalsy),即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最为多见,它是指原因不明的茎乳突孔(面神经管)急性非化脓性面神经炎引起的周围性面肌瘫痪。冬春季节好发。通过十几年的临床实践,采用中药穴位割敷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面神经麻痹为茎乳突孔内急性非化脓性面神经炎所产生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又称贝尔氏麻痹[1]。中医称“口僻”,俗称吊线风。临床表现为病侧鼻唇沟变浅,口角歪向健侧,前额皱纹消失,严重时可见眼裂增宽,眼结膜充血,眼睑外翻,泪液外流,鼓腮漏气,进食咀嚼时,食物...  相似文献   

11.
面神经炎又称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系因茎乳突孔内面神经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引起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诱发因紊可为感受风寒、病毒和自主神经缺血水肿。面神经炎相当于中攻学的“口僻”,“口眼歪斜”等,现代多称为“面瘫”。我科自2002年2月~2006年5月采用高压氧和并针刺治疗面神经炎。取得了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注射性"臀部软组织变性挛缩综合征"的预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各种疾病的预防性、治疗性臀肌注射并发注射性“臀部软组织变性挛缩综合征”日趋增多。虽然经临床实践对本病的理论认识日臻完善,但对本病的预防尚未得到广大护理工作者的重视。我院自1979~1996年手术了注射性“臀部软组织变性挛缩综合征”75臀次。本组病例是...  相似文献   

13.
醉睡性麻痹,国外又叫“周末综合征”,指的是由于昏睡压迫上肢,引起的挠神经麻痹。1986~1988年。作者曾遇  相似文献   

14.
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神经麻痹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围性神经麻痹又称“面瘫”,主要表现为口眼歪斜,患者闭眼、进食、说话均受影响,好发于秋冬季,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我科自2000年1月.2005年9月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神经麻痹患者366例,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治疗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护理,促进了患者的康复,确保了治疗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曹严华 《疾病监测》1998,13(8):316-318
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监测消灭脊髓灰质炎的监测策略为达到消灭脊髓灰质炎的目标,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各国开展对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的监测工作,对AFP病例的定义是:“所有15岁以下儿童的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包括格林-巴利综合症;也包括各年龄组的所有疑...  相似文献   

16.
小诺霉素致呼吸肌麻痹1例河南西华县人民医院董凤林,闫跃生,刘连杰,李学忠患者男,24岁。以肌注小诺霉素后呼吸困难1小时于1995年3月10日10时入院。患者因“腹泻”肌注小诺霉素60mg,注射后10余分钟出现面部发痒,胸闷,呼吸困难,烦躁不安,呼吸不...  相似文献   

17.
张黎明  王晓红 《华西医学》2006,21(4):846-847
引起动眼神经麻痹的因素较多,而糖尿病并发的脑神经麻痹以动眼神经麻痹和外展神经麻痹较为多见,在继发性单发的动眼神经麻痹中糖尿病性患者约占6%~25%,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的预后与糖尿病的控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笔者于1997年7月-2003年10月,采用穴位注射加透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89例,取得满意的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面神经麻痹的康复问题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李玲  袁华 《现代康复》2000,4(12):1776-1778
本综述了面神经麻痹的病因、评估、面神经肌肉功能障碍残损残障的2个新的评估量表,神经电生理及面神经麻痹的运动疗法,生物反馈,注射A型肉毒素等综合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20.
面瘫古称“口呙”,俗称“口眼歪斜”,即现代医学所称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它是一种非化脓性面神经炎症导致的周围性面瘫,占所有周围性面瘫的75%。由于该病病因、病理尚未完全明确,西医无特异性有效疗法。我科自1988年7月~2003年7月采用针刺结合理疗的方法治疗面瘫,疗效显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