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炙甘草汤源自《伤寒论》第177条:"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适用于气血亏虚,正气不足,心脏失养所致之证。范新发教授根据脉证分析对炙甘草汤进行加减,形成自拟方炙草复脉汤,认为只要是正气不足、气阴两虚所致的心律失常均可应用该方治疗。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近10年炙甘草汤治疗心律失常的相关文献分析,概述经方炙甘草治疗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情况。由方论解读可知炙甘草汤的组成、煎煮方法和适用范围;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文献显示,炙甘草汤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治疗组的疗效,且不良反应少;实验结果表明炙甘草汤对多种心律失常大鼠模型具有防治作用。证实炙甘草汤具有明显的抗心律失常作用,为临床推广应用炙甘草汤治疗心律失常提供了临床及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炙甘草汤证的核心应是"心动悸","心动悸"应解释为"心因运动而悸"较为合理,结合现代医学研究,从中西医结合观点来看,仲景创炙甘草汤之治疗重点应为心功能不全,当然,"脉结代"(脉律、心律失常)在炙甘草汤证中亦不可或缺,炙甘草汤的确是治疗脉律、心律失常之良方,但其所治的脉律、心律失常应与心功能不全有密切联系。炙甘草汤的临床应用应是心功能不全,并符合仲景所述的结或代脉象之一的脉律失常,且属于中医"气阴两伤,阴阳俱虚"者。  相似文献   

4.
炙甘草汤出自《伤寒论》,作为治疗"心动悸、脉结代"的名方,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心律失常,表现为心悸气阴两虚者。近年来,随着炙甘草汤在血流动力学、离子通道、心肌细胞电生理等方面的调节作用在药理研究中得到逐步验证,炙甘草汤成为新的研究热点,人们逐渐认识到炙甘草汤治疗心律失常的前景及优势。通过查阅近年相关文献,我们对炙甘草汤治疗心律失常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炙甘草汤继续研究的目标及方向,以及如何提高临床疗效提供借鉴或指导。  相似文献   

5.
刘晛  荆鲁   《中国中药杂志》2007,32(23):2471-2473
从炙甘草汤的病因病机、药理学研究、临床研究等方面对炙甘草汤治疗心律失常进行梳理分析,发现炙甘草汤滋阴补血,通阳复脉,临床可用治多种心律失常的治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影响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抗血小板活化、保护内皮细胞等途径有关。  相似文献   

6.
炙甘草汤为中医治疗脉律不规则型心律失常唯一的经典专方,对一部分病人有较好的疗效,这已得到历代医家的公认。但脉律不规则型心律失常有很多类型,其中有相当部分是非药物所能治的。所以,如不加区别地见到脉律不规则型心律失常(脉结代)的病证就用炙甘草汤,有效率则必然很低。因此,要提高炙甘草汤的疗效,须要注意以下3个要点:首先是适应症的确定。其次是特殊药物的超剂量使用,第三是生地黄的辩证使用。按照这一方法梳理,炙甘草汤的最佳适应症是各类早搏,对减少早搏的数量、减轻心动悸的症状有较好的疗效,对慢心率的频发早搏尤具优势。次佳适应症为心房颤动。在心房颤动中,炙甘草汤的作用主要是改善心功。而其他脉律不规则型的心律失常,则非炙甘草汤的适应症;其次是要注意炙甘草汤2味特殊药物的超剂量使用-生地黄和大枣。在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常规剂量与超常剂量使用的疗效差别时,应遵从原方使用超常剂量,以确保疗效最大化;第三是生地黄的使用。一般情况下遵从原方用生地黄,如遇有舌淡或舌白的阳虚或血虚情况,则应用熟地黄,才能既发挥地黄的疗效,又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炙甘草汤出自<伤寒论>,主要用于治疗心阴阳两虚之心动悸、脉结代.笔者近年以该方为主治疗心律失常42例,收到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炙甘草汤源于《伤寒论》,具有温中补气、缓急养血、健脾养心、益气补血、温经通脉之功效。中医用此方治疗心动悸、脉结代,历史悠久,疗效良好。近代临床用其治疗某些心律失常也获良效,炙甘草汤注射给药治疗实验性心律失常屡见报道,但灌胃给药预防正常及血虚大鼠氯化钡(Bacl_2)致心律失常、治疗实验性血虚证,尚未见报道。本文对此进行了实验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邹冲  蒋卫民  方祝元 《光明中医》2016,(13):1879-1882
目的分析炙甘草汤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通过对炙甘草汤的基础与临床文献资料的分析,参考经典理论,在临床工作中运用炙甘草汤治疗快速性和缓慢性心律失常气阴两虚证。结果使用炙甘草汤治疗2例心律失常病例,收到了满意的疗效。结论炙甘草汤对心律失常的患者有一定的疗效,下一步总结、梳理该方相关的名老中医典型医案,着眼解决临床关键问题,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炙甘草汤在《伤寒论》中为治疗气血不足所致心动悸,脉结代的主方。组方中人参、炙甘草、桂枝等温补心阳与滋心阴。现代研究表明,炙甘草汤能够显著降低再灌注诱发的VP和心律失常总发生率,增强心肌纤维线粒体氧化代谢,具有强心作用;是治疗心律不齐、心功不全的重要方剂。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炙甘草汤配合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加用益气滋阴、补血复脉的炙甘草汤,7天为一个疗程,观察两个疗程。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症状显效率分别为96.7%和73.3%;两组心电图显效率分别为93.3%和56.7%,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O.05或〈O.0l。结论:以益气滋阴、补血复脉为法,炙甘草汤配合治疗心律失常,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炙甘草汤治疗早搏83例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源于《伤寒论》的炙甘草汤是治疗“脉结代,心动悸”的名方,现多治疗以心律失常为主要表现的各种心血管系统疾病。早搏是临床心律失常中常见症状之一。为了探讨炙甘草汤治疗早搏的临床意义,我们于1995年至1996年应用炙甘草汤治疗房早和室早病人83例,收到较好...  相似文献   

13.
炙甘草汤又名复脉汤,出自《伤寒论》,由炙甘草、桂枝、生姜、人参、阿胶、大枣、麻仁、麦冬、生地黄等加清酒和水共煎而成。作为"脉结代,心动悸"的主方,广泛运用于临床冠心病、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并在血液系统、肿瘤等方面实验研究也很丰富。近年来,从炙甘草汤对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调节作用在药理研究中得到初步验证后,炙甘草汤便成为了新的研究热点,也让人们看到炙甘草汤在治疗肿瘤、心肌缺血及其它重大心血管疾病的前景及优势。  相似文献   

14.
炙甘草汤加减治疗瘾疹验案三则闫辛河南开封市第一中医院(475001)主题词炙甘草汤/治疗应用;瘾疹/中医药疗法炙甘草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其功效为益气养血,滋阴复脉,是治疗“脉结代,心动悸”的常用方剂。但用此方治疗瘾疹,未见报道。笔者偶用炙甘草汤,...  相似文献   

15.
《陕西中医》2013,(9):1141-1142
目的:观察炙甘草汤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炙甘草汤(炙甘草、太子参、生地黄、桂枝、阿胶、麦冬、麻仁、生姜、大枣)治疗38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两组60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2组进行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94.6%,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6.3%。结论:炙甘草汤加味组方治疗快速心律失常有益气活血、养心通络复脉的功效。  相似文献   

16.
炙甘草汤出自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治疗伤寒和虚劳脉结悸的名方,又名复脉汤。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说:"理阳气当推建中,顾阴液须投复脉。"吴鞠通在炙甘草汤基础上加减变化,组成加减复脉汤、一甲复脉汤、二甲复脉汤、三甲复脉汤、大定风珠等类方,用于治疗温病后期肝肾阴亏之证。炙甘草汤的创立开启了后学滋阴之路。笔者在临床中将其应用于阴血亏虚之证,每获良效,兹将该方治疗1例房颤瓣膜置换术后并发糖尿病的体会分享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7.
炙甘草汤系《伤寒论》方,因其能复脉,故又名复脉汤,历来被推崇为治疗“脉结代,心动悸”之要方。脉结代,心动悸一类病证,多系心律失常所致。对于此类病证的治疗,有些医者,不分析病因,不认真辨证,不结合辨病,动辄投以本方,应验者甚少。笔者根据心血管临床的肤浅经验,谈谈个人一管之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整理《伤寒杂病论》方治疗心律失常的方剂谱以供临床参考。方法检索《中华医典》,同时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期刊中文数据库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运用《伤寒杂病论》方治疗心律失常的相关文献,提取纳入医案及文献信息建立心律失常医案信息采集表,并根据经方使用频次分别建立心律失常古代医案、现代临床研究文献及个案经验文献三类方剂谱。结果共纳入古代医案107则,现代临床研究435篇、个案经验540则。古代医案中治疗心律失常的方剂共36首,使用频次在前3位的依次为炙甘草汤(18)、甘麦大枣汤(10)、苓桂术甘汤(8)、肾气丸(8);现代临床研究文献涉及治疗心律失常的方剂共45首,使用频次在前3位的依次为炙甘草汤(221)、麻黄附子细辛汤(76)、桂枝甘草汤(16);现代个案经验文献涉及治疗心律失常的方剂共68首,使用频次在前3位的依次为炙甘草汤(138)、麻黄附子细辛汤(73)、苓桂术甘汤(29)。结论《伤寒杂病论》方治疗心律失常以炙甘草汤、苓桂术甘汤及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最为多见,同时麻黄附子细辛汤、甘麦大枣汤、肾气丸等也是常用经方。  相似文献   

19.
《山东中医杂志》2016,(2):163-164
炙甘草汤又名复脉汤,源自东汉张仲景《伤寒论》,本文在解析炙甘草汤方义的基础上,列举心律失常、扩张型心肌病临床验案各1则,体现其在心血管系统疾病治疗方面的特色。  相似文献   

20.
炙甘草汤出自汉代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是治疗心阳不振,气血不足,所致心律失常的代表方剂。笔者于1996年4月~2000年4月运用该方治疗心血管心电图缺血性ST-T改变40例取得很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