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30岁。因右下第三磨牙水平阻生,于辽宁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口腔科门诊行劈冠拔牙术。术前否认心血管病史,无药物过敏史、遗传疾病史。采用普鲁卡因局部麻醉。麻醉生效后,拔牙术进行约15 min时,患者突然出现烦躁不安,呼吸困难,四肢抽动,口唇发绀,随即意识丧失,颈动脉和股动脉搏消失,听诊心音消失,血压为零,瞳孔  相似文献   

2.
王新民  张敏  高丹  李伟  马艳丽 《人民军医》2006,49(4):246-247
1病例报告 患者女,24岁。因左下第三磨牙水平阻生在我院口腔科门诊行劈冠拔除术。术前否认心血管等慢性疾病史,无药物过敏史。拔牙术进行约20min时,患者突然烦躁不安、四肢抽动、呼吸困难、口唇发绀,随即意识丧失,颈动脉博动消失,听诊心音消失,血压为零。手术医师立即清除口内血液行口对口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术,并皮下注射肾上腺素1mg。急诊科医师迅速协助进行心肺复苏术,  相似文献   

3.
欧阳东  刘英霞  雒云 《武警医学》2010,21(2):152-153
拔牙术是口腔门诊常见的基本手术,实施拔牙术的前提是良好、完善的麻醉,以减少患者的疼痛,保证拔牙的顺利完成.临床采用常规局部麻醉药为利多卡因,但用药量较大(2~4 ml),注射用针较粗,容易给患者造成心理恐惧.本研究于2006-11至2008-11应用复方盐酸阿替卡因注射液(商品名:碧兰麻,法国碧兰公司)作为拔牙术麻醉用药,并与应用利多卡因比较,观察碧兰麻局部麻醉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心电监护下拔除老年心血管病患者患牙54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老年心血管病患者拔牙麻醉前后心电监测结果。方法:在心电监护下拔除54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患牙,并详细记录术前、术后心率、血压的变化。结果:80%的患者麻醉后较麻醉前心率、血压有明显变化。心率平均增加11~20次/min,收缩压平均升高3.55 mmHg。结论:严格掌握老年心血管病患者拔牙术适应症,监护拔牙治疗的全过程,可提高老年心血管病患者拔牙术的安全系数,明显降低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5.
郭翠  王建斌 《武警医学》2016,(10):1000-1002
目的 了解STA无痛麻醉仪对于缓解老年高血压患者拔牙焦虑的效果.方法 对同一组患高血压病的老年患者分别使用STA无痛麻醉仪(实验组)和传统麻醉方法进行麻醉,比较两种方法的麻醉效果及患者术中焦虑程度.结果 (1)实验组患者在麻醉后、拔牙后与麻醉前相比,收缩压、舒张压均无明显变化,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改良的牙科焦虑量表(modified dental anxiety scale,MDAS)均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局部组织舒适度上,实验组得分(1.1±0.3)显著低于对照组(2.8±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STA无痛麻醉仪进行口腔局部麻醉能有效缓解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拔牙焦虑,提高临床舒适度.  相似文献   

6.
<正>例1,女,20岁,外院行正畸前拔牙术,将左上第5齿脱入上颌窦内1 h转来我院;例2,男,32岁,左上第6龋齿,拔牙时残根坠入上颌窦内1 h。2例均在我院口腔科行齿龈黏膜扩大切口,探查、试图取出脱落入上颌窦内牙齿,但均未能取出,遂转来我科。查体:2例患者左上相应齿缺如,拔牙处创面可见长约0.6 cm齿龈黏膜切口。全口曲面断层X线:左侧上颌窦内齿状高密度影。手术方法:患者坐位,2%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加左  相似文献   

7.
患儿,男,9岁,体质量21.5kg,ASA分级Ⅰ级,既往无麻醉史,无药物过敏史,普鲁卡因皮试阳性,青霉素皮试阴性,外科术前诊断为右侧腹股沟斜疝,拟行疝修补术,麻醉前心率为89次/min,血压14/8kPa(1kPa=7.5mmHg),体温36.3℃。麻醉前30min肌注地西泮5mg,阿托品0.25mg,人手术室后在患儿臀部外上1/4处肌注氯胺酮95mg,3.5min后患儿出现抽搐,并逐渐加剧呈惊厥表现,颈项强直,意识消失,立即行面罩加压给氧,同时静注哌替啶25mg.  相似文献   

8.
在牙拔除术中,局部麻醉药物中常加入1:40万的肾上腺素,可以收缩注射部位血管,减少术中出血量,对无明确高血压或心脏病史的患者可以常规使用,极少发生不良反应。笔者于2009—02—25在拔牙术过程中发现了1例罕见的局部麻醉后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丙泊酚全身麻醉诱导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老年患者脑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选取北部战区总医院2016年3—6月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2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丙泊酚1. 0~1. 5 mg/kg,舒芬太尼0. 5μg/kg与罗库溴铵0. 6 mg/kg麻醉诱导。分别于入室时(T_0)、麻醉诱导前(T_1)、意识消失时(T_2)、意识消失后1 min(T_3)、意识消失后2 min(T_4)、意识消失后3 min(T_5)测量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心指数(CI)、双侧脑电双频指数(BIS)及双侧区域脑氧饱和度(StO_2)。结果与T_1时比较,患者T_0、T_4、T_5时的StO_2、T_2~T_5时的MAP、HR、CI、BIS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患者T_2、T_3时的MAP、CI、StO_2均高于T_4时,T_5时的MAP、StO_2均低于T_4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丙泊酚全身麻醉诱导,可致颈内动脉剥脱术老年患者脑氧饱和度明显下降,其机制可能与麻醉诱导导致的低血压有关。  相似文献   

10.
病例 1 女 ,5 9岁 ,因胆囊结石拟行胆囊切除术。患者有风湿病史 12年、脊椎骨质增生史 4年。选择T8~ 9穿刺行硬膜外麻醉 ,穿刺顺利 ,向头端置管 3cm ,术中麻醉效果满意。术后采用自控镇痛导管镇痛 48h,效果满意。患者术后 30h~ 41h曾下床大小便 3次 ,上下床时稍感伤口疼痛。术后 5 0h令患者侧卧后稍用力即将导管拔出 ,但导管前端3cm处折断 ,折断处明显有卡压痕迹 ,穿刺点处未见残端 ,估计留于硬膜外腔 ,未作手术取出 ,随访至今 ,无不良反应。病例 2 女 ,44岁 ,因子宫肌瘤行子宫次全切除术。选L1~ 2 穿刺行持续硬膜外麻醉 ,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