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抗眼镜蛇毒血清对眼镜蛇毒在小白鼠体内分布的影响黄韶玲余清声朱柳抗眼镜蛇毒血清是由免疫马血清精制而成,在体内能与蛇毒抗原结合成抗原抗体复合物而有中和蛇毒的作用〔1〕。眼镜蛇毒中毒时以神经毒性为主,其神经毒素在神经肌肉接头部位与乙酰胆碱(Ach)受体结合...  相似文献   

2.
正肉毒素的全称是肉毒杆菌毒素,是由肉毒杆菌分泌的细菌内毒素,最早发现于变质的肉罐头内,是一种神经麻醉毒素,是革兰阳性厌氧肉毒梭菌在繁殖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细菌外毒素。局部注射后可以阻断神经对肌肉的传导,作用于胆碱能运动神经的末梢,以某种方式拮抗钙离子的作用,干扰乙酰胆碱从运动神经末梢的释放,使肌肉暂时发生麻痹而失去收缩功能,从而达到除皱美容塑造线条的目的~([1])。它是生物毒素中毒性最强的一种神经毒素,仅  相似文献   

3.
有机磷农药中毒主要是乙酰胆碱被抑制引起乙酰胆碱蓄积,使胆碱能神经持续冲动导致先兴奋后衰竭的一系列的毒蕈碱样、烟碱样和中枢神经症状,重症引起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长托宁为新型抗胆碱药,对M受体亚型选择性强,主要选择作用于M胆碱受体亚型M1、M3,而对M2无明显作用,同时对N1、N2受体均有作用,能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内,它能阻断乙酰胆碱对脑内毒蕈碱受体和烟碱受体的激动作用,能拮抗有机磷农药中毒引起的中枢中毒症状,如惊厥、  相似文献   

4.
胰岛素(INS)是目前治疗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的主要药物。属多肽类药物,分子量大,半衰期短,脂溶性差,不易透过生物膜,长期以来一直以注射给药为主,不仅用药不便而且会出现注射部位炎症,硬结等副作用及耐药性,为此,国内外学者一直致力于INS非注射给药剂型的开发与研制,如口服、鼻腔、肺部、直肠、透皮制剂等,并已在这些方面作出了一些成绩。现就近年来的有关研究动态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5.
米库氯铵(mivacurium chloride)是苄异喹啉类短效非去极化神经肌肉阻滞药,是自1975年savarese等提出理想肌松药概念以来,符合理想肌松药的一种新型短效非去极化肌松药。肌松药是作用于神经肌肉接头前膜及后膜(终板)烟碱样乙酰胆碱受体的药物。肌松药作用于神经肌肉接头后膜受体,阻滞了神经肌兴奋的正常传递,产生肌肉松弛。目前肌松药作为全麻的基础用药,根据其作用机制不同分为去极化肌松药和非去极化肌松药两大类。去极化肌松药目前国内常用为氯化琥珀胆碱,琥珀胆碱在临床应用中常常出现心律紊乱(包括窦性心动过缓或室性兔逸搏心律等)、  相似文献   

6.
胰岛素(INS)是目前治疗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的主要药物,属多肽类药物,分子量大,半衰期短,脂溶性差,不易透过生物膜,长期以来一直以注射给药为主,不仅用药不便而且会出现注射部位炎症,硬结等副作用及耐药性,为此,国内外学者一直致力于INS非注射给药剂型的开发与研制,如口服、鼻腔、肺部、直肠、透皮制剂等,并已在这些方面作出了一些成绩。现就近年来的有关研究动态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7.
胰岛素(INS)是目前治疗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的主要药物,属多肽类药物,分子量大,半衰期短,脂溶性差,不易透过生物膜,长期以来一直以注射给药为主,不仅用药不便而且会出现注射部位炎症,硬结等副作用及耐药性,为此,国内外学者一直致力于INS非注射给药剂型的开发与研制,如口服、鼻腔、肺部、直肠、透皮制剂等,并已在这些方面作出了一些成绩。现就近年来的有关研究动态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8.
胰岛素(INS)是目前治疗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的主要药物,属多肽类药物,分子量大,半衰期短,脂溶性差,不易透过生物膜,长期以来一直以注射给药为主,不仅用药不便而且会出现注射部位炎症,硬结等副作用及耐药性,为此。国内外学者一直致力于INS非注射给药剂型的开发与研制,如口服、鼻腔、肺部、直肠、透皮制剂等,并已在这些方面作出了一些成绩。现就近年来的有关研究动态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9.
大麻的活性成分四红大麻酚(△’-tetrahydrcannabinol,△9-THC)可作用于脑内与G蛋白偶联的大麻脂类CB1受体。△9-THC具有强化效应,该效应与其它有强化和成瘾特性的药物一样,很可能都是通过由腹侧被盖区(VTA)投射到伏核(NAC)的中脑边缘系统中多巴胺通路起作用。但△9-THC在中枢多巴胺传导通路中的作用至今尚有争议。本实验用脑核团徽透析法,观察给药后大鼠的伏核核心和壳层细胞外液中多巴胺浓度的变化。给药方法如下:△9-THC、大麻酚(无活性大麻脂类)和大麻脂类受体激动剂WIN55212-2采取慢性静脉埋管给药,大麻…  相似文献   

10.
胰岛素(INS是目前治疗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的主要药物,属多肽类药物,分子量大,半衰期短,脂溶性差,不易透过生物膜,长期以来一直以注射给药为主,不仅用药不便而且会出现注射部位炎症,硬结等副作用及耐药性,为此,国内外学者一直致力于INS非注射给药剂型的开发与研制,如口服、鼻腔、肺部、直肠、透皮制剂等,并已在这些方面作出了一些成绩。现就近年来的有关研究动态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1.
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是指脑毛细血管阻止某些物质(多是有害的)进入脑循环血的结构,这种结构可使脑组织少受甚至不受循环血液中有害物质的损害,从而保持脑组织内环境的基本稳定,对维持中枢神经系统正常生理状态起着重要作用。但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其在阻止有害物质进入脑组织的同时,也阻碍了有效治疗药物进入中枢神经系统,  相似文献   

12.
肌肉松弛剂巴氯芬治疗脑源性肌痉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源性肌痉挛多见于脑卒中和脑外伤的患者,其肢体功能的恢复基本上遵循从她缓状态进入痉挛状态这一过程。目前通过药物的辅助治疗来减轻其骨骼肌的痉挛状态从而有助于瘫痪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方法尚不多。汽巴-嘉基公司生产的巴氯芬(Baclofen)商品名为力奥来素(Lioresal)是一种作用于脊髓部位的肌肉松弛剂,1971年首次投放市场,早期主要用于多发性硬化、脊髓源性肌痉挛,随后又用于治疗脑源性肌痉挛。1994年批准正式进入中国市场。我们在1994年3月~1995年12月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用此药治疗30例脑卒中和脑外伤患者结果如下。工资料…  相似文献   

13.
铝已被认为与透析性痴呆和Alzheimer氏病(早老性痴呆)的发病有关。神经原纤维球结中铝的浓集是Alzheimer氏病的组织学标志。食物及药物均为铝的来源,减少铝的摄入水平,可以降低痴呆的发病率。有关Alzheime病病因的另一假说是不明原因的血—脑屏障(BBB)功能异常,导致内源性影响行为活动的物质(如肽类)或神经毒素(如铝)进入脑内。作者的研究证实铝可改变BBB对碘处理  相似文献   

14.
有机磷农药中毒主要是乙酰胆碱酯酶被抑制引起乙酰胆碱蓄积,使胆碱神经元持续冲动导致先兴奋后衰竭的一系列的毒蕈碱样、烟碱样和中枢神经系统等一系列症状。而长托宁为新型抗胆碱药,它能阻断乙酰胆碱对脑内毒蕈碱受体(M受体)和烟碱样受体(N受体)的激动作用。能拮抗有机磷农药中毒引起的中枢中毒症状;如惊厥。中枢循环衰竭。同时,在外周也有较强的阻断乙酰胆碱对M受体的激动作用,能拮抗有机磷农药中毒引起的毒蕈碱样中毒症状,如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和分泌物增多、出汗、流涎、缩瞳和胃肠道平滑肌痉挛。因此,长托宁在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内毒杆菌可产生A~G型7种独特的神经毒素,抑规神经肌肉接头处及实问乙酸胆陆的释放,引起人和动物的内毒中毒.各型神经毒素的分子量约150KDa,与非毒性成分结合,形成300~900KDa的原始毒素.目前,A~G型神经毒素的基因巴克隆化,并确定了氨基酸序列.该毒素是一种锌结合蛋白,具蛋白两活性.1神经写囊的结构和功能A~G型神经毒素首先以单链形式台成(约150KDa),然后被蛋白酶在N端1/3处分割为由二疏因连接的两条单键(轻键50IClk,重键100KDa),重键的50KDaC末端参与神经特异性结合,其余部分作为介导轻铸进人胞液的通道.由…  相似文献   

16.
重症肌无力的外科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概述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部位传导障碍为特点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重点累及神经肌肉接头处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AchR),主要由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b)介导、细胞免疫依赖性、补体参与。表现为某些特定部位的横纹肌重复活动后加重,休息后或用抗胆碱酯酶药物治疗后症状缓解,晨轻暮重的骨骼肌无力。1899年德国柏林神经与精神病学会将其简称为MG。  相似文献   

17.
其中剧毒蜘蛛有10多种[1-2]。蜘蛛毒素含有多种化学成分,根据其相对分子质量大小分为小分子物质、蛋白质和多肽类毒素三类。其中最为丰富也是目前研究最多的是相对分子质量在(1~10)×103的多肽类毒素,包括多肽神经毒素、激肽类似物、凝集活性肽和抗菌肽等。在这些多肽类毒素中,神经毒素又是多肽毒素中含量最多的成分,其主要生物学功能是作用于靶细胞膜上的各种离子通道,如钾、钙、钠、酸敏感通道等[3-4]。此外蜘蛛毒液中还含有无机盐、三磷酸腺苷、氨基酸、核苷酸、单胺类以及多胺类等,统称为蜘蛛毒素中的小分子物质[5-6]。由于蜘蛛毒素成分具有多样性和多功能性,蜘蛛毒素不仅在分子毒理学、分子药理学和神经生物学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此外在临床新药研究和农药生产开发等方面也有着广泛的前景[7]。本文主要对近年蜘蛛毒素几类成分的研究进展进行一个综述,为更好地对蜘蛛毒素进行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蛇咬伤患者的急救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蛇咬伤是一种春夏季常见病,根据毒蛇种类及毒性的不同会出现不同症状,轻者仅觉疼痛不适,重者则会影响心、肾功能,甚至休克或死亡。其中毒机制是当人被蛇咬伤后,伤口中的毒素刺激局部组织或被吸收入血,从而产生了一系列中毒症状。蛇毒是含有多种毒蛋白、溶组织酶以及多肽的复合物,按照毒性可分为神经毒素与血液毒素两种。神经毒素对中枢神经和神经肌肉节点有选择性毒性作甩,常见于金环蛇、银环蛇咬伤;血液毒素对血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有破坏作用,可引起出血、溶血、休克、心衰等,见于竹叶青、五步蛇咬伤;混合毒素兼有神经、血液毒素特点,如腹蛇、眼镜蛇的毒素。作者所在地区位于浙江北部,本地区常见毒蛇为蝮蛇。我科在2004年8月-2007年9月共收治蛇咬伤患者84例,均获得成功。现将救治和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蛇咬伤是一种春夏季常见病,根据毒蛇种类及毒性的不同会出现不同症状,轻者仅觉疼痛不适,重者则会影响心、肾功能,甚至休克或死亡。其中毒机制是当人被蛇咬伤后,伤口中的毒素刺激局部组织或被吸收入血,从而产生了一系列中毒症状。蛇毒是含有多种毒蛋白、溶组织酶以及多肽的复合物,按照毒性可分为神经毒素与血液毒素两种。神经毒素对中枢神经和神经肌肉节点有选择性毒性作甩,常见于金环蛇、银环蛇咬伤;血液毒素对血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有破坏作用,可引起出血、溶血、休克、心衰等,见于竹叶青、五步蛇咬伤;混合毒素兼有神经、血液毒素特点,如腹蛇、眼镜蛇的毒素。作者所在地区位于浙江北部,本地区常见毒蛇为蝮蛇。我科在2004年8月-2007年9月共收治蛇咬伤患者84例,均获得成功。现将救治和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恶性肿瘤靶向治疗的载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靶向给药是指药物选择地到达特定的生理部位、器官、组织或细胞 ,并在该靶部位发挥药物治疗作用。选择性给药可以增强药物在靶部位的活性并减少其在非靶部位的毒副作用 ,提高药物的治疗指数。靶向治疗研究的焦点是载体 ,寻找一种对肿瘤细胞有特异性的载体 ,将药物带到肿瘤部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