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易并发多种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有效的并发症监测指标有助于指导临床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本研究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患者发生情况与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hemoglobin,HbA1c)的相关性,判断HbA1c在预防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及其并发症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01-01-2018-12-31广饶县大码头中心卫生院收治的13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病例组,其中43例合并有并发症,95例无并发症;另选取本院同期接收的138名无糖耐量异常老年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对照组和病例组空腹血糖(fast plasma glucose,FPG)和HbA1c水平,分析老年2型糖尿病及并发症与HbA1c相关性。结果病例组138例患者中43例合并有并发症,其中糖尿病肾病12例,视网膜病变17例,神经系统病变7例,心脑血管疾病5例,其他2例;病例组FPG水平为(9.77±2.58)mmol/L,高于对照组的(5.12±1.65)mmol/L,t=17.837,P0.001;病例组HbA1c水平为(9.38±2.24)%,高于对照组的(5.47±1.69)%,t=16.369,P0.001。病例组合并并发症患者FPG水平为(11.32±3.03)mmol/L,高于无并发症患者的(9.23±2.91)mmol/L,t=3.858,P0.001;病例组合并并发症患者HbA1c水平为(12.01±2.83)%,高于无并发症患者的(7.54±1.76)%,t=9.555,P0.001。老年2型糖尿病及并发症与HbA1c水平密切相关,HbA1c水平越高,老年2型糖尿病(OR=60.800,95%CI为23.195~159.374,P0.001)及并发症(OR=14.909,95%CI为3.405~65.272,P0.001)发生率越高。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及并发症患者FPG和HbA1c水平高于健康人群,合并并发症患者FPG和HbA1c水平高于无并发症患者,HbA1c水平越高,老年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社区综合管理对2型糖尿病防治的效果。方法选取社区2017年2-12月期间的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奇偶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未进行社区综合管理,观察组患者采取社区综合管理,观察两组2型糖尿病患者干预前后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干预前两组2型糖尿病患者的FPG、2hPG以及HbA1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2型糖尿病患者的FPG、2hPG以及HbA1c分别为(6.41±1.05)mmol/L、(8.08±1.02)mmol/L和(5.75±0.61)%,对照组2型糖尿病患者的FPG、2hPG以及HbA1c分别为(8.58±1.18)mmol/L、(9.76±1.24)mmol/L和(6.9 1±0.6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社区综合管理,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张掖市不同民族H型高血压伴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糖化血红蛋白水平(HbA1c)与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张掖市人民医院收治的H型高血压伴2型糖尿病患者106例;分别根据动脉硬化程度及血压等级进行分组;并分析不同民族、不同颈动脉硬化程度和不同血压等级患者血清Hcy水平、HbA1c水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 IMT)、叶酸、血肌酐和胆固醇;并分析血清Hcy水平、HbA1c水平、血压水平与cIMT的关系。结果裕固族Hcy、HbA1c和cIMT均高于汉族(P0.05),叶酸低于汉族(P0.05);3组不同动脉硬化程度患者Hcy水平、HbA1c水平、叶酸、血肌酐、胆固醇和cIMT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IMT增厚组高于cIMT正常组,颈动脉斑块组高于c IMT增厚组和c IMT正常组(P0.05);3组不同血压等级患者Hcy水平、HbA1c水平、血肌酐、胆固醇和cIMT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2级组高于1级组,高血压3级组高于2级组和1级组(P0.05);Hcy、HbA1c、收缩压、舒张压与c IMT呈正相关(r分别=0.495、0.692、0.421和0.501,P均0.05)。结论裕固族患者cIMT增厚程度高于汉族患者,Hcy、HbA1c、血压与颈动脉硬化程度密切相关,Hcy、HbA1c和收缩压是影响cIMT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MD)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与其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的关系。方法将2015年5月至2016年12月于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58例存在MCI的老年T2MD患者作为病例组,选择同期认知功能正常的56例老年T2MD患者作为对照组。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 CA)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评分,评估其认知功能,并测定其HbA1c。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与HbA1c水平。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Mo CA总分分别为(19.43±2.30)分和(26.58±1.74)分,HbA1c水平分别为(9.52±2.60)%和(5.35±1.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和对照组中HbA1c水平异常升高的比率分别为55.17%和21.43%,病例组HbA1c水平异常升高者明显增多(OR值=-2.35,χ2=13.69,P<0.05)。结论老年T2MD并MCI患者更易发生血中HbA1c水平异常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_2)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相关性。方法选取信宜市人民医院临床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88例为研究组和同期体检健康人群88例为对照组,按照研究组患者的病情将其分成研究1组和研究2组,研究1组42例(IMT≤1.0 mm),研究2组46例(IMT1.0 mm)。对研究对象的IMT、Lp-PLA_2、FPG、2hPBG、TG和HbA1c等各项临床指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研究组的IMT、Lp-PLA_2、FPG、2hPBG、TG和HbA1c等各项临床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1组和研究2组FPG、2hPBG、TG和HbA1c等各项临床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1组IMT、Lp-PLA_2低于研究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p-PLA_2升高是导致IMT升高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会不同程度的发生改变,患者的Lp-PLA_2水平会显著升高,并且Lp-PLA_2指标升高与IMT增厚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非糖尿病人群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颈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心脏内科非糖尿病患者348例,按HbA1c水平分为A组(HbA1c<5%,n=109例)、B组(HbA1c 5%~5.9%,n=152例)、C组(HbA1c≥6%,n=87例;颈动脉超声测定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以IMT≥0.9mm或粥样斑块形成判定为颈动脉超声阳性,分析HbA1c水平与颈动脉超声阳性检出率的相关性.结果 随着HbA1c的增高,颈动脉超声阳性的患者检出率有明显增加(A、B、C组分别为43.1%、56.6%、78.2% ,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HbA1c水平的轻度升高,也与颈动脉超声阳性独立相关(P<0.05).结论 在非糖尿病人群中,HbA1c轻度升高也是颈动脉病变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糖尿病患者足背动脉动脉中层厚度 (IMT)与糖化血红蛋白 (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 (HOMA -IR)相关性。方法 收集无糖尿病足的 2型糖尿病患者 4 6例 (A组 )、糖尿病足患者 4 2例 (B组 )、正常对照组 4 0例 (C组 ) ,分别测量足背动脉管径 (D)、最大流速 (Vmax)、流量 (Vol)、IMT及患者体质量指数 (BMI) ,用酶法测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 (TG)、总胆固醇 (CH)及高密度脂蛋白 (HDL)浓度 ,用电化学发光法测量患者空腹血清胰岛素浓度 ,用SPSS统计软件包分析糖尿病患者足背动脉D、Vmax、Vol、IMT与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 (HOMA -IR)的相关关系。结果 A、B两组患者CH、TG、HbA1c、HOMA -IR明显高于对照组 ,HDL低于对照组 ;足背动脉D、Vmax、Vol减低 ,IMT较对照组增厚。A、B两组间比较足背动脉各项参数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糖尿病患者足背动脉IMT与HbA1c、HO MA -IR呈中度相关 (P <0 .0 1) ,与TG、CH、FBG呈低度相关 (P <0 .0 5 ) ,与HDL呈负相关 (P <0 .0 5 ) ,与BMI未显示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医养护一体化签约服务的管理效果,为探索2型糖尿病患者社区管理模式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在杭州市下城区天水武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的3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纳入签约组和对照组,比较管理前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行为、服药依从性、体质指数(BMI)、腰围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达标情况。结果管理1年后完成随访291例,签约组147例,对照组144例。管理1年后,签约组患者吸烟、饮酒、运动和服药依从性比例分别为12.93%、11.56%、85.71%和87.07%,对照组患者分别为12.50%、11.11%、54.17%和76.39%,管理前后两组吸烟、饮酒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和服药依从比例均较管理前增加,签约组增加更明显(P0.05);签约组患者BMI为(23.24±1.45) kg/m2,腰围为(84.71±7.87) cm,对照组患者BMI为(23.99±1.51) kg/m~2,腰围为(84.38±6.95) cm。签约组患者BMI变化比对照组明显(P0.05),但两组腰围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签约组患者HbA1c达标率由51.02%提高至83.67%,对照组患者由50.69%提高至67.36%,签约组患者HbA1c达标率提高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医养护一体化签约服务管理可有效改善患者运动和服药依从性,控制HbA1c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探讨大血管病变对糖尿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136例,采用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双侧颈总动脉内膜厚度(IMT),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组(AS组)51例和对照组(CON组)85例,采用糖尿病患者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DSQL)对两组患者进行生存质量测定.检测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分别计算体重指数(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AS组与CON组比较生存质量总分(DSQL)、纬度因子分明显升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S组与CON组比较BMI、HbA1c、HOMA-IR、hsCRP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以IMT、BMI、HbA1c、hsCRP、HOMA-IR为自变量,对DSQL进行相关分析,DSQL与IMT、BMI、HbA1c、hsCRP、HOMA-IR呈正相关(r=0.28~0.63,P<0.01或P<0.05).结论 大血管病变可导致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下降,与血糖控制不良、胰岛功能减退、促进中心型肥胖形成、血管内皮炎症反应等因素相关,应加强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硬化的治疗,对合并大血管病变患者重视健康教育、心理指导以期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清胎盘生长因子(PLGF)、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血红蛋白1c(HbA1c)水平与母婴结局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55例为观察组,同期规律产前检查健康孕妇55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孕妇血清PLGF、TPOAb及HbA1c水平及母婴结局情况,logistic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血清PLGF、TPOAb及HbA1c水平与母婴结局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血清PLGF(58.78±10.27 pg/ml)低于对照组,TPOAb(46.37±8.87 U/ml)、HbA1c(5.77±1.02)%均高于对照组,TPOAb阳性率(30.9%)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不良母婴结局发生率(25.5%)高于对照组(9.1%)(P0.05)。母婴结局不良孕妇血清PLGF水平低于正常孕妇,血清TPOAb、HbA1c水平、TPOAb阳性率均高于正常孕妇(P0.05)。PLGF降低、TPOAb升高、HbA1c升高是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不良母婴结局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清TPOAb、HbA1c水平高于健康孕妇,血清PLGF水平低于健康孕妇,血清PLGF、TPOAb及HbA1c水平与不良母婴结局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IMT)与心肌梗死的临床关系,为其临床研究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连续收集30例来我院心内科既往患有2型糖尿病及心肌梗死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从门诊随机抽取30名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行颈部血管彩超检查,并对IMT进行测量,分析相互之间的关系。结果观察组IMT(1.62±1.21)mm,斑块例数28例,占93.3%,对照组IMT(0.63±0.41)mm,斑块例数14例,占46.7%,两组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斑块性质分析显示观察组患者软斑14例,占50.0%,混合斑10例,占35.7%,硬斑4例,占14.3%;对照组软斑1例,占7.1%,混合斑1例,占7.1%,硬斑12例,占85.7%,两组间差异比较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可以更好的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IMT及斑块形成,同时可以对斑块的性质进行确定,为临床预测心肌梗死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因此对早期预防及治疗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河南省某医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二甲双胍口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卡波糖。治疗12周时,比较2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FG)、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及体质量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比较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BMI,HbA1c及FPG,2hPFG,TG,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BMI均小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HbA1c,FPG,2hPFG,TG,LDL-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P0.05)。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上所述,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用二甲双胍,其可降低患者BMI及HbA1c,FPG,2hPFG,TG,LDL-C水平,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家庭医生社区干预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上海市曲阳路街道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0例。在实施强化教育管理、优化生活方式、定期监测血糖、指导降糖药物使用等家庭医生社区综合干预方案基础上,研究组给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对照组给予安慰剂。疗程均为3个月。比较社区干预前后,两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及停药3个月后患者空腹血糖(F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家庭医生社区综合干预后患者FBG(6.95±1.54)mmol/L与HbA1c(6.92%±0.90%)水平均显著好转(P0.01);菌群调节治疗后FBG(6.59±1.62 mmol/L)与HbA1c(6.75%±0.95%)水平进一步好转(P0.05),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停药后FBG(7.12±1.45)mmol/L与HbA1c(6.94%±1.06%)水平回升(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及停药后FBG与HbA1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医生社区干预模式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管理和治疗行之有效,联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明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功能、甲状腺自身抗体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131例2型糖尿病患者(2型糖尿病组)及106例非糖尿病患者(对照组).分别测定两组患者的血清总三碘甲腺原氨酸(TT3)、总甲状腺素(TT4)、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素(TSH)、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水平,同时测定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等相关指标.按HbA1c水平不同将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HbA1c<7.5%组(45例)、HbA1c7.5%~9.0%组(54例),HbA1c>9.0%组(32例);按照病程不同将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病程<1年组(18例)、病程1~5年组(38例)、病程6~10年组(46例)及病程>10年组(29例),比较各组患者甲状腺功能、甲状腺自身抗体差异及甲状腺超声表现,并分析影响甲状腺功能的因素.结果 2型糖尿病组的TT3、FT3水平分别为(1.29±0.21)nmol/L,(3.82±0.51)p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2±0.37)nmol/L,(4.23±0.54)pmol/L,TGAb水平为(71.37±67.16)kU/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3.24±40.17)k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HbA1c的升高,TSH及TT3水平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A1c>9.0%组的FT3水平为(3.74±0.33)pmol/L,明显低于HbA1c<7.5%组的(3.85±0.49)pmol/L及HbA1c 7.5%~9.0%组的(3.82±0.46)p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A1c>9.0%组TGAb水平为(88.45±54.39)kU/L,明显高于HbA1c<7.5%组的(61.16±49.03)k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病程延长,TT3、FT3水平逐渐下降,TSH、TGAb水平逐渐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组甲状腺超声异常发生率高于对照组[69.5%(91/131)比36.8%(39/106),P<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TSH与FPG、HbA1c呈负相关(r=-0.082、-0.135,P<0.05),与病程、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呈正相关(r=0.092、0.124、0.111、0.158,P<0.05);TT3与TC、LDL呈正相关(r=0.162、0.175,P<0.05);FT3与年龄、病程、FPG、HbA1c呈负相关(r=-0.236、-0.213、-0.334、-0.148,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病程、HbA1c是影响FT3、TT3水平变化的独立因素(OR=-0.177、-0.161、-0.078、-0.057,P<0.05).结论 甲状腺激素水平对2型糖尿病患者病情的评估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鞍山市某医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83例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1)和观察组(n=42)。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饮食控制,给予降糖药物口服;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利拉鲁肽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体质量指数(BMI),胰岛素抵抗指数,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同时比较2组患者的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BMI、胰岛素抵抗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10,-0.373,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BMI、胰岛素抵抗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89,26.190,P0.05)。治疗前,2组患者FBG,2hPBG,HbA1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54,-0.430,-0.271,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BG,2hPBG,HbA1c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71,2.430,4.207,P0.05)。观察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为2.38%(1/4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51%(8/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51,P0.05)。结论利拉鲁肽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效果确切,可有效减轻胰岛素抵抗,控制患者体质量,降低低血糖发生风险,改善血糖水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衡绿果 《中国校医》2020,34(3):217-218
目的 探讨重组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70例,随机分为2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预混入胰岛素,观察组联合使用重组甘精胰岛素及阿卡波糖,比较2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B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结果 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HbA1c、FBG、2hBG及Homa-IR均降低,Homa-β升高[(53.65±9.28)VS(67.32±10.9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联合应用重组甘精胰岛素及阿卡波糖治疗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血糖水平,缓解胰岛素抵抗,利于患者转归。  相似文献   

17.
胡群 《现代保健》2014,(5):26-27
目的:研究分析糖化血红蛋白(HbA1c)监测在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症控制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11月-2013年2月本院诊治的134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HbA1c水平将其分为A组33例(HbA1c&lt;7.0%)、B组33例(HbA1c7.0%~8.0%)、C组34例(HbA1c8.1%~9.0%)和D组34例(HbA1c&gt;9.0%),比较四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并分析HbA1c与并发症的相关性。结果:D组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A组、B组及C组,C组则高于A组和B组,B组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lt;0.05);并发症发生率与HbA1c均有密切的相关性。结论:糖化血红蛋白监测在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症控制中的临床意义较高,两者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探讨其临床特点,提出防治措施.方法 将复兴医院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188例老年CAP患者,依据有无2型糖尿病分为单纯CAP组(对照组)64例,糖尿病合并CAP组(观察组)124例,将观察组按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分为2个亚组,A组(HbA1c<7.0%)67例,B组(HbA1c≥7.0%)57例,比较其基本临床情况、血糖水平、治疗及转归.结果 B组应用≥3种抗生素25例(43.86%),应用抗生素时间为(25.00±4.21)d;发生电解质紊乱23例(40.35%),发生血红蛋白下降23例(40.35%),发生血清白蛋白下降25例(43 86%),继发真菌感染18例(31 58%),转ICU或CCU治疗14例(24.56%),平均住院( 32.75±4.37)d,且上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及A组,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老年2型糖屎病血糖控制未达标合并CAP患者病情重,预后差,临床医师应尽快控制血糖至达标,及时、有效、合理地应用抗生素,积极寻求病原学支持,改善营养状况,加强宣教.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糖化白蛋白和糖化血红蛋白在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检验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2月我院接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43例作为A组,2型糖尿病合并并发症患者38例作为B组,同期选取正常健康体检者48例作为对照组.3组均进行糖化白蛋白(GA)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比较3组GA、HbA1c水平.结果:3组GA、HbA1c检测值比较差异较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GA、HbA1c检测值均较对照组高(P<0.05);B组GA、HbA1c检测值较A组高(P<0.05).结论:在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检验中应用糖化白蛋白和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可为2型糖尿病及并发症的筛选与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的相关性。方法 92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有无慢性并发症分为慢性并发症组52例和无慢性并发症组40例,另选70例健康成年人为对照组,对三组对象进行HbA1c、空腹血糖(FBG)测定,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的HbA1c和FBG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慢性并发症患者的HbA1c明显高于无并发症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与HbA1c有密切关系,HbA1c的控制有助于预防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