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低场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超急性期脑梗死及急性期脑梗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58例急性期不同时间段的脑梗死患者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图像与常规扫描T1WI,T2WI和FIR信号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58例患者中,发病3 h内共8例,其中3例DWI出现稍高信号,占38%;3~6 h共10例,其中6例DWI见稍高信号,占60%;7~12 h共28例,其中26例DWI见高信号,占92%;13~24 h共12例,T2WI,FIR和DWI均见高信号占100%.结论 低场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与常规扫描对比,低场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早期脑梗死有较高敏感性及特异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超急性脑出血与超急性脑梗死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对临床症状出现6h以内的超急性脑出血与超急性脑梗死患者各30例,二者DWI、ADC所有图像汇集PACS工作站,进行盲法分析,分析范围包括病灶信号特征、病灶周围信号情况及病变的形态、分布。结果超急性脑出血与超急性脑梗死的DWI、ADC图像特征存在明显差异。结论 DWI、ADC能提高超急性脑出血与超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3.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诊断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1例发病2—24h内临床初诊为急性脑梗死患者,全部行CT平扫排除脑出血后,再进行常规MR成像及DWI检查,观察病变检出率、信号强度、边界及范围,并计算病灶的ADC值。结果超急性脑梗死(发病2—6h)9例,CT检查均为阴性,其在磁共振FRFSET2WI及FLAIR T2WI序列上均无明显显示,而DWI均显示了不同程度高信号;急性脑梗死(发病6—24h)22例,只有5例CT提示有较明确新鲜病变。DWI在显示病灶的信号强度、边界以及范围上均优于磁共振FRFSE T2WI及FLSIR T2WI序列。31例患者病灶的ADC值均下降。结论DWI对超急性、急性脑梗死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且能对急性脑梗死作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研究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在超急性期脑梗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84例发病6 h内疑似脑梗死患者,于CT检查下排除急性脑出血后,给予患者常规的DWI扫描以及磁共振成像(MRI)扫描检查,分析对比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结果经DWI诊断检查84例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显示高信号,弥散系数图像为低信号,检出率100.0%。32例继发脑梗死患者采用MRI常规序列诊断仅可见有陈旧性梗死病灶,而采用DWI则可清晰发现新梗死病灶,DWI全方向能更清晰诊断梗死病灶。结论 DWI技术用于诊断超急性期脑梗死,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低场MRI扩散加权(DWI)在超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临床高度怀疑超急性脑梗死且发病时间在6 h以内的15例患者行0.35T磁共振常规MRI和DWI扫描.回顾性分析常规MRI、DWI诊断和最终临床诊断的相符性,比较DWI、ADC和常规MRI对超急性脑梗死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DWI诊断为超急性脑梗死12例,最终临床诊断为超急性脑梗死.DWI阴性3例,最终临床诊断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DWI所见高信号区域在CT/MRI随访中均有脑梗死灶.DWI诊断超急性脑梗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常规MRI的敏感性为20%,特异性为100%;超急性脑梗死区DWI呈明亮高信号,ADC图呈低信号.结论 低场DWI结合ADC图可作为诊断超急性脑梗死的一项重要指标,其诊断准确性高,为临床科学地进行超早期溶栓治疗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GE0.35T磁共振脑功能成像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应用。方法对我院2009年5月~2010年5月收治的180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MRI、DWI和PWI扫描。结果在180例患者中,有20例属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有160例属于急性的脑梗死。在这160例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有120例患者是在6h内发作的,还有40例患者则是在6~12h发病的。在6h以内发病的120例患者中的,PWI扫描结果大于DWI扫描结果的有54例,PWI扫描结果和DWI扫描结果相等的有0例。在6~12h之间发病的40例患者中,有24例PWI扫描结果大于DWI扫描结果,还有8例PWI扫描结果和DWI扫描结果相等。结论 GE0.35T磁共振脑功能成像是一种能明显提高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变显示率的简便方法,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1.5超导磁共振弥散成像(DWI)序列在肺部良恶性结节或肿块诊断、治疗后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4个肺部疾病患者进行DWI检查,分析肺癌、肺良性病变、肺癌放疗后肿块复发、放射性肺炎ADC值差异。结果良性病变与肺恶性病变在分子扩散方面存在差异, DWI信号差异及ADC值是鉴别肺部良、恶性病变的有效数据。结论 DWI对肺癌、肺良性病变、肺癌放疗后肿块复发、放射性肺炎诊断具有价值,比较常规磁共振检查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DWI)对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前列腺良、恶性病变患者90例,其中良性病变56例,恶性病变34例.90例患者均进行磁共振DWI扫描,分析前列腺良、恶性病变的DWI表现和扩散系数(ADC)图表现,并进行比较.结果 前列腺癌病灶在DWI上呈高信号,ADC图呈低信号;前列腺增生的DWI和ADC图表现为中央腺体区信号不均匀,而外周带信号均匀;前列腺增生组和前列腺癌组的平均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磁共振DWI检查在前列腺良、恶性病变诊断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并对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具有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低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对脑梗死及胶质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4例脑梗死、5例胶质瘤患者进行常规MR和弥散加权成像检查,并将DWI序列图像与常规T1WI、T2WI、FLAIR序列图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DWI序列急性脑梗死100%表现为高信号,陈旧性脑梗死42%表现为等信号,58%表现为低信号。胶质瘤其瘤体表现为混杂信号,瘤周水肿表现为等信号。结论低场磁共振弥散加权像较常规T1WI、T2WI、FLAIR序列图像更早发现急性脑梗死的异常信号,能区分新旧梗死灶,并与胶质瘤鉴别。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弥散成像和血管成像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4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常规MRI检查,再行DWI及TOF 3D脑血管成像检查。结果49例发病时间〈2h,T1WI和T2WI均为正常,DWI像呈稍高信号影;94例发病时间2~6h,T2WI呈高信号,DWI呈异常高信号。在磁共振脑血管成像(MRA)中,16例表现为正常;24例表现为主支血管影及其分支缺失;42例表现为脑血管影局限性狭窄、稀疏;61例表现为弥漫性脑血管分支影稀疏、减少,呈枯枝状,且常伴有主血管影粗细不均匀及狭窄。结论DWI比常规T2WI对诊断急性脑梗死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且能发现常规T2WI像不能发现的超早期脑梗死。脑血管成像在与DWI及T2WI像结合观察时,可对患者脑血管基本状态做出初步评价,但不宜单独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低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以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图像对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证实的脑梗死68例患者按发病时间分为超急性期(12例)、急性期(13例)、亚急性期(25例)和慢性期(18例),对每例都进行MR的T1-flair、FSE-T2WI、T2-flair、DWI序列扫描及ADC图像重建,分别测量病灶中心和对侧相应脑组织的ADC值。结果低场磁共振DWI和ADC图对超急性期、急性期脑梗死也能做出明确诊断;亚急性期的病灶DWI和ADC图也高于T2-flair、FSE-T2WI序列;对于慢性期的病灶FSE-T2WI高于其它序列,DWI结合ADC图可鉴别新旧病灶。结论低场磁共振DWI和ADC图能对超急性期、急性期、亚急性期的脑梗死做出明确诊断;对慢性期病灶也能做到鉴别诊断,并对超急性期、急性期病灶的诊断敏感性明显高于其它序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模式磁共振在急性脑缺血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58例急性脑缺血患者,均于疾病发生48 h内接受多模式磁共振影像扫描检查[T2加权成像(T2WI)、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弥散加权成像(DWI)、磁敏感加权成像(SWI)]。观察比较DWI、T2WI对不同起病时间患者的检出情况、MRA分级在不同病灶直径的占比情况,分析SWI静脉显示与病灶灌注状态的相关性以及SWI图像显示病灶灌注状态与出血倾向的发生情况。结果DWI在起病时间≤6 h和7~24 h患者中的检出率分别为100.00%、97.22%,均高于T2WI的25.00%、77.7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起病时间25~48 h患者,DWI、T2WI检出率均为100.00%。梗死灶直径>15 mm患者的MRA0级占比4.35%显著低于梗死灶直径≤15 mm患者的41.67%,MRA3级占比56.52%显著高于梗死灶直径≤15 mm患者的16.6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灶直径>15 mm与≤15 mm患者的MRA1、2级占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灌注状态与SWI静脉显示呈正相关性(P<0.05)。SWI对微出血和出血倾向敏感。结论多模式磁共振可有效提高急性脑缺血患者早期检出率,准确反映发病区情况,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观察脑梗死患者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ADC值的变化,探讨脑梗死不同时期ADC值相对应的脑水肿的变化规律.方法 选取本院2013年1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脑梗死并行磁共振DWI检查的病例269例,采集脑梗死后超早期(≤6h)、急性期(6~24h)、坏死期(24~48h)、软化期(48h~3w)ADC值变化,并将脑梗死患者按前后循环、灰白质观察及分析各组ADC值的差别.结果 脑梗死急性期DWI图像均为高信号,而ADC图为低信号.超早期病灶侧ADC均值为(0.524±0.080),急性期为(0.401±0.081),坏死期为(0.369±0.084)[较急性期下降(P<0.001)],软化期为(0.524±0.100)[较坏死期上升(P<0.001)],ADC值由高到低再逐渐升高,呈“U”型变化.白质病灶侧ADC均值较灰质降低[(0.432±0.103) vs.(0.455±0.126),P<0.05];前循环病灶侧ADC均值较后循环降低[(0.431±0.117)vs.(0.479±0.095),P<0.01].结论 ADC值可用于预判脑梗死细胞水肿的类型,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MR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技术在诊断急性脑梗死中的价值。方法:分析31例临床确诊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DWI图像,其中超急性期(小于4小时)3例,急性期(4~24小时)28例,观察和分析DWI图上异常信号的部位、强度和边界,选择并测量病变区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并与同层对侧相应正常部位影像进行比较。结果:(1)所有急性脑梗死病灶在DWI均表现为高信号。31例患者共诊断1cm以上急性梗死病灶39个;(2)随着b值的增加,弥散效果越好,梗死显示也越清晰。(3)梗死部位ADC值明显低于对侧相应部位,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磁共振DWI技术对急性脑梗死病变显示敏感性和准确性高,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在急性脑干梗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急性脑干梗死患者的MRI检查资料(均已行CT检查排除脑出血),其中超急性期(<6h)1例,急性期(6~24h)6例,亚急性期(24~72h)43例,均行FLAIR T1WI、FLAIR T2WI、三维同性SE-EPI DWI序列扫描。测定病灶区ADC值及对侧镜像区ADC值做对照分析。结果①50例患者的DWI均能快速、敏感得显示位于脑干的急性梗死灶,明显优于常规FSLAIR T1WI、FLAIR T2WI序列。②超急性期、急性期、亚急性期病灶的ADC值均下降,各期病灶区ADC值及对侧镜像区ADC值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三维同性SE-EPI DWI序列及ADC值在发现急性脑干梗死灶较常规MRI扫描及CT具有更高敏感性,能快速、准确诊断脑干急性梗死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本文主要研究DWI对鉴别肝脏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收集院于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120例治疗组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测定120例250个肝脏病在不同b值时同一病变信号强度、质量指数及信噪比的差异以及不同肝脏病变平均ADC的差异。结果肝癌DWI图像各b值时信号强度、信噪比、质量指数差异性很大,随b值增加而降低,各b值差异显著。两者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实质区与坏死区平均ADC值,差异显著,有统计意义(P<0.01)。结论当b=500s/mm2适用于肝脏扩散加权成像b值,DWI值以及ADC值可以鉴别肝脏良恶性病变,鉴别肝癌的实质区和坏死区,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高慧玲 《中国基层医药》2014,(20):3112-3114
目的:利用核磁共振成像( MRI)对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患者进行检查,分析MRI检查结果与患者病情的符合程度,探讨MRI扩散加权成像在脑梗死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04例初次发生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基本的MRI扩散加权成像检查以及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DWI )扫描检查,分析患病一侧病灶中心区、缺血半暗带、对侧镜像区的表观扩散系数与表观扩散系数比率。结果脑梗死患者病灶中心区、病灶中心的对侧镜像区、缺血半暗带、缺血半暗带的对侧镜像区的表观扩散系数分别为(3.783±1.032)×10-4、(7.992±0.828)×10-4、(6.588±0.717)×10-4、(8.292±2.046)×10-4;缺血半暗带的表观扩散系数有一定程度的减小,病灶中心区域的表观扩散系数有很大程度的减小,变化更加明显。患病<6 h患者病灶中心区、缺血半暗带表观扩散系数比率分别为(43.4±10.3)、(67.9±3.8);患病6~24 h患者病灶中心区、缺血半暗带表观扩散系数比率分别为(50.3±10.5)、(76.8±8.7);患病24~64 h患者病灶中心区、缺血半暗带表观扩散系数比率分别为(57.2±11.5)、(86.3±7.4);随着患病时间的增长,表观扩散系数比率逐渐上升,超急性期及急性期缺血半暗带区的表观扩散系数比率明显比病灶中心区域高。结论采用MRI的手段,应用表观扩散系数以及表观扩散系数比率这两个指标反映脑梗死患者的病情以及预测缺血半暗带的位置等,有很大的辅助作用,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脑梗死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同时给患者的治疗提供了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对颅内单发环形强化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40例经临床确诊或病理证实环形强化病变患者,包括18例高级别胶质瘤(HGG)、14例脑脓肿(BA)及8例脑转移瘤(SBM)。分析病变的MRI常规序列、弥散加权成像(DWI)、灌注加权成像(PWI)、磁共振波谱(MRS)及磁敏感加权成像(SWI)特点。观察分析常规MRI表现、多模态MRI表现,比较3种病变不同位置表观扩散系数(ADC)、相对脑血容量(rCBV)、胆碱/肌酸(Cho/Cr)、N-乙酰天门冬氨酸/肌酸(NAA/Cr)。结果HGG:形态不规则,瘤壁厚薄不均,16例内壁伴结节、外壁毛糙,平扫呈T1WI等、T2WI等信号,增强不均匀环形强化,病变周围中至重度水肿。其中12例侵犯周围脑组织;BA:形态规则,11例呈均匀薄壁,3例厚薄不均内壁伴结节,平扫呈T1WI等、T2WI稍低高信号。增强较均匀环形强化,病变周围重度水肿。其中4例内部伴液-液平面;SBM:形态局限,呈类圆形,位于皮髓质交接区。瘤壁稍厚,内壁毛糙,外壁光整,平扫呈T1WI等、T2WI稍高信号,增强不均匀环形强化,病变周围重度水肿。DWI:HGG及SBM瘤壁弥散受限,ADC略升高,BA内部弥散受限明显,信号明显增高,ADC明显减低,HGG水肿区ADC明显低于BA、SB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WI:灌注强度HGG>SBM>BA,rCBV不同程度升高。3种病变内部坏死区均呈低灌注,HGG周围水肿rCBV高于BA、SB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S:MRS显示HGG水肿区Cho/Cr高于BA、SBM,NAA/Cr低于BA、SB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WI:17例HGG瘤壁旁见弥漫分布极低信号,5例SBM周围见小范围点状极低信号。结论HGG、BA与SBM常规MRI影像学征象存在重叠现象,鉴别诊断有时困难。多模态MRI技术可综合评价颅内环形强化病变,有助于临床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不同高b值下,脑梗死的弥散加权成像(DWI)的影像学表现差异,探讨较高b值在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急性和亚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资料,DWI均取b值等于0、1000、2000、3000s/mm2,.测量患者患侧梗死部位和健侧相应部位DWI的ADC值。分析比较不同b值下DWI影像特点。结果 b值为1000~3000s/mm2时,急性和亚急性梗死灶在DWI序列中均显示为高信号,在ADC图上显示为低信号;随着b值的增高,图像对比度增加,病灶边缘更清晰,可发现的病灶数增加,但信噪比下降。同时,随着b值的增高,患侧ADC值下降。结论 DWI对急性亚急性期梗死的诊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b值是扩散加权成像重要的成像参数,选择合适的高b值对于急性期和亚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DWI及PWI在急性期脑梗死的应用价值.方法 35例急性期脑梗死病例行DWI、PWI检查,测量并计算ADC值、rCBV值、MTT值.结果 30例急性期脑梗死DWI上均为高信号,PWI上灌注异常(P<0.05).13例超急性期脑梗死发现缺血半暗带.结论 DWI与PWI对急性脑梗死评价更全面、正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