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6 毫秒
1.
目的观察肝性胸水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肝性胸水患者的资料。结果乙型肝炎肝硬化者40例。Child-pughB级30例,C级10例,胸水位于右侧者38例左侧者2例。胸水伴腹水者40例。经综合治疗,40例中有27例胸水消退或明显减少,13例死亡。结论肝硬化并发胸腔积液多为右侧,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性胸水的临床特点。方法:对65例肝性胸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乙型肝炎肝硬化38例,丙型肝炎肝硬化14例,酒精性肝硬化13例,肝功能child—PughB级40例,C级25例。临床表现主要为:胸闷、气促占46.2%,呼吸困难占7.6%,无明显症状占46.2%,伴有腹水者60例,无腹水者5例。胸水位于右侧占76.9%,双侧占18.5%,左侧占4.6%。所有胸水均行抗酸杆菌及脱落细胞检查,均为阴性。经治疗胸水完全消退者52例,明显减少13例。结论:肝性胸水是肝硬化较少见的并发症,以右侧多见。其发病机制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采取多种方法综合治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肝硬化并发肝性胸水6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肝性胸水的临床特点、发生机制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肝硬化并发肝性胸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肝性胸水发生率为10.4%,其中位于右侧者82.4%,双侧者13.2%,左侧者4.4%。胸水性质多为漏出液。经治疗后胸水消退者35例,减少者11例,无变化或增加者22例,其中死于并发症16例(23.5%)。死因中肝肾综合征5例,肝性脑病5例,消化道出血3例,腹腔感染2例,电解质紊乱1例。结论肝硬化并发肝性胸水较常见,且多为右侧,其形成机制是多方面的,采取多种方法综合治疗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4.
肝硬化失代偿期并发肝性胸水 ,临床并非少见 ,发病率大约 10 %左右 ,大多数患者是在有腹水的基础上产生胸水 ,但微量腹水或无腹水的病人也可发生肝性胸水 ,称为单纯性肝性胸水 ,此种情况极易误诊。我们回顾了我科自 1990年 2月至2 0 0 2年 10月所确诊的单纯性肝性胸水 2 3例 ,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2 3例患者均为住院病人 ,其中男 15例 ,女 8例 ;年龄 2 0~72岁 ,平均 4 6 .7岁。胸水位于右侧者 2 0例 ,左侧者 1例 ,双侧者 2例。大量胸水者 8例 ,中量者 11例 ,小量者 4例。 2 3例均行胸腔穿刺 (小量者 B超引导下穿刺 )。胸水外观呈黄色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性胸水的临床特征.方法对2008年1月~2012年4月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60例肝性胸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40例患者胸水消失,13例胸水减少,7例死亡(2例上消化道大出血、2例感染性休克、2例肝脑综合征,1例肝肾综合征),病死率11.66%.结论肝性胸水患者具有以下特征:临床症状不典型,同时常合并其他并发症,多胸水与腹水并存,右侧胸腔积液为主,胸水量为中量,漏出液为主,伴有严重的肝功能障碍及低蛋白血症,采取积极综合治疗可以消除胸水,但由于与肝脏原发病变化而反复出现.  相似文献   

6.
<正> 肝硬化伴有胸水称为肝性胸水。我们于1978~1989年中收治失代偿性肝硬化307例,发现肝性胸水42例(占13.7%)。结合有关文献综合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42例肝性胸水均经典型症状、体征、肝功能、B型超声波(16例)、肝活检(6例)、钡餐证实食道静脉曲张确诊为肝硬化。血清HBsAg(39例)阳性。其中男34例,女8例。年龄15~73岁,以40~60岁居多。胸水发生在右侧胸腔者29例(69.0%),左侧者6例(12.9%),双侧者7例(16.7%),同时伴有腹水者39例。28例作胸腔穿刺术(胸  相似文献   

7.
肝性胸水系肝—肺综合征临床表现之一,本文对我院诊治的肝性胸水16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6例病人中,男性12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43岁。其中14例有慢性肝炎病史,2例有慢性酒精中毒史。胸水发生于双侧2例,右侧者14例,伴有腹水者15例,无腹水者1例。肝功能化验:GPT>50uL...  相似文献   

8.
肝硬化失代偿期腹水形成并伴有单侧或双侧胸腔积液者称肝性脑水。近年来我院收治11例肝硬化失代偿期并肝性脑水病例规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1例中男9例,女2例;年龄在37岁至60岁;患肝硬化病史为2年至8年,右侧胸水8例,左侧胸水2例,双侧胸水1例,其中中量胸水8例占72.7%,小量胸水3例占18.2%,11例中均有胶水存在。化验HBsAg、fllleAg及抗一HBe三项均阳性,ALT偏高,絮状反应强阳性,白蛋白降低,白、球比例倒值,均经B超检查及胸透胸片证实为肝性胸水。11例中腹水形成先于胸水形成,均以气短、胸闷、咳嗽及呼吸困难及合并肺感染查…  相似文献   

9.
1988年以来我们对住院20例肝性胸水患者在给予综合治疗的同时,加用胎肝、脾,胸腺悬液(以下简称“三联液”)。通过观察,证明疗效优于常规的综合疗法,现报告如下: 病例选择与方法病例选择:1988~1992年5月,凡符合肝性胸水诊断的住院患者(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伴有胸水,胸水性质为漏出液,排除结核性或其它疾病所致胸腔积液者),在综合治疗的同时加用“三联液”。另以1984~1987年常规综合治疗的19例作对照。治疗组13例胸水发生右侧、左侧3例,双侧4例;大量胸水6例,中等量胸水12例,少量胸水5例。对照组14例胸水发生右侧,左侧3例,双侧2例;  相似文献   

10.
魏胜霞 《大家健康》2013,(24):113-114
目的:分析肝硬化肝性胸水患者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总结我院最近几年收治的80例肝硬化肝性胸水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本组80例肝硬化肝性胸水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胸闷、呼吸困难和咳嗽等。其中胸水位于右侧的患者有56例(70%),胸水位于左侧的患者有10例(12.5%),胸水位于双侧的患者有14例(17.5%)。而胸水性质大多数是漏出液,只有少数是渗出液。通常采用综合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通过治疗后,肝性胸水消退的患者有31例(38.75%),肝性胸水明显减少的患者有40例(50%),而肝性胸水没有变化或者增加的患者有9例(11.25%)。结论:肝硬化肝性胸水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与患者的耐受程度、胸水形成量以及形成速度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1.
陈建国 《海南医学》2008,19(3):132-133
目的提高肝性胸水的胸部X线表现及发生机制的认识。方法收集了本院2002年至2006年间34例肝性胸水住院患者的胸部X线平片进行分析。结果本组34例,右侧胸水占47.1%,左侧胸水占11.8%,双侧17.6%,右侧肺底23.5%,中、大量胸水占70.6%。结论肝性胸水多发于右侧,且多为中、大量胸水,X线诊断须结合临床资料做出最后诊断。  相似文献   

12.
报道31例肝性胸水患者,其中31例发生在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占住院肝炎后肝硬化232例的13.3%;占肝炎后肝硬化伴腹水120例的24.1%。31例胸水患者中,右侧29例,左侧2侧。胸水的性质以漏出液为主,大多见于肝硬化伴腹水的病例,偶见无腹水者,且发生胸水后常使病情趋于恶化,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3.
胸腔积液临床常见,除肺和胸膜疾病外,其它疾病 亦可引起。我院自1978~1989年共收治由肺、胸膜外 疾病引致胸腔积液20例进行探讨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10例,女10例,年龄19~76 岁,平均51.5岁。心源性胸水7例,其中冠心病3例, 风心瓣膜病3例,心肌病1例;肝性胸水6例,并发感 染5例,门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1例;肾性胸水3例, 肾炎2例,肾周围脓肿2例;乳糜胸3例,食道癌手术 后2例,外伤1例;急性胰腺炎引起胸水1例。临床表 现:胸闷18例,呼吸困难13例,下肢浮肿11例。另外, 心源性胸水患者伴心悸、心界扩大、心律不齐、肺部湿 罗音等;肝性胸水伴腹胀、腹痛、腹水、黑便等;肾性胸 水伴头昏、面浮、腰痛、贫血等;胰性胸水伴腹痛、腰痛 等。胸片示右侧胸水14例,左侧5例,双侧1例,其中 心源性胸水中右侧5例,双侧1例;肝性胸水6例均为 右侧,5例伴有腹水。胸水漏出性8例,渗出性2例,血 性3例,乳糜性3例,有4例未抽出胸水。腹水漏出性3 例,渗出性1例,血性1例,与胸水性质相同。肝功能示  相似文献   

14.
肝性胸水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本文就10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中合并胸水的情况,从临床角度探讨如下。一、100例肝硬化患者肝性胸水的发生率在100例肝硬化腹水患者中,合并有胸水者21例,占21%;右侧、左侧及双侧分别占10%、5%和10%。二、单纯肝硬化腹水与合并胸水患者血浆蛋白含量的对比本文对79例单纯肝硬化腹水与21例肝性胸水患者血浆蛋白含量做了对比。两组总蛋白  相似文献   

15.
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肝性胸水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小容 《黑龙江医学》2011,35(3):199-200
目的 探讨肝硬化失代偿期合并肝性胸水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失代偿期肝硬化并发胸水30例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肝性胸水临床表现主要为胸闷、气促、胸痛、呼吸困难、咳嗽和不明原因低热.胸水位于右侧24例(80.0%),左侧4例(13.3%),双侧2例(6.7%).中、大量胸水27例,少量胸水3例,所有病例皆合并腹水...  相似文献   

16.
肝硬化肝性胸水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潇迪  夏徵 《当代医学》2010,16(4):51-52
目的了解肝性胸水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收集本院2005年~2008年间20例肝性胸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20例病人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胸闷、咳嗽。胸水位于右侧占75%,双侧占15%,左侧占10%。经综合治疗,20例中有15例胸水完全消退,4例胸水明显减少,1例死亡(不配合治疗)。结论肝性胸水的临床表现取决于胸水形成的速度及量、患者耐受程度等多方面因素,其预后取决于肝硬化失代偿的严重程度、并发症的有无及轻重等,肝性胸水右侧居多,双侧次之,左侧最小,故对于肝性胸水患者提倡早诊断、综合治疗除应保肝外,还可采用治疗性胸腔穿刺术及向胸腔内注射抗生素等方法。  相似文献   

17.
肝性胸水26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性胸水由Christion1937年首次报道,由Morrow1938年命名。是指肝硬化等肝脏疾病患者出现胸膜腔积液并排除心、肺、肾等疾病引起的胸水。是失代偿期肝硬化的表现之一,肝性胸水的出现多提示病情重、预后差。由于诸多原因,肝性胸水的误诊时有发生。子长县医院2001-8~2006-3收治肝性胸水53例,其中误诊26例,现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6例患者中,男18例,女8例,年龄31岁-79岁,平均46.6岁。病程6d~2年。胸水位于右侧胸膜腔19(73.1%)例,双侧胸膜腔4(15.4%)例,左侧胸膜腔3(11.5%)例。大量胸水6例,中量胸水18例,少量胸水2例,中量胸水中…  相似文献   

18.
提高对肝性胸水的诊治水平,方法:分析住院肝硬化病人692例,合并胸水30例,对胸水出现与肝硬化病情和治疗进行探讨。结果:肝性胸水右侧多见,以漏出 主,肝性胸水发生占肝硬化病人的4.34%,肝性胸水与腹水患者在肝功能、A/C〈1凝血酶元活动度三方面均较无胸腹水的肝硬化患者明显异常,治疗后胸腹水消退一致27列。  相似文献   

19.
肝性胸水是肝硬化失代偿的并发症,临床上并非少见。其治疗常发生困难,某些临床特点也容易被忽视,我院从1979年到1990年共收治632例肝硬化失代偿者,伴肝性胸水15例,占2.4%。1 一般资料 性别:男10例,女5例。年龄:33~62岁,40岁以上者占73.3%。病程:以初发现胸水计:半年内3例,半年到1年7例,l年~2年以上3例,2年以上2  相似文献   

20.
肝硬化基础上出现的胸腔积液称肝性胸水,我院自1980年以来共收治肝性胸水9例,现分析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男性6例,女性3例。年龄42岁~68岁,平均52.5岁。胸水位于右侧8例,双侧1例。小量胸水7例,中小量胸水2例。9例患者均行胸腔穿刺术,抽液量800ml~12800ml。均经CT或B超证实为肝硬化,胸水常规检查漏出液8例,介于渗出液与漏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