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积累小儿腘血管的解剖学体质资料,为临床小儿腘动脉穿刺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在15例30侧学龄前儿童下肢防腐标本上,观测腘动脉及其与腘静脉、胫神经的位置关系。应用HP8500GP型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观测幼儿园中班儿童60侧腘动脉及腘静脉等。结果:(1)腘窝上段腘动脉位于腘静脉和胫神经的内侧;超声诊断仪显示腘动、静脉呈内外侧、深浅关系,两者重叠1/2以上者占83%。在腘窝中、下段上述结构逐渐移位,至下段由浅而深依次为胫神经、腘静脉、腘动脉。(2)腘动脉暴露在腘窝中横线上2~3cm水平,邻近半腱肌、半膜肌的外侧。(3)腘动、静脉的内径分别为(3.60±0.34)mm、(3.39±0.31)mm,皮肤表面至腘动脉前壁的距离为(1.60±0.19)cm。结论:小儿腘动脉穿刺在腘窝上段较安全,在腘窝中、下段有可能伤及腘静脉和胫神经。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在给患儿静脉穿刺前对其家长进行心理指导干预能否提高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率.方法 选择我院儿科门诊2012年7月~2014年5月3“岁行静脉输液的患儿1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95例和干预组95例.对照组在静脉穿刺输液前向家属做好常规必要的解释告知,对患儿进行情感安抚、表杨鼓励,用玩具、零食等一些有效方法引导其合作,穿刺过程中护士与家属共同协作约束患儿肢体;干预组在行对照组方法的基础上,在给患儿静脉穿刺前与其家长进行合适沟通,通过有效心理指导干预取得患儿家长的帮助与配合,以减少影响小儿静脉穿刺成功的负面因素.以患儿静脉穿刺一次成功且顺利完成当次的输液为指标.结果 对照组95例患儿静脉穿刺一次成功者79例,有9例进行了再次静脉穿刺,5例在输液过程中发生漏液或固定不当而致二次穿刺,2例在输液过程中因为穿刺部位没有保护好致二次穿刺;干预组95例患儿静脉穿刺一次成功者91例,有2例进行了再次静脉穿刺,2例在输液过程中发生漏液而二次穿刺,两组比较(P<0.01)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给小儿静脉穿刺前对其家长行合适有效的心理干预,以取得家长的配合,有助于提高患儿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小儿锁骨下静脉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为给小儿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提供应用资料,在56具小儿童尸体上观测了锁骨下静脉、左、右无名静脉的口径、长度和角度等,结合小儿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讨论了插管的定位、深度和毗邻等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4.
顾斌 《医学信息》2010,23(4):1063-1064
众所周知,静脉穿刺输液是小儿临床用药的一个重要途径.由于小儿静脉血管细小,穿刺的部位难以确定,给小儿进行穿刺时,因患儿无知、好动、怕痛,对静脉穿刺有一种恐惧的心理应激反应,不能很好的配合操作.加之家长希望孩子早日康复的心情迫切,能否顺利完成静脉穿刺这项操作是护患共同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正作者在进行局部解剖学操作时,在一成年男性尸体见其双侧小隐静脉变异。虽然小隐静脉的变异已有报道,但本例小隐静脉变异与以往报道的有所不同,为双侧小隐静脉走行及注入部位变异,现详细报道如下。成年男性尸体,身高约160 cm。其左侧小隐静脉在足外侧缘起自足背静脉弓,经外踝后方,沿小腿背侧中线,于腓肠肌内、外侧头之间的深筋膜内上行,由腘窝内上界中点出腘窝,上行直至注入股深静脉(图1),在小隐静脉注入股深静脉  相似文献   

6.
静脉穿刺是临床工作中诊断、治疗和抢救患者的常见操作,但有的患者因血管较细、位置较深或走行不好等障碍易导致重复操作,降低了静脉穿刺的一次成功率。穿刺时患者的疼痛程度与穿刺部位、进针角度、拔针方法等众多因素有关。减轻静脉穿刺疼痛的方法主要包括:穿刺部位敷麻醉药品;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将“乏神经区”作为手背静脉穿刺部位;改进进针角度和拔针方法;选择小型静脉注射器;在静脉穿刺部位、穿刺针头型号、穿刺角度等条件相同时,穿刺针头斜面向左或向右。本文就如何减轻穿刺引起疼痛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静脉穿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 1989,在腘窝部穿刺腘静脉插管造影,可清晰显示髂——股——腘静脉,并能逐一测试该段的静脉瓣功能,弥补常规顺行和逆行造影的不足。穿刺点是腘窝正中线与皮肤横皱褶的交点(该处动脉搏处)的外侧0.5—1cm。  相似文献   

8.
张建玲 《医学信息》2001,14(8):452-452
小儿静脉输液是儿科的一项常规操作技术 ,由于小儿病情变化快 ,所以熟练的静脉穿刺技术不但能减少患儿痛苦 ,更主要的 ,它是抢救患儿生命的关键性技术之一。现将小儿静脉输液临床实践的体会简述如下 :1 小儿头皮静脉的选择1.1 静脉选择条件1.1.1 选择浅表暴露清楚的静脉 ,有些部位如耳后、顶部的血管应先剃去头发 ,便于消毒和选择。1.1.2 对于较短或弯曲的血管 ,要选择长于针头二分之一的直形静脉段。1.1.3 先从远端静脉选用 ,但又要较容易固定的地方 经多次穿刺的静脉 ,虽然在浅表显示粗大色深 ,如呈硬索状则不宜选用。静脉显露部分…  相似文献   

9.
腘静脉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200侧成人下肢小腿深静脉的解剖观察,其解剖特点为:1.腘静脉支数以2支型占多数(65.50%);2.腘静脉外径:一支型平均值为6.89mm;二支型中的大支为5.33mm。小腿诸深静脉的外径均较细小;3.腘静脉的合成类型分为3个主型和11个亚型,以Ⅱa型最多(41.50%)。4.小腿主要肌静脉:腓肠肌静脉绝大多数直接注入1支或分别注入2支腘静脉;比目鱼肌静脉分别注入腓静脉及胫后静脉中;5.小隐静脉注入腘静脉处的外径平均值为2.59mm。小隐静脉的注入部位,可分为10种类型,其中Ⅰa型,即在膝横皱襞平面上方注入腘静脉者最多(59.00%)。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经小腿胫/腓静脉-腘静脉顺行置管溶栓治疗急性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方法 横断面研究。纳入2019年8月—2022年8月江苏大学附属武进医院介入血管科经下肢静脉造影确诊为急性下肢DVT累及腘静脉的患者27例。其中男8例、女19例,年龄23~75(55.3±14.3)岁。彩色超声多普勒引导下穿刺小腿胫前、胫后或腓静脉,顺行置入溶栓导管,溶栓段覆盖血栓全程,在充分抗凝基础上间断泵入尿激酶,每24~48 h经导管行造影复查,并调整溶栓导管位置。观察指标: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经小腿胫/腓静脉-腘静脉顺行置管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溶栓前后健侧与患侧肢体周径差、患肢静脉总通畅度评分和溶栓后通畅度,以及腘静脉通畅度评分和溶栓后通畅度。结果 27例患者经小腿胫/腓静脉-腘静脉顺行置管成功,其中彩色超声多普勒导引下穿刺成功22例(穿刺成功率为81.5%),其余5例经足背静脉留置针推注造影剂顺行造影后穿刺成功。经3~7 d溶栓治疗,患者溶栓前、后的小腿周径差分别为(4.19±1.51)、(1.38±0.50)cm,大腿周径差分别为(6.07±1.78)、(2.22±1.22)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21、9.28,P值均<0.001);患者溶栓前、后患肢静脉通畅度评分分别为(7.41±1.55)、(2.04±0.8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76,P<0.001);溶栓后患肢静脉通畅度为70.62%±14.55%。溶栓前、后腘静脉通畅度评分分别为(5.04±1.01)、(1.26±0.7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42,P<0.001);溶栓后腘静脉通畅度73.21%±17.05%。患者住院溶栓期间均未出现大出血、小腿血肿、血栓进展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导引下小腿胫/腓静脉-腘静脉顺行置管溶栓治疗急性混合型下肢DVT溶栓疗效好,对下肢静脉通畅度,特别是腘静脉通畅度改善明显,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