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患者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实施抗凝治疗的30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实验组给予健康教育和预见性不良反应预防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结果:实验组患者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抗凝治疗的认识程度和使用药物的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出血和血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患者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和抗凝治疗的认知程度和用药依从性,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循证护理在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抗凝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通过运用循证护理理论,寻找我科于2002年1月-2005年6月在98例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抗凝治疗在临床实践中需要解决的护理问题,规范护理程序,寻找最佳的抗凝治疗措施,系统地对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进行抗凝治疗.结果 98例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无出现抗凝并发症.结论 循证护理作为一种理想的实践活动,为临床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提高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抗凝疗效.  相似文献   

3.
陈书盈 《现代护理》2007,13(30):2937-2938
目的总结循证护理在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抗凝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通过运用循证护理理论,寻找我科于2002年1月-2005年6月在98例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抗凝治疗在临床实践中需要解决的护理问题,规范护理程序,寻找最佳的抗凝治疗措施,系统地对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进行抗凝治疗。结果98例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无出现抗凝并发症。结论循证护理作为一种理想的实践活动,为临床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提高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抗凝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微信教育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知识教育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我科2013年1月~2014年12月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82例患者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围术期及出院后给予常规护理及出院指导,试验组在此基础增加微信互动平台护理服务,出院后1,3个月调查两组患者抗凝相关知识及服用抗凝药物的依从性。结果:试验组患者出院后1,3个月抗凝知识掌握程度及抗凝治疗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信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患者服药的依从性,使抗凝治疗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计划行为理论促进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抗凝行为的效果。方法以计划行为理论为框架调查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抗凝行为的影响因素,并制定个体化干预措施;将46例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的术后抗凝知识健康教育,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个体化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抗凝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抗凝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心脏瓣膜置换患者术后的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可影响其抗凝行为,其中主观规范对行为意图的影响最大;干预组患者抗凝知识掌握得分高于对照组,干预后抗凝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计划行为理论能有效地影响瓣膜置换患者术后抗凝行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能有效提高患者对抗凝知识的掌握、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阶段性康复护理干预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231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15例和对照组11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阶段性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住院天数、卧床时间及应用抗凝药依从性,患者护理满意率及预后。结果:观察组ICU住院时间、卧床时间、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P<0.05),用药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患者预后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阶段性康复护理干预应用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可缩短患者住院天数,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加快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延续护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药物治疗依从性和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的干预效果。方法 70例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出院患者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n=35例)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n=3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延续护理干预。干预12个月后,比较两组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药物治疗依从性。结果观察组疾病相关知识知晓优良率(91.4%)高于对照组(7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药物治疗依从率(94.3%)高于对照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护理可明显提高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的药物治疗依从性和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延续性随访对瓣膜置换病人抗凝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4月—2015年1月142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71例。两组病人在住院期间均接受系统的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取延续性跟踪随访,1年后比较两组病人抗凝治疗依从性和并发症发生率、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水平。[结果]干预组病人抗凝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INR在2.5~3.5范围内的病人比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延续性随访可提高病人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和抗凝治疗的认知度、用药依从性,可使INR水平控制平稳,从而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阶段性康复护理对心脏瓣膜置换术病人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行瓣膜置换手术治疗且住院资料完整的心脏瓣膜病病人,按照入院顺序交替分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阶段性康复护理,比较两组病人术后住院时间、卧床时间及抗凝药物用药依从性、护理满意度、预后。[结果]对照组病人术后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时间为(54.57±2.74)h,术后卧床时间为(72.62±7.74)h,住院时间(20.15±3.49)d,抗凝药物用药依从性为(7.04±1.16)分,护理满意率为91.18%;研究组病人术后ICU住院时间为(44.10±1.88)h,术后卧床时间为(41.09±7.75)h,住院时间(16.89±4.00)d,抗凝药物用药依从性为(10.02±1.18)分,护理满意率为97.7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病人给予阶段性康复护理可有效缩短病人住院时间,提高病人治疗依从性,促进病人的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护理干预,减少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治疗不当并发症.方法 将14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患者,按入院先后时间将前60例设为对照组,后80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方法,观察组由责任护士负责健康指导,强调患者家属参与,护理组长阶段性评估与补充,出院后随访等综合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抗凝治疗不当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抗凝知识掌握和治疗依从性、患者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系统科学的综合护理干预,能提高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药物治疗依从性及自我管理,减少抗凝不当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移动医疗APP+微信群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延续抗凝指导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100例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按出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电话随访,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应用移动医疗APP+微信群进行延续抗凝指导,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两组抗凝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抗凝依从性、复诊情况、INR达标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移动医疗APP+微信群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进行延续抗凝指导有利于提高患者抗凝依从性,改善抗凝效果,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延续性随访对瓣膜置换病人抗凝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4月—2015年1月142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71例。两组病人在住院期间均接受系统的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采取延续性跟踪随访,1年后比较两组病人抗凝治疗依从性和并发症发生率、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水平。[结果]干预组病人抗凝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INR在2.5~3.5范围内的病人比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延续性随访可提高病人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和抗凝治疗的认知度、用药依从性,可使INR水平控制平稳,从而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基于知信行评价的再循环教育在心脏瓣膜置换术病人抗凝治疗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于我院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90例为观察样本,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试验两组各计45例,对照组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用药常规教育,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基于知信行评价的再循环教育,对两组干预后的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心脏瓣膜置换术病例干预后抗凝知识掌握度评分与抗凝用药依从性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抗凝用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基于知信行评价的再循环教育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病人实施干预,可显著提高其抗凝知识掌握度与抗凝用药依从性,提高抗凝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心脏瓣膜术后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且术后采用华法林抗凝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心脏瓣膜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依从性、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情况。 结果 观察组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完全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Z=-2.568,P=0.010)。出血以及血栓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χ2=5.473,P=0.019; χ2=4.332,P=0.037)。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χ2=6.061,P=0.014)。 结论 综合护理应用于心脏瓣膜术后华法林抗凝中,可显著提高患者依从性,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心脏瓣膜置换患者呼吸机辅助时间的影响.方法 将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70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心脏瓣膜置换围术期常规护理的方法 ,即术前教会患者进行有效咳嗽及深呼吸运动,讲解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配合要点,术后定时叩背吸痰等.干预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术前1周进行呼吸功能锻炼,术后采取针对性叩背吸痰等全程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 干预组患者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再插管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围术期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缩短呼吸机辅助时间,提高手术质量,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心脏康复护理对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早期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对2016年7-12月我院收治的211例风心病瓣膜置换术患者实施康复护理。结果经心脏康复护理后,患者的自理能力、满意度、服药依从性均较术前有所提高。结论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患者术后给予康复护理,可有效提高其生活质量与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影响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的因素,以期为临床相关护理提供借鉴。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外科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62例,采用自行编制的患者资料调查表、治疗依从性现状调查表和健康知识水平调查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62例患者治疗依从性平均得分为(18.580±3.073)分,其中主动咨询依从性最高;影响依从性的主要因素为患者健康知识水平、术后时间以及医疗费用支付方式。结论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术后时间与付费方式为影响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的主要因素,护理人员应针对健康知识水平较低、术后时间长、自费的患者给予重点干预和指导。  相似文献   

18.
心脏机械瓣膜置换(mechanical heart valve replacement,MHVR)是瓣膜病患者最常见的手术治疗方式。本文介绍了多位研究者对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的认识及定义,引出了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分期护理的概念,重点叙述了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病房稳定期的护理要点及相关措施,并重点强调抗凝治疗的护理及注意事项,做好相关的出院指导,帮助需终生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延续生命时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健康宣教手册对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的患者抗凝治疗依从性及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9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每人发放健康宣教手册。1年后通过问卷调查,对2组患者的INR检测结果的达标情况、治疗依从性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INR检测达标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康宣教手册的应用,可以加强患者对所患疾病知识和抗凝治疗的了解,使患者建立起长期治疗的信心,提高了治疗依从性,减少了并发症,延长了术后生存期。  相似文献   

20.
近年随着医学的发展和人工瓣膜制造技术的成熟,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已经成为心脏外科的常规手术.然而瓣膜置换手术并不是心脏瓣膜病治疗的完全结束,而是心脏功能维护过程的开始.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需终生抗凝,以防血栓形成和体循环栓塞.与抗凝治疗有关的出血和栓塞,是换瓣术常见的危及生命的并发症,也是导致患者远期死亡的主要原因[1].股骨转子间骨折是常见于女性的髋部骨折,我科2010年8月27日为1例二尖瓣膜置换术后接受抗凝治疗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女性患者在全麻插管下实施了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内固定治疗术,护理人员采用科学的护理干预措施,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本文总结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