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蛋白质组学在白血病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综述蛋白质组学的技术和方法及其在白血病研究中的应用。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2001-01/2006-03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proteomics、leukemia”,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文。同时计算机检索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2001-01/2006-03期间的相关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蛋白质组、白血病”。并手工查阅相关书籍。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近5年的研究进展,筛除重复文献,对剩余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纳入标准:①有关蛋白质组学研究的原著。②有关白血病研究的原著。③有关蛋白质组与白血病关系研究的原著。排除标准:文献中重复研究和Meta分析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107篇有关蛋白质组学与白血病关系研究的文献,排除重复或类似的研究,纳入30篇。其中蛋白质组学方面的有11篇,蛋白质组学与白血病的研究进展的有19篇。资料综合:蛋白质组学是指应用各种科技手段来研究蛋白质组的一门新科学.其目的是从整体的角度分析细胞内动态变的蛋白组成,表达水平与修饰状态。蛋白质组学与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等领域的交叉研究形成了系统的生物学研究模式。白血病是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之一,易出现化学治疗后多药耐药,其发生的原因及机制尚不清楚。血液蛋白质组指血液系统中所表达的全部蛋白质,运用蛋白质组分析技术对白血病细胞的增殖、分化与异常转化机制、早期诊断及治疗等方面进行探索,阐明蛋白质表达水平的变化与白血病发生发展的一些相互关系及规律,也为进一步寻找新药和判断预后提供理论依据。即蛋白质组学的发展,对白血病的发病机制、预后判断、化疗药物选择以及个体化治疗带来了重大的意义。结论:将蛋白组学应用于白血病研究,可以对白血病的个体化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简要回顾运动人体科学的发展历程,对基因组学与基因芯片技术在运动人体科学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展望基因组学及相关技术在运动人体科学中的发展方向。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2003-01/2005-11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Genomics,GeneChip,ExerciseSciences”,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2003-01/2005-11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基因组学,基因芯片,运动人体科学”,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纳入标准:文章所述内容应与基因组学及基因芯片技术的研究相关。排除标准: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53篇相关文献,11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42篇文献为内容陈旧或重复。资料综合:在运动人体科学每一个发展阶段,先进的科学技术对该学科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目前基因组学及其相关技术在运动人体科学中的应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全民健身与健康研究中,利用基因组学探讨运动对相关疾病基因的影响,已成为运动人体科学研究的热点;在竞技体育的科学研究中,利用基因组学相关技术能对运动能力相关基因进行深入了解和挖掘。随着基因组学的发展以及基因芯片技术的逐步完善,运动人体科学的研究将向分子水平上深入,并将对运动与健康、运动与竞技水平的提高产生更为深刻的影响。结论:基因组学及相关技术的发展和完善,对运动人体科学的研究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从基因水平上进一步对运动与人体适应进行实质性研究,将产生“运动基因组学”、“运动营养基因组”等全新的概念和学科,这些学科的研究热点将集中在运动营养基因组学、运动员基因选材和基因诊断、运动损伤的基因治疗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蛋白质组学技术方面的方法学进展及其在心血管疾病研究中的应用作系统总结。资料来源:检索Medline1975-01/2005-04与蛋白质组技术在心血管疾病研究中应用相关的文章,检索词为“proteomics,cardiovasculardis-ease”,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文。同时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01/2005-02与蛋白质组技术在心血管疾病研究中应用相关的文章,检索词为“蛋白质组、心血管”,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排除重复性研究和综述类文章。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包括蛋白质组技术进展和/或心血管疾病蛋白质组研究方向的相关文献,筛除明显不随机或无对照组的试验研究,对剩余文献查找全文。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资料提炼:收集到81篇关于蛋白质组技术在心血管疾病研究的文章,共收集到26篇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排除的55篇为重复性研究。资料综合:对基因组和蛋白质组关系、蛋白质样品制备、双向电泳、图像分析、质谱鉴定和生物信息学技术的进展,以及蛋白质组技术在心血管疾病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合整述。扩张性心脏病是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的最为深入的一类心血管疾病。蛋白质组学为探明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病机制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手段。蛋白质组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必将为医学和相关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结论:尽管目前蛋白质组学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是蛋白质组学以其深入揭示疾病状态下机体内所有蛋白质表达规律的优势在阐明人类心脏疾病的细胞和分子机制方面表现出极大的潜力。不久的将来,随着蛋白质组研究技术日趋完善,现行的结构蛋白质组学必然向功能蛋白质组学过渡,为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新药研发以及心脏康复开辟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基因组学及其相关技术在运动人体科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简要回顾运动人体科学的发展历程,对基因组学与基因芯片技术在运动人体科学中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展望基因组学及相关技术在运动人体科学中的发展方向。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 2003-01/2005-11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Genomics,Gene Chip,Exercise Sciences”,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2003-01/2005-11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基因组学,基因芯片,运动人体科学”,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纳入标准:文章所述内容应与基因组学及基因芯片技术的研究相关。排除标准: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53篇相关文献,11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42篇文献为内容陈旧或重复。资料综合:在运动人体科学每一个发展阶段,先进的科学技术对该学科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目前基因组学及其相关技术在运动人体科学中的应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全民健身与健康研究中,利用基因组学探讨运动对相关疾病基因的影响,已成为运动人体科学研究的热点;在竞技体育的科学研究中,利用基因组学相关技术能对运动能力相关基因进行深入了解和挖掘。随着基因组学的发展以及基因芯片技术的逐步完善,运动人体科学的研究将向分子水平上深入,并将对运动与健康、运动与竞技水平的提高产生更为深刻的影响。结论:基因组学及相关技术的发展和完善,对运动人体科学的研究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从基因水平上进一步对运动与人体适应进行实质性研究,将产生“运动基因组学”、“运动营养基因组”等全新的概念和学科,这些学科的研究热点将集中在运动营养基因组学、运动员基因选材和基因诊断、运动损伤的基因治疗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学术背景: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为寻找肝病的特异性标志物提供了值得探索的有效手段.近年来在肝脏的相关研究中,许多有潜在价值的标记物相继被发现.目的:综合分析蛋白质组学在肝脏发育、再生及疾病中的研究进展.检索策略: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5-01/2007-07有关蛋白质组学与肝脏疾病关系的文章,检索词为"proteomics,liver",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CNKI数据库1995-01/2007-07 有关蛋白质组学与肝脏疾病关系的文章,检索词"蛋白质组,肝脏",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找全文.纳入标准:①有关蛋白质组学的研究.②蛋白质组与肝脏疾病关系的研究.排除标准:重复研究和Meta分析.共收集到156篇有关蛋白质组学与肝脏疾病、肝移植关系的文献,纳入32篇.文献评价:纳入的32篇文章中有关蛋白质组学研究背景的文献3篇,有关健康状态肝脏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文献6篇,有关肝脏疾病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文献23篇.资料综合:蛋白质组学是指应用各种技术手段来研究蛋白质组的学科,其目的是从整体的角度研究生物机体、组织、细胞甚至细胞器基因编码的全部蛋白质,从整体水平出发的蛋白质组学研究可在更贴近生命本质的层次上去发现和理解生命活动的规律.然而目前针对肝病诊断、分期和治疗的策略十分有限.蛋白质组学技术在肝脏疾病以及肝移植的早期预警、诊断、治疗预后以及肝移植方面具有十分诱人的发展前景.结论:随着蛋白组学在肝脏疾病中研究的不断深入,将为肝脏疾病的诊治带来一场新的革命.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蛋白质组学技术方面的方法学进展及其在心血管疾病研究中的应用作系统总结.资料来源:检索Medline 1975-01/2005-04与蛋白质组技术在心血管疾病研究中应用相关的文章,检索词为“proteomics,cardiovascular disease”,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英文.同时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01/2005-02与蛋白质组技术在心血管疾病研究中应用相关的文章,检索词为“蛋白质组、心血管”,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排除重复性研究和综述类文章.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包括蛋白质组技术进展和/或心血管疾病蛋白质组研究方向的相关文献,筛除明显不随机或无对照组的试验研究,对剩余文献查找全文.排除标准:重复性研究.资料提炼:收集到81篇关于蛋白质组技术在心血管疾病研究的文章,共收集到26篇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排除的55篇为重复性研究.资料综合:对基因组和蛋白质组关系、蛋白质样品制备、双向电泳、图像分析、质谱鉴定和生物信息学技术的进展,以及蛋白质组技术在心血管疾病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合整述.扩张性心脏病是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的最为深入的一类心血管疾病.蛋白质组学为探明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病机制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手段.蛋白质组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必将为医学和相关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结论:尽管目前蛋白质组学尚处于起步阶段,但是蛋白质组学以其深入揭示疾病状态下机体内所有蛋白质表达规律的优势在阐明人类心脏疾病的细胞和分子机制方面表现出极大的潜力.不久的将来,随着蛋白质组研究技术日趋完善,现行的结构蛋白质组学必然向功能蛋白质组学过渡,为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新药研发以及心脏康复开辟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从蛋白质组学技术在类风湿关节炎临床与实验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出发,探讨蛋白质组学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及防治方面的作用。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1995-01/2006-10相关蛋白质组学技术在类风湿关节炎临床与实验研究中应用的文献,检索词“rheumatoid arthritis,arthritis、proteome、synovium”,限定文献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检索CNKI数据库1995-01/2006-10相关蛋白质组学技术在类风湿关节炎临床与实验研究中应用的文献,检索词“类风湿关节炎,蛋白质组,滑膜”,限定文献语言种类为中文。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包括类风湿关节炎或实验性关节炎不同病变部位的蛋白质组研究水平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纳入标准:①类风湿关节炎的蛋白质组研究。②实验性关节炎的蛋白质组研究。排除标准:①综述文献。②重复研究类文章。结果:共检索到20篇关于蛋白质组技术在类风湿关节炎临床与实验研究中应用的文献,最终纳入18篇符合标准的文献。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胜利完成,使得生命科学的研究进入了后基因组时代,研究热点逐渐发生了由结构基因组学向功能基因组学的转变。蛋白质组学的产生,使人们能够在分子水平上从动态的、整体的角度探讨生命现象本质和生命活动规律及药物作用机制。类风湿关节炎是一个多分子、多基因、多蛋白参与的复杂病理过程。本文叙述了近年来蛋白质组技术在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研究与实验研究中的应用,为进一步揭示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及防治类风湿关节炎提供了有利的线索。结论:蛋白质组学技术为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机制、诊断及防治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今后需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蛋白质组学所具有的对新的生物标记物的潜能使其正向一种高敏感性与高通量的方向发展,这种发展能否准确合理地体现在神经系统疾病进展评估、发病机制研究和蛋白质芯片应用的实践工作中?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1997-01/2004-12与蛋白质芯片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相关的文章,检索词为“proteomics,pro-teinchip,seldi”,并限定文章语种为English。同时也检索了其他相关中文科学数据库网,相关研究的参考书目等。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试验包括疾病组和对照组的文献,然后筛除明显不随机对照试验的研究。对剩余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纳入标准为①随机对照研究,未对盲法及对照组条件设限制。②关于pro-teomics,proteinchip和/或seldi最新研究,限定时间为5年以内。③关于seldi在神经系统疾病方面的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35篇关于蛋白质组学和蛋白质芯片的随机和未随机试验。21篇文章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14篇中,6篇为时间>5年,6篇为综述性文章,2篇为内容重复的同一研究。资料综合:21篇试验包括397个病例,分别对用蛋白质芯片检测疾病的生物标志物予以评价。结论:尚无充分证据证明蛋白质芯片在神经系统疾病的进展评估和发病机制研究中应用的合理性,也无明确证明此技术无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蛋白质组学所具有的对新的生物标记物的潜能使其正向一种高敏感性与高通量的方向发展,这种发展能否准确合理地体现在神经系统疾病进展评估、发病机制研究和蛋白质芯片应用的实践工作中?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 Med 1997-01/2004-12与蛋白质芯片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相关的文章,检索词为“proteomics.proteinchip,seldi”,并限定文章语种为English。同时也检索了其他相关中文科学数据库网,相关研究的参考书目等。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试验包括疾病组和对照组的文献,然后筛除明显不随机对照试验的研究。对剩余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纳入标准为①随机对照研究,未对盲法及对照组条件设限制。②关于proteomics,proteinchip和/或seldi最新研究,限定时间为5年以内。③关于seldi在神经系统疾病方面的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35篇关于蛋白质组学和蛋白质芯片的随机和未随机试验。21篇文章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14篇中,6篇为时间&;gt;5年,6篇为综述性文章,2篇为内容重复的同一研究。资料综合:21篇试验包括397个病例,分别对用蛋白质芯片检测疾病的生物标志物予以评价。结论:尚无充分证据证明蛋白质芯片在神经系统疾病的进展评估和发病机制研究中应用的合理性,也无明确证明此技术无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蛋白质组学对肝脏进行研究发展迅速,本文分别就肝细胞整体水平、细胞器水平上的蛋白组学分析、肝蛋白组表达的差异性以及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综述。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1991-01/2006-01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liver,proteomics,proteome,tissueengineering”,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并查看每篇文献后的引文。纳入标准:文章所述内容应与肝细胞与蛋白组学研究相关。排除标准: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222篇相关文献,36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186篇文献为内容陈旧或重复。符合纳入标准的36篇文献中,18篇涉及肝细胞整体水平,6篇涉及细胞器水平上的蛋白组学分析,12篇涉及肝蛋白组表达的差异性。资料综合:蛋白质组指在特定时间和条件下,某细胞、组织或者器官内的全部的蛋白质表达,利用蛋白质组学的观点对肝进行研究进展迅速。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蛋白质组学在肝的蛋白质水平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利用二维凝胶电泳技术和质谱技术,并结合细胞培养、细胞器分离等的最新实验技术,分别在细胞水平、细胞器水平上对相关的蛋白进行了分析和确认,并对某些蛋白进行了跟踪研究,明确蛋白种类及生理作用;同时,对肝脏不同的病理生理状态下以及多种药物应用前后的不同的蛋白表达进行了研究,寻找并确定差异表达蛋白,对病因、疾病进程以及药物筛选等方面提供了帮助。同样起步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肝组织工程研究也进展迅速,由于肝代谢功能复杂,目前如:肝种子细胞、支持材料、细胞的培养、植入后血管长入及肝细胞代谢产物的排泄、胆道形成等问题许多亟待解决。结论:与疾病相关的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可作为新药物的靶点,也可能成为疾病出现的标志物。肝是毒性物质代谢的主要部位,高分辨率二维电泳和质谱的应用,为观察用药后差异蛋白质的表达提供有效手段。组织工程的发展依靠了生命科学相关学科以及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研究的最新成果,理论上更加合乎道德伦理观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