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高龄初产妇临床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高龄初产妇的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以在我院定期做生产前检查及培训并预约在我院分娩的高龄初产妇70例作为干预组,进行孕期健康宣教、心理护理、围生期护理,以同期在我院未经培训及围生期护理的高龄初产妇70例作为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妊娠合并症与产科并发症、分娩过程、胎儿结局,患者及家属满意度。结果:干预组合并症与产科并发症少、剖宫产率低、产程短,新生儿体重重、Apgar评分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t=8.96,P〈0.05)。结论:高龄孕妇属高危妊娠,重视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围生期并发症发生率,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认可,有利于整体护理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高龄初产妇临床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高龄初产妇的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以在我院定期做生产前检查及培训并预约在我院分娩的高龄初产妇70例作为干预组,进行孕期健康宣教、心理护理、围生期护理,以同期在我院未经培训及围生期护理的高龄初产妇70例作为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妊娠合并症与产科并发症、分娩过程、胎儿结局,患者及家属满意度。结果:干预组合并症与产科并发症少、剖宫产率低、产程短,新生儿体重重、Apgar评分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t=8.96,P〈0.05)。结论:高龄孕妇属高危妊娠,重视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围生期并发症发生率,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认可,有利于整体护理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高龄初产妇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将200例高龄初产妇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产科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健康宣教、心理护理、围产期护理和产后护理。结果:干预组并发症、剖宫产及产程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体质量、Apgar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高龄初产妇的特点,重视围生期保健教育,采取相应护理干预措施,可改善妊娠结局,有利于整体护理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龄产妇护理干预措施及临床效果。[方法]将78例高龄产妇采用护理干预与同期未在我院产前检查培训的高龄产妇70例对照分析。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合并症与产科并发症少、剖宫产率低、产程短、新生儿Apgar评分高。[结论]重视高龄孕产妇的围产期管理,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改善妊娠不良结局。  相似文献   

5.
凌湘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13):1790-1792
目的:探讨高龄初产妇实施全程综合护理干预对其妊娠结局的影响,为高龄初产妇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方法选取我院产科2012年8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高龄初产妇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产科护理;研究组则给予全程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涉及健康宣教、心理干预、分娩期护理与产后护理4方面。比较两组高龄初产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胎膜早破、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出血量情况。结果研究组高龄初产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生率为23.8%,胎膜早破发生率为21.4%,新生儿窒息率为2.4%,产后出血量为(186.4±96.3)ml;对照组高龄初产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生率为38.1%,胎膜早破发生率为35.7%,新生儿窒息率为9.5%,产后出血量为(245.8±91.2)ml,研究组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生率、胎膜早破发生率、新生儿窒息率及产后出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高龄初产妇应用全程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显著,能降低发生产科不良事件的风险,改善其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龄初产妇临床综合性护理干预的措施及其效果。方法以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高龄初产妇60例为研究组,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高龄初产妇60例为对照组,对照组产妇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产妇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综合性护理,对比两组产妇的妊娠合并症、产科并发症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产妇并发症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产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孕妇妊娠属于高危妊娠,临床上应当引起高度重视,采取综合性的护理措施,能提高护理质量,降低高龄产妇围生期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以妊娠因素-社会因素-产科因素为导向开发的三结合干预策略对初产妇产后抑郁的影响。方法:将217例初产妇随机分为干预组104例和对照组113例,干预组实施以妊娠因素-社会因素-产科因素三结合为导向开发的三结合干预策略,对照组给予产科一般护理。比较两组产后抑郁发生情况及睡眠状况。结果:干预组产后抑郁发生率为3.8%,显著低于对照组12.4%(P<0.05);干预组在干预后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其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三结合的产后抑郁干预策略能够有效降低产妇产后抑郁水平及发生率,并能有效改善产妇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对高龄初产妇产后抑郁、睡眠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2月于本院收治的100例高龄产后抑郁失眠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延续性护理干预。记录并比较两组初产妇产后焦虑抑郁情绪、睡眠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两组初产妇SAS,SDS评分均显著降低,但观察组下降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PSQI评分均显著降低,但观察组下降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初产妇生活质量8个项目的评分均显著升高,但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升高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高龄产后抑郁失眠初产妇给予延续性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高龄初产妇产后抑郁、改善睡眠以及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协同护理干预对高龄初产妇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在本院分娩的146例高龄初产妇按照简单随机法分为两组,实验组76例与对照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采用协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高龄初产妇干预前后焦虑及抑郁评分情况。结果两组高龄初产妇干预前焦虑及抑郁评分比较,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高龄初产妇干预后组内焦虑和抑郁评分比较,均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两组高龄初产妇干预后组间焦虑和抑郁评分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高龄初产妇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协同护理干预可改善高龄初产妇心理状态,对提高产科整体护理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丁文娟  花香 《妇幼护理》2024,4(8):1814-1816
目的 分析产后乳房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泌乳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0 年 5 月至 2023 年 2 月于本院生产的 102 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初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51 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 上采用产后乳房护理干预措施。分析对比两组的泌乳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泌乳时间和泌乳量。结果 观察组产后 3d 泌乳发 动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产后泌乳发动延迟率、泌乳发动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 1 周的并发症发生率显 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后开始泌乳的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48h 泌乳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产后乳房 护理干预对初产妇产后泌乳时间和泌乳质量均有明显改善,改善泌乳情况,降低泌乳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产前分娩预演对初产妇自然分娩成功率和产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9月至2018年10月在本院妇产科分娩的初产妇86例,按产前分娩教育方式分为观察组(n=42)和对照组(n=44).对照组孕妇产前接受常规产前健康教育课程培训,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分娩预演实践.比较两组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及自然分娩成功率和产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分娩总产程和第一、二、三明显缩短;新生儿窒息率和产后SDS、SAS评分均明显降低;自然分娩成功率、GSES评分均明显提高,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感染、尿潴留、乳汁淤积发生率及总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常规产前健康教育培训结合产前分娩预演实践的产前管理方式,可有效提高初产妇自然分娩成功率,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实施产科护理新模式对产妇焦虑和分娩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选择在我院住院分娩初产孕妇24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模式即分段管理,研究组实施产科护理新模式包括产前健康教育、拉梅兹呼吸训练法、产时激励、音乐疗法及家庭化分娩等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焦虑程度、分娩方式、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及Apgar评分等情况。结果:两组产妇焦虑程度、分娩方式、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及Apgar评分等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实施产科护理新模式,能够有效地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护理宗旨,提高了产科分娩质量,降低了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自然分娩初产产妇产后疼痛及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82例于2018年10月至2019年11月在本院接受自然分娩的初产产妇,按照手术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常规组(前41例,整个围手术期行常规产科护理)和研究组(后41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加强相关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产妇产后24h、48h、72h视觉模拟评分(VAS)、总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以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研究组产妇VAS评分在24h时与常规组差异不明显(P>0.05),但在48h和72h时研究组明显低于常规组;且研究组总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均优于常规组,以上数据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初产产妇行自然分娩的整个围手术期中加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产妇分娩后的疼痛,减少产程时间和出血量,并保证新生儿的健康,进而提升产妇分娩的手术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初产妇产后育儿自我效能、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1年1~12月分娩的180例初产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组)和观察组(针对I生指导组)各90例。于干预前采用BSES量表对不同社会支持度、文化程度、相关培训参与情况、工作隋况及生产方式的产妇进行分析,观察组接受根据分析结果制订的针对陛的护理措施,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然后将2组产妇干预前及干预后6周的评分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产妇中高社会支持度、高文化程度、参与过相关培训及无工作者的BSES量表评分高于其他产妇,干预后观察组的BSES量表各维度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初产妇产后育儿自我效能受社会支持度、文化程度、相关培训参与情况、工作情况影响,给予针对性干预后可显著提高其产后育儿自我效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对初产妇自然分娩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孕期定期产检、准备自然分娩的初产妇360例,按照自愿的原则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180例。干预组实施以分娩球、全程陪产、拉玛泽呼吸法、系统健康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系统护理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的自然分娩护理。比较两组产妇分娩情况及满意度。结果干预组产妇自然分娩155例,产后下床时间≤48 h 130例,均高于对照组130例,8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6.2,17.89;P<0.05);干预组产妇产程时间(7.6±0.5)h,产后出血(160.0±30.0)ml,对照组分别为(9.8±0.7)h和(230.0±70.0)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14,5.60;P<0.05)。结论实施系统护理干预能提高自然分娩率,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促进产后恢复。  相似文献   

16.
陶丽玲 《全科护理》2014,(11):984-985
[目的]探讨产前综合护理干预对初产妇分娩自我效能和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将24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产检和护理,观察组实施产前综合护理干预,采用中文版分娩自我效能量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评定干预后两组产妇的自我效能感和焦虑状态,对比两组产妇护理前后自我效能的变化、心理状态和分娩结局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自我效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后水平、状态焦虑与特质焦虑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后2h 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前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产妇分娩自我效能水平,缓解产妇的焦虑情绪,降低剖宫产率和减少产后出血量。  相似文献   

17.
向玉清 《护士进修杂志》2014,(13):1161-1163
目的:探讨配偶纳入健康教育路径在初产妇围产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10月在我院产科顺产的初产妇2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各120例,对照组对初产妇实施健康教育路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对配偶实施健康教育路径,观察比较两组产妇产后子宫复旧、恶露、泌乳、产妇早期并发症及新生儿发生疾病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产妇较对照组产妇子宫复旧快(P<0.01),乳汁充足较多(P<0.01),恶露量较少(P<0.01);观察组产妇较对照组产妇并发症少(P<0.05);观察组发生新生儿疾病明显较对照组少((P<0.05)。结论配偶纳入健康教育路径可改善产妇身心休养环境,使产妇及新生儿得到更好的照护,对促进产妇康复、降低产妇并发症及新生儿疾病发生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激励式早期护理对经阴道分娩初产妇母乳喂养率及产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经阴道分娩初产妇120例,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激励式早期护理,比较两组母乳喂养率、下奶时间、泌乳量、喂养持续时间、产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P <0. 05),产后下奶时间早于对照组(P <0. 05),每次泌乳量高于对照组(P <0. 05),产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激励式早期护理在经阴道分娩初产妇中的应用,可提高母乳喂养率,减少产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助产士主导的群组孕期保健模式对初产妇自我效能、分娩结局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12月在我院产科建卡并定期产检的12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60例,实施群组孕期保健模式)和对照组(60例,实施常规孕期保健模式),比较两组初产妇自我效能水平、分娩结局、心理状态及母乳喂养情况。结果干预组自我效能水平、自然分娩率及住院期间纯母乳喂养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产妇产后焦虑、抑郁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群组孕期保健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孕期保健模式,能够有助于提升初产妇自我效能,提高其自然分娩率及母乳喂养率,改善孕妇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赋能式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对初产妇产后抑郁情绪/症状和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海安市中医院产科病房收治的60名具有产后抑郁症高危因素的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收治顺序分为对照组(30名)与观察组(30名),对照组产妇采取常规健康教育模式,观察组产妇采取赋能式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干预前与干预后4个月,对比两组产妇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汉密尔顿抑郁评分量表(HAMD)评分;干预前分娩1周、2个月、4个月后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产后1周及产后1个月,对比两组产妇的母乳喂养率;对比两组产妇的自然分娩、剖宫产及阴道助产率;干预前与干预后4个月,对比两组产妇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OLI-74)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产妇的HAMA、HAMD、GSES及GQOLI-74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个月后,观察组产妇的HAMA、HAMD及GQOLI-74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分娩后不同时间观察组产妇GSE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产后1周及产后1个月,观察组产妇的母乳喂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赋能式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可改善初产妇产后抑郁情绪,降低剖宫产率,提高其自我效能感与生活质量,为初产妇产后抑郁高危者优化护理方案提供有用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