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杨瑞芳  蒋波  高艳梅 《当代医学》2010,16(33):125-125
目的判断细小静脉穿刺是否成功的方法探讨。方法将38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随机127例采用科内传统方法检验进针后有无回血:空针抽吸法,即操作者进针后认为已进入血管而又未见回血,由另一位护士用一空无菌注射器连接硅胶管头皮针,利用负压抽吸原理检验回血;另259例观察组采用改进的方法:脱开穿刺法检验回血。穿刺前在排气完毕后即脱开输液过滤器端与硅胶管接头,两端朝上夹于左手中指与无名指之间,穿刺成功后,把脱开的输液过滤器端与硅胶管相衔接。结果空针抽吸组的判断准确率为90%,脱开穿刺组的判断准确率为97%。2组判断情况比较x2=8.28,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新的判断方法可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
膀胱冲洗是为长期留置导置尿病人的常规治疗方法。传统膀胱冲洗方法十分麻烦,输液器与导尿管连接易造成污染,且不易固定,尤其是一次性导尿管的应用给我们带来更大的困难。现介绍一种输液器与导尿管连接的连接器的制作与使用方法。1制作材料与方法  取一根长约 3~ 4 cm,直径 0. 5 mm左右的硅胶管或一次性胃管,通常使用的玻璃接管一只, 12~ 16号不带针梗的针栓一个。将针栓的针梗端套入硅胶管内使针栓与硅胶管边缘齐平,而硅胶管另一端将玻璃接管大头端套住约 5 mm并固定好即成连接器。 (如附图 1)2使用方法  首先将连接器用高压…  相似文献   

3.
应用输液瓶连接一次性输液器代替灌肠筒,用14号一次导尿管代替肛管并增加插管深度,控制胃液灌注速度等方法改良传统保留灌肠法,可提高疗效并减轻病人不适,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吸痰连接管接口处污染的主要感染菌群,并观察医用输液瓶口贴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9年5月于骨科重症监护室病房(ICU)定期需要吸痰的患者80例,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吸痰完毕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吸痰连接管后,直接用医用输液瓶口贴封闭连接管接口处,对照组吸痰结束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吸痰连接管,放入离子水中.7 d后,观察研究对象的连接管处菌群分布及构成比,并比较2组护士操作时间和患者医疗成本.结果 1)本研究采样份数80份,阳性份数31份;2)观察组细菌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0.05);3)对照组护士操作时间和患者的医疗成本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 吸痰连接管接口处污染菌群主要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采用医用输液瓶口贴封闭连接管处可以降低感染率,节省护士操作时间和患者医疗成本.  相似文献   

5.
<正> 化脓性膝关节炎并非少见病,常因处理不当而致残。近年来我们应用膝关节镜对12例化脓性膝关节炎进行了治疗,获得良好效果。现将我们的体会报告如下。手术方法采用腰麻或硬膜外麻醉,于患膝髌骨外缘插入16号针头,从针芯插入硅胶管,拔出针头留硅胶管于膝关节腔内,硅胶管外端缝合固定于皮肤,另一端接输液瓶。然后在患膝外侧膝眼处切开皮肤长约0.5—1cm,插入膝关节镜,冲洗干净,同时仔细观察膝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书写纸质输液瓶签贴在输液瓶体上与直接用记号笔书写瓶签内容在输液瓶上,两种方法临床应用比较,达到优胜劣汰的目的.方法 取输液瓶100瓶,分为A组、B组,A组书写纸质输液瓶签张贴在输液瓶上,B组直接用记号笔书写在输液瓶上.针对两种方法操作步骤,护理工时,核对方法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B组操作比A组操作步骤少3步,A组护理工时58min,B组护理工时30min,B组便于病人家属核对.结论 直接用记号笔在输液瓶上写瓶签优于书写纸质输液瓶签,方法简单实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依托"军字一号"系统实现输液标签打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解决护士在传统输液操作中,用手工方法将病人信息和用药信息分别转抄到输液瓶(袋)上,既费时费力、又易发生差错的问题而开发此软件.方法在"军字一号"平台下,将病人的信息(如床号、姓名)及输液相关的用药信息(如药名、剂量、浓度、用法、用药日期)提取在一个独立的子系统中,采用PB计算机编程语言开发出满足临床输液所需的护理软件. 结果在护士站上,运行此软件;进入操作模块后输入用户名和密码,按照所需即可提取相应数据并进行打印;在全院48个护士站安装使用此软件3个月,未降低"军字一号"运行速度,实现了输液标签的"快、准",输液流程记录的"细、明、责"相结合,操作简单易行.结论省掉了抄写输液信息在输液瓶(袋)上的时间,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杜绝了转抄输液信息带来的差错.输液标签软件的开发优化了护士的工作流程,填补了"军字一号"系统的一项空白,是一项实用性强的护理软件,适合所有已运行"军字一号" 系统的医院.  相似文献   

8.
改进不保留灌肠法治疗便秘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最佳的 ,及时有效的治疗便秘的灌肠方式。方法 :对 16 0例需灌肠的便秘患者随机分为 4组 ,每组 4 0例 ,A组 :采用传统的大量浅插不保留灌肠法。B组 :采用改进的大量深插不保留灌肠法 ,小号灌肠筒与带有玻璃滴管的硅胶管相连 ,下接 2 0号肛管 ,插入肛门深度为 13~ 18cm ,保留灌肠时间为 15min左右。C组 :采用传统的小量浅插不保留灌肠法。D组 :采用改进的小量深插不保留灌肠法 :用注射器抽吸开塞露 10 0~ 12 0mL灌肠液后 ,连接 14号导尿管 ,插入肛门深度为 18~ 2 0cm ,抬高臀部 10cm ,注液时间为 15min左右。结果 :改进后的深插不保留灌肠法 (B、D组 )不适反应明显减少 ,灌肠效果明显提高 ,与对照组 (A、C组 )比较均P <0 0 1。结论 :改进后的灌肠法明显减少了不适反应 ,提高了通便疗效 ,尤以小量深插法为最佳。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科采用一次穿刺置硅胶管保留、多次注射药液方法,治疗慢性上颌窦炎的患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兹介绍如下: 一、器械准备 1.上颌窦穿刺针16号1支。 2.硅胶管(或硬脊膜外导管)1根。导管外径应与穿刺针内径相适合,管端应平滑,勿剪成斜形,以免损伤窦腔内膜。 3.注射器(20毫升为宜)1付,5号注射针头1只。 4.导管接头1根。 5.表面麻醉药及无菌温生理盐水等。以上用具除硅胶管用1‰新洁尔灭浸泡消毒外,其余可用高压蒸气消毒。  相似文献   

10.
输液瓶口贴用于已开启液体瓶口消毒效果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评价输液瓶口贴用于已开启液体瓶口的消毒效果.方法 按照随机原则,将2008年5~11月住院病人用静脉滴注液体400瓶分为A、B组,每组各200瓶.A组200瓶液体加药后使用输液瓶口贴消毒,B组200瓶液体加药后使用碘附棉球行瓶口消毒,分别在使用后10、30和60 min于瓶口开启处采样做细菌培养,比较两组细菌培养阳性率;同时计算比较两种消毒方法耗材和护士操作耗时.结果 两组细菌培养阳性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与B组比较,A组耗材明显降低,护士操作耗时大大减少,差异有显著性(t=3.24、7.64,P<0.05).结论 输液瓶口贴应用于已开启液体瓶口消毒效果安全可靠,且操作简便,耗材少,节省护理操作时间,明显提高护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更新护理用具,节约护理劳动,落实优质护理服务.方法 通过对两种不同的静脉输液配套用具的操作调查,寻找证据,判断优劣,为改进做准备.结果 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打印瓶签不需要专人守候;黏贴每一瓶大输液瓶签可节约0.19分钟,从已知的9个护理单元平均每天黏贴大输液159瓶计算,就此一个动作一年就可节省出一个护士;且瓶签未发生翘起、或脱落.结论 改善硬件,更新改革临床护理用具和设施,节约了护理劳动,把时间还给护士,增加了护士直接护理病人的时间,病人满意;操作省时、省力,不需返工,减少出错,护士满意.  相似文献   

12.
我们借鉴锁骨下静脉穿刺射管术经验,将硅胶管射入心包腔,从硅胶管中徐缓抽液,必要时可留管24~72小时以备再次抽液或投药。经临床应用证实,该方法安全、方便、易于掌握和推广,目前国内尚未见报导,具体如下。一、心包射管的方法: (一)物品准备:胸腔穿刺包一只,18号深静脉穿刺针一根(长7cm,直径1.6mm),硅胶管一根(长20~30cm,内径0.9mm,外径1.2mm),宽胶布一卷,0.4%枸橼酸钠生理盐水适量,9号平头针2只,10ml塑料注射器三副。第一副注射器接穿刺针,抽吸5ml生理盐水;第二副注射器先退出针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为减轻患者痛苦,增加患者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我们对我院妇科术前留置导尿的病人进行护理干预,并观察效果.方法 将198例术前留置导尿的妇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按常规用14或16号双腔气囊硅胶尿管行留置导尿;干预组在常规尿管留置时进行及时的针对性认知和行为干预,并特意选择8号细气囊尿管代替常规应用的14或16号气囊尿管.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导尿时及在尿管留置过程中的舒适度.结果 干预组在导尿时及在留置尿管过程中的舒适度皆优于对照组,经同统计分析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大量不保留灌肠的改进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量不保留灌肠的目的是刺激肠萌动,软化和消除粪便,排除肠内积气,但由于灌肠液量多,胆管较粗,进液快,对肠道刺激较大,方较欠佳。为此,笔者对大量不保留码标方法进行了改进,提高了疗效,现报告如下.亚运周和方法。凑.-1_债形资料本组50例,男34例,女16例,年龄36岁~84岁,平均年龄60岁,其中急性心肌梗塞36例,心绞痛14例,将本组病人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各25例。1.2方法(l)常规组:采用传统的灌肠U。m观察组。将配好的灌肠液倒入清洁过的50O。l输液瓶内,盖好橡皮塞,插上一次性输液管,将头皮计置换成20号导尿管,病人…  相似文献   

15.
静脉输液是临床护士应用最多的一项护理技术操作,在输液的各环节,需要反复多次的"三查七对"工作,以保证用药的准确,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但是临床各医院用的输液瓶标签并未给我们护士留下写"床号、姓名、药名、剂量"等的空白位置,以致上述内容护士只能见缝插针的书写.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讨经硅胶管治疗大量结核性胸腔积液的方法及优点.采用套针胸穿后置入硅胶管作引流,常规抗结核治疗,随访评价、观察有无复发及胸膜肥厚情况.结果22例常规胸穿抽液加抗结核治疗(对照组),胸水消失时间为28.7±6.7天,一年后胸膜明显肥厚.22例直接采用硅胶管引流加抗结核治疗,胸水消失时间为5.8±2.8天,一年后胸膜无明显肥厚,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经套针胸穿后置入硅胶管治疗大量结核性胸腔积液简单方便,疗效确切,能明显缩短胸水消失时间,可避免或减轻胸膜增厚.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在临床输液过程中,多使用塑料输液瓶(袋),少数使用玻璃瓶装液体,存在一人多瓶续静滴的情况.更换输液前首先需要确定病人的床号.当标签字迹较淡,或更换床位后反复涂改床号时,常有反复分辨瓶签而致不能快速识别的情况.尤其在工作繁忙时,降低了工作效率,增加了差错的发生.我科采用白板笔标识输液瓶的方法,有效地规避了以上缺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输液无针化连接管理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帆  童英  廖燕 《四川医学》2008,29(4):488-489
目的 探讨输液连接管理的方法及输液无针化连接管理的效果.方法 将116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实验组,实施输液无针化连接管理,B组为对照组,常规将输液器末端针头插于肝素帽上,用胶布将针头皮管固定在患者皮肤上.术后观察12h,对两组输液不良事件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不良事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输液无针化连接管理减少护士职业暴露危险因素,临床使用方便、可行,减少护士工作量,保证患者用药安全和有效补液,利于输液管理规范,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大鼠缺血性心律失常模型制备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改进大鼠缺血性心律失常模型的制备方法,从而提高模型建立的阳性率.方法 分别用两种方法即单纯手术线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传统法)及应用硅胶管固定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硅胶管法)制备大鼠缺血性心律失常模型,观察两种方法制备心律失常的阳性率、心律失常类型及持续时间,并进行心律失常评分,从而评价两种实验方法的优劣.结果 与传统组比较,硅胶管组心律失常模型阳性率、心律失常评分明显提高,心律失常持续时间明显延长(P<0.05).结论 应用硅胶管法制备缺血性心律失常模型,动物成模率高,操作简便,适合在学生实验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前临床上应用的输液避光布套是用双层黑布、别针制作的,而且输液瓶用网套后方能套在布套内,使用也无调节夹显示,在使用上欠方便和科学性。而改进后的输液避光布套使用方法简单、方便、省时省力,它能使药液达到完全避光,提高药物效价,临床应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