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琥珀酰明胶联合麻黄碱预防硬膜外阻滞后低血压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硬膜外阻滞具有镇痛效果确切,肌肉松弛良好,阻断外周反射及对肝、肾功能影响小等优点,是临床常用的麻醉方法。但麻醉后易出现血压下降,且多发生于胸段硬膜外阻滞。以往多在出现血压显著下降后才给予治疗,对病人的安全极为不利。我院自2005年以来采用硬膜外阻滞前快速静脉输注4%琥珀酰明胶扩容联合小剂量麻黄碱静注预防硬膜外阻滞后低血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观察50例腹部手术应用2%利多卡因施行硬膜外阻滞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50例病人分为上和中下腹部两组,每组25例。结果表明:无论上腹部或中下腹部硬膜外阻滞后,其总的趋势是麻醉后平均动脉压、每搏量、每搏指数、左室有效泵力、总外周血管阻力均降低,而心排血量、心脏指数、心率在上腹部组麻醉后下降,在中下腹部组则短时增加后又下降。提示2%利多卡因硬膜外阻滞对血流动力学都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尤以上腹部为甚。  相似文献   

3.
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血液动力学和血管外肺水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临床上已广泛运用。硬膜外阻滞后由于周围血管扩张而使外周阻力下降和回心血量减少 ,常可发生低血压。静脉麻醉药如异丙酚和硫喷妥钠等 ,对循环系统亦有抑制作用。因此在硬膜外阻滞后诱导插管 ,必将加重低血压[1,2 ] 。临床实际应用时为保持血压稳定 ,常在诱导前静脉输注晶体或 / (和 )胶体溶液扩充血容量以及静注小剂量血管活性药 (如麻黄碱 )。临床研究表明 ,扩充血容量确实能够降低麻醉诱导时低血压的发生率[2 ] 。但是否增加了血管外肺水容积量(EVLW)并引起术后肺部感染、低氧血症和心功能不全等并发症 ,至…  相似文献   

4.
本文观察50例腹部手术应用2%利多卡因施行硬膜外阻滞对血液动力学影响。50例病人分为上和中下腹部两组,每组25例,结果表明:无论上腹部或中下腹部膜外阻滞后,其总的趋势是麻醉后平均动脉,每搏量,每搏指数,左室有效泵力,总外周血管阻力均降低,而主排血量,心脏指数,心率在上腹部组麻醉后下降,在中下腹部组则短时增加后又下降,提示2%利多卡因硬膜外阻滞对血流动力学都有一定程序的抑制作用,尤以腹部为基。  相似文献   

5.
硬膜外阻滞对肠系膜下动脉血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胸段硬膜外阻滞对肠系膜下动脉血流的影响.方法 18例ASA Ⅰ或Ⅱ级直肠癌或乙状结肠癌根治术患者采用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阻滞联合麻醉.术中连续监测MAP和CVP.全麻诱导前行T<,10-11>硬膜外穿刺置管.手术开腹暴露肠系膜下动脉.于硬膜外给药前、给药后MAP降至60mm Hg、迅速扩容使CVP升至给药前、注射麻黄碱后MAP升至硬膜外给药前水平4个时点用多普勒超声直接测量肠系膜下动脉内径(D)、最大流速(Vrnax)、最小流速(Vmin)、平均血流速度(Vmean)、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以及速度积分(FVI),并计算血流量(Q).结果 胸段硬膜外阻滞使Q在实验不同时点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MAP与PI具有良好的相关性(P<0.05);CVP与Vmean、FⅥ具有良好的相关性(P<0.05).结论 肠系膜下动脉的灌注受MAP、CVP的影响,硬膜外阻滞可以增加肠系膜下动脉血流量.  相似文献   

6.
脊椎-硬膜外联合麻醉具有起效快、阻滞效果完善和术后可行硬膜外镇痛等优点,广泛用于剖宫产术麻醉,但由于交感神经阻滞和增大的子宫压迫下腔静脉,可导致母体低血压,使胎盘血液灌注减少,有导致胎儿缺血缺氧的风险.麻黄碱和去氧肾上腺素是临床上预防和治疗脊椎-硬膜外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术患者低血压的常用药物[1-5].有研究表明,与去氧肾上腺素比较,麻黄碱更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并通过刺激胎儿体内的β肾上腺素能受体而促进葡萄糖无氧酵解,可导致胎儿酸中毒[6-7];但是有研究持相反观点[8].本研究拟比较麻黄碱和去氧肾上腺素用于防治脊椎-硬膜外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术患者低血压时对脐动脉血流和胎儿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硬膜外阻滞剖宫产术中静脉输液预防低血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硬膜外阻滞剖宫产术中发生低血压可使产妇子宫胎盘血流量降低,导致胎儿缺氧及酸中毒[1,2],故常以静脉输液、左侧30度卧位、应用麻黄碱等预防。等渗电解质液输入机体后约有80%可进入组织间隙,加重液体潴留,影响组织供氧,干扰细胞正常代谢,不利于术后康复,故探讨有效预防低血压的最低输液量很有必要。资料和方法选择ASA1级,单胎、足月妊娠、术前血压正常(收缩压13.3~17.3kPa、舒张压<12kPa)、在硬膜外阻滞下行择期剖宫产术的病例469例,经L2~3穿刺,使用2%利多卡因。于麻醉诱导至胎儿娩出…  相似文献   

8.
硬膜外阻滞下小剂量氯胺酮能加强阻断腹腔内脏牵拉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硬膜外阻滞下小剂量氯胺酮能加强阻断腹腔内脏牵拉反应郭彤*腹部手术120例,分为上腹和中下腹部两组,每组各60例,同样应用2%利多卡因连续硬膜外阻滞,均在预期阻滞平面出现后静注安定10mg和哌替啶50mg。术中血压下降时静注麻黄碱,心率减慢用阿托品,每...  相似文献   

9.
胶体扩容对异氟醚-硬膜外阻滞复合麻醉时肝血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复合异氟醚吸入全麻对血流动力学和肝血流的影响及其静脉输入3.5%尿素交连明胶(UG)的作用。方法:18只犬分两组,行胸段硬膜外阻滞后吸入0.5和1.0MAC异氟醚。实验组硬膜外阻滞前开始静脉输入UG12ml/kg。监测体循环、肺循环、肝动脉、门静脉血流动力学。肝血流用电磁血流仪测定。结果:对照组硬膜外阻滞后BP、HR、肝动脉阻力和门静脉血流均下降,加吸0.5MAC异氟醚使外周血管阻力(SVR)、肺动脉压和门静脉压降低;1.0MAC后心排血量下降、肝动脉血流也比0.5MAC时减少。心博量(SV)于吸入异氟醚后有所升高。实验组硬膜外阻滞后HR减慢、SV、增加而SVR下降,肝脏循环稳定。吸入异氟醚后全身和肝脏血流动力学变化显著轻于对照组。结论:硬膜外阻滞后,随异氟醚浓度升高,体循环、肺循环、肝动脉、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发生显著变化;胶体液扩容对比有明显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与硬膜外阻滞应用于膝关节置换术患者的麻醉效果,以期为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麻醉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择期行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共计70例,年龄56~77岁,ASA分级Ⅰ~Ⅱ级,体重指数(BMI)17.8~27.3kg/m2,随机分为T组和C组,每组35例,分别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后感觉完全阻滞时间、感觉阻滞持续时间、运动完全阻滞时间、运动阻滞持续时间,并记录患者局麻药中毒、神经损伤、术中低血压、麻黄碱使用人数、术后恶心呕吐(PONV)、术后尿潴留发生情况。结果在感觉阻滞方面,T组患者阻滞起效时间显著低于C组(P0.05),而T组患者感觉阻滞持续时间显著高于C组(P0.05)。在运动阻滞方面,T组患者阻滞起效时间、阻滞持续时间均显著低于C组(P0.05)。T组患者术中低血压、麻黄碱使用人数、术后尿潴留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结论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能够提供较为良好的麻醉效果,运动阻滞时间短,有利于患者早起活动,与硬膜外阻滞相比并发症少,是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值得推荐的麻醉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