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淋巴管平滑肌瘤病(LAM)是一种罕见的病因未明,由于平滑肌异常增殖导致支气管、淋巴管和小血管阻塞,呈进行性发展的全身性疾病.因肺部最易受累及,常表现为弥漫性间质性肺病,故常称LAM为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PLAM).本病发生的主要对象是绝经期妇女,发病时常有呼吸困难、自发气胸、乳糜胸等表现.尽管对本病的研究和认识不断深入,但临床上仍无法根治.本文对我科收治的1例PLA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对该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等作复习.  相似文献   

2.
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6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拉米夫定(LAM)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3 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与对照组(66例)。治疗组给予LAM联合苦参素治疗;对照组单用LAM。疗程6个月,随访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的血生化,HBeAg ,HBVDNA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疗程结束后和停药6个月后,治疗组患者血清HBeAg、HBVDNA等指标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 .0 5或P <0 .0 1)。结论 LAM联合苦参素治疗CHB疗效优于LAM单一用药。  相似文献   

3.
慢性乙型肝炎(CHB)治疗的关键是抗病毒,拉米夫定(LAM)的5年耐药发生率约为70%,耐药的发生严重影响CHB的治疗效果及其预后.由于阿德福韦酯(ADV)与LAM无交叉耐药位点而被用于LAM失效的CHB的挽救治疗.本研究对ADV作为LAM失效CHB的挽救治疗药物在临床应用的疗效及其耐药发生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LAM)联合中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12例CHB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10例)与对照组(102例).治疗组给予LAM联合中药治疗;对照组单用LAM治疗.LAM100 mg/d,疗程12个月;中医辨证治疗,根据不同证型,辨证施治,每日服中药1剂,疗程>8个月.随访1 a.[结果]治疗6、12个月及随访1 a时,治疗组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率、HBeAg转阴率、HBeAg血清转换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HBV-DNA转阴率2组在治疗3、6个月时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12个月及随访1 a时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LAM联合中药治疗,可提高CHB患者抗病毒治疗的持续应答率,减少停药后的病情复发,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拉米夫定(LAM)作为一种中效抗病毒药物,不能完全抑制部分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体内HBV DNA的复制,且耐药基因屏障较低,长期治疗耐药率逐年升高,5年可达70%[1].对于LAM耐药患者的挽救治疗,近年来临床已积累较丰富经验.本研究旨在观察LAM耐药患者采用阿德福韦酯(adefovir dipivoxil,ADV)单药或与LAM联合、恩替卡韦( entecavir,ETV)单药治疗的疗效,探讨LAM耐药患者的挽救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LAM)联合胸腺肽α1(Tα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156例HBV-DNA、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单一使用拉米夫定组(LAM组)和拉米夫定联合胸腺肽α1组(LAM+Tα1组)。结果治疗52周时LAM+Tα1组HBeAg血清转换率38.5%明显高于LAM组11.5%(P0.05)。HBV-DNA阴转率LAM+Tα1组82.1%明显高于LAM组51.3%(P0.05)。ALT复常率LAM+Tα1组91.0%明显高于LAM组67.9%(P0.05)。综合疗效评价LAM+Tα1组完全应答率38.5%明显高于LAM组11.5%(P0.05)。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LAM+Tα1组未发生HBV前C区变异株,LAM组发生YMDD变异19例,LAM+Tα1组仅2例。结论 LAM+Tα1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不良反应少、安全、疗效确切,优于单一LAM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阿德福韦酯(ADV)联合拉米夫定(LAM)治疗LAM耐药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LAM耐药的HBeAg阳性的CHB患者114例,随机分成两组:ADV +LAM(A组)59例,予ADV10mg/d联合LAM 100 mg/d口服;ADV组(B组)55例,予ADV 10 mg/d 口服.分别观察完成24、48、96和144周治疗时血清肝功能,HBV DNA水平,HBV血清学标志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96、144周A组ALT复常率较B组显著升高(P<0.05);治疗96、144周A组HBV DNA水平较B组显著下降(P<0.05);治疗96、144周A组HBV DNA转阴率较B组显著升高(P<0.05);治疗96、144周A组新的耐药变异率显著低于B组(P<0.05);治疗96、144周A组HBeAg转阴率显著高于B组(P<0.05).两组均未发现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 ADV联合LAM治疗LAM耐药CHB患者有显著的抗病毒效果,能有效减少HBV耐药变异的发生,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8.
淋巴管肌瘤病(LAM病)是一种罕见疾病,但在过去的10多年间,LAM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均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1].2010年1月,ERS发表了全球首部LAM病的诊断和治疗指南,内容包括LAM病的诊断标准、评估方法以及高危人群的筛查与治疗[2],系统地总结了目前学术界对LAM病的认识及已达成的共识.  相似文献   

9.
《肝脏》2017,(1)
正拉米夫定(LAM)是临床口服抗乙型肝炎病毒(HBV)药物,在抑制HBV复制,降低肝脏炎症水平及阻断病情进展方面效果确切~([1]);但大量随访研究显示,LAM长期使用可诱发患者体内HBV聚合酶基因出现耐药突变,导致疗效下降甚至治疗失败~([2-3]);近年来嘌呤类核苷酸类似物ADV被证实具有良好LAM耐药突变株抑制作用,从而被广泛用于耐LAM慢性乙型肝炎治疗;但针对LAM耐药患者采用ADV治疗后是否需要继续给予LAM维持治疗尚无明确定论。我中心针对这一问题做了如下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业已证实,拉米夫定(LAM)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有效药物之一,但在服LAM停药后出现病情加重的处理问题更加引起了临床的高度重视[1]。现报道我们对15例患者的处理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