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杨霞 《航空航天医药》2012,23(4):438-439
目的 将联合使用奥曲肽的止血治疗组和使用单纯止血组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指导该病的治疗.方法 收集我院消化科60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用药止血组和单独止血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构成上无显著性差异,单纯止血组只是使用止血、补充血容量和保肝等基本治疗,而联合用药止血组则是在基本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奥曲肽0.1 mg静脉注射治疗.结果 联合治疗组与单纯治疗组止血有效率相比较,联合组的有效止血率80.00%明显高于单纯组有效止血率43.33%,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使用奥曲肽配合基础止血法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是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内镜下套扎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86例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分别给予内镜下套扎治疗与内科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疗效。结果:治疗组:止血成功率达90.7%,死亡率达4.7%,再出血率达11.6%。对照组则依次为69.8%、23.3%、32.6%。两组止血成功率、死亡率、再出血率的比较,均(P〈0.05)。结论:内镜套扎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具有创伤小、止血迅速、临床疗效好,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奥曲肽联合洛赛克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临床统计的63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对照组31例.治疗组32例患者行奥曲肽联合洛赛克静脉滴注治疗,疗程为3 d;对照组行垂体后叶素静脉滴注治疗,疗程为3 d.统计两组患者止血时间,以及患者血压、心率的恢复情况.结果 治疗组32例患者中,经过治疗29例止血,治疗后再出血3例,再出血率为9.38%;对照组31例患者中,经过治疗止血17例,治疗后再出血9例,再出血率为29.03%.结论 奥曲肽联合洛赛克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止血率高,再出血率低,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陈光明 《西南军医》2012,14(2):241-242
目的评价目前三腔二囊管在肝硬化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时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有呕血症状并经胃镜确诊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肝硬化患者153例,200人次。分成A、B两组。A组治疗措施包括垂体后叶素加H2受体阻断剂联合或不联合三腔二囊管,B组包括SS(生长抑素)加PPI(质子泵抑制剂)联合或不联合三腔二囊管。统计两组患者的出血情况、止血时间、治疗结果以及三腔二囊管的使用情况。结果止血时间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B组三腔二囊管使用例次及第1次出血时的使用率已明显降低,三腔二囊管的压迫时间明显缩短;三腔二囊管止血成功率在A、B两组无统计学意义;联合三腔二囊管治疗组死亡率高于仅用药物治疗组。结论 SS和PPI的联合使用能提高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止血率,三腔二囊管不能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故药物治疗可作为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诺森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疗效.方法:综合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法莫替丁20 mg静脉滴注,每12 h一次,治疗组给予诺森60 mg静脉注射,每12 h一次,两组用药均为一周;治疗期间不用其他止血药物及抑酸剂.结果:治疗组止血有效率为90.5%,对照组为7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止血时间为(32.3±1.6)h,输血量为200 mL;对照组止血时间为(58.2±3.0)h,输血量为400 mL,两组止血时间和输血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诺森治疗消化性出血疗效比对照组法莫替丁治疗效显著.结论:消化性溃疡并出血,应首选质子泵抑制剂治疗.  相似文献   

6.
随着质子泵抑制剂的问世,消化性溃疡并发出血的治愈率逐步提高,为了对比不同种类质子泵对治疗消化性溃疡并发出血的止血效果,我们查阅了我院2007年6月~2008年6月消化科所有上消化道出血病历。选取18—65岁之间并分别使用泮托拉唑注射液与奥美拉唑注射液病历共86份.其中使用泮托拉唑注射液54份.使用奥美拉唑注射液32份。并对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急性动脉性出血介入诊疗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改良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穿刺插管对260例急性动脉性出血(包括蛛网膜下腔出血、鼻出血、咯血、消化道出血、外伤出血、肿瘤出血、产后出血等)病例进行选择性血管造影,并对其中240例进行栓塞治疗、8例进行血管加压素灌注治疗。结果:经选择性血管造影,260例急性动脉性出血病例中252例发现出血征象,8例无明显异常发现,诊断阳性率为96.9%。8例经导管灌注药物治疗,止血有效率为50%;240例栓塞治疗,止血有效率为95%,本组止血总有效率为93.5%,全部病例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选择性血管造影是急性动脉性出血最确切的诊断方法;介入治疗是急性动脉性出血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并且并发症少,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对于少数病例虽然不能永久止血,但可为临床进一步治疗争取时间。  相似文献   

8.
COX-2抑制剂与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镇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影响术后功能锻炼和患者康复,围术期镇痛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选择性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是新型非甾体类抗炎药的一个分类,用于全膝关节置换围术期镇痛治疗可获得显著疗效。大量临床试验已经证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使用选择性COX-2抑制剂镇痛消炎安全有效,能够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使用量,减少阿片类药物相关副作用,提高患者镇痛满意度,有利于TKA患者术后功能锻炼及康复。另外,选择性COX-2抑制剂并不增加TKA术后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9.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影响术后功能锻炼和患者康复,围术期镇痛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选择性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是瓤型非甾体类抗炎药的一个分类,用于全膝关节置换围术期镇痛治疗可获得显著疗效。大量临床试验已经证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术期使用选择性COX-2抑制剂镇痛消炎安全有效,能够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使用量,减少阿片类药物相关副作用,提高患者镇痛满意度,有利于TKA患者术后功能锻炼及康复。另外,选择性COX-2抑制剂并不增加TKA术后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胃镜下钛夹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科因消化性溃疡出血的30例病人,在胃镜直视下,直接用钛夹对溃疡出血灶进行钳夹止血。结果除1例3d后因钛夹脱落行第2次止血外,其余29例均1次止血成功。使用钛夹数目2—12枚,胃镜下操作时间3—20min,止血后未见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胃镜下钛夹对消化性溃疡出血灶直接钳夹止血,止血准确、快速,效果好,是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一种有效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慢性房颤患者需要长期以药物行控制心室率治疗,倍他乐克和地高辛是治疗房颤减慢心室率的有效药物,因这两类药物均具有减慢心室率的作用,临床医生顾虑两类药物联合应用会发生心室率过于缓慢.因而常单独使用一种药物。  相似文献   

12.
消化道出血的急诊介入治疗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探讨消化道出血的急诊介入治疗方法和价值.方法对61例消化道出血病例进行急诊血管造影,术中根据不同出血原因和部位,分别再采用动脉栓塞或/和缩血管药物灌注治疗.结果动脉栓塞治疗29例,即时止血率为100%,3例治疗1周后再出血;缩血管药物灌注治疗32例,即时止血率为82.7%,25例(78.13%)48h后再出血.两种治疗术后病人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消化道出血在急诊血管造影的同时行动脉栓塞或缩血管药物灌注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止血措施,缩血管药物灌注后出血复发率虽高,但能为临床进一步治疗争取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凝酶与奥美拉唑联用方案治疗消化性溃疡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收治的129例消化性溃疡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65例(血凝酶与奥美拉唑联用方案)和对照组(奥美拉唑治疗)64例,总结两组临床疗效及止血时间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平均止血时间31.25±8.46h,总有效率为95.39%,对照组平均止血时间52.19±8.37 h,总有效率为84.38%,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单用奥美拉唑相比,血凝酶与奥美拉唑联用方案治疗消化性溃疡并上消化道出血效果更显著,止血时间更短,推荐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用于急诊内镜下应用金属钛夹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急诊内镜下金属钛夹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护理组和综合护理组,常规护理组患者给予上消化道出血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综合护理组患者给予上消化道出血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即时止血率及临床护理满意度等.结果:常规护理组即时止血率和患者满意度分别为86.67%、80%,综合护理组患者即时止血率和护理满意度分别为100%、93.3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x2=5.326、5.497,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用于急诊内镜下应用金属钛夹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可有效提高即时止血效果,改善护理质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微钢圈对急性出血性疾病的栓塞治疗作用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 评价微导管—微钢圈系统在治疗急性出血性疾病中的作用。方法 对12例患有急性出血性疾病的患者施行了急诊血管造影及栓塞治疗。患者包括十二指肠出血4例,空肠出血2例,肝脏出血2例,肾脏出血2例,膀胱出血1例,阴茎外伤性持续勃起1例。所有病例均使用微导管系统进行供血血管的超选择插管,并使用微钢圈进行栓塞治疗。6例患者在使用微钢圈之前首先用明胶海绵颗粒进行栓塞。使用微钢圈数1—5个(平均2.1个)。结果 所有患者均达到完全止血的目的。单纯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往往难以达到完全止血的目的。其中1例小肠出血的年轻患者在栓塞止血后行手术治疗以彻底解除病因。其他患者在随访期间(1周至10个月,平均4个月)均无再出血。未见明显与栓塞治疗直接相关的合并症发生。结论 应用微导管/微钢圈系统对急性出血性疾病进行治疗,其栓塞效果好且副作用小,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6.
弹簧圈栓塞治疗动脉性出血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弹簧圈栓塞治疗动脉性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13例临床诊断出血的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79例行介入治疗,其中42例使用了弹簧圈栓塞治疗。结果所有使用弹簧圈栓塞治疗的患者均达到止血的目的,近期有效率100%,无并发症发生。随访2~24个月,6例晚期肝癌患者分别栓塞术后2~10个月内死亡,其余患者均未发生原栓塞部位出血。结论弹簧圈栓塞治疗动脉性出血疗效好,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消化道出血是常见的临床症状。内镜止血已越来越成为首选的止血方法之一。而目前止血方法有:包括内窥镜直视下进行局部注射肾上腺素或硬化剂、局部喷洒止血药物、微波烧灼、止血夹止血、高频电凝止血和高频氩气止血等。止血夹止血具有创伤小、止血速度快、并发症少的优点,疗效确切,已成为治疗消化道出血的非手术治疗的重要方法。现将我院近3年来应用的临床病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诊内镜下套扎治疗肝硬化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8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患者行急诊内镜下套扎治疗。结果:急诊止血成功率94.1%;止血成功后近期再出血5例,其中2例行2次套扎止血成功;2例止血失败,2例近期再出血患者行血管介入手术后止血成功;死亡3例。结论:急诊EVL是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一种安全而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改良B-Lynch缝合法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2月产科实施剖宫产后出现产后出血的104例产妇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全部产妇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有52例产妇,对照组采用传统宫腔填塞法止血治疗,观察组采用改良B-Lynch缝合法止血治疗,对比两组产妇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52例产妇的止血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阴道流血量以及术后贫血发生率均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妇的血清FSH、LH、E2以及LA/FSH等性激素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是3.8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是34.62%,对比两组产妇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要明显少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应用改良B-Lynch缝合法治疗具有十分显著的临床疗效,能够快速有效止血,且术后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消化道出血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价值   总被引:35,自引:5,他引:30  
目的 探讨消化道出血的急诊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价值。方法 对123例消化道出血病例进行急诊血管造影,初次造影末发现出血灶的病例,灌注扩血管药物后复查。根据造影检查前临床是否有出血表现,将其分为甲、乙两组作对比分析。术中按不同出血原因和部位再采用动脉栓塞或(和)缩血管药物灌注治疗。结果 出血活动期病例出血检出阳性率为90.8%,出血静止期病例出血检出阳性率为47.2%;动脉栓塞治疗即时止血率为100%;无严重并发症。缩血管药物灌注治疗即时止血率为82.7%。结论 消化道出血在出血活动期急诊血管造影检出阳性率明显高于出血静止期,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动脉栓塞或缩血管药物灌注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止血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