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86例,采取数字随机法分成两组,观察组(n=43)采取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对照组(n=43)采取传统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并发症率11.63%,对照组并发症率58.14%,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显著,较开腹手术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分析腹腔镜下和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09年2月-2011年10月收治入院的160例子宫肌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80例患者为观察组,采用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8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并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文两组患者手术均获成功,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天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5%,对照组为1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较传统开腹手术效果好,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出本院2014年1月~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106例子宫肌瘤患者,按照不同术式将其分为:腹腔镜组(26例),腹腔镜组应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开腹组(80例),开腹组应用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腹腔镜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开腹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腹腔镜组患者术后极度疼痛、重度疼痛、中度疼痛的构成比均小于对照组,且轻度疼痛、无疼痛感的构成比均大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腹腔镜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6.2%)高于开腹组(83.8%),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腹腔镜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3.8%)低于开腹组(10.0%),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优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可明显改善手术相关指标,具有疼痛轻微、疗效确切、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2009年1月~2011年2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72例,根据患者知情同意的原则,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等围术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复发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术后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年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优于传统的开腹手术,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22例,采取分层随机法分成两组,观察组(n=61)治疗方式选择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n=61)治疗方式选择开腹手术,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并发症率4.92%,对照组并发症率18.03%,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疗效显著,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较开腹手术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6.
《中国医药科学》2016,(8):108-110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手术效果,旨在为临床治疗子宫肌瘤合理选择治疗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间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32例作为腹腔镜组,同时选择2012年12月~2013年12月行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32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并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腹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分别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VAS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效果显著优于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中子宫肌瘤于我院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接诊。将78例子宫肌瘤患者按照随机抽样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都有39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开腹剔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剔除术治疗。对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分析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以及出血量等各项指标,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都明显要优于对照组,检验各组数据P <0.05,统计学意义显著;统计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要低于对照组,检验数据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相比较传统开腹手术,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效果更显著,可降低并发症的产生,促进患者康复,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8.
《临床医药实践》2016,(9):648-65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5年11月收治的64例要求保守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效果较好,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较低,无明显术后并发症,但手术时间较长,临床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117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1例和对照组56例。观察组行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2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均无中转开腹。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引流量、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总治疗费用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发热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符合微创手术原则,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相比具有明显优势,是治疗子宫肌瘤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各20例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腹腔镜组)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开腹组)的临床资料,对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并发症进行分析,比较两者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无相关手术并发症发生。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开腹组(P〈0.05),而手术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损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是目前较为理想的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陈聃  刘毅智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7):182-183,186
目的评价开腹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80例,分为两组,各90例,开腹组采用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问和镇痛药物使用率。结果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开腹组,镇痛药物使用率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优于开腹手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钱丹  朱好 《中国当代医药》2013,(36):168-169,171
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联合子宫动脉阻断术在子宫肌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60例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单独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患者30例为对照组。经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联合子宫动脉阻断术治疗的患者30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离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同时随访患者6个月,1、2年的肌瘤复发率及月经改善情况。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离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均较对照组少(P〈0.05);观察组随访6个月、1年、2年患者的肌瘤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随访6个月、1年后的月经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而2年后两组的月经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剔除术联合子宫动脉阻断术治疗子宫肌瘤临床效果好。不仅损伤小、恢复快,且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均明显降低,月经改善情况良好,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前应用米非司酮预处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50例子宫肌瘤患者,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2组,每组7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组患者在采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前先采用米非司酮进行预处理,即在术前采用12.5 mg/d服用,连续服用3个月。观察比较观察组米非司酮预处理前后及对照组术前肌瘤直径大小,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率、术后血红蛋白及术后住院时间。观察组在采用米非司酮治疗期间,严密监测患者肝肾功能,并观察患者有无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结果观察组预处理前肌瘤直径为(5.6±2.5)cm,预处理后肌瘤直径为(3.2±1.5)cm,对照组术前肌瘤直径为(5.7±2.6)cm,观察组预处理后较预处理前及对照组术前均明显缩小(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血红蛋白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5例(6.67%)在服药早期有轻度恶心症状,3例(4.00%)天冬氨酸氨酶轻度升高,无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米非司酮预处理应用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可明显缩小肌瘤体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TVM)、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LM)和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TAM)的优缺点和适应证。方法将99例要求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TVM组、LM组和TAM组,各33例,并比较三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结果99例患者的手术均顺利完成;TVM组及TAM组手术时间较LM组明显缩短(P〈0.05);TVM组术中出血量最少,TAM组最多(P〈0.05);TVM组和LM组术后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较TAM组明显缩短(P〈0.05);LM组住院费用明显高于TvM组和TAM组(P〈0.05)。结论TVM与LM均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疼痛发生率低等优点;TAM具有剔除子宫肌瘤数目多,大小、深浅不限的优点;医生应根据患者的临床特征个体化选择理想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子宫全切术和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效果及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120例子宫肌瘤患者,其中60例行子宫全切术的患者为子宫全切组,60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为肌瘤剔除组,检测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水平,同时随访1年调查患者围绝经期症状。结果肌瘤剔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子宫全切组(P〈0.05)。术前两组FSH、E2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肌瘤剔除组FSH及E2水平均低于子宫全切组(P〈0.05),肌瘤剔除组术后FSH及E2与术前无明显差异(P〉0.05)。肌瘤剔除组术后1年内围绝经期症状发生率为15.0%,显著低于子宫全切组(43.3%)(P〈0.01)。结论子宫肌瘤剔除术在减少围绝经期症状发生,保留子宫,维持患者正常卵巢功能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研究经腹腔镜和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子宫肌瘤住院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使用经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使用经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子宫肌瘤大小相比,差异结果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肌瘤大小在49 cm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采用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效果,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腹腔镜子宫肌瘤"开矿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其术式可行性。方法选择同期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256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126例行传统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组130例行经腹腔镜子宫肌瘤"开矿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开矿术"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明显减少,减少了特殊器械的使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围术期血清应激激素及其他敏感应激指标的变化。方法 选择2012年12月~2014年1月来本院就诊的54例需要剔除子宫肌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观察比较术前10 min、术中及术后30 min血清中应激激素和其他应激激素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0 min的NE、Co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AngⅡ的变化幅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0 min的5-HT、Lep和血糖浓度均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围术期机体应激激素变化小,更有利于手术的进行和患者术后的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