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儿童偏头痛9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偏头痛是小儿神经科常见病之一 ,在 6~ 12岁儿童中 ,偏头痛发病率约为 2 %~ 5 % [1] 。 1998年 7月~ 2 0 0 0年 6月我院神经内科门诊及病房收治偏头痛患儿 90例 ,现分析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 男 4 0例 ,女 5 0例 ;年龄 8~ 16岁 ,发病年龄 5~ 12岁。均符合以下诊断标准[1] :1.反复发作性头痛 ,间歇期完全正常 ;2 .并以下 6项中至少 3项 :(1)一侧头痛 ;(2 )头痛为搏动性 ;(3)头痛时或不头痛时伴发作性腹痛 ,头痛时恶心或呕吐 ;(4 )休息或睡眠后完全或基本缓解 ;(5 )有视觉异常先兆 ;(6 )有偏头痛家族史。二、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2.
儿童柯萨奇病毒感染多脏器受累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年~1997年我科收治3例柯萨奇B族病毒(CBV)感染并致脑炎、心肌炎和/或肝脏损害。其中男2例,女1例,年龄6岁~9岁。3例均以头痛、喷射性呕吐起病,2例同时伴面色苍白、乏力、多汗,随后出现频繁抽搐、意识障碍;1例经治疗头痛、呕吐好转后出现心慌、胸闷等症状;1例伴发热。病程3小时~1周。体检:体温不升1例,神志不清2例,嗜睡1例,颈亢2例,心动过缓(38次/分)1例,心动过速(140次/分)2例,频发早搏1例;肝大2例,在肋下3cm~6cm,克氏征  相似文献   

3.
水痘、带状疱疹都是由水痘 -带状疱疹病毒 ( VZV)引起的感染症。 Jemsek等提出合并脑膜脑炎的诊断标准 :( 1)脑炎症状 ;( 2 )脑脊液检查符合脑炎改变 ;( 3)脑电图有弥漫性异常脑波 ;( 4)临床上证明 VZV感染。发病率 0 .2 5 % ,免疫功能不全 ,高龄者的发病率高 ,健康小儿极少见。病死率 0~ 2 5 % ,免疫功能正常者预后好 ,大部分无后遗症。报告 1例健康小儿患带状疱疹并发脑膜脑炎。病例  11岁 ,女孩。主诉头痛 ,意识障碍 ,无免疫功能不全症的家族史。 5岁患水痘 ,有结核菌素反应阳转史。入院前 5日持续发热头痛 ,因头痛加重 ,伴呕吐 ,意…  相似文献   

4.
���������ƶ�ͯƫͷʹ������Ч�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将我科2003年1月至2004年7月用托吡酯药治疗儿童偏头痛25例的结果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诊断标准:复发性头痛并有正常间隙,同时有以下6条中至少3条即可诊断儿童偏头痛:①偏侧头痛;②搏动性头痛;③复发性腹痛(伴或不伴头痛),恶心或呕吐(伴头痛);④休息后完全或基本缓解;⑤有视觉、感觉或运动异常先兆;⑥有偏头痛家族史。并排除其他原因所致头痛(1976年Prensky标准)[1]。所有患儿均为初诊儿童,未服用其他治疗偏头痛药物。共选择病例25例。(2)病例选择:男16例,女9例,男∶女≈1·7∶1。年龄5~13岁,病程2个月至3年。所有患儿均有反复发作性搏…  相似文献   

5.
腮腺炎脑炎同时进行脑电图(EEG)与脑电地形图(BEAM)检查鲜见报道,现将EEG和BEAM对55例腮腺炎脑炎患儿的诊断和预后评估结果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55例均系我院2000年5月至2005年5月资料较完整的就诊患者,男40例,女15例;男∶女为2.67∶1。发病年龄3~14岁,其中3~6岁24例,7~14岁31例。病史2~5d(以就诊时为限),均有发热、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腮腺或颌下腺肿大史。出现惊厥、昏迷、偏瘫2例;语言不清1例;合并有扁桃体肿大2例;伴有嗜睡3例,呕吐35例;同一病例可有2种以上症状。诊断依据:(1)有流行性腮腺炎接触史;(2)腮腺或颌下腺肿大史…  相似文献   

6.
儿童慢性头痛的前瞻性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小儿慢性头痛的临床特点与病因特点。方法 对 2 0 0 0年 10月至 2 0 0 1年 9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收治的 81例慢性头痛患儿进行随访 ,慢性头痛 3~ 4个月以上 ,包括详细的病史、体检与实验室检查资料。结果  ( 1) 81例中器质性头痛病因占 13例 ( 16 % ) ,分别为隐球菌性脑膜炎 3例、多发性大动脉炎 1例、颅内肿瘤 3例、远视 2例、前庭神经炎 1例、鼻窦炎 2例 ;6 8例 ( 84 % )为非器质性原因 ,癔症性头痛 3例、儿童偏头痛 6 5例。 ( 2 )小儿偏头痛的特点 :多数头痛持续时间较短 ,先兆症状不多见 ;常见头痛部位依次为前额( 2 6 % )、颞部 ( 16 % ) ,且 5 7%以双侧头痛为主 ;大多数儿童并非表现搏动性头痛 ,伴随症状以胃肠道症状突出。( 3)实验室检查中经脑多普勒显示的大脑痉挛血管的部位与头痛部位无相关性 ;EEG检查多无明显异常。结论 偏头痛是儿童慢性周期性头痛的常见原因 ,详细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 ,必要的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外 ,强调对头痛病例的随访至关重要 ,以免误诊 ;儿童偏头痛有其年龄特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儿童周期性呕吐附加症(CVS+)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2011年10月至2014年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内科和消化科诊断的5例CVS+患儿的临床特征、线粒体基因检测结果和预后。结果 5例CVS+病例,女4例,男1例。就诊年龄5.8~10.4岁;起病年龄2~7岁,病程2.4~6.7年。①2例体重<同年龄儿童P3,1例身高<同年龄儿童P3。②5例均以反复周期性呕吐为首发和主要症状,持续2~8 d,呕吐发作间期为1周至6个月;5例在起病时或起病后1~15个月合并其他神经系统异常,包括植物神经功能紊乱1例、焦虑和抑郁1例、癫和肌病3例、共济失调2例。5例均有母系家族病史,包括偏头痛4例、眼震3例、耳聋2例、运动不耐受3例。③2例呕吐期血气分析示代谢性酸中毒,呕吐缓解后恢复正常;2例呕吐期血乳酸增高,伴有代谢性酸中毒,呕吐间期持续存在; 4例呕吐期伴低钾血症、低钠血症或低氯血症,呕吐缓解后恢复正常;5例头颅MR平扫均显示脑萎缩,双侧基底节对称短T1信号1例,双侧基底节对称长T2信号1例,左侧枕叶长T2异常信号1例;4例EEG可见发作间期样放电。④4例行线粒体基因全测序,2例3243A>G热点突变,突变比例为65.6%和34.0%,考虑线粒体脑病伴乳酸中毒及卒中样发作;2例为16519T>C多态性。⑤5例呕吐发作期予对症治疗。3例予抗癫药物;4例随访12~21个月,2例呕吐缓解不明显,2例呕吐缓解6个月,3例辍学。结论 反复呕吐并伴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患儿应注意CVS+的可能,可能是线粒体病的一种特殊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8.
流行性腮腺炎并多器官损害36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流行性腮腺炎 (流腮 )临床表现多种多样 ,并发多器官损害的报道尚少见 ,现将我院 1 999年 1 0月~ 2 0 0 1年 1 0月住院的 36例流腮并多器官损害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男 2 5例 ,女 1 1例 ;年龄 :3~ 6岁 6例 ,~9岁 2 3例 ,>9岁 7例 ,平均年龄 7岁 8个月 ,均符合流腮诊断标准[1 ] 。二、方法  36例均测血、尿、粪常规 ,血淀粉酶、脂肪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 ;有头痛、呕吐、头晕、嗜睡 ,脑脊液结果异常者为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有呕吐或 (和 )腹痛 ,同时脂肪酶升高者为亚临床或临床胰腺炎 ;有转氨酶升高者为肝功能损害 …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周期性呕吐综合征患儿的临床及胃镜下表现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2022年3月在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住院及门诊随访的63例周期性呕吐综合征患儿的病例资料。结果63例患儿中,男30例,女33例;平均年龄6.11岁;平均病程2.57年;呕吐期平均4.04 d。伴随症状最常见的是精神萎靡或嗜睡(55/63,87%),其次是厌食(45/63,71%)、腹痛或腹部不适(40/63,63%)、便秘(19/63,30%)、流涎(12/63,19%)、恶心(11/63,17%)、头痛(11/63,17%)、发热(6/63,10%)、皮疹(1/63,2%)。63例均进行了胃镜检查,其中3例无明显异常,22例(35%)表现为单纯慢性浅表性胃炎或慢性非萎缩性胃炎,38例(60%)伴有除慢性胃炎以外的其他异常改变(反流性食管炎16例、胆汁反流性胃炎12例、十二指肠炎13例、糜烂性胃炎10例、胃或十二指肠溃疡5例)。63例患儿中,42例进行了胃黏膜病理学检查,5例无明显异常,34例轻度慢性胃炎,2例中度慢性胃炎,1例重度慢性胃炎。63例患儿中,15例在发作间期进行了24 h食管动态pH监测,9例显示存在病理性酸反流。结论周期性呕吐综合征除反复发作性呕吐外,多数伴随嗜睡或精神萎靡、厌食、腹痛等表现;胃镜下主要表现为慢性胃炎,多伴有反流性食管炎、胆汁反流性胃炎、糜烂性胃炎等改变。胃黏膜病理学改变多表现为轻度慢性胃炎。  相似文献   

10.
尼莫地平治疗儿童偏头痛8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偏头痛发病率大约为 2 %~ 5 % [1] 。随着社会发展 ,中小学生来自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压力增大 ,儿童偏头痛的发病率增高。 7岁儿童出现头痛及偏头痛的比例分别为 3 7%及 2 7% ,14岁儿童则分别为 69%及 10 .9% [2 ] 。我们采用尼莫地平治疗此病 ,与传统的治疗方法相比 ,疗效显著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  1996~ 2 0 0 1年我科共诊治偏头痛儿 160例 ,诊断采用Prensky标准 ,凡符合下列条件者均列入研究对象[3] :1.反复发作性头痛 ,间歇期完全正常 ;2 .并有以下 6项中至少 3项 :( 1)一侧头痛 ;( 2 )头痛为搏动性 ;( 3 )头…  相似文献   

11.
0326小儿蛛网膜下腔出血6例报告左继统中级医刊(5):22,1981 一般认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小儿较少见。但近年来本病发病似有增高趋势,作者报告6例。10岁1例,9岁2例,6岁2例,2个月1例。SAH一般系指非损伤性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而言。本病的诊断要点是:(一)颅内压迅速增高;(二)脑膜刺激征及局灶症状;(三)脑脊液改变。根据本组病例特点,凡病前无明显感染征象而突然发生头痛、呕吐及意识障碍者均应考虑本病,而既往有头痛史或情绪激动史  相似文献   

12.
国际疾病分类神经学分册 (ICD -NA)中 ,感染后脑炎作为一个独立的疾病类型 ,目前国内报道较少。现将我院收治的 3 2例感染后脑炎总结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我院儿科 1992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住院的脑炎患儿 2 13例中诊断感染后脑炎 3 2例 ,占脑炎 15%。符合感染后脑炎的诊断标准[1] ,男 2 2例 ,女 10例 ,年龄10个月~ 14岁 ,平均 7岁。二、临床表现 发病前 3~ 2 0d均有先驱感染病史 ,水痘3例 ,腮腺炎 12例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17例 ,近期无疫苗接种史。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 ( 60 % ) ,头痛或呕吐 ( 40 % ) ,抽搐 ( 3 2…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周期性呕吐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诊断、治疗。方法对1998年1月~2003年1月我院确诊的周期性呕吐综合征30例的临床特征、治疗与预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儿发病年龄3~12岁,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7.9岁;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呕吐;有明显诱因21例,无明显诱因9例;采用赛庚啶、阿米替林治疗均未再发作。结论对反复呕吐发作患儿经对症治疗无效,排除代谢性、胃肠道、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后应考虑周期性呕吐综合征,予塞庚啶、阿米替林治疗。  相似文献   

14.
小儿结核性脑膜炎 (结脑 )起病急、进展快 ,而早期脑脊液变化不明显 ,易误诊为化脓性脑膜炎 (化脑 )等。作者观察了 5 9例结脑影像学变化 ,为早期诊断结脑提供影像学依据。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我院 1989年 2月~ 2 0 0 1年 12月确诊结脑 5 9例 ,男 3 1例 ,女 2 8例 ;年龄 11个月~ 14岁 ,平均 3 .7岁 ;发热 5 9例 ( 10 0 % ) ;呕吐、抽搐各 5 0例 (各 85 % ) ;头痛44例 ( 75 % ) ;意识障碍 15例 ( 2 5 % ) ;性格改变 7例( 12 % ) ;眼外肌麻痹 6例 ( 10 % ) ;脑膜刺激征阳性 48例( 81% ) ;锥体束征阳性 2 2例 ( 3 7% )。早期 7例 ( 12 % )…  相似文献   

15.
自1989年6月以来,我们应用人胎胸腺素(THN)和神经生长困子(NGF)治疗腮腺炎并发脑膜脑炎5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 5例患者中男3例,女2例;年龄3~10岁,平均6.5岁。除高热、腮腺肿大外,其脑膜脑炎表现分别为:昏迷1例,嗜睡4例,头痛呕吐5例,脑膜刺激征4例,一侧轻度偏瘫2例,脑电图弥漫性异常5例。3例作脑脊液检查,其中压力升高2例,白细胞增高3例,蛋白增高1例。2例作头颅CT扫描均正常。  相似文献   

16.
1992~ 1998年 ,北京儿童医院 (下称本院 )神经内科共收治新型隐球菌脑膜炎 2 7例 ,院内外误诊 13例 ,现将误诊原因分析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误诊 13例中 ,男 8例 ,女 5例 ;年龄 6个月至 12岁 ;病程最短 2 1天 ,最长 2 3个月。均为在院外或本院其他科室采用抗痨或其他方法治疗无效转入本院神经内科。临床表现 :入本院神经科后经详细追问病史 ,13例中 ,11例病程中病情有反复发作的特点 ,9例有头痛病史 ,8例曾出现过恶心、呕吐 ,有 3例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头痛、恶心呕吐 ;6例有明确发热病史 ,体温最低 37 5℃ ,最高者达40℃ ,其中 3例表现为长…  相似文献   

17.
我科在近1年来先后发现3例服用SMZ合剂后出现部位和性质相同的皮肤粘膜病变。本病可归纳为如下几点:(1)发病年令:<2岁(2例),5岁(1例);(2)全为男性;(3)病史特点:因扁桃体炎(1例),上感(1例)和尿路感染(1例),服SMZ合剂4~5天后出现皮疹。1例过去有服SMZ合剂后在相同部位出现同样皮疹史;(4)皮疹部位及性  相似文献   

18.
Huang YL  Chen WX 《中华儿科杂志》2003,41(6):438-438,F004
患儿女 ,4岁。因发热、头痛、呕吐 1 6d入院。患儿 1 6d前受凉后出现发热 ,体温持续在 37 5℃~ 38 5℃之间 ,伴进食后呕吐 ,呈非喷射性 ,呕吐物为胃内容物 ,量中等 ,每天1~ 2次 ,呕吐时伴头痛 ,呕吐后头痛缓解。曾在外院行脑脊液检查 :压力 >30 0mmH2 O ,白细胞 80 /mm3,未分类 ,疑为“病脑” ,予以抗感染 (青霉素、头孢曲松钠、更昔洛韦 )、脱水(甘露醇 )治疗后 ,头痛、呕吐症状消失 ,但体温仍持续在37 5℃~ 40℃之间 ,转入本院。自发病以来患儿精神、食欲可 ,睡眠一般、大小便正常。患儿曾随父母居住过山西、四川农村、上海市区、广东…  相似文献   

19.
本文收集了1961~1986年经手术证实为颅咽管肿瘤共46例,其中男33例,女13例;1~3岁1例,~7岁10例,~14岁35例,说明学龄儿童患病率高。主要症状有头痛、恶心、呕吐(各31例),其次为嗜睡(8  相似文献   

20.
小儿脑脓肿的微创治疗与同期脓肿摘除术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小儿脑脓肿危害性大 ,延误或治疗不当 ,往往致感染播散、脑室炎、脑疝危及生命 ,或遗留残疾使生存质量下降。本文总结 15年 74例小儿脑脓肿的治疗体会 ,比较CT定位颅骨钻孔穿刺引流术 (即微创术 )和脑脓肿摘除术两组患儿术后疗效 ,认为微创术是治疗小儿脑脓肿的首选方法。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1986年 1月~ 2 0 0 0年 8月我科共收治 74例脑脓肿 ,年龄 <3岁 :38例 ,4~ 6岁 :2 3例 ,>7岁 :13例。就诊前病程 6~ 4 9d ,平均 (2 6 .3± 16 .7)d。症状 :昏睡及昏迷 8例 (10 .81% ) ,发热 5 4例(72 .97% ) ,头痛伴呕吐 5 3例(71.6 2 % ) ,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