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X-tube通道下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方法在X-tube通道下经椎间孔入路行腰椎体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固定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症及以神经根管狭窄为主的腰椎管狭窄,盘源性腰痛等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患者13例。结果本组13例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时间平均150 min;术中失血量平均210 ml;住院时间6~14 d(平均8 d);无神经损伤,无中转开放手术。无伤口感染。ODI评分术前平均为48.3%,术后3个月平均为16.5%,术后6个月平均为14.0%,优良率97.5%。融合率100%。结论 X-tube通道下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对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症、以神经根管狭窄为主的腰椎管狭窄及盘源性腰痛等腰椎退行性疾病,短期疗效满意。较传统TLIF手术,具有切开小,创伤小,出血少,固定可靠,术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等优点。但是长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后路cage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下腰椎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 运用后路cage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例,单纯腰椎滑脱症11例,腰椎管狭窄症3例,腰椎狭部不连2例。结果 术后经6。12个月随访,临床疗效优良率92.3%(优80.8%,良11.5%),植骨融合率96%,短时神经功能障碍1例。结论 后路cage椎间植骨融合术是治疗下腰椎不稳或滑脱的有效方法,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单枚椎间融合器联合自体棘突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在椎弓根钉复位后,应用单枚椎间融合器联合自体棘突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32例。结果于术后1年及2年复查。本组获得随访26例。随访期间未发现融合器下沉、移位、脱出或假关节形成等。未发生椎弓根钉断裂、脱出等。均获得骨性融合。按邱海航等临床疗效评价标准,优19例,良7例。结论单枚椎间融合器联合自体棘突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微创与开放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方法选取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52例,分为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治疗20例(微创组)和开放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治疗32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射线照射时间、肌酸激酶(CK)浓度、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椎间融合率;比较两组术前及末次随访VAS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 )。结果两组患者均获随访12‐24个月。微创组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P<0.05);术后首次下床活动较对照组早(P<0.05);术后末次随访时,两组 VAS评分、ODI均较术前降低,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微创组术后3 d血清 CK 浓度低于对照组( P<0.05)。两组患者椎间融合率均为100%。结论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临床效果好,能减少手术创伤,降低术中出血量,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椎间融合器在腰椎滑脱症患者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43例腰椎滑脱患者,采用全椎板减压、椎弓根器械复位固定、椎体间放入PEEK融合器植骨融合。所有病例进行定期随访并观察椎间融合情况。结果41例椎间指骨融合,融合率95.3%。结论采用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能发挥撑开复位和融合的双重作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应用后路椎板减压,RF内固定系统联合椎间融合器行椎间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2006年6月至2011年5月对26例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患者行后路椎板减压,RF内固定系统联合椎间融合器行椎间融合术治疗.结果 随访6至36个月,平均22个月.26例中,优18例,良6例,可2例,总优良率为92%.10例Ⅰ度滑脱均获得完全复位,复位率100%;16例Ⅱ度滑脱中,有10例完全复位,4例接近正常,2例留有Ⅰ度滑脱,复位率90%.脊柱融合率为77%.结论 RF内固定系统联合椎间融合器行椎间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疗效满意,脊柱融合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2008年5月~2010年3月15例腰椎滑脱患者采用椎间融合术进行治疗,对其疗效及手术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12~48个月,平均22个月,术后滑脱完全复位率为93.33%(14/15),14例示椎间植骨融合良好,无复位丢失及断钉,融合率为93.33%(14/15);术后症状完全消失13例,明显减轻2例,2例Ⅲ度滑脱复位后仍然有Ⅰ度滑脱,经植入椎间钛合金支架(BAK)未出现松动,椎间高度无丢失,其余患者完全复位。结论:椎间融合术经一侧即能得到双侧前柱的融合,植骨融合快,融合率高,椎体间融合良好,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并发症少,并能提供稳定的生物力学环境,不失为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后路椎间植骨融合与横突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的疗效。方法:将96例腰椎滑脱症患者分为A组(椎间植骨组157例和B组(横突间植骨组)39例,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好转率比较,差异尢统计学意义,两组骨融合情况比较,A组的融合率显著高于B组。结论: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与横突间植骨融合术均是治疗腰椎滑脱的有效术式。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融合率明显高于横突间植骨融合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椎弓根内固定和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用后路减压、复位椎弓根内固定联合应用单枚斜向椎间融合器融合或单侧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器融合治疗有症状的腰椎滑脱症。本组随访21例,时间6~24个月,平均14个月。结果滑脱椎体复位理想,8例Ⅰ度滑脱完全复位,13例Ⅱ度中有7例完全复位,6例仍有Ⅰ度滑脱。融合节段全部获得骨性融合。疗效评价:优14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94%。结论联合应用椎弓根内固定和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在治疗腰椎滑脱症起到协同作用,为神经减压后的脊柱提供理想的复位和固定的力量,利于植骨融合,临床疗效满意,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一种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0.
李水胜  黄黎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5):193-194,197
目的 总结分析后路椎间cage置入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2年3月期间本院收治的55例腰椎滑脱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后路全椎板切除术联合后路椎间cage置入融合术及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患者的椎骨融合情况、骨科评分改善率(JOA RR).结果 术中情况:55例患者中,1例(1.82%)患者发生脑脊液漏,给予处理后愈合.手术时间为(132.2±15.6)min,术中出血量为(415.2±25.8)ml,引流量为(368.2±14.1)ml.术后情况:术后随访(16.5±5.8)个月,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为(25.8±3.2)分,明显高于术前的(12.2±4.1)分(P<0.05);JOA RR评价优良率为80%;末次随访时植骨融合率为100%.结论 后路椎间cage置入融合术在腰椎滑脱症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较好,椎骨融合率可达100%,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后路椎管减压,单枚聚醚醚酮融合器植入及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1月~2009年1月采用单枚聚醚醚酮椎间融合器治疗54例腰椎退变患者,其中男35例,女19例,年龄42~70岁,平均年龄57.2岁;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26例,腰椎管狭窄16例,腰椎滑脱8例,退变性侧凸4例。结果平均随访2年(1~4.5年),采用Nakai及Suk评分标准判定结果,优32例,良14例,可8例,优良率85%,术后椎间融合率96.3%。结论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在行后路减压,单枚聚醚醚酮椎间融合器植入及椎弓根系统治疗后,疗效满意,融合率高,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7例腰椎滑脱症患者行后路椎管减压并应用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结果 67例患者随访8~36个月,平均(11.5±1.2)个月,临床优良率为92.54%,植骨融合率为95.52%。结论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滑脱症疗效确切,植骨融合率高,具有安装简便、省时、短节段固定、固定安全可靠、创伤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取82例患有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治疗,治疗组采用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结果 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植骨融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滑脱远期丢失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后路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腰椎后路椎间融合(PLIF)结合椎弓根内固定和聚醚醚酮(PEEK)cage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9例腰椎滑脱患者实施PLIF结合椎弓根内固定和PEEK cage手术,以术后X线片和日本骨科学会(JOA)下腰痛评分标准及Greenough临床疗效标准评价疗效。结果 19例患者全部得到随访24~38个月:术后12个月时,18例融合率94.7%;24个月融合率为100%,术后12、24个月JOA评分从术前的(13.9±5.9)分增加到(24.6±3.1)分、(25.3±3.3)分(P<0.05)。Greenough临床疗效标准评定优良率为94.7%。结论 PLIF结合椎弓根内固定和PEEK cage治疗腰椎滑脱症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腰椎退行性滑脱症的手术方式及疗效。方法对24例腰椎退行性滑脱症患者采用后路全椎板减压、经椎弓根复位固定和植骨融合进行手术治疗。结果随访时间7~28个月,临床优良率87.5%,滑脱复位率95.2%,椎体间Cage完全融合,横突间植骨融合率为89.5%,无椎弓根钉断裂及Cage移位。结论应用上述手术方式,可同时解除神经卡压、矫正畸形和稳定脊柱,达到有效恢复神经功能、维持脊柱正常形态和力学稳定的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自体骨回植单枚椎间融合器加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总结2006年7月-2010年9月,我院应用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滑脱,术中采用切下椎板棘突关节突回植、单枚椎间融合器(cage)加椎弓根内固定39例。结果随访10-38个月、平均16个月,6个月有明显骨性愈合,12个月后骨融合良好,椎间隙高度无明显改变,未见复位丢失。按侯树勋等疗放评价标准:优29例、良7例、可3例、差0例。优良率92.3%。结论采用自体椎板、棘突及关节突作为骨源联合单枚cage植入行后路腰椎椎间融合可获得满意的融合结果,并减少了并发症,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罗海茂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0):1482+1484-1482,1484
目的 探讨椎间植骨和后外侧植骨在腰椎滑脱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本院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间入院治疗的9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腰椎融合方式为标准分成后外侧植骨组(A)48例,椎间植骨组(B)44例,对骨融合率、卧床时间、椎间隙高度等方面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在骨融合率方面:A组骨融合率为56.5%,B组骨融合率为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卧床时间方面:B组卧床时间较A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椎间隙高度方面,B组更好,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推间植骨治疗腰椎滑脱较之后外侧植骨融合率更高,椎间高度维持更好,卧床时间较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椎管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均行后路椎管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椎体间植骨融合术,其中GSS固定24例,RF固定6例。结果经6—84个月的随访,参照NAKAL分级:优20例,良8例,可2例。优良率93.33%。结论椎管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椎体间植骨融合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