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手足口病并神经源性肺水肿的机械通气辅助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孙伟 《安徽医学》2008,29(4):352-353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并神经源性肺水肿患儿机械通气治疗的效果。方法14例手足口病并神经源性肺水肿患儿,采用紧急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为主治疗,经口插管4例,经鼻插管10例。选择容量控制通气(VCV)2例,压力控制通气(PCV)12例,均加用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同时给予药物治疗。结果14例患儿抢救成功8例,机械通气时间15h至5d16h,放弃治疗1例,正在治疗2例,死亡3例,机械通气时间分别90min,15h,15h10min。结论机械通气治疗手足口病并神经源性肺水肿,能迅速改善患儿症状和低氧血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在治疗重症手足口病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患儿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南阳市中心医院PICU2010年4—7月收治的82例手足口病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患儿均给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均采用经口插管,采用压力控制模式,并加用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同时给予药物治疗。结果 82例中抢救成功81例,1例为放弃治疗,机械通气时间3~21d,住院时间7~26d,平均12.8d,除1例放弃治疗,5例因迟缓性瘫痪转康复科治疗外,均治愈出院。结论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及时给予机械通气治疗重症手足口病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能迅速改善低氧血症,减轻肺部渗出,为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手段。  相似文献   

3.
手足口病并神经源性肺水肿的机械通气辅助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笃飞  向伟 《重庆医学》2009,38(23):3003-3005
目的 探讨手足口病并神经源性肺水肿患儿机械通气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11例手足口病并神经源性肺水肿患儿,采用紧急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为主治疗,经口插管5例,经鼻插管6例.11例均选择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SIMV)加压力支持(PSV),加用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同时给予药物治疗.结果 11例患儿中抢救成功9例,机械通气时间50h至30d 11h,死亡2例,机械通气时间分别4h 20min、5h.结论 机械通气治疗手足口病并神经源性肺水肿,能迅速改善患儿症状和低氧血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21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机械通气治疗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重症手足口病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患儿使用机械通气治疗的护理过程。结果:21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经早期机械通气治疗及精细护理,治愈17例,死亡3例,1例因自主呼吸恢复欠佳继续机械通气治疗后家属放弃治疗。结论:及时、正确的机械通气治疗,重视基础护理,加强机械通气护理,减少并发症等是重症手足口病患儿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临床特点,探讨机械通气治疗的时机及呼气末正压(PEEP)的设置。方法对我院ICU 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07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均及早给予高PEEP机械通气治疗,同时给予药物综合治疗。结果 107例中治愈出院102例,放弃治疗2例,死亡3例。结论对重症手足口病的早期识别,把握呼吸机使用时机,应用高PEEP机械通气治疗可有效防治神经源性肺水肿、肺出血,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对小儿重症手足口病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NPE)的治疗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重症手足口病合并NPE患儿的临床资料。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全部患儿予气管插管使用呼吸机治疗,呼吸方式为间歇正压呼吸方式(IPPV)+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结果:12例患儿肺水肿好转,其中10例患儿成功拔管病情好转,2例进展为多脏器功能衰竭家属放弃治疗;另有4例病情进展迅速于入院后3~17 h死亡。结论:机械通气治疗重症手足口病合并NPE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能够降低死亡率,PEEP是使用呼吸机治疗NPE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王梅琴 《疑难病杂志》2012,11(7):541-542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并发病毒性脑炎的诊疗方法及预后。方法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脑脊液检查确诊手足口病并发病毒性脑炎患儿48例,及时给予抗感染、脱水降颅压、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和静脉用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并发呼吸衰竭者及早行机械通气,对症支持治疗。结果 7例危急重症患儿(4例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3例并发中枢性呼吸衰竭)均早期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1例死亡,余6例机械通气平均3.5d后顺利撤机,47例患儿均痊愈。结论手足口病并发病毒性脑炎多发生于3岁以下儿童,其临床表现不典型,小儿缺乏表达能力,应严密观察患儿临床症状、体征,及时完善相关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和静脉用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以及脱水降颅压是治疗的重点;识别神经源性肺水肿的早期表现,积极行机械通气,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通气与同步间歇指令(SIMV)通气两种不同的机械通气模式对于重症手足口病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患儿呼吸功能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30例接受机械通气的重症手足口病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患儿分为 SIMV 组(对照组)及 BIPAP 组(试验组),两组患儿均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使用 SIMV 加用呼气末正压(PEEP)通气30 min 后,试验组改用 BIPAP 通气模式,对照组仍使用初始参数,监测患儿接受机械通气0 h(基础值),24、48、72 h 时的气道峰压、肺泡平台压(Pplat)、肺顺应性、pH 值、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PaO2/FiO2)、机械通气时间、28 d 病死率及住重症医学科(ICU)时间。结果30例患儿均平稳度过了急性呼吸衰竭期,两组各有1名患儿在治疗后期转院继续治疗,其中对照组转院的患儿最终放弃治疗死亡,其余28例患儿均临床治愈出院,两组患儿的28 d 病死率分别为6.67%、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在机械通气24、48、72 h 后,患儿的气道峰压、Pplat、PaCO2显著下降(P <0.05);肺顺应性及 PaO2/FiO2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同时机械通气时间及住 ICU 时间较对照组短(P <0.05)。结论 BIPAP 模式用于重症手足口病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患儿的机械通气治疗,能提供更好的有效通气,改善氧合及呼吸功能,缩短其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早期观察要点及机械通气患儿的护理要点,为重症手足口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提供临床参考依据.方法 对48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进行早期密切观察,及时识别肺水肿前兆,为尽早给予呼吸机支持治疗提供准确有效的依据.重视机械通气患儿的护理,强调呼吸末正压呼吸(PEEP)的应用与护理,加强吸痰护理及基础护理.结果 48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1例突然发生心肺衰竭,病情变化极其迅速,于入院16h后死亡;3例发生神经源性肺水肿、大量肺出血导致呼吸循环衰竭不治身亡;44例住院时间为6~14d,平均7d,均好转或痊愈出院.结论 早期密切观察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病情变化,有助于及时识别肺水肿前兆,为尽早给予呼吸机支持治疗提供准确有效的依据.辅以科学合理全面的护理,对提高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罗磊 《吉林医学》2011,(7):1359-1360
目的:探讨重型手足口病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的早期临床特征及治疗,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收治的5例重型手足口病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患儿都在肺水肿早期给予呼吸机辅助治疗,全部治愈。结论:医生对患儿呼吸状态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反复的肺部听诊评估是早期发现神经源性肺水肿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阐述了15例重症手足口病(HFMD)患儿行机械通气的护理.方法密切观察HFMD患儿,及时发现呼吸机干预指针,加强机械通气前的医护配合,细化人工气道的管理,强化消毒隔离、基础护理.结果14例重症患儿治愈出院,1例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1例因人院时已出现严重肺水肿、脑膜炎、泵衰竭死亡.结论提出早期密切观察,细化机械通气的护理措施是预防神经源性肺水肿的发生,降低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2.
《右江医学》2019,(6):448-451
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通气模式对重症手足口病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患儿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86例重症手足口病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患儿,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两组均采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呼气末正压(PEEP)治疗,治疗30 min后,对照组治疗模式不变,观察组更改为BIPAP通气模式,对比两组呼吸功能、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及机械通气时间。结果治疗后,两组Pplat、气道峰压、肺顺应性、PaCO_2及PaO_2/FiO_2均改善(P<0.05),且观察组Pplat、气道峰压及PaCO_2水平较对照组低,肺顺应性及PaO_2/FiO_2水平较对照组高(P<0.01);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较对照组短(P<0.01)。结论重症手足口病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患儿采取BIPAP通气模式治疗可有效改善呼吸功能及氧合,缩短患儿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13.
机械通气治疗重症手足口病合并急性肺水肿1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素敏  都鹏飞 《安徽医学》2009,30(3):260-261
目的探讨人工机械通气在救治小儿重症手足口病合并急性肺水肿中的作用。方法对10例重症手足口病合并急性肺水肿患儿早期应用人工机械通气治疗。结果治愈4例,好转4例,死亡2例。结论早期发现病情变化,及早行机械通气治疗可明显提高手足口病合并肺水肿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4月28日~5月16口阜阳人民医院应急四病区收治的112例小儿手足口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12例患儿107例痊愈,5例出现神经源性肺水肿和/或中枢性循环衰竭症状转入PICU治疗,其中4例治愈,1例死亡。结论 手足口病可防、可治。神经源性肺水肿及肺出血为死亡主要原因,是治疗的关键,近年来分阶段干预模式的应用可明显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小儿重症手足口病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的呼吸机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小儿重症手足口病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NPE)时的呼吸机管理方法和临床价值.方法 对16例小儿重症手足口病合并严重肺水肿给予机械通气为主的综合治疗,全部患儿均给予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加呼气末正压(PEEP)通气治疗,初调参数吸气峰压(PIP)为25~35 cmH2O,呼气末正压为5~15 cmH2O,吸气时间(Ti)0.60~1.0 s,通气频率(VR)20~30 次/min,吸入氧浓度(FiO2)80%~100%,氧流量(Flow)8~12 L/min,以后根据血气随时调整呼吸机参数.结果 经治疗16例肺水肿患儿存活12例(75%),死亡2例(12.5%),放弃治疗2例,3例遗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12例患儿缺氧症状迅速改善、经皮脉搏氧饱和度达90%的时间为10~45 min,平均(23±21)min,两肺湿啰音完全消失时间为30~80 min,平均(56±21)min,肺水肿后平均机械通气时间为(80.7±7.4) h,平均住院时间为(18.2±4.7) d,所有患儿未发生机械通气并发症.结论 早期机械通气,适当提高呼气末正压、吸气峰压和延长吸气时间是提高手足口病并NPE抢救成功率和降低病死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机械通气对手足口病重症的治疗作用,为临床上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应用呼吸机采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进行支持通气,设置参数参考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建议参数,机械通气(通气时间1~4天,平均2.94±1.01d)的临床资料、主要病情、实验室指标、救治方案。结果:20例重症患儿均为EV71感染,早期的临床症状有持续高热、呕吐、皮疹、头痛及精神萎靡。晚期呼吸急促,节律不规则,心率增快或减慢,白细胞、血乳酸、血糖升高。16例成功脱机拔管,死亡2例、自动放弃治疗2例。结论:重症手足口病变化快、特别是并发神经源肺水肿死亡率高。发现肺水肿前兆者尽早给予机械通气,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陈锋  詹飞 《中国医药导报》2011,8(6):124-125
目的:探讨小儿重症手足口病发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以降低患儿死亡率。方法:对28例(25例确诊为重症,3例确诊为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无并发症,7例并发脑炎,2例并发肺炎,1例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及脑炎,均治愈;1例并发脑炎者好转,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及脑炎死亡2例。结论:小儿重症手足口病只有早诊断及早给予及时有效治疗,才能降低向重症及危重症转化的几率,以降低患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治疗时机、治疗方法及高危因素。方法回顾2010年1月-2011年8月收治的27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分析其基本资料、主要症状、体征、辅助检查结果及治疗方案,并对其临床特点、治疗时机、治疗方法及重症发生的高危因素进行总结。结果 27例重症病例中26例治愈出院,未遗留明显并发症,1例合并肺部感染好转后转门诊治疗,无死亡病例。结论在夏季,由于空气湿度大、气温高,手足口病容易集中发生。家庭经济条件、卫生条件差的儿童,较容易发生手足口病并进展为重症。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大多数为EV71感染。重症病例早期识别是治疗的关键,应把握好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的治疗时机,加强护理,在神经源性肺水肿出现的早期及时采取机械通气,能有效地提高重症手足口病治愈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措施,总结临床诊疗经验。方法:对2010年2月至2012年12月淅川县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35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给予相应的临床治疗措施,记录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及时诊断与有效治疗,35例重症手足口患儿中治愈32例,1例因并发严重的神经源性肺水肿导致死亡,1例放弃治疗,1例转院治疗。结论:重症手足口病病情危急,致死率高,正确有效的临床治疗可以显著降低患儿死亡率,促进患儿康复,减少并发症及后遗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重症手足口病(HFMD)患儿的病例分析探讨患儿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的危险因素。方法自2010年3月~2012年7月间收治的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中选取88例患儿,按照有无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分为NPE组与非NPE组。观察分析患儿在治疗期间出现的临床症状、生命体征值、实验室检查情况等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2检验分析,筛选出P<0.05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可能的死亡危险因素。结果 39例HFMD患儿并发NPE经治疗,其中19例患儿治愈,20例死亡,病死率为51.28%。多因素分析结果中得出4项相关危险因素分别为乳酸水平增高、高血糖、白细胞计数水平增高、EV71(+)。结论在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中并发神经源性肺水肿的高危因素有乳酸水平升高、高血糖、白细胞计数升高以及EV7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