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结核性脑膜炎(以下简称结脑)是小儿结核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为探讨结脑的合理治疗,现将我院于1982~1985年应用短程间歇化疗治疗33例小儿结脑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小儿结核性脑膜炎(以下简称小儿结脑)预后关键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凡属延误诊治的病例,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脑脊液循环梗限的情况.而持久性蛋白增高常提示预后险恶之征兆,给以后治疗带来极大的难度.我院于60年代开始用化疗并鞘内给药的方法治疗小儿结脑,收到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小儿结核性脑膜炎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总结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的临床特征,探讨早期诊断的有效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01—2004-12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103例临床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住院患儿病例资料。结果(1)全组病例中,<3岁的婴幼儿49例(47.6%);(2)全组患儿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颅内压增高、抽搐、意识障碍;(3)38例有明确结核接触史,共占36.9%;(4)全组88例行头颅CT检查,77例异常,阳性率为87.5%,其中51例伴随脑积水改变(66.2%)。最早于病程第4天即有CT异常。结论(1)发热伴颅内压增高、脑神经损害是小儿结核性脑膜炎常见的表现。(2)诊断小儿结核性脑膜炎应重视对结核接触史询问,加强密切接触亲属结核感染的检查,年龄越小,价值越大。(3)头颅CT是结核性脑膜炎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比较有效的方法,对疑诊病人应及时进行头颅CT检查及动态随访CT变化。(4)提高病原学检查对确诊结脑及筛查有效药物治疗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小儿结核性脑膜炎诊治变迁:附30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3c例小儿结脑诊治过程进行回颐分析.总结十年间结脑的诊冶变迁和经验,认为:(1)近年来四联方案对中晚期结脑的治疗育效率(治愈受好转)达83,3%.并未发现严重肝损害;(2)对部分伴有脑积水的重症病例恰当地应用鞘注治疗,有助缓解症状,部分病例可避免行脑脊液转流术;(3)激素的疗程直视个体病情需要而异.部分甚至需超长期应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15例小儿钩端螺旋体脑动脉炎,从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脑血管造影及CT扫描检查描述了本病的特点,并对该病的病理改变、病程及治疗进行了讨论。本文提出CT扫描示有大小不等的脑梗塞灶,对该病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并认为CT扫描可直接观察病变的部位、范围与形态,从而迅速获得定位、定性及定量诊断,还可判断病人的预后,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脑脊液腺苷脱氨酶辅助诊断结核性脑膜炎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结核性脑膜炎(结脑)的治愈率和病死率与治疗开始早晚密切相关。本文观察脑脊液(CSF)腺着脱氨酶(ADA)测定在诊断小儿结脑中的意义,并与聚合酶链反应(PCR)比较。对象与方法一、对象22例结脑为我们两院1995年7月~1997年6月住院患儿。男14例,女8例,年龄llmo~12a。病程7~40d,其中5例院外抗结核治疗7~10d。结脑诊断均依据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结核菌素试验阳性和头颅CT确诊。对照组选择同期住院的病脑8例、化脑6例.诊断经病史、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判断。二、方法1.方法:患者于住院当日或危重患儿待病情稳定后行腰穿术…  相似文献   

7.
结核性脑膜炎(以下简称结脑)是小儿结核病中最严重的一种病型。自发现链霉素和异烟肼等抗痨药以来,其预后虽然有很大的改进,但诊断不及时和治疗不当,仍然威胁着小儿的生命。今将近年来有关诊断和治疗方面的  相似文献   

8.
小儿脑胶质瘤占原发性脑肿瘤的40%~65%,其临床特点为预后差、易复发、死亡率高,如何更客观地评价小儿脑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已成为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的关键。国内外文献报道Ki_67是反映胶质瘤细胞增殖活性较理想的标记物,可以作为病理分类分级的一个有效辅助方法。我们通过对小儿脑胶质瘤CT表现与Ki_67表达的相关性研究,探讨CT征象对判断小儿脑胶质瘤的生物学行为的价值。资料和方法一、对象1995年2月~2004年3月间经术前CT诊断及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胶质瘤46例,男32例,女14例,男∶女为2∶1;年龄4个月~13岁,平均4.32岁。按1993年WHO胶质…  相似文献   

9.
8751241 CT在小儿脑疾病的临床应用与评价/刘淑德…∥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1987,21(1).一43~45 对门诊及住院的小儿脑疾病120例作CT检查,结果异常81例,阳性率67.5%。其中阳性率高的疾病有癫痫(61.5%)、脑肿瘤(100%)  相似文献   

10.
结核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结脑、化脑、病脑)为最常见的小儿颅内感染性疾病,不典型病例较多,给诊断带来较大困难.我们对43例结脑、25例化脑、31例病脑患儿进行脑脊液腺苷脱氨酶(ADA)、抗结核抗体(结抗)测定与分析,以探讨其在颅内感染中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小儿脑囊虫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对22例小儿脑囊虫病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根据临床表现分为惊厥型14例,头痛型4例,脑炎型3例,混合型1例。头颅CT检查均有异常发现,免疫学检查皮内试验阳性为10例,血液抗体检查阳性为15例,抗原阳性为12例。治疗用方案1:吡喹酮及强的松口服,6 d为1疗程;方案2:丙硫咪唑及强的松口服,10 d为1个疗程。全部病例均用3~4个疗程。有效率100%,均未观察到副反应。结论:头部影像学检查(CT或MRI)及免疫学检查对诊断有重要价值,吡喹酮、丙硫咪唑对小儿脑囊虫病的治疗是有效、安全的。  相似文献   

12.
小儿脑肉芽肿样改变28例CT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小儿头部CT呈肉芽肿样改变的常见病因。方法 通过临床症状、体征、结合头部CT、血常规、结核菌素试验、X线胸片、脑脊液常规生化检查及血和脑脊液间接凝集试验等检查 ,并结合试验治疗确定病因。结果  2 8例患儿中符合脑囊虫 15例 ,脑脓肿 8例 ,脑结核瘤 5例。结论 凡小儿头部CT显示肉芽肿样改变者应首先鉴别是否患脑囊虫、脑脓肿、脑结核瘤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小儿急性偏瘫综合征(AHS)的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40例小儿急性偏瘫综合征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40例中有13例为颅内感染伴有偏瘫,9例为脑梗死致偏瘫(6例有脑外伤病史),3例为先天性脑血管畸形突发脑出血,3例为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致脑出血,3例为颅内占位性病变。2例烟雾病,2例为癫痫持续状态后脑损伤,1例为线粒体脑肌病.乳酸酸中毒.卒中样发作,1例脑面血管瘤病,1例神经纤维瘤病,1例风湿性心脏病引起脑栓塞致偏瘫,1例为白血病。采用综合治疗方法,预后良好。结论 感染是小儿急性偏瘫综合征最常见的病因,脑血管病变引起偏瘫也不容忽视。结合临床进行脑脊液化验是颅内感染伴有偏瘫的重要诊断方法,头部CT或MRI。磁共振血管造影是脑血管病变确诊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了我院近二年来60例小儿CT 检查结果,结合资料讨论了新生儿颅内出血,颅内感染、癫痫和脑性瘫痪,脑肿瘤、脑外伤五类小儿常见疾病CT 的诊断价值和与临床诊断治疗的关系,以及临床应用尚需注意的小儿特殊的CT征象;时机选择;CT 不足之处以及检查注意事项等几个问题,并根据小儿生理及临床特点,建议放宽CT 检查指征,结合资料和作者体会提出七个最佳适应症以供商讨。  相似文献   

15.
小儿脑梗死病因众多,有脑血管畸形、自身免疫性脑血管炎、感染、外伤及血液的高凝状态等.小儿颅脑发育不成熟,是外伤性脑梗死的高危人群.小儿外伤性脑梗死的早期诊断依赖动态观察患儿的临床表现,及时行头颅CT、MRI检查,尤其是MRI的弥散加权像对判断脑梗死的急性期更为敏感.小儿外伤性脑梗死部位以基底节区多见,梗死病灶多较小.小...  相似文献   

16.
小儿脑囊虫病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美国小儿脑囊虫病越来越多地被诊断,本报告对52例病人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本病的CT扫描特征及抗惊厥药的作用。方法对1980年1月至1986年12月出院诊断为囊虫病的所有病例及单纯门诊治疗和出院时疑有脑囊虫病的病例的实验资料进行了回顾。脑囊虫病的诊断基于典型的CT改变和高度感染可能病人的临床表现。连续CT扫描过程中出现病灶迅速消退有助于诊断的确立。旅游或出生地区也增强了诊断的怀疑。对所有的病例资料进行分析,包括脑电图、脑脊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CT扫描诊断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价值。方法对资料完整的47例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CT表现(其中21例增强扫描)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29例,女18例,年龄3个月~14岁,平均5.2岁。结果40例CT扫描发现异常,其中脑积水35例,基底池铸形改变18例,脑血管改变7例,脑梗死18例,结核瘤7例,钙化5例,脑萎缩11例。与成人相比,儿童患脑积水发生率高且较严重,脑梗死发生率高;脑膜病变重而脑实质病变相对较轻。结论认识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的CT表现及特点,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可使本病及时确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围产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影像学诊断的意义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影像学检查是围产期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临床诊治及研究不可缺少的手段 ,最常用于颅内疾病诊断的方法是B超 ,CT ,MRI。诊断基础是疾病的病理过程 ,可在活体上直观地了解脑结构的变化 ,包括脑损伤的类型、部位、程度及病变过程。损伤早期脑水肿为主要病理变化 ,B超和CT影像特征分别为强回声和低密度。 7~ 10d后 ,B超检查强回声持续不退 ,分布不均匀并伴脑室形态变化 ,预示脑内可能遗留病变。后遗病变期 ,影像检查显示出不同部位的脑萎缩及囊性变。小儿出生后即显示脑损伤晚期变化影像特征 ,意味损伤发生在胎儿期。MRI检查对脑白质发育问题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脑结构与功能相结合的新型影像检查技术为脑科学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相似文献   

19.
小儿结核性脑膜炎23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属常见疾病,典型病例诊断不难,但表现特殊者常易误诊.现将本刊收到的23例结脑误诊病例综合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凡在入院时未诊断结脑也未按抗结核治疗者列为误诊.本组收治的小儿结脑患者110例,其中23例误诊,误诊率为20.9%;3岁以下误诊者占72.2%,误诊时间最短5天,最长3个月;所误  相似文献   

20.
小儿结核性脑膜炎(结脑)的临床表现有时不典型,脑脊液(CSF)中结核菌检出阳性率不高,故给诊断造成困难,本文就近年来早期诊断结脑的方法作一综述.生化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