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副肝管损伤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 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副肝管损伤的诊治情况.结果:20 例副肝管损伤病例中,19 例为术中发现,1 例为术后发现.20 例具有右副肝管病例中,其中3 例左右肝管低位汇合、胆囊管汇入右肝管病例,4 例副肝管直径小于3.0 mm 予以结扎,3 例左右肝管低位汇合、胆囊管汇入右肝管病例.20例随访2 年,皆无腹痛、黄疸、肝功能不全,预后良好.结论:为防止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损伤右肝管及右副肝管,应熟悉胆管变异的各种类型、正确解剖胆囊三角、合理应用术中胆道造影、困难病例术后放置腹腔引流管及术后剖视胆囊等多种方法 相结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必须严格遵守正确的操作规程,警惕副肝管的存在,避免损伤;若发生副肝管损伤,不同类型的胆道损伤处理上应分别对待,可行胆管造影,若为有交通的或其直径小于3 mm 的副肝管损伤,可在腹腔镜下或开腹下行副肝管直接结扎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时发现先天性胆囊缺如的术中处理。方法 2000年以来,我们在做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共发现先天性胆囊缺如5例,分析和总结这5例病人在术中的处理情况。结果 5例病人术前均有反复右上腹部疼痛病史,术前彩色多普勒检查均提示为萎缩性胆囊炎,胆囊充满型结石。术中发现先天性胆囊缺如,4例经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探查,胆道镜检查或置T管造影确定胆囊先天性缺如;1例中转开腹胆总管切开探查,并作术中B超检查确定胆囊先天性缺如。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发现先天性胆囊缺如时,应经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探查,胆道镜检查或置T管造影来确定,对于没有胆道镜和术中造影的单位,应立即中转开腹胆总管切开探查,并作术中B超检查来确定,以便排除异位胆囊的存在。术中B超、胆总管切开置T管造影以及术中胆道镜检查有助于对先天性胆囊缺如做出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胆道造影在腹腔镜治疗胆囊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3月-2010年7月我院60例胆囊并胆总管结石手术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然后经胆囊管造影,胆总管用胆道镜探查,取出胆总管结石。结果: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后未作胆总管切开,52例均顺利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胆道镜胆总管探查术。结论:术中胆道造影在腹腔镜和胆道镜治疗胆囊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可靠,可避免胆道损伤和不必要的胆总管切开探查。  相似文献   

4.
胆囊切除术是外科治疗胆囊结石、胆囊炎的传统有效方法,特别是近十年来,电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应用,更使这种手术趋于完善,但无论以上哪种方法,术中胆道损伤是胆囊切除的严重并发症。现将我院1991年至2002年收治的16例胆道损伤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道损伤发生的原因、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分析13例腹腔镜胆道损伤病人发生的原因、部位、处理方法和治疗效果。结果:经胆管壁修补、胆管对端吻合或胆肠吻合术后12例痊愈,1例术后出现吻合口漏。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前正确选择病例,术中规范操作,是防止胆道损伤的有效措施;胆道损伤早期发现和正确处理对预后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诊治Mirizzi综合征的适应证及手术方法。方法回顾分析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诊治Mirizzi综合征的病例资料。结果 6例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或大部分切除术,2例中转开腹。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术中可确定Mirizzi综合征的诊断及分型,直接关系到手术方法的选择;术中必要时果断中转开腹,以避免胆管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行胆管造影对术中胆管损伤、胆总管残余结石的重要意义。方法回顾2005年3月—2007年3月98例胆囊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管造影的资料。结果术中胆管造影均获成功。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行胆管造影,简单、安全、成功率高,可减少胆管残余率及胆管探查的盲目性,降低胆管损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行胆管造影对术中胆管损伤、胆总管残余结石的重要意义。方法回顾2005年3月—2007年3月98例胆囊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管造影的资料。结果术中胆管造影均获成功。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行胆管造影,简单、安全、成功率高,可减少胆管残余率及胆管探查的盲目性,降低胆管损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术期护理进展体会。方法:84例于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实施围术期护理,观察其护理效果。结果:84例患者均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腹腔镜探查发现3例胆囊周围严重粘连而后转行开腹手术,出血量5~23ml,住院时间5~8d。围术期发生皮下血肿的2例,临床护理未采取特殊措施处理血肿自行消退,无切口感染病例。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成功的关键与术前、术中、术后护理密切相关,围术期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疗效,并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疗效作比较。方法: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2月分别对90例胆道疾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各45例,本研究旨在观察比较两种术式的手术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所用时间,且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腹腔镜组未发生切口感染等并发症,而对照组发生切口感染、出血、放射痛及术后胆漏等并发症,其发生率明显高于腹腔镜组(P〈0.01)。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效果好,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比较,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生发生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临床价值和研究观察。方法:时24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了Lc手术中必须看清或解剖清楚三管位置后再行钛夹夹闭胆囊管与胆囊动脉,尽最大可能减少负损伤,分离周围组织与胆囊粘连时尽可能靠近胆囊可免损伤周围组织,出现负损伤后,在掌握腹腔镜下缝合与打结技术者,可在腹腔镜下修补,以减轻患者痛苦与经济负担.结果:切口甲级愈合率100%,合并糖尿病者7例,合并高血压及心血管疾病者11例,十二指肠损伤1例,术后出血1例,中转常规手术1例,发生率均为0.4%。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选择性胆道造影能清晰显示胆道病变,防止腹腔镜手术中遗漏胆道病变与意外损伤,费用低廉、易操作、无并发症发生.在掌握腹腔镜下缝合与打结技术者,可在腹腔镜下修补,以减轻患者痛苦与经济负担。术后严密观察并有针对性地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预防性处理和监护,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2.
经胆囊管胆道造影是手术中胆道造影的一种方法,它是术中在胆囊切除后经胆囊管插人导管或穿刺针将造影剂注入胆管内进行造影,以提供清晰的胆道影象,便于决定进一步处理胆道的方法,目前直接或间接胆道造影的方法很多,但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的报道不多,我科自1991年1月~1995年7月共进行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147例,现将其施行情况小结分析如下。lIN$资料1.l性别与年龄:本组男性41例,女性106例,年龄19~76岁,30~60岁者占87%。1.2病例选择:本组均选择术前诊断为单纯胆囊病变的病例,而术前已明确总胆管病变及其它部位病变,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发生胆道损伤的危险因素,并据此予以防治,以降低胆道损伤发生率。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8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均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根据是否合并胆道损伤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将可能导致胆道损伤的可疑因素划入研究范围,对比两组患者在以上方面的不同,确定最终造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道损伤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胆道变异、进行胆囊三角电灼以及先切断胆囊管的几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胆囊管长度则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中出血、胆道变异、胆囊管长度、胆囊三角电灼以及胆囊管的切断顺序等都是导致胆道损伤的重要危险因素,实际手术过程中可以予以重视和预防,以降低出现胆道损伤并发症的几率。  相似文献   

14.
皮纹小切口胆囊切除术(MC)是近年微创外科技术在胆囊切除术的应用方法之一。它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和常规胆囊切除术(OC)成为胆囊切除的主要方法,均被认为是安全的术式.2003年3月~2009年10月我院施行皮纹小切口胆囊切除术408例,胆管损伤4例。本文重点讨论应对MC胆道损伤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以来的104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病人无手术死亡,发生并发症18例,术中出血11例,术中胆道损伤5例,术后发生胆瘘2例,经及时治疗与护理,全部治愈出院。结论: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行良好的护理是促进其早日康复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医源性胆道损伤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对1996年1月至2012年10月本院15例医源性胆道损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开腹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术及腹腔镜胆囊切除是医源性胆道损伤的主要原因。结论:医源性胆道损伤常见于胆囊切除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400例硬膜外麻醉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进行分析,探讨硬膜外麻醉在基层医院腹腔镜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40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所有病例均取T8-9或T9-10硬膜外穿刺置管,术中常规行NBP HR SPO2 ECG监测,观察病员对手术的耐受性。结果:所有病例均在硬麻下完成手术,术中麻醉效果良好。结论:硬膜外麻醉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效果好,住院费用少,特别适用于农村基层医院。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高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85例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5例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经过护理,均痊愈出院,无中转开腹病例。且全部患者无胆道损伤、大出血、胆漏、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2~8d,平均4d;引流管1~3d拔出,出院B超未见胆石残留及肝下积液。结论:只有做好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才能保证手术成功和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人胆道良性疾病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自1998年1月-2008年1月收治102例65岁以上老年人胆道良性疾病的手术治疗情况。结果:本组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72例,胆囊切除术11例,胆囊造瘘4例,胆囊切除加胆总管探查"T"型管引流术12例,胆总管空肠Roux-Y吻合术3例。术后并发症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组无一例发生),其中切口感染3例,切口裂开1例,肺部感染2例,应激性溃疡出血1例,胆瘘1例。结论:高龄不是胆道手术的禁忌症,选择合适的病例、恰当的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做好围手术期处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和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l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胆总管损伤的诊治经验.探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胆管损伤的发生原因、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l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总管损伤的治疗体会及教训.结果:术中发现胆管损伤时及时中转开腹,修补成功.随访2年未出现胆漏、胆管狭窄等并发症.结论:在手术中应仔细解剖胆囊三角内部结构,尽量避免损伤不明的管状结构,通过提高术者胆道外科素质,加深对镜下胆道二维结构的认识,并且术中、术后正确应对是预防胆道损伤这一严重手术并发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