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后相邻椎体骨折的发生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002年12月至2009年2月椎体成形术后568例相邻椎体发生再次骨折24例,询问病史并查体,重视首次治疗资料的保管,认真与原有资料对比,常规应用MRI和CT检查进行诊断,并对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实施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结果本组病例相邻椎体骨折发生率为4.23%,全部发生在手术后1年内。发生原因主要与骨质疏松的程度、穿刺注射方法和不规范手术后管理有关。常规做MRI和CT检查,可以提高相邻椎体骨折的诊断率。再次椎体成形术疼痛缓解满意,完全缓解19例,部分缓解5例。结论椎体成形术后可以发生相邻椎体的骨折,改进穿刺注射方法,加强手术后管理,正规康复训练和规范的全身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可以降低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实施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术后相邻椎体骨折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从本院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成形术后相邻椎体出现骨折的患者中随机选择30例进行研究,再次实施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记录患者再次术前、术后自理生活能力评估(ADL)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结果,并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再次PKP手术,术后随访3个月,患者再次术后24 h、3个月的ADL和VAS评分较之再次术前差异均显著,(均P<0.05)。结论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成形术后相邻椎体出现骨折的患者再次实施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可以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显著缓解疼痛,促进功能恢复,且并发症较少,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行PVP治疗的20例(29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选择如例(29椎)进行保守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评分、椎体间隙高度及临床优良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疼痛评分、椎体间隙高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临床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近期效果良好、创伤小,且在减轻疼痛方面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胸腰段椎体骨折经前路复位"Z"字钢板固定椎体植骨融合术,是近几年开展的新型手术,对治疗胸段及腰段创伤、肿瘤疗效明显,是目前治疗胸、腰段椎体疾病的较好方法。我院自2002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绝经老年女性脆性椎体骨折术后应用特立帕肽+钙剂预防椎体再骨折的临床研究.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脆性椎体骨折接受椎体成形术后的绝经女性患者,根据检测骨密度检测(BMD)结果 选取骨质疏松症患者9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试验组应用特立帕肽药物+碳酸钙D3咀嚼片,对照组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7年6月至2008年12月收治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所有患者均利用经皮椎体成形术进行治疗。结果随访6个月~2.0年,平均1.3年,失访1例1椎,所有患者疼痛消失或明显减轻,VAS评分从术前(8.07±0.76)分至术后第1天(3.20±0.80)分,术后1个月(2.77±0.83)分,随访期末(1.95±0.64)分(P〈0.05)。5例发生骨水泥渗漏。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是一种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较为有效的方法 。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方法 46例(共50个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行PKP治疗。术前、术后及最终随访时分别进行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手术前后以及随访病椎椎体高度以及后凸角度的变化。结果大部分患者术后疼痛明显减轻,后凸畸形明显矫正,未见复发;部分患者出现术后腰骶部疼痛遗留或者随访椎体高度丢失。结论 PKP用于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但仍可以通过骨水泥充填形态控制来提高疗效和有效预防椎体高度丢失。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0VCF)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OVCF)20例,同时采取综合的护理措施,观察护理效果.结果:20例23个椎体穿刺均成功,由于增强了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疼痛率较术前均有显著改善,预防了并发症,术后恢复良好.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围手术期护理要点对解除或缓解疼痛,增强椎体的支撑力,尽可能达到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9.
椎体成形术治疗压缩性骨折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80例,其中胸椎病变36例,腰椎病变44例,在C形臂X线机透视导向下,经皮穿刺病变椎体后注入3.0~6.5ml骨水泥(平均4.9ml)。术毕患者保持仰卧6h观察,抗感染治疗1—3d并复查平片或CT。观察止痛效果有效率和并发症。结果治疗80例93个椎体,均行单侧穿刺,64例疼痛完全缓解,17例明显缓解,4例部分缓解。术后CT证实少量骨水泥渗漏11例,随访6-18个月,所有患者疼痛无反复,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PVP术治疗压缩性骨折不仅可以迅速缓解患者的疼痛,而且可长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经皮穿刺行椎体成型术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经皮穿刺行椎体成型术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29例为研究对象.门诊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至1年.对所有患者分别进行术前、术后3 d、3个月疼痛目测分级评分和测量标准侧位X线片上病椎高度.比较手术前后的临床近期疗效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术后检查发现椎间隙骨水泥渗漏1例,无临床症状.未发现神经根和脊髓损伤、肺栓塞等其他并发症.结论 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一经诊断,应尽早地使用KMC骨扩张系统经皮穿刺行椎体成型术,即可达到疼痛缓解,又可恢复病变椎体高度和纠正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后再次发生椎体骨折的临床因素。方法89例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患者,术后随访12~24个月,将术后再次发生椎体骨折的患者作为观察组(22例),将术后未再次发生椎体骨折的患者为对照组(67例),观察比较两组的骨密度值、椎体高度恢复率、骨水泥注入量、矢状位后凸纠正角度。结果两组在椎体高度恢复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骨密度值、骨水泥注入量、矢状位后凸纠正角度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体高度恢复增加是经皮椎体成形术后再次发生椎体骨折的主要临床因素,临床应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逐步出现,骨质疏松症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我国从80年代初才开始对此病的诊治研究,目前估计患患者数已达300万左右,约占老龄人口的1/2,且有进一步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对比椎体成形术(PVP)和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脊柱骨折的疗效。方法将2009年10月至2012年4月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脊柱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运用PKP方法治疗,对照组运用PVP方法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后凸畸形Cobb角、骨水泥渗漏率及椎体压缩率等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后凸畸形Cobb角、骨水泥渗漏率及椎体压缩率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VP和PKP均能有效缓解老年脊柱骨折患者的疼痛,减轻患者痛苦;PKP能更好使伤椎复位,恢复伤椎高度,减少骨水泥渗漏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经皮椎体成型术治疗老年陈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0例患者在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透视下运用椎体成形技术进行手术操作,评估椎体高度恢复情况,骨水泥填充情况及止痛效果。结果经椎体成形术后,术后复查X线显示椎体高度有所恢复,骨水泥弥散效果良好,术后止痛效果满意,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术后数天即可离床活动。随访8~14个月,平均随访10个月。患者止痛效果满意。结论经皮椎体成型术对治疗老年陈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引起的慢性腰疼临床效果满意,止痛效果良好、迅速、显著。  相似文献   

15.
椎体压缩性骨折是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常见的重要并发症之一。以往多采用卧床休息、止痛药物、物理等保守性治疗。长期卧床加速骨量丢失,引起肌萎缩[1],甚至出现反复骨折或多节段椎体骨折,严重影响老人的生活质量。我们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老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OVF)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老年OVF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例,治疗组实施PVP,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治疗方法,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伤椎前缘高度、伤椎中线高度和伤椎后缘高度均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的伤椎前缘高度、伤椎中线高度和伤椎后缘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发生骨水泥渗漏1例(6.67%),对照组发生肺部感染2例(13.33%),发生褥疮6例(4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PVP对治疗老年OVF有较好的效果,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周建鸿  田民 《云南医药》2010,(4):448-449
骨质疏松是一种表现为骨骼骨量丢失,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疾病,据统计,全世界约有1亿人面临骨质疏松的危险。对骨质疏松患者而言,轻微的外力常引起胸腰椎体的压缩性骨折。我院于2009年8月~2010年3月,共收治37例胸腰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患者,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疗效满意,也存在问题,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椎体成形术后相邻椎体骨折的发生率与影响因素,为临床预防术后再骨折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椎体成形术后患者86例,随访6~12个月,观察并记录患者术后相邻椎体骨折的发生情况,统计发生率,并根据术后是否发生相邻椎体骨折将患者分为A组与B组;收集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整理临床资料,对比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性椎体骨质疏松骨折患者行病灶骨折椎体成形术单侧椎弓根穿刺、骨水泥弥散技术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11例骨质疏松骨折患者,行病灶椎体成形术,术后进行早期离床活动,腰背肌功能锻炼,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术后全部患者随访6~24个月,优秀率为91%,良好率为9%;无手术并发症及卧床并发症,无骨水泥毒副反应。结论老年性骨质疏松伴病理性骨折行椎体成形术,操作简单,疗效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经皮穿刺骨水泥灌注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洛阳洛轴医院2007年2月至2010年12月采取经皮穿刺骨水泥灌注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160例,例276椎的治疗结果,进行疼痛和活动能力评分,分析该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本组病例术后2d疼痛基本消失,术后3d活动能力较术前明显改善。经3~10个月,平均6个月随访,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结论在严格掌握适应证,术中仔细操作的情况下,经皮穿刺骨水泥灌注椎体成形术是治疗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