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品管圈在呼吸重症监护室(RICU)降低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拔管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分析非计划拔管原因,制定对策及实施相应措施。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降低了RICU气管插管患者的非计划拔管率。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采取相应有效措施,降低了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拔管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ICU气管插管患者非计划拔管发生的原因及相关因素,并探讨是否在插管的不同阶段存在不同的原因以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本院ICU发生气管插管非计划拔管22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地总结,对其相关因素如插管天数、约束问题等进行分析.结果 自行拔管21例,意外脱管1例;插管第1d非计划拔管占31.82%(7例),第2~9d非计划拔管占31.82%(7例),插管10d以上非计划拔管占36.36%(8例);气管插管非计划拔管后患者仍需机械通气立即再插管者8例(36.36%),另外14例(63.63%)患者病情稳定未再插管.结论 针对气管插管不同阶段患者,分别给予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插管第1d做好神经功能的判断,在患者未清醒时给予有效约束,并定时检查约束的有效性;气管插管患者停止镇静的时候需要警惕躁动,在做好有效约束的同时,警惕患者趁解除约束时拔管;试脱机阶段患者需要做好有效的沟通,鼓励倾诉不适,增加社会支持,在必要时进行适度约束,以不增加抵触心理为宜.  相似文献   

3.
李春英  任雪莲 《河北医药》2013,35(11):1748-1750
我院自2010年初实施医疗不良事件无责上报管理,并通过多种途径上报和采用PDCA管理工具进行根因分析,有效降低了漏报率,减少了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其中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逐年下降,通过对2011年11月至2012年11月222例护理不良事件中用药错误、管路滑脱、跌倒(坠床)、压疮的统计,分析我院41例管路滑脱的科室分布、管路类型、发生时段、病情程度,发生原因等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减少各类管路滑脱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外周静脉留置针拔管率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6年12月在本科室行外周静脉留置针的9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另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在本科室行外周静脉留置针的9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组患者成立品管圈,根据品管圈的"PDCA"循环管理原则,确立"降低外周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性拔管率"作为品管圈的活动主题,分析非计划拔管发生的原因,并制定相对应的护理对策。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置管时间和外周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及观察组的平均置管时间分别为(12.56±3.32)d、(8.83±2.25)d,经t检验,观察组的平均置管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非计划拔管发生率为11.22%(11/98),观察组非计划拔管发生率为3.13%(3/96),经χ~2检验,观察组非计划拔管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外周静脉留置针患者中施以品管圈活动护理干预,可有效缩短置管时间,降低非计划拔管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运用PDCA循环对降低小儿外周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的应用成效。方法运用PDCA循环理论,对小儿外周静脉留置针常见非计划拔管率增高现象进行现状调查、原因分析、制定对策、对策实施、效果验证;加强对护士操作技术的培训,加强科室监管,制订考核标准及操作流程,逐级检查反馈。结果运用PDCA循环理论对小儿外周静脉留置针进行管理后,有效降低了小儿外周静脉留置证非计划拔管率。结论 PDCA循环理论应用于小儿外周静脉留置针管理,可有效降低小儿外周静脉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提高护理安全和患儿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杨玲  齐姗 《中国医药指南》2011,9(33):222-223
目的探讨夜间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采取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将脱落率降低到最低,以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方法对2008年12月至2010年7月夜间发生的12例拔管情况进行分析,提出防范对策,并组织实施。结果实施防范措施后2010年9月至2011年4月无拔管现象发生。结论夜间导致拔管的原因有管道固定不当、患者自行拔管、活动不当、对患者评估不足等,我们采取妥善固定、加强健康教育、适当约束肢体、严格交接班,加强夜间巡视、掌握拔管时间、加强安全质量管理等有效的减少了脱落率的发生,值得借鉴推广。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控制非计划拔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1年10月至2012年11月于本院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于本院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基于常规护理之上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法(CQI),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置管后非计划拔管(UE)的发生率及再次置管概率。结果对照组经口气管插管后非计划拔管发生率为7.14%,气管切开置管非计划拔管发生率为1.43%,中心静脉置管(CVC))后非计划拔管发生率为4.29%,观察组经口气管插管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为1.43%,中心静脉置管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为1.43%,观察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非计划拔管后需再次置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ICU患者置管后采用持续质量改进可有效减少非计划拔管的发生,提高整体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改进鼻饲饮食制备方法减少因食物堵塞胃管所致的非计划性拔管.方法 加强对护理人员和家属的培训,对用于制备鼻饲饮食的原材料进行细磨加工,制备成黏稠度适宜的匀装.结果 通过对鼻饲饮食的选材、制备过程和人员等方面进行培训,大大降低了食物堵塞胃管现象发生的概率.结论 对护理人员和家属进行培训,通过改进鼻饲饮食制备方法可有效防止因食物堵塞胃管而导致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胃肠减压术是普外科常用的一种基本护理操作技术,也是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有效治疗措施.腹部手术后留置的胃肠减压管常被视为生命之管,从而可见其管道留置的重要性.但临床上因各种原因常导致胃肠减压管非计划性拔管,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费用,延长病程,且有护患纠纷的隐患.因此,我科自2011年针对非计划拔管的发生原因采取了预见性的护理,有效降低了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吴颖  尹灿丽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7):1083-1084
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Un planned Extubation,UEX)是指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将插管自行拔出,或其他原因造成的插管脱落,又称意外拔管[1].分医务人员操作过程中发生的意外拔管和患者自己拔管两种[2].UEX是监护室较严重的危险事件,轻者可造成患者的缺氧,重者可造成窒息甚至死亡.对我科发生的UEX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发生的原因,并总结出相关的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留置气囊导尿管非计划拔管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对入住ICU留置气囊导尿管12例非计划拔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非计划拔管与患者因素、尿管的材质、留置适应证、护理人员操作不当、健康教育不到位等因素有关。结论通过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加强医护人员培训,严格掌握留置适应证,有效沟通教育等,大大降低了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非计划拔管是指患者有意造成或任何意外所致的拔管,即非诊疗计划范畴内的拔管。本文分别从非计划拔管的概念、范畴、危险因素、风险评估工具、集束化护理干预策略几个方面进行综述,为降低ICU患者非计划拔管率,制定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和构建医用管道安全管理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PDCA管理降低普外科鼻胃管非计划拔管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9月至2014年3月留置胃管182例作为对照组。选择2014年4月至2014年9月留置胃管168例作为观察组,引入PDCA循环管理,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种、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结果 168例留置胃管患者实施PDCA循环管理,发生非计划拔管3例,发生率为1.8%,非计划拔管发生率由10.4%下降至1.8%,效果显著。结论运用PDCA管理方法降低普外科鼻胃管非计划拔管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信息化管理系统在降低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为患者管道安全管理提供有效依据.方法 对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使用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信息化管理系统上报的89例非计划性拔管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探讨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信息化管理在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效果,并对非计划性拔管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实现了上报内容的统一性、完整性、正确性,通过对非计划性拔管数据进行科学的统计分析发现;造成非计划性拔管的主要原因以护士对管道安全防控知识缺乏、患者躁动意外拔出、患者自觉不舒适意外拔出为主,分别占比为30.3%、21.3%、18.0%.结论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是监控非计划性拔管的有效手段,能有效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经外周浅静脉留置针输液患儿进行预见性护理干预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医院儿科经外周浅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的住院患儿160例。患儿依据病历号尾数分为两组,单数者为观察组,双数者为对照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儿科静脉留置针输液护理,观察组在常规静脉输液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留置针留置时间以及非计划拔管(包括导管堵塞、穿刺点渗血、穿刺点液体渗漏、静脉炎、自行拔管)情况。结果观察组留置针的平均留置时间为(3.31±0.44)d,对照组的平均留置时间为(2.77±0.31)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92,P<0.05)。观察组患儿的非计划拔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静脉输液留置针非计划拔管率,延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减轻患儿痛苦及护士工作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集束化护理在预防气管插管非计划拔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78例在本院2017年7月~2018年6月间行气管插管的患者,所有入选患者插管时间超过24h,且无严重精神及意识障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比研究,其中实验组40例,对照组38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行集束化护理,观察两组干预后UEX发生率及原因,并对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行集束化护理干预的实验组住院时间(110.25±12.30)d、机械通气时间(40.5±12.5)h均短于对照组(162.35±20.5)d、(53.6±13.20)h,在干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40例患者,仅1例出现UEX,发生率为2.5%;对照组38例患者,6例出现UEX,发生率为15.8%,实验组UEX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应用集束化护理干预,缓解了患者不良情绪,降低了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缩短了机械通气及ICU住院时间,从而促进了疾病恢复,值得进一步采用。  相似文献   

19.
探讨集束化护理对降低ICU气管内插管患者非计划拔管率的效果。选取我院ICU收治的250例行机械通气治疗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25例。观察组给予集束化护理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观察2组ICU住院期间不良事件情况,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及非计划拔管原因。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ICU不良事件各项目评分均低于对照组,非计划拔管的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镇静不充分、约束不到位以及操作不当是导致非计划性拔管的主要原因。集束化护理措施应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的处理能够显著降低各种原因引起的非计划性拔管及ICU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ICU气管内插管患者非计划拔管(UEX)发生率的影响,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将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笔者所在医院ICU收治气管内插管超过24 h以上的患者150例为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215例患者为实验组,予以集束化护理;比照两组的UEX的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的分析与处理。结果对照组的150例患者出现非计划拔管患者为22例,UEX发生率为14.7%,而实验组的215例患者出现非计划拔管患者为9例,UEX发生率为4.2%,即实验组UEX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12.285)。结论集束化护理可以有效降低气管内插管患者的非计划拔管发生率,适合在临床上推广使用,应当引起广大医学卫生工作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