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薏苡仁市场在1997年曾创历史辉煌,售价高达20元(千克价,下同)。之后便一路下跌,至2005年产新前曾跌到3.5元的低谷,下跌行情长达8年。虽然中间价格有起伏,但总体跌市不可逆转。生产、经营其间甘苦不言而喻。如今薏苡仁市场止跌回升,薏苡仁市场行情的变化,吸引了众多经营的目光。薏苡仁市场后势成为药界同仁探讨的焦点。根据药材市场的规律,  相似文献   

2.
广西是薏苡仁产区之一,主产桂西山区的西林、隆林、乐业等县,通常年产为600万公斤左右;近年来贵州和邻国越南产的薏苡仁也源源不断进入广西市场。因此,广西已渐渐成为我国南方诸省区的薏苡仁集散地。1997年广西市场上曾出现历年来罕见的火爆销势和价格狂升,1998年以后市场销势步入呆滞,价格暴跌,每公斤销价由15~16元跌至3~4元。往年每年入夏以后是广西市场薏苡仁的销售旺季,成交活跃,价格回升。但是,1998、1999年却出现反常,销售旺季不旺,销势显得十分清淡,价格低位运行。目前越产薏苡仁在市场上每公斤销价为3元,广西、贵州产的薏苡仁为3.5~3.8元。据笔者调查分析,出现上述状况,有以下几方面因素。  相似文献   

3.
1 巴戟天的走势 巴戟天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曾是我国市场走势疲软,价格跌入低谷的中药材。但是到了90年代的中后期因生产滑坡,上市量减少,库存空虚,市场上的销势便出现了转机,以后多年销势一直看好,价格步步登高。1994年产地市场销价还只是10~11元(每公斤价,下同),到了2000年便上升至28~32元,6年时间升幅为180%~190%,平均年升幅为30%~31.6%。进入2001年,在20世纪最后几年市场上走势一直加快的巴戟天,则开始变慢,价格也连续下跌,2001年1~3月份便下跌至25~28元,4~7月份续跌为21~23元,8~9月份再跌至18~20元。在短短的9…  相似文献   

4.
薏苡仁是常用中药材,又是华南地区十分喜欢的炎夏解署食品。广西是薏苡仁产区之一,年产量约100万公斤。前两年由于薏苡仁市场价格偏低,种植无利可图,产地纷纷改种其它经济作物,导致1994年和1995年两年生产面积大滑坡,年产量不足50万公斤,比正常年产量减五成左右。进入1995年第二季度以来,市场上货源逐渐减少,销势转旺,价格猛涨。到了下半年产地每公斤销价(下同)由原来4元左右上升至6.5~  相似文献   

5.
进入9月以来,天气逐渐变凉。市场零星交易较前期活跃,但整体销售形势不旺,大货开始缓慢走动,市场价格依然降多升少,预计随着天气的逐渐转冷,市场情况会有所好转。具体市场行情如下: 太子参是历史上价格波动较大的品种之一,在1999年价格曾突破过100元(千克价,下同)大关,  相似文献   

6.
山柰又叫三柰、沙姜,为药食兼用的农产品,广西是主要产区。前几年,山柰曾是广西市场上销势看好的中药材,价格年年上行。1996年产地还只是7~8元(每公斤,下同),到2000年便升至18~20元,4年间其升幅为150%~151%,年平均升幅为37.5%~39.3%,是20世纪90年代价格最高的时期。但2001年便下跌至9~10元,比2000年下跌了50%~52%,2002年又跌至目前的4.3~4.8元,又比2001年下跌了50%~52.2%。为何这两年广西市场上的山柰价格连续出现狂跌呢?据笔者调查所掌握的资料和信息,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所致。 1 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产量增加 广西山柰主产于…  相似文献   

7.
穿心莲主产广东、广西、海南等三省区。除供配方用外,主要大量用作生产中成药——穿心莲片的主要原料。1994、1995年的两年里,由于中成药生产用量大,满足不了需求,广西市场上的穿心莲旺销,价格步步登高,产地每公斤销价(下同)由1993年的2元左右上升至1994年的3.5~3.8元,到1995年再升至4~4.5元,进入1996年新货上市后,穿心莲在市场上的销势发生了急剧变化,走势由快转缓,价格下跌至2~2.5元,降幅为45%,1997年产新后,市场货量大增,出现了烂市。价格再下跌至1元左右,又比上年价下跌50%~60%。为何会出现连续两年价格大幅度下跌呢?笔者调查从各方面获得的信息和行家们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近期药材市场销售逐渐转畅。市场客流量开始增加,大货走动频繁,多为药厂投料使用;零货交易顺畅,多为医院、药店和诊所备货。一些热点品种价格高得惊人,大部分药材品种价格稳定,个别品种跌幅较深。具体市场行情如下:参类大部分品种走势稳定,价格变化不大。近期南沙参市场需求增加,市场货源不多,其价格有所上扬,目前统货市价保持在8元(千克价,下同)左右。太子参市场需求疲软,走动不畅,价格目前暂稳在14元左右。由于本品市场库存丰厚,加上需求不旺,预计其后市价格仍将会继续下跌。丹参近期市场需求趋缓,价格回落0.5元,目前保持在6元左右。三七…  相似文献   

9.
本期药市行情走势趋于平稳,升降品种较少,大部分中药材价格变化不大,购销正常,只有少数品种因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有不同程度的减产,引起价格起起落落,具体市场行情走动如下。北沙参近日价格有所回升,目前市场上小批量成交价13元(千克价,下同)。南沙参价稳走平,市场售价12~15元不等。玄参价格暴跌,市场走动转缓,市价7.5~8元,较前期下跌2~3元。三七走动不快,仍属长线囤积品种,价格较前期没有大的变化。当归仍是多商关注的品种,自入秋以来价格逐日上扬,现统货市场售价13~15元,较前期上涨1~2元,且多商寻货。黄连由于各地反映货多,市场要价节…  相似文献   

10.
新药城开业不久,商户搬迁工作正接近尾声,但由于天气炎热,市场处于销售淡季,致使药市客流量稀少,市场交易十分清淡,大多数药材品种价格下跌,仅有少数品种因减产、货源短缺或人为囤积等因素影响价格略有上升。具体市场行情如下:  相似文献   

11.
近期禹州中药材专业市场加强了对市场整顿的力度,禁止饮片、毒性药材及受国家保护的42种野生动植物品种上市销售。受此影响,市场交易较为冷清,大货走动不畅,以小批量成交为主。但本期市场热点品种却逐渐增多,大部分药材品种走畅价升,只有极少数品种价格有所下跌。具体市场行情如下:  相似文献   

12.
2006年开市以来,药市生意远远不如2005年同期,市场多以零星交易为主,大货少有走动,但大涨大跌的品种也少,只有红参和进口砂仁米升幅较大。本期药市具体情况如下。红参几年价低,产地种植面积缩减。2005年产新时各大药市都有商家入手,春节前该品行情变化不大,近期产地红参各规格均上涨20元(千克价,下同)左右,但市场行情还跟不上产地涨价的步伐。目前市场因规格不等价升几元到十几元。云木香价高,产地农民采挖积极,时直当前产地农户已无货可挖,且产地存货量不大,目前产地9·5成干货售价6·7~6·8元。玄参节后市场行情小有涨幅,时下市场零售价在…  相似文献   

13.
2012年11月份中药材综合200指数在突破2300点后首次出现了回调。本期指数报收于2350.15较10月份环比下跌了-0.9%。在各板块指数走势中,心脑血管20指数下跌幅度较大,滋补40指数、家种100指数则出现了小幅走低的态势,而感冒40指数、香料20指数、野生99指数继续收红。从11月份药市走势来看,滋补、感冒板块的热销季节已经来临,该板块的品种走势开始逐步转旺,市场的购销积极性开始慢慢的体现出来。预计在2012年的最后一个月里,市场行情仍然向好。  相似文献   

14.
新药城开业不久,商户搬迁工作正接近尾声,但由于天气炎热,市场处于销售淡季,致使药市客流量稀少,市场交易十分清淡,大多数药材品种价格下跌,仅有少数品种因减产、货源短缺或人为囤积等因素影响价格略有上升。具体市场行情如下:  相似文献   

15.
近期药材市场销售进入旺季,市场大货走动顺畅,小批量交易活跃,大部分中药材品种价格均有不同幅度的上升,下跌品种极少,市场销售状况明显好于药交会前期。具体市场行情如下: 参类品种继续走畅,价格趋升。北沙参市场继续走畅,但由于上市量较大,价格有下滑趋势,现  相似文献   

16.
近期中药材市场的交易格外冷清,一方面由于农村正处在"三夏"大忙季节,另一方面现在正是药材的销售淡季,不少中药材品种已进入霉蛀期,经营者不敢入手购货,多是零星交易,致使药市客流量减少,交易量明显下降,大多数药材品种价格稳中趋降.具体市场行情如下:  相似文献   

17.
当前中药材市场低迷解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当前中药材市场行情如江河日下,落价的品种接踵而至,涨价的药材廖若星辰;多数药材销售处于“短路”或“休眠”状态。笔者就当前中药材市场行情低迷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经营者应该正确对待市场行情的变化,从而把握商机。以下分析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随着旺销季节的到来,热点品种不断。一个接着一个涨价,五味子、连翘、花椒、杏仁、赤芍、羌活、款冬花、丁香、白芷、半枝莲等相继升价,但也有部分品种由于库存量大或种植面积较多,供大于求,走势不畅,价格下跌。 党参 党参的市场价格近年来大起大落,1990、1994年最低时仅2元多(千克价,下同),在1992、1997、1995年曾出现过20元左右的高价。生产的不稳定和气候变化,决定了党参的价  相似文献   

19.
今年上半年全国17个中药材专业市场都处在市场疲软、大货成交量减少、价格下跌,多数经营者处于亏损的地步.湛江也不例外,80多户批发企业境况不好日子难过.销售品种、数量、金额上与去年同期对比降幅较大,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了5.3%、44.1%和51.42%.现综合情况作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20.
2005年,药农药商得到双赢,中药材市场创造了辉煌,对此,大家认识一致,是中药材价格向价值靠拢的体现。但是,进人2006年,药市行情逆转,整个市场被沉闷、压抑所笼罩,经营者更是被茫然、谨慎所控制,这一方面表现了药商和市场的成熟,而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被夸大了的负面影响带来的心理压力所产生的作用。2006年第一季度至今,市场行情依然萎靡不振,药商心情依然低迷沉重,面对新形势和新问题,需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明确的思路,以共同深入地探讨药材市场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