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 探讨精细化管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及感染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月泽州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手术患者病历资料,2018年1月—2019年6月行常规手术室管理的50例为对照组,2019年7月—2021年1月行精细化管理的50例为观察组。比较2组护理质量、医院感染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理配合、护理记录、手术环境及器械管理评分高于对照组,医院感染总发生率为6.00%,低于对照组的22.00%,护理总满意度为98.00%,高于对照组的84.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术室精细化管理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降低医院感染率,并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李冰  马晓楠  昌亚慧 《中国医药导报》2009,6(30):125-125,128
手术室器械清洗与中心供应室一体化管理不仅能减轻手术室护士的工作强度,也便于手术器械的管理。我院从人员配备,设备配备,器械交接查对、运送,清洗包装和科学化管理6个方面来实施该一体管理的理念和模式。该一体化管理模式不但降低了手术室护士的工作强度,也确保了手术器械的清洁度和使用寿命,更加提高了院内感染的质量。手术室器械清洗与中心供应室一体化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专人管理手术室腔镜器械在腔镜消毒保管中的应用效果,深入评价专人管理腔镜器械的有效性及医生满意度.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4年5月两年间,于本院进行传统管理方式的腔镜手术150例为对照组,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两年间,于本院进行专人管理新型管理方式的腔镜手术150例为观察组.分别统计两组腔镜器械遗失率,损坏率,返洗率,并对医生满意度进行分级评价.结果观察组器械损毁0例(占0%),器械返洗2例(占2.7%),器械遗失1例(占0.67%),均转对照组更低(P<0.05);观察组医生术后十分满意123名,满意21名,不满意6名,整体满意率为96%,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专人管理手术室腔镜器械可以有效提高腔镜器械维护和清洗消毒效率,提高医生手术器械使用满意度,保障手术安全有序地进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细节管理模式在CSSD手术器械处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至6月对手术器械的处理采用常规管理模式设为对照组,2017年7月至12月对手术器械的处理采用细节管理模式设为实验组,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结果采用细节管理模式的实验组在手术器械清洗质量合格率、手术器械包装质量合格率、手术室服务满意度方面均高于对照组,手术包内器械差错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SSD在手术器械处理中融入细节管理模式,提高了手术器械的清洗及包装质量,提高了手术室服务满意度,提高了管理质量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6Sigma管理模式在手术室、供应室一体化手术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手术室与供应室一体化手术器械管理中运用6Sigma管理模式,采用自制护理管理效果及满意度调查表对管理后服务对象进行分层调查,并与实施6Sigma管理模式前进行比较。结果实施6Sigma管理模式后各指标包括手术室器械更换率、遗失损耗率、锐器伤发生率显著低于改进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士责任意识增强,物品包装合格率、无菌包合格率以及医生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6Sigma质量管理模式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失误,使手术室标准化护理的过程达到最优状态,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结合6西格玛管理方法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实践,探讨6西格玛管理方法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和效率及医师和患者满意度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2年12月和2013年1月~2013年12月进行的手术作为研究对象,前者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管理,后者为观察组实施6西格玛管理方法,两组从护士业务水平、手术器械仪器准备及清洁情况、手术室工作效率、麻醉师满意度、手术医师满意度和手术患者满意度情况进行效果比较。结果:实施6西格玛管理方法后,观察组护士业务水平、手术器械仪器准备及清洁情况、手术室工作效率、麻醉师满意度、手术医师满意度和手术患者满意度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各项指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6西格玛管理方法不但可以提高手术室护士业务水平,提高手术室工作效率,还可增加医师和患者的满意度,对手术室护理管理起到良好的作用,6西格玛管理方法对手术室护理管理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PDCA循环管理模式联合细节护理提高手术室安全管理及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6月在巩义市中医院手术室行手术治疗的患者200例,采取便利抽样法,在PDCA循环管理模式联合细节护理实施前,2018年10月—2019年1月在我院手术室进行手术的100例患者为对照组.实施后,2019年3月—2019年6月在我院手术室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00例.比较两组手术室安全管理、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环境合格率及空气洁净率显著增高,手术室感染率明显降低(P<0.05或P<0.01).观察组患者在服务态度、专业技术及手术室环境及满意度总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士配合度、消毒麻醉、器械准备及设备管理等分值显著增高(P<0.01).结论:PDCA循环管理联合细节护理可以降低手术室感染发生率,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及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了院质控小组对于手术室感染预防的实践效果。方法 2018年1至12月将院质控小组纳入我院手术室,分析对比纳入前(2017年1至12月)以及纳入后(2018年1至12月)我院手术室护理质量和感染发生情况。结果我院在实施了院质控小组管理后,在手术室环境及安全、危重患者护理、专科护理、基础护理、急救药品及器械等方面的评分均显著高于院质控小组管理前,且手术室器械感染率和手术室医源性感染率也显著低于院质控小组管理前,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立院质控小组对手术室感染进行预防,可大幅度提升手术室管理质量,实现对手术室污染的有效控制,同时也能最大限度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细节护理管理在手术室腔镜器械管理中的实施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在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75例手术室患者作为对照组,2016年初,我院在手术室腔镜器械管理中施行细节护理管理,选择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75例手术室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7.33%)高于对照组患者(88.00%),两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的护理安全评分(护理安全评分、消毒隔离质量评分、仪器设备管理评分、巡回护士配合技能、手术室器械准备)低于观察组患者,两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室患者在手术室腔镜器械管理中采用细节护理,可以提高护理安全质量,有助于患者接受后续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消毒供应中心对外来器械实施规范化闭环式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消毒供应中心对外来器械实施常规管理的情况设为对照组,将2018年2月—2019年2月本院消毒供应中心对实施规范化闭环式管理后的情况设为研究组,对比两组管理效果、医护人员对消毒的满意度情况。结果:(1)研究组器械损伤率、提前放行率、物品丢失率、消毒不合格率、湿包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研究组医护人员对管理的总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毒供应中心对外来器械实施规范化闭环式管理提升了合格率及医护人员满意度,减少器械损失,值得在消毒供应中心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细节管理措施在对手术室外来器械进行管理的效果进行分析观察.方法 抽取80台次在我院实施的手术治疗资料,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40台.A组采用常规的管理制度对外来手术器械进行管理;B组采用细节化管理措施对外来手术器械进行管理.对两组的器械情况、手术医生的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分析结果表明,B组器械的消毒合格率、器械完好率明显高于A组,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该组器械出现差错的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该组手术医生满意度明显高于A组,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手术室的外来器械采用规范化的细节管理措施,可以使手术室器械的消毒合格率和完好率得到有效保障,是手术医生的满意度进一步提高,有效避免手术器械出现差错,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应进一步使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区块链在消毒供应中心(CSSD)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CSSD收入的1 160件医疗器械包管理资料,将2020年1—12月采取常规管理期间收入的588件医疗器械包作为对照组,将2021年1—12月采用区块链技术进行管理期间收入的572件医疗器械包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管理质量、清洗质量、科室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管理质量中的器械清洗、包装管理、灭菌检测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清洗质量中的目测法、APP荧光法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科室满意度中的无菌物品供应满意度、物品回收及下送满意度及对无菌物品质量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区块链在CSSD管理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利于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升管理质量与清洗质量,进而提高科室人员的器械使用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责任分组管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1-6月于本院手术室工作的护士48名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年龄、学历以及工作时间分层随机抽样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名。观察组采用责任分组管理,对照组采用手术室常规管理,观察比较两组管理6个月后患者对手术护理满意度和手术器械检查情况、护理人员技能考核评分,以及医生对护理的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手术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340,P0.001)。观察组手术器械检查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6,P=0.04)。观察组基础护理、手术相关、仪器设备和健康教育知识考核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医生对术中配合、危重患者抢救、贵重仪器设备养护以及手术室环境四个方面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采用责任分组管理能够有效提升患者及医生对护理满意度,增进护理技能,有效使用手术室器械,是手术室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系统数据追溯分析在消毒供应中心(CSSD)质量管理中的运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CSSD的1 436件医疗器械包的管理资料,其中2020年6—12月采取手工记录期间进行管理的718件医疗器械包为对照组,2021年1—7月采取系统数据追溯分析期间进行管理的718件医疗器械包为观察组。对比两组器械管理质量、工作质量、科室器械使用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器械回收合格率、分类合格率、消毒合格率、清洗合格率、干燥合格率、灭菌合格率、包装合格率、储存合格率、发放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器械回收评分、器械分类评分、器械消毒评分、器械清洗评分、器械干燥评分、器械灭菌评分、器械包装评分、器械储存评分、器械发放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科室器械使用满意度为97.27%,高于对照组的87.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数据追溯分析能提升CSSD器械管理质量与工作质量,获得更高的科室器械使用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方亮  郑琴  周颖  王婷  熊晓云 《黑龙江医学》2017,(11):1123-1125
目的探讨鲶鱼效应式上台笔记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新护士培养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1-01—2013-12间进入手术室的28名新护士作为对照组,2014-01—2016-12间进入手术室的27名新护士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上台笔记管理办法进行培训,观察组采用鲶鱼效应式上台笔记管理模式进行培训。结果培训后两组手术室新护士各专科理论考核成绩、手术医生对其专科配合满意度、沟通能力满意度、应急反应满意度、物品准备满意度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同批次培训的新护士上台笔记评分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鲶鱼效应式上台笔记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手术室新护士培训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视觉标识管理对手术精密器械缺失率和损坏率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7-12月处理的手术精密器械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处理方法进行;将2015年1-6月的手术精密器械包作为观察组,除采用常规的处理方法外,包外再加用红色标识贴和包内改用紫色包布包裹精密细小器械进行提醒,产生视觉警示的作用.结果:视觉标识管理后,手术精密器械缺失率由0.32%下降为0.06%,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器械损坏率由0.28%下降为0.09%,手术室护士对精密器械处理的满意度由75.00%上升为95.24%,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视觉标识在精密器械的管理中能够起到很好的警示作用,有效地保护精密器械,降低精密器械的缺失率,节约医院成本.  相似文献   

17.
手术室器械清洗与消毒供应中心一体化管理不但有利于减轻手术室护士工作压力,提高护士的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更有利于手术器械的管理.我院从环境布局设备配置,人员配备,器械交接查对,运送,清洗包装和科学化管理六个方面来实施该一体化管理的理念和模式.不但降低了手术室护士的工作强度,也确保了手术器械的清洁度和使用寿命,更加提高院内感染的质量,手术器械清洗与消毒供应中心一体化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刘小飞  丛君玲 《当代医学》2010,16(18):122-123
目的探索医院手术室对外来器械管理的策略方针。方法通过对医院手术室外来器械管理的现状逐一进行分析找出目前制约医院手术室外来器械管理的真正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建议。结果改进后组手术器械使用满意度明显高于改进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改进后组手术器械合格率明显高于改进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医院外来器械管理是医疗安全医疗质量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消毒供应中心参与手术室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管理的效果.方法 我院自2016年2月起在手术室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管理中实施消毒供应中心参与活动,比较活动前、活动后的器械管理质量.结果 活动后,手术器械清洗、灭菌合格率均明显高于活动前(P<0.05),且医护人员对手术室器械清洗质量、灭菌质量的满意度及总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活动前(P<0.05).结论 消毒供应中心参与手术室医疗器械清洗、灭菌质量管理有利于提升器械管理质量,增强医护工作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角色转换在手术室护士护理教学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将2021年4—5月于本院临床见习的2020级护理专业轮转生90名,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名。对照组护生采用“教师授课—示教—学生练习”的传统教学法进行手术室护理教育,观察组采用“医生—巡回护士—器械护士—患者”角色转换教学法对见习阶段的护生进行手术室护理教育,比较两组综合能力成绩、见习效果的评价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生理论知识成绩、操作技能成绩、沟通技巧能力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组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教师对观察组护生对手术步骤及手术室工作程序熟悉度、手术物品准备熟练度、无菌技术操作规范程度、术中传递器械的熟练度、护理工作的积极性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教学内容及方式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角色转换教学模式在手术室护士护理教学中应用的效果显著,后续临床教学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