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甘油果糖和甘露醇联合治疗脑出血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甘油果糖和甘露醇联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 86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治疗组应用10%甘油果糖250 ml和20%甘露醇250 ml静脉滴注每6~8 h 1次交替应用,7 d后全部改用甘油果糖静脉滴注,q12 h,并逐渐减量,15 d后停药;对照组全部应用20%甘露醇250 ml静脉滴注q6~8 h治疗,7 d逐渐减量,15 d后停药。观察临床症状体征和脑水肿变化及肾功能、电解质的变化。结果 2组治疗脑出血疗效差异无显著性,但对肾功能、电解质的影响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甘油果糖和甘露醇联合治疗脑出血安全有效且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脑出血接受甘露醇联合甘油果糖联合治疗的价值.方法:选取脑出血患者120例,时间为2015年1月~2016年1月,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甘露醇治疗以及甘露醇联合甘油果糖治疗.结果:实验组神经功能评分、血肿、水肿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实验组肾功能异常几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出血接受甘露醇联合甘油果糖治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何芳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9):2880-2881
目的:观察甘油果糖与甘露醇联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及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12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6例),观察组应用20%甘露醇125ml和甘油果糖500ml静脉滴注,6~8小时1次,交替应用5天后全部改用甘油果糖,并逐渐减量连续使用15天后停药。对照组应用20%甘露醇125ml脱水治疗15天。所有患者均给予吸氧、控制血压和血糖,保持水电解质平衡、脑细胞保护等治疗。30天后均复查CT。结果:观察组30天后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T显示观察组56例血肿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血肿吸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肾功能损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甘油果糖治疗脑出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许雪清 《中国基层医药》2010,18(21):1666-1668
目的 探讨小剂量甘露醇、甘油果糖联合β-七叶皂苷钠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20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起效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B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C组起效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明显短于B组(均P<0.05).结论 小剂量甘露醇、甘油果糖联合β-七叶皂苷钠治疗脑出血临床疗效满意、起效时间短、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许雪清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2):1666-1668
目的 探讨小剂量甘露醇、甘油果糖联合β-七叶皂苷钠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20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起效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B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A、C组起效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明显短于B组(均P〈0.05).结论 小剂量甘露醇、甘油果糖联合β-七叶皂苷钠治疗脑出血临床疗效满意、起效时间短、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甘露醇联合甘油果糖治疗脑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16年11月在我院诊治的脑出血患者116例,按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8例.两组均给予吸氧、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脑细胞保护剂等常规治疗,合并高血压及糖尿病给予降压及降糖治疗,使空腹血糖不高于7.0mmol/L.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仅给予甘露醇进行脱水治疗,研究组采用甘露醇联合甘油果糖进行脱水治疗,比较两组疗效、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血肿范围、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血肿、水肿范围及NIHS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血肿、水肿范围及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甘露醇联合甘油果糖治疗脑出血的效果较好,可缩小水肿及血肿范围,改善神经功能,安全性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比治疗,分析甘油果糖和甘露醇治疗脑血管病的效果及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76例脑血管病患者分为3组,Ⅰ组为单纯甘露醇组61例,Ⅱ组单纯甘油果糖组57例,Ⅲ组甘露醇+甘油果糖组58例,均治疗2周,观察其疗效及不同时期对肾功能损害情况。结果 3组均能起到一定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5.26%、85.96%、91.38%,肾功能损害发生率18.03%、5.26%、3.45%。结论 3种治疗方法效果均比较明显,但甘油果糖脱水治疗及采用联合治疗脑血病对肾损害小。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甘露醇和甘油果糖联合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0年12月-2011年12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采用甘露醇治疗,观察组采用甘露醇和甘油果糖联合治疗方式,对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肾功能的损害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为60.87%和91.30%高于对照组的39.13%和65.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同时,观察组患者肾功能损害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甘露醇和甘油果糖联合治疗脑出血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甘露醇联合甘油果糖治疗脑出血的疗效。方法 127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和对照组63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甘露醇和甘油果糖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仅给予甘露醇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神经功能评分、病灶周边水肿、血肿范围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神经功能评分、病灶周边水肿、血肿范围较治疗前均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甘露醇和甘油果糖联合治疗脑出血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0.
王平 《首都医药》2007,(4):37-38
目的探讨甘油果糖注射液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脑水肿的效果。方法对高血压性、幕上性非丘脑出血患者进行治疗,分为甘油果糖注射液联合甘露醇治疗和单独应用甘露醇治疗两组,视病情渐减量,均给以相同支持治疗。根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相似文献   

11.
余健  陈宏尊  崔振华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7):2579-2580
目的 探讨甘露醇应用时间和剂量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神经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高血压脑出血患者300例随机分为全量组和半量组,全量组又分为A、B组,半量组又分为C、D组,全量组给予20%甘露醇250 ml/次,半量组给予20%甘露醇125 mL/次,A、C两组于发生脑出血12h后用药,B、D两组于发生脑出血12h内用药.用药前及用药1周后检查患者神经及肾功能.结果 全量组和半量组治疗均有效,总有效率分别为71.3%、72.7%,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C组治疗总有效率(92.0%、90.7%)显著高于B组、D组(53.3%、50.7%)(均P<0.05).全量组BUN升高超过7 mmol/L例数(61例)、Cr升高超过133 mmol/L例数(64例)显著高于半量组(17例、17例)(均P<0.05).结论 全剂量与半剂量甘露醇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均有效,但半剂量对肾功能损伤更小;疾病发生12 h后用药更利于高血压脑出血的控制,可以更好地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尼莫地平治疗急性脑出血7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前瞻性单盲方法,152例经CT证实的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6例,全部病例入院即给予20%甘露醇溶液250 mL,静脉滴注,bid,进行脱水降颅压及对症处理.治疗组加用尼莫地平30 mg,po,tid,意识障碍者予以鼻饲;对照组不加用其他疗法.疗程均为30 d.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CT片中血肿、水肿灶体积为指标,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血肿平均体积分别为(7.2±0.2),(15.9±1.2) mm3;水肿平均体积分别为(3.9±1.2),(10.1±4.2) mm3;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9.2±4.2),(17.3±8.2)分.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5).结论:尼莫地平是一种治疗急性脑出血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3.
孙沄 《临床医药实践》2012,21(3):166-168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依达拉奉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将8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分别在入院时及治疗后14 d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进行临床评价。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结局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依达拉奉对高血压性脑出血神经功能康复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治疗脑水肿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将自2008年3月至2010年5月来我科治疗的89例脑水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5例,给予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治疗,对照组44例,给予甘露醇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和对肾功能的影响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脑水肿的效果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能显著减轻对肾功能的损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治疗脑水肿与单独使用甘露醇具有相似的临床效果,但是可以明显减轻对肾功能的损害等,不良反应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小剂量甘露醇联合石龙清血颗粒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联合治疗组。对照组单独应用甘露醇125mL,q8h,连用10d;联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石龙清血颗粒10g,tid,连用10d。分别比较2组患者治疗15d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肿体积、水肿体积,并比较2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15d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减少、血肿体积及水肿体积显著变小(P<0.05),且联合治疗组较对照组疗效更明显(P<0.05)。2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小剂量甘露醇联合石龙清血颗粒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有利于血肿的吸收及脑水肿的减轻,能够改善脑出血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6.
高血压壳核出血48例患者随机分成3组,按出血量给药,通过定期 CT 扫描,与甘露醇比较,观察病情变化等方法评价甘油脱水效果。甘油纠正脑疝作用不如甘露醇迅速,显著效果在治疗1周之后,无反跳现象。2例出现轻微血红蛋白尿,不影响继续治疗。甘油和甘露醇合用可避免两者的副作用。此外,本文还提示按出血部位及出血量给药可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微创穿刺引流术(以下简称:微创)并中医辨证综合治疗中重型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方法 77例中重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入院先后分为治疗组47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在常规基础治疗上,仅采用微创血肿清除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根据临床不同中医证型采用辨证施治进行治疗,评定两组临床疗效、6个月后日常生活能力和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4.5%;对照组5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6个月后ADL评级,治疗组优良率79.3%,对照组72.2%,具有显著差异(P<0.05);合并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微创并中医辨证治疗中重型高血压脑出血可以降低病死率、减少并发症、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脑出血大鼠脑组织内神经生长因子(NGF)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变化,探讨神经营养因子在脑出血后脑损伤的作用。方法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和脑出血组,通过自体血脑内注射法建立脑出血动物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脑出血后3、6、12、24、48、72h、7d脑组织中NGF和BDNF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脑出血组6hNGF表达增加,12hBDNF表达增加,均于24h达高峰,与假手术组及正常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脑出血后可诱导NGF和BDNF蛋白表达增加,有利于对脑出血后损伤神经元的保护和修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观察持续颅内压(ICP)监测在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治疗中颅内压的变化,指导脱水剂的运用和调整,分析临床疗效,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本院脑外科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HIGH)患者86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给予基础治疗及甘露醇;观察组43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行颅内压监测,按照监测数值的变化及时调整甘露醇用量及治疗方案,并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良好率为58.14%,显著地高于对照组的32.56%(x2=5.6770,P<0.05);观察组甘露醇的平均总使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住院期间观察组电解质紊乱、肺部感染、肾功能损害、应激性溃疡及脑出血复发并发症率均显著地低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 对于HICH患者,持续ICP监测可以有效地指导脱水剂的灵活运用,并显著地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能够明显改善预后,在脑外科为一种较为理想的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微创与传统手术对高血压性脑出血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影响作用,以明确哪种方法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恢复效果更佳。方法 7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2组,微创组41例,传统手术组37例,均于手术后第3天进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相关指标检查,对比2组疗效。结果微创组术后第3天肾素、血管肾张素Ⅱ、醛固酮分泌均较传统对照组少。结论微创手术创伤及术中出血少,患者适应性强,术后血压调节系统肾素-血管肾张素-醛固酮系统恢复也较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