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胃大部切除术后胃肠动力紊乱   总被引:62,自引:0,他引:62  
胃大部切除术后胃肠动力紊乱是一种较常见的并发症。这种并发症有两种常见的表现形式:胃肠动力加快和胃肠动力减缓。1胃肠动力加快胃肠动力加快包括胃排空加快和小肠转运功能加快。前者主要见于倾倒综合征。这是胃大部切除术后,特别是以胃空肠吻合方式重建消化道时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胃肠动力变化及预测因素。方法 选取151例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每天从肠内营养开始时采用超声监测患者胃肠动力指数,每6小时动态监测1次,连续5 d。应用潜类别增长模型分析拟合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胃肠动力变化轨迹,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轨迹间的预测因素。结果 共拟合出低胃肠动力组86例(57.0%)和高胃肠动力组65例(43.0%)2种胃肠动力变化轨迹。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是否补充钾剂、是否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是否使用冰毯及肠内营养输注速度是2种轨迹的预测因素(均P<0.05)。结论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胃肠动力有高动力和低动力2种变化轨迹,补充钾剂、使用质子泵抑制剂、使用冰毯以及肠内营养速度>50 mL/h患者更易导致胃肠功能障碍,临床需据此有效实施肠内营养,以改善胃肠动力,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胃肠动力变化及预测因素。方法 选取151例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每天从肠内营养开始时采用超声监测患者胃肠动力指数,每6小时动态监测1次,连续5 d。应用潜类别增长模型分析拟合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胃肠动力变化轨迹,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轨迹间的预测因素。结果 共拟合出低胃肠动力组86例(57.0%)和高胃肠动力组65例(43.0%)2种胃肠动力变化轨迹。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是否补充钾剂、是否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是否使用冰毯及肠内营养输注速度是2种轨迹的预测因素(均P<0.05)。结论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胃肠动力有高动力和低动力2种变化轨迹,补充钾剂、使用质子泵抑制剂、使用冰毯以及肠内营养速度>50 mL/h患者更易导致胃肠功能障碍,临床需据此有效实施肠内营养,以改善胃肠动力,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不同麻醉下胆囊切除术后早期的胃肠动力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不同麻醉下胆囊切除术对术后胃肠动力的影响,采用胃肠测压法记录胃肠移行性动力复合波(MMC),对20例单纯胆囊切除术患者(全麻和硬膜外麻醉各10例)术后早期的胃肠动力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两组病例术后早期MMC活动均消失,术后胃肠动力的恢复远较传统认为的快。术后0.5~2小时小肠MMC重新出现,胃MMC在术后5.5~14小时恢复,术后22~43小时MMC完全恢复正常。进食能使术后早期MMC转变为消化期活动形式。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胃肠动力恢复的各项指标发现,在全麻或硬膜外麻醉下进行手术,其术后胃肠动力的恢复过程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胃十二指肠溃疡与胃肠动力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胃十二指肠溃疡与胃肠动力的关系上海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0032)宋陆军秦新裕胃十二指肠溃疡病人大都伴有胃肠动力异常,通常这些异常并不引起明显的临床症状,故未引起病人的注意。在治疗中,临床医生注重的是溃疡的愈合和症状的改善,也较少对胃肠动力变化给...  相似文献   

6.
目的:科学建立围手术期术后胃肠动力实验室指标评价标准。方法:应用文献研究、Delphi法、临床试验、实验室指标检测等方法,制订科学规范的《围手术期术后胃肠动力评价实验室评价标准》。结果:文献研究结果:围手术期术后胃肠动力恢复主要包括实验室检查指标胃电图、胃肠测压、胃阻抗测定、胃排空检测等;实验室检验指标胃动素、胃促生长素、胃泌素、血管活性肠肽(VIP)、一氧化氮(NO)、生长抑素等。Delphi法研究结果:经过5轮全国专家问卷咨询,形成《围手术期术后胃肠动力评价实验室评价规范》终稿,实验室指标包括兴奋性胃肠激素胃动素、胃泌素;抑制性胃肠激素包括VIP、NO;术后应激指标包括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去甲肾上腺素(NE);术后炎症指标包括白细胞介素-4、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标准发布:《围手术期术后胃肠动力评价实验室评价规范》已于2021年7月经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http://amr.gd.gov.cn/zwgk/tzgg/content/post_3345204.html)。结论:本项目是继《围手术期术后胃肠动力评价临床评价规范》后又一实验室评价规范,通过...  相似文献   

7.
孙益红  秦新裕 《外科》1997,2(4):200-202
目的:了解人胆囊切除术后早期胃肠运动的变化及自然恢复过程。方法:选择单纯胆囊结石病人20例,分为两且,分别在全麻或硬膜外麻醉直行胆囊切除。手术结束后采用胃肠测压法记录胃肠运动变化,持续至胃肠动力恢复正常。结果:两组病术后早期胃、十二指肠称赞移行性动力复合波(migrating motor complex,MMC)活动均消失,术后0.5 ̄2h十二指肠MMC重新出现,胃MMC在术后5.5 ̄14h恢复,  相似文献   

8.
胃十二指肠溃疡外科治疗不同术式与胃肠动力的关系   总被引:111,自引:0,他引:111  
胃十二指肠溃疡外科治疗不同术式与胃肠动力的关系上海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外科(200032)秦新裕胃十二指肠溃疡的手术方式主要有胃次全切除术和迷走神经切断术。这些手术由于改变了消化道原有的解剖关系或阻断了胃的部分乃至全部神经支配,可造成胃肠动力机能紊乱...  相似文献   

9.
口服红霉素治疗胃瘫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秦新裕 Pilo  MA 《普外临床》1995,10(2):114-117
实验犬8条,每次令口服一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并记录其肠道动力,结果发现口服红霉素和静脉给药同样能明显增加小肠动力。两种红霉素制剂,红霉素硬脂酸和红霉素硷,都具增加小肠动力的功效;而另外两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交沙霉素和螺旋霉素,却无明显的促进胃肠动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胃肠动力的变化是一个临床研究较少的领域,但SAP时病人腹胀、肠麻痹等胃肠动力紊乱现象却十分常见.继发于SAP之后的胃肠动力改变的机制复杂,胃肠激素紊乱、血浆钙离子水平的下降、炎症因子大量释放、腹内高压(IAH)及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CS)、胰腺炎相关腹水(PAAF)以及SAP时的胃肠上皮细胞的凋亡改变可能是产生该现象的部分原因,探讨SAP时胃肠动力的改变机制,有利于促进对该现象的更深层次的研究,为临床治疗SAP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就SAP时病人胃肠动力变化的相关概念、机制、临床意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