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3 毫秒
1.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在儿童重症肺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8例重症肺炎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4例。两组均给予化痰、吸氧和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纤维支气管镜进行干预,观察14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缓解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儿童重症监护室住院时间;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儿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及氧合指数水平;采集两组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痰培养,计算痰菌转阴率,比较两组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介素-6水平。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症状缓解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儿童重症监护室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或0.01)。治疗后两组血氧分压及氧合指数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研究组血氧分压及氧合指数水平较对照组升高更显著(P<0.05)。治疗后研究组痰菌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介素-6水平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研究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结论将纤维支气管镜用于儿童重症肺炎的治疗中,可快速缓解症状,改善动脉血气指标,提升痰菌转阴率,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有利于缩短病程并促进患儿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肠道去污联合肠内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治疗效果。方法将50例SAP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5例采用早期肠道去污联合肠内营养治疗,患者入院后立即在胃镜下放置鼻空肠螺旋管于Treitz韧带30cm以下,予大黄浸泡液行肠道去污,经鼻空肠螺旋管内滴注半要素营养液百普素;对照组25例行全胃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比较2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腹胀缓解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排便恢复时间)和炎症指标(白细胞计数)、营养指标(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及临床指标(继发感染率、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结果治疗组腹胀缓解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恢复排气排便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治疗后第1天2组白细胞计数及白蛋白、前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7天治疗组的前白蛋白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第14天治疗组白细胞计数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白蛋白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2组前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继发感染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应用肠道去污联合肠内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是安全、有效的,它可以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恢复,降低机体炎症反应,改善SAP患者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自拟理肺化瘀方剂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自拟理肺化瘀方剂治疗,观察1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气道高反应性的发生率。比较两组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8-异前列腺素、白细胞介素-5、白细胞介素-33水平。采用哮喘控制测试评分评定两组哮喘症状控制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气道高反应性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丙二醛、8-异前列腺素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研究组较对照组变化更显著(P<0.01);两组白细胞介素-5、白细胞介素-33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研究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1)。治疗后研究组哮喘控制测试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理肺化瘀方剂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显著,可降低气道高反应性,减轻机体氧化应激损伤和炎症反应,有效控制哮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阿德福韦酯联合鳖甲煎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肝硬化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2、血管紧张素-Ⅱ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72例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肝硬化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6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阿德福韦酯治疗,研究组给予阿德福韦酯联合鳖甲煎丸治疗,观察2个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肝功能(丙氨酸转移酶、白蛋白、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活动度)、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基质金属蛋白酶-2及血管紧张素-Ⅱ水平。结果 (1)临床疗效: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22%,对照组为77.78%,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肝功能:治疗后两组丙氨酸转移酶、总胆红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血白蛋白、凝血酶原活动度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或0.01),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3)炎症因子:治疗后两组白细胞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研究组显著低于对...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两种鼻饲肠内营养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营养输注泵鼻饲肠内营养法组(研究组80例)和传统鼻饲肠内营养法组(对照组80例)两组,对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高血糖发生情况及发生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糖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高血糖发生率、高血糖发生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的呕吐、反流、腹泻、便秘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但两组患者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营养输注泵鼻饲肠内营养法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传统鼻饲肠内营养法低,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炎性标志物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将10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依据痰液中潜在病原菌浓度分为感染组52例和非感染组50例,选取同期20名健康志愿者设为对照组.检测比较3组治疗前后血清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水平.结果治疗前3组血清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感染组血清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水平均显著高于非感染组和对照组(P<0.05或0.01),非感染组血清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感染组血清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感染组入组时血清降钙素原阳性检出10例(20.0%),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任意一项阳性检出17例(34.0%);感染组治疗前血清降钙素原阳性检出36例(69.2%),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任意一项阳性检出46例(88.5%).血清降钙素原阳性检出灵敏度为45.1%(46/102),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8任意一项阳性检出灵敏度为61.8%(53/102).结论联合检测血清炎性标志物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6与白细胞介素-8水平有助于临床准确判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细菌感染状况,为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对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接受的不同营养支持等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延迟性肠内营养(术后48 h后),研究组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术后24 h内)。观察不同时机下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和营养状况的影响,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1周后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患者治疗前微型营养评定(MNA)评分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均得到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患者腹胀、创口感染、肺部感染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患者呕吐、腹泻、便秘、消化道出血并发症发生率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治疗重型颅脑损伤能提高患者免疫功能,降低并发症和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8.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16):2927-2928
目的探讨行肠内营养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精细化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9月~2018年9月接受肠内营养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采用精细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腹胀、便秘、腹泻、肌肉萎缩、感染、抑郁、焦虑、转氨酶升高等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外周血淋巴细胞数、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水平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腹泻、感染、转氨酶升高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研究组腹胀、便秘、肢体肌肉萎缩、抑郁、焦虑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血清前白蛋白、血清白蛋白、淋巴细胞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血清前白蛋白、血清白蛋白、淋巴细胞均较干预前显著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行肠内营养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精细化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肠内序贯营养支持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科收治的12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制剂。观察组先给予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并逐渐过渡为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制剂。比较两组营养改善及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治疗7、14d血清总蛋白(TP)、清蛋白(ALB)、血红蛋白(Hb)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7、14d时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Ⅱ评分(APACHEⅡ)、胃肠功能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喂养不耐受、胃肠应激性溃疡、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营养达标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肠内序贯营养支持能有效提高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耐受性,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及胃肠功能,促进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初步探讨谷氨酰胺联合早期空肠营养(EENs)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该院收治的76例SAP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EENs治疗,研究组采用谷氨酰胺联合早期空肠营养(GEENs)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后第1、3、7、14天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外周血清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同时记录APACHEⅡ评分,观察两组患者腹痛缓解、腹部体征消失、胃肠道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及平均住院日,两组总有效率、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腹痛缓解、腹部体征消失、胃肠道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平均住院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组入院前评分APACHEⅡ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14d时研究组评分较对照组有明显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3天研究组的hs-CR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第7天IL-6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4d时TNF-α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对两组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对比中发现,研究组患者的IgG水平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在第7天、第14天时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但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IgA及IgM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EENs可通过调节SAP患者体内的炎性反应及免疫功能,有效改善SAP患者的一般临床情况,但未能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病人肠内外营养结合的临床应用意义及合理性。方法危重颅脑损伤病人56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29例,行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结合支持14 d;对照组27例,行全肠外营养(TPN)支持14 d。于治疗1、7、14 d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清总蛋白、清蛋白、血红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14 d时观察组血清总蛋白、清蛋白、血糖、血红蛋白及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t=5.068~87.655,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4)。结论重度颅脑损伤EN和PN结合应用,可以明显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提高重度颅脑损伤病人治愈率、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生态营养保护重型颅脑伤大鼠胃黏膜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生态营养对大鼠重型颅脑伤后胃溃疡指数(ulcerindex,UI)及胃黏膜血流量(gastric mucosal blood flow,GMBF)的影响。方法建立SD大鼠重型颅脑创伤模型,并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创伤对照组(I)、肠内营养组(enteral nutrition,EN)和生态营养组(econutrition,EC),创伤后喂养的第1、3、5天取胃黏膜标本,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测定GMBF,计算UI。结果EN组与I组相比,创伤喂养第3、5天UI下降明显,GMBF显著升高(P〈0.01,P〈0.05);EC组与I组相比,3个时相点UI均明显下降,GMBF显著升高(P〈0.01);EC组与EN组相比,创伤喂养第3、5天UI下降显著,GMBF显著升高(P〈0.05)。结论大鼠重型颅脑伤后给予生态营养可以增加胃黏膜血流量,降低胃黏膜溃疡指数,提示生态营养对重型颅脑创伤后急性胃黏膜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联合合生元制剂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肠道主要正常菌群(大肠杆菌、肠球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类杆菌和梭菌)、粪便分泌型IgA(SIgA)和感染性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49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4例,研究组25例;对照组于伤后24h~48h内采用肠内营养制剂(瑞素)开始营养支持;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在肠内营养支持的前14d联合合生元制剂(金双歧)。在肠内营养支持0d、4d、8d和15d分别采集粪便标本进行肠道主要正常菌群定量分析和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粪便SIgA。观察研究期间两组病人感染性并发症的差异。[结果]在肠内营养支持8d和15d,研究组大肠杆菌和肠球菌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高于对照组(P〈0.01);类杆菌和梭菌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肠内营养支持8d和15d研究组大便SIgA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的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3.33%比50.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普通早期肠内营养比较,早期肠内营养联合合生元制剂可有效改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肠道菌群失衡,上调肠道局部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脓毒症早期应用肝素钠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119例严重脓毒症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64例)和治疗组(55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于发生脓毒症后当日静脉泵入肝素钠2 mg·kg-1·d-1;对照组则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两组于治疗前及治疗1、3、5和10 d检测血小板计数(PLT)、D-二聚体、血乳酸水平,观察活动性出血情况,并进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 Ⅱ)评分.结果 除应用肝素钠外,两组患者感染和治疗情况以及APACHE Ⅱ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活动性出血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2.5%比5.4%,P<0.05).治疗组PLT在治疗1 d下降,3 d开始回升,10 d恢复到治疗前水平;对照组PLT在治疗1 d后呈进行性减少(P<0.05或p<0.01).治疗组D-二聚体在治疗1 d显著上升(P<0.01),3 d即显著下降,恢复到治疗前水平;对照组D-二聚体在治疗1 d显著上升,且持续增加至10 d(P均<0.01).治疗组血乳酸水平在治疗1 d显著上升(P<0.01),但以后的各时间点未再显著增加(P均0.05);对照组血乳酸水平在治疗1 d显著上升,且持续增加(P均<0.01).治疗前及治疗1 d两组PLT、D-二聚体、血乳酸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治疗3、5和10 dPL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D-二聚体、血乳酸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在脓毒症发生早期即开始应用肝素钠,可显著抑制PLT减少以及D-二聚体和血乳酸水平上升,减少微血栓形成,改善组织灌注,降低活动性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15.
唐静  朱京慈 《护理研究》2007,21(7):584-586
[目的]探讨含益生菌的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大鼠血清和胃黏膜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影响。[方法]建立重型颅脑损伤大鼠模型,将57只SD大鼠随机分为益生菌 肠内营养组(EC组)、肠内营养组(EN组)、创伤对照组(I组)和正常对照组(C组),于喂养后第1天、第3天、第5天取标本,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和比色法分别检测血清和黏膜中的SOD和MDA含量。[结果]EC组、EN组、I组与C组相比,血清和胃黏膜SOD显著下降(P<0.05或P<0.01),MDA升高明显(P<0.01);EC组、EN组与I组比较,血清与胃黏膜SOD活性明显增强而MDA含量显著下降(P<0.01或P<0.05);EC组在喂养第3天、第5天与EN组相比,血清和胃黏膜中SOD活性明显增强而MDA显著下降(P<0.05或P<0.01)。[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大鼠补充含益生菌的肠内营养,可显著增强血清和胃黏膜中SOD活性,从而促进清除血清和胃黏膜中MDA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富含胶原蛋白肽的肠内营养支持联合被动训练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胃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79例重型颅脑损伤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39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肠内营养,研究组实施富含胶原蛋白肽的肠内营养联合被动训练,对比两组呕吐、腹泻、胃潴留、便秘发生率及首次排便时间和达到肠内营养目标量时间。结果研究组呕吐、腹泻、胃潴留、便秘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首次排便时间和达到肠内营养目标量时间较对照组提前(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应用富含胶原蛋白肽肠内营养支持联合被动训练,可有效缩短首次排便时间和肠内营养目标量时间,降低呕吐、胃潴留、腹泻、便秘等胃肠道不良反应,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早期施行肠内营养干预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12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干预组采用十二指肠置管施行早期肠内营养,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延迟性胃肠内营养,比较2组患者营养疗效及并发症。结果干预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外周淋巴细胞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入院14 d后干预组颅内感染和肺部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结论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颅内感染和肺部感染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标准化处理流程在ICU肠内营养后胃潴留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100例接受肠内营养后并发胃潴留的ICU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胃潴留常规处理,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100例接受肠内营养后并发胃潴留的ICU患者作为观察组,给予胃潴留标准化处理流程,连续干预7 d后比较两组患者肠内营养喂养情况、营养指标、促胃动力药物用量以及误吸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肠内营养喂养达标率、肠内营养占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7 d对照组前蛋白、白蛋白、总蛋白明显降低(P<0.01),干预后7 d观察组前蛋白、白蛋白、总蛋白水平较入组当日无明显变化(P>0.05),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误吸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甲氧氯普胺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标准化处理流程能够提高ICU肠内营养并发胃潴留患者的肠内营养喂养达标率和肠内营养占比,改善营养状况,减少促胃动力药物用量,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肠内营养支持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胃肠屏障功能、炎性应激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65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33)和对照组(n=32)。观察组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术后24 h内),对照组行延迟肠内营养支持(术后24~72 h),均鼻饲2周。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胃肠屏障功能、炎性应激状态及营养状态。结果干预后,两组的IFABP、D-乳酸、DAO、IL-6、PCT、GLU水平及NEU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的Hb、ALB及PA水平均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给予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支持可改善其营养状态,有效修复肠黏膜损伤,改善胃肠屏障功能,减轻炎症应激状态。  相似文献   

20.
肠内免疫营养对烫伤大鼠肠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肠内免疫营养(EIN)对烧伤后肠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30%总体表面积Ⅲ度烫伤大鼠模型。64只Wistar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IN组和标准肠内营养(EN)组,另取8只大鼠作为伤前对照。EIN组和EN组给予等热量肠内营养液。分别取伤前对照及EN组、EIN组伤后1、4、7和10d检测肠黏液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浓度及血浆二胺氧化酶(DAO)活性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a)含量的变化,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肠黏膜组织TNF-αmRNA表达。结果烫伤后EN组和EIN组肠黏液sIgA浓度、血浆DAO活性、TNF-α含量和肠黏膜组织TNFamRNA表达均比伤前显著升高(P〈0.05或P〈0.01);EIN组肠黏液sIgA浓度、血浆DAO活性和TNF-α含量在伤后4、7和10d,肠黏膜组织TNF-αmRNA的表达于伤后1、4、7和10d均比EN组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与标准EN相比,EIN可明显减轻严重烫伤后肠黏膜损伤,其机制与增加肠黏液sIgA浓度、降低肠黏膜组织TNF-α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