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黄洁玲  刘晓雯  邓健 《河北医药》2012,34(11):1644-1645
目的 观察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血型不合溶血病的疗效.方法 选择2008年5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新生儿血型不合溶血病患儿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患儿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予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观察2组患儿治疗前、治疗后24 h、治疗后72 h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的变化,并比较2组患儿光疗时间、黄疸消退时间的差异.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儿治疗后24 h、治疗后72 h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5),其中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光疗时间、黄疸消退时间明显较短(P<0.05).结论 采用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血型不合溶血病可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单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白蛋白在治疗新生儿ABO溶血中的疗效.方法 将2004年10月至2010年10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81例新生儿ABO溶血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间治疗前后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及黄疸消退时间.结果 治疗后72 h,单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白蛋白治疗组,血清总胆红素为(78.51±16.58)μmol/L、黄疸消退时间(7.6±1.3)d,对照组为(102.64±21.86)μmol/L、(9.4±1.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白蛋白可有效阻断ABO溶血过程,迅速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缩短黄疸消退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溶血症的临床效果加以观察。方法临床在我院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实施治疗的100例新生儿溶血症患儿,将其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和对照组相比显著偏低,二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儿光疗时间、黄疸消退时间和住院时间和对照组相比,显著偏少,二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溶血症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并且可以对患儿光疗时间、住院时间以及黄疸消退时间显著缩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黄薇  周俊 《现代临床医学》2007,33(3):187-187
目的:观察总结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症疗效.方法:将符合ABO溶血症诊断、入院时黄疸出现时间<24 h的足月新生儿患儿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为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外均在入院48 h内1次使用IVIG且剂量为1 g·kg-1.观察两组病例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结果:治疗72 h后治疗组较对照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明显下降,两组间差异显著(P<0.01).结论: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症能降低血胆红素水平,早期大剂量使用疗效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早期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大剂量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随机分为IVIG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IVIG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1g/(kg.d)静脉滴注,连用1~3d。观察血清总胆红素动态变化、黄疸消退时间、住院时间。结果:IVIG组治疗后24小时、72小时后血清总胆红素值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黄疸消退时间明显缩短(P<0.01);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1)。结论:早期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能阻断新生儿ABO溶血病的溶血过程,可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疗效。方法于2015年4月~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ABO溶血病新生儿中选出74例,根据治疗方法差异分为两组,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治疗措施基础上给予丙种球蛋白静滴,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儿,且光疗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患儿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72h后,观察组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72h后,两组的血红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丙种球蛋白静滴有助于提高新生儿溶血的疗效,促进黄疸的消退,缩短治疗疗程,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e globulin,IVIG)在治疗新生儿ABO溶血中的疗效,为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将2010年1月至2011年10月在该院住院治疗的98例ABO溶血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IVIG治疗组,比较两组间治疗前后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及黄疸消退时间.结果 治疗72 h后,IVIG治疗组血清总胆红素( 105.11±46.56) μmol/L、黄疸消退时间(5.16±2.22)d,对照组为(142.23±47.47 )μmol/L、(9.02±2.1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VIG可有效阻断ABO溶血过程,迅速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缩短黄疸消退时间.护理ABO溶血患儿时应做好健康教育,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疗效。方法将41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IVIG组(22例)和对照组(19例),对照组给予白蛋白、茵栀黄静点、光疗、肝酶诱导剂等常规治疗,IVIG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400 mg/(kg.d),连用3 d,总量1 200 mg/kg。观察血清总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的动态变化,以及黄疸消退时间、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红细胞的变化。结果3 d后,IVIG组在血清总胆红素降低及皮肤黄疸消退时间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的光疗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的毛细血管RBC、Hb和HCT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而IVIG组此3项指标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IVIG对降低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有显著疗效,可有效防止或减轻溶血和高胆红素血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溶血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6例新生儿溶血病患儿采用套管留置针进行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加强术前准备和术中、术后护理。结果:26例患儿顺利安全完成换血治疗,术后24h血清胆红素平均下降50%,黄疸明显消退,有效减少了胆红素脑病的发生。结论: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操作方法简便易行,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并发症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研究主要就丙种球蛋白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ABO溶血过程中的临床护理展开分析讨论。方法选择我院2003年1月至2013年3月所收治的98例新生儿ABO溶血患儿作为研完对象,利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的患儿给予间断光疗,观察组的患儿给予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联合间断光疗来对其进行治疗,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经过72h的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值、住院时间以及黄疸消退时间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新生儿ABO溶血进行治疗时,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联合间断光疗可以迅速缩短患儿的病程、降低其体内的血清胆红素含量,在对此类患儿进行临床护理时,其关键点就是对丙种球蛋白的输注进行适当的护理,做好光疗前的准备工作,对患儿在光疗过程中的生命体征进行观察,并注重光疗后的护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单次高剂量和常规剂量静脉输注用人免疫球蛋白对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9年8月于我院新生儿科诊治的新生儿ABO溶血病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静脉输注常规剂量人免疫球蛋白,观察组静脉输注高剂量人免疫球蛋白。记录治疗后黄疸消退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蓝光照射时间,观察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比较两组治疗期间贫血发生率、换血率以及胆红素脑病发生率。比较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如发热、皮疹、拒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黄疸消退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蓝光照射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贫血发生率、换血率相比对照组下降(P<0.05),但均无胆红素脑病发生;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对照组下降(P<0.05)。结论:单次高剂量静脉输注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效果优于常规剂量。  相似文献   

12.
复方丹参注射液佐治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52例新生儿ABO溶血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7例,对照组25例,在相同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ml加入5%葡萄糖50ml静脉滴注,1次/d,连用3d。在治疗24h、72h后复查血清总胆红素,观察黄疸消退时间。结果:治疗24 h、72 h后治疗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黄疸消退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能明显缩短疗程,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分为两组,A组(大剂量组)45例,B组(普通剂量组)45例,两组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A组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剂量为1.0 g.kg-1.-d 1,B组为0.5 g.k-g 1.d-1。结果:治疗72 h后血清胆红素值A组低于B组(P<0.05),A组患儿皮肤黄疸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均较B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大剂量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能迅速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3M透明敷料在新生儿黄疸双面蓝光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新生儿黄疸者80例分为两组,各40例,所有患儿均采用双面蓝光治疗,对照组采用手套脚套包裹,观察组采用3M透明敷料覆盖,比较两组患儿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发生率、换血治疗率及皮肤破溃感染情况,并统计两组黄疸消退时间、照射蓝光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发生率、换血治疗率及皮肤破溃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黄疸消退时间、照射蓝光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3M透明敷料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可达到缩短住院时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黄疸茵陈颗粒辅助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疗效。方法入院当日即采静脉血测定血清胆红素值,对照组常规给以蓝光治疗,同时补液,酶诱导剂。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疸茵陈颗粒,每次1/3包,2次/d,共4~5d。两组病例均在治疗48h后采静脉血测定血清胆红素值,记录肉眼观察皮肤黄疸消退时间。结果两组血清胆红素水平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前清血胆红素水平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48h血胆红素水平经统计学处理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黄疸茵陈颗粒辅助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较单纯蓝光治疗血清胆红素水平下降速度快,皮肤黄疸消退时间短,可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三黄汤结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观察与护理。方法入院当日即采静脉血测定胆红素值,对照组给予单独使用蓝光照射。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三黄汤,配合有效的护理。两组病例均在治疗72h采取静脉血测定胆红素值,记录肉眼观察皮肤黄疸消退时间。结果两组血清胆红素水平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且治疗组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72h血清胆红素水平经统计学处理P<0.05。结论三黄汤结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配合精心的护理,较单独使用蓝光照射治疗,血清胆红素水平下降速度快,皮肤黄疸消退时间短,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特点,探讨其诊治方法。方法选取来宾市人民医院36例新生儿溶血病患儿,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诊治资料,总结黄疸出现时间、血清学检查结果的特点,给予蓝光照射、口服苯巴比妥钠、静脉注射人血白蛋白、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等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血清学监测结果抗体释放试验阳性率100%,DAT阳性率41.7%,游离抗体试验阳性率86.1%;1例患儿入院时胆红素脑病经治疗后好转,其他35例无发生胆红素脑病;所有患儿光疗后黄疸减轻,无换血患儿;36例均治愈出院,平均光疗时间(50.2±16.5)h,平均黄疸减轻时间(5.0±3.5)d。结论新生儿ABO溶血病血清学检查以抗体释放试验结果阳性率最高,诊断可以此为准,其他试验单项阳性应结合其他信息进行诊断,光疗可减轻黄疸症状,重症患儿早期给予丙种球蛋白,重症黄疸期给予人血白蛋白,均可改善患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于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64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电脑完全随机分组法,将之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两组分别有32例。常规组患儿接受早期低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即0.5 g/kg,而研究组患儿接受早期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即1.0 g/kg。统计分析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1 d、2 d、3 d后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黄疸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为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予以早期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促使其黄疸尽快消退,早日康复出院。值得临床借鉴普及。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新生儿黄疸使用短时多次蓝光照射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74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患儿接受长时连续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患儿接受短时多次蓝光照射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及治疗后48、72 h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  相似文献   

20.
新生儿溶血病可因红细胞破坏过多,迅速出现黄疸和贫血,严重者常导致新生儿胆红素中毒性脑病,甚至死亡。治疗要点为迅速降低血清胆红素浓度,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以降低新生儿的死亡率和后遗症。在临床治疗上,大多数的病例通过光疗,部分病例经过换血和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能达到治疗的目的。但亦有极少数重症病例虽经上述方法治疗,也难以达到理想的治疗目的。笔者发现2例重症病例,经过光疗,地塞米松,三次换血和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亦未能奏效,黄疸持续上升,予加用甲泼尼龙治疗后,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 1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