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了解安定区城区中小学生HBsAg的感染状况,掌握乙型肝炎的流行规律,为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结合学生体质健康监测,抽取受检学生空腹静脉血3~5ml,采用速率法作肝功能常规检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作HBsAg检验。结果安定区城区中小学生HBsAg总阳性率为1.31%;小学生阳性0.68%,中学生阳性率1.73%,经统计学处理,中小学生HBsAg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χ^2=98.34,P〈0.05),中学生HBsAg阳性率高于小学生;男生阳性率1.58%,女生阳性率0.99%,经统计学处理,男女生HBsAg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χ^2=98.34,P〈0.05),男生HB—sAg阳性率高于女生。结论从此次HBsAg感染率的调查可以看出,安定区城区中小学生HBsAg感染率低于国内自然人群的感染率,说明与近几年来乙肝疫苗规范接种有关,同时说明接种乙肝疫苗是控制乙肝的最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朱华  熊灏 《卫生职业教育》2006,24(13):120-122
目的了解我院入学新生乙型肝炎病毒(HSV)感染情况及变化趋势,以加强对HBV的预防和控制,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我院2001-2005年入学新生3791人HBV标志物(HBVM)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新生HBsAg平均阳性率为10.08%,男生13.45%,女生8.97%,男生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61,P〈0.01)。HBsAg阳性ALT异常率为7.33%(28/382)。5年新生HBsAg阳性率呈明显下降趋势,共下降6.32个百分点。HBsAg阳性的7种模式中,以“1.3.5”阳性和“1.4.5”阳性为主,分别为45.81%和30.89%,二者总阳性率为76.70%。抗-HBs阳性率较高,阳性率为54.73%,以单纯抗-HBs阳性为主,占74.17%。结论我院新生HBsAg阳性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8.83%),也高于全国部分大学生平均水平(8.40%)。应加强对“1.3.5”阳性和“1.4.5”阳性且伴有ALT升高学生进行治疗、跟踪、复查;对易感者进行乙肝疫苗接种;同时,对学生进行乙肝健康教育,加强对传染源的管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入学新生HBsAg携带状况,为制定乙肝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年至2007年4799名入学新生采用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胶体金诊断试剂条进行血清中HBsAg检测分析。结果:HBsAg总阳性率为2.38%,其中男生HBsAg阳性率显著高于女生(P〈0.01);城镇学生HBsAg阳性率与乡村学生差异不明显(P〉0.05)。外省生源HBsAg阳性率明显高于本省生源(P〈0.01)。结论:入学新生HBsAg携带率低于全国普通人群平均水平,但仍应重视乙肝的监测与防治工作,加强学生健康教育,大力推广乙肝疫苗接种,降低HBV的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我市高中学生乙肝表面抗原(HBsAg)、丙氨酸氨基移换酶(ALT)阳性情况,为学校有效控制肝炎在学生中的传播提供依据。方法 对16703名参加高考的学生采用ELISA法检测HbsAg、采用速率UV比色法检测ALT。结果 HBsAg阳性率为3.48%,低于社会人群9.09%的携带率,男生阳性率(4.30%)高于女生(2.34%)。ALT阳性率为4.05%,男生(6.06%)高于女生(1.27%)。结论 应加强高中学生的健康查体,乙肝疫苗的预防接种,肝炎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等工作,降低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率和肝炎发生率,保证学生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新生HBV携带状况,为乙肝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2007年入学的新生共6664人进行HBsAg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HBsAg阳性371例,阳性率5.56%;其中男生阳性率7.38%,女生阳性率4.17%。男生阳性率高于女生,不同性别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该校HBV感染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加强乙肝疫苗接种,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某高校1930名师范类大学生贫血状况及发病原因,并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方法对1930倒师范类大学生,进行血常规检测。结果1930名师范类大学生贫血率为23.47%。其中男生为19.33%,女生为25.61%,女生贫血率明显高于男生(Χ^2=9.51,P〈0.01)。城市学生贫血率为10.14%,农村学生贫血率为14.15%,农村学生贫血率高于城市学生(Χ^2=5.59,P〈0.05)。粤南地区学生贫血率为16.06%.粤北地区学生贫血率为27.20%,粤北地区学生贫血率高于粤南地区学生(Χ^2=6.50,P〈0.05)。结论贫血与性别、地区、饮食营养结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某市高考学生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并分析HBV感染者的肝功能情况。为制定相应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我院2009年3883名高考体检学生的HBsAg和HBsAb,同时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结果HBsAg阳性率为2.68%,男生与女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男生为1.73%,女生为0.95%; 未接种乙肝疫苗学生HBsAg阳性率高于接种疫苗者(P〈0.01); ALT(ALT〉40IU/L为异常),在所有体检学生中异常率为7.52%,男生与女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生为6.23%,女生为1.29%。结论对高中生应加强传染病相关知识的宣传,继续加强乙型肝炎疫苗的接种,预防HBV的传播。  相似文献   

8.
广东药学院2003年新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我院 2 0 0 3年新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 ,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酶联免疫法对 2 0 0 3年 14 83名新生统一进行乙肝五项标志物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检测。结果  2 0 0 3年新生HBsAg阳性率10 .79% ,乙肝病毒感染率 2 3.33%。男生HBsAg阳性率 ,大、小三阳发生率均高于女生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P <0 .0 1、P <0 .0 5 )。结论 在学生中要进行乙肝健康教育 ,加强传染源管理的同时 ,对易感者进行乙肝疫苗接种。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大中专新生HBsAg携带状况,为制定乙肝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ELISA法对2000—2005年间江门市18218名大中专新生进行血清中HBsAg检测分析。结果大中专新生HBsAg总阳性率为11.22%。2000年HBsAg阳性率最高,为12.94%,后逐年下降,2005年最低,为9.85%;男生HBsAg阳性率显著高于女生(P〈0.01);各院校新生间HBsAg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江门市大中专新生HBsAg携带率高于全国普通人群平均水平。今后应加强全民健康教育,大力推广乙肝疫苗接种,这是降低HBV感染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国营加来农场学生乙肝表面抗原(HBsAg)感染状况,为制定防治乙肝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RPHA检测。结果:检测学生2692人,HBsAg阳性139人,感染率5.16%,不同单位学生的HBsAg感染率在2.06~13.24%之间,三个边远地区学校学生感染率明显高于农场中心学校的学生,差异有极显著性(X^2=19.35,P〈0.005);男女感染率分别为6.61%和3.64%,男性高于女性,(X^2=12.08,P〈0.005),各年龄组之间的差异亦有显著性(X^2=25.26,P〈0.005);中学生感染率10.15%高于平均水平的5.16%,且感染率随年龄的增长呈上升的趋势。结论:应加强乙肝防治知识的宣传及对学生乙肝的免疫水平和HBsAg携带率进行监测,推广乙肝疫苗的使用,加强免疫,降低HBsAg感染率。  相似文献   

11.
温岭市878名高一学生HBV感染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HBV在学生中感染状况,掌握乙肝在学生中的发生与流行规律,为乙肝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某中学高一年级878名新生采取静脉血液,采用ELISA进行HBV五项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结果:抗-HBs阳性率最高,占76.76%;其次抗-HBc阳性率为15.95%;HBsAg阳性率为8.66%;抗-HBe阳性率为8.57%;HBeAg阳性率2.73%;并且发现中学生中HBV感染除抗-HBs阳性外,以“HBsAg、HBeAg、抗-HBc”阳性和“HBsAg、抗-HBc、抗-HBe”阳性两种感染模式为常见,二合计为6.49%。结论:由于乙肝疫苗的接种和国家、学校重视学生管理等原因,目前中学生HBV感染率已有所下降,在HBV感染中男生感染率显高于女生,并且以“大三阳”和“小三阳”感染模式较为常见.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深圳市龙岗区中学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HBV血清标志物(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和谷丙转氨酶(ALT)。结果共检测的1250名中学生,HBsAg阳性者66人,阳性率为5.28%;初中学生HBsAg的阳性率低于高中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生的感染率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HBsAg阳性的学生中,HBV-DNA阳性率为53.03%,HBeAg阳性率为60.61%。结论HBV感染与家族乙肝病史、输血及血制品的使用有关。中学生HBsAg阳性群体处于乙肝病毒复制活跃期,有较强的传染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我校入学新生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情况,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344名学生进行肝功检测和HBsAg筛选,肝功能异常及HBsAg阳性者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乙肝“两对半”。结果 肝功能异常者25例,阳性率为7.27%,HBsAg阳性率为11.34%。男性HBsAg阳性率为8.14%,女性为3.20%。25例肝功异常者中24例HBsAg阳性。39例HBsAg阳性者中,16例HBsAg和HBcAb皆为阳性(男9例,女7例)。受检男性的e抗原及e抗体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女性。结论 我校学生中肝功能异常与HBV感染关系密切,男性HBV的感染率明显高于女性。  相似文献   

14.
金晓循 《中国热带医学》2012,12(9):1133-1134,1150
目的 为了掌握吉林市不同年龄段学生乙肝病毒感染状况及免疫水平,评价乙肝疫苗接种及纳入计划免疫的效果.方法 2008年在新生入学时查验预防接种证,同时采血检测表面抗原和表面抗体.实验室采用ELISA法进行抗原和抗体检测,利用excel电子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三个年龄段的学生的表面抗原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2.36,P< 0.05)表面抗体阳性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1.33,P< 0.05).表面抗原阳性率小学生最低,其次是初中新生,最高的是高中新生;而表面抗体阳性率高中生最低,小学生最高.男性表面抗原及表面抗体阳性率均高于女性,市郊居住的中学生表面抗原阳性率高于城市学生,小学新生组持证率、乙肝疫苗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最高,而高中新生组的最低.结论 加强乙肝疫苗免疫可以有效控制乙肝的发生与发展,而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的乙肝疫苗查漏补种可以做为高年龄组防制乙肝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广东省增城市某学院大学生和某小学小学生共4381人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a B Vinus,HBV)的感染情况。方法 采用ELISA方法分别检测HBsAg、HbsAb及HBeAg。结果 两所学校HBsAg阳性率7.56%、HBeAg阳性率5.71%(其中HBeAg阳性率75.53%)、抗—HBs阳性率53.14%。男性HBsAg阳性率为8.58%,显著高于女性的6.20%(P<0.01)。大学生及小学生的HBsAg阳性率分别为7.9%及4.9%(P<0.05),抗—HBs阳性率分别为49.7%及79.0%(P<0.01)。结论 被调查的增城市学生HBV感染率低于全国平均数10.30%,男性高于女性,大学生HbsAg高于小学生,而抗—HBs阳性率低于小学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乙肝病毒(HBV)在大学新生中的流行分布情况,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广州市三所高校新生的乙肝病毒五项标志物,酶动力学法测定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结果4162名大学新生HBsAg阳性总体携带率为13.55%;其中男生为16.11%,女生为9.86%,男生显著高于女生(χ2=18.285,P<0.05);HBsAg阳性的模式中以HBsAg、HBeAb及HBcAb同时阳性者比例最高达66.49%,其次为HBsAg、HBeAg及HBcAb同时阳性者占14.01%。结论广州市三所高校新生的HBsAg携带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对其防治工作不容忽视,在学生中加强乙肝健康教育和传染源管理的同时,对易感人群采取相应的乙肝疫苗注射等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东营市市区中、小学生乙肝标记物状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东营市2所中学和2所小学的3250名学生的血清检测乙肝表面抗原及抗体。在检测的同时,采用问卷方式调查学生乙肝疫苗的接种情况。结果检测的3250名学生中,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为2.55%,其中中学生的阳性率为3.48%,小学生为1.43%,中学生明显高于小学生。乙肝抗体阳性率为70.98%,其中中学生的阳性率为65.00%,小学生为78.23%,小学生明显高于中学生。接种乙肝疫苗的阳性率为73.14%,其中小学生为81.63%,中学生的阳性率为66.12%,小学生明显高于中学生。结论东营市市区中、小学生乙肝感染率比正常人群低,但中学生比小学生感染率偏高,乙肝疫苗接种率和抗体产生率比小学生偏低,应引起家长、学校以及社会各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估乙型肝炎(乙肝)患者血清乙肝病毒DNA(HBV-DNA)载量与血清免疫和生化标志物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214例乙肝患者血清, 分别用荧光定量PCR法、化学发光法和速率法检测血清中的HBV-DNA、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e抗原(HBeAg)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分析各标志物之间的关系。结果: 214例中, HBV-DNA阳性率为57.48%;HBeAg阳性率为28.04%。HBV-DNA载量与HBsAg和ALT水平均无相关关系(P>0.05), 但与HBeAg水平密切相关(P<0.01), HBV-DNA阳性组的HBeAg和ALT水平均明显高于HBV-DNA阴性组(P<0.01)。结论: HBV-DNA载量与HBeAg水平呈正相关关系, 与HBsAg和ALT水平无相关性, HBsAg水平作为HBV-DNA的替代方法仍需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9.
塘口镇学生应用乙肝疫苗控制HBV感染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了解塘口镇中小学生学前儿童HBv感染状况和应用乙肝疫苗控制HBV感染效果。方法 1997年应用ELISA法对全镇4811名中小学生学前儿童进行HBsAg检测,HBsAg阴性者进行乙肝疫苗三针基础免疫接种,3年后的2001年再对全镇4891中小学生学前儿童检测HBsAg。结果 1997年学生儿童HBsAg阳性率为13.4%,其中学前儿童、小学生、初中生的阳性率依次为8.1%、14.6%和13.7%,学前儿童与小学生、初中生之间相比,其阳性率具显著性差异,小学生与初中生相比无显著性差异;2001年学生儿童HBsAg阳性率为7.3%,其中学前儿童、小学生、初中生的阳性率分别为3.1%、6.5%和11.1%,三者之间相比具显著性差异。2001年学生的阳性率比197年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塘口镇在中小学生和婴幼儿学前儿童中开展乙肝疫苗的预防接种可有效控制HBV感染。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大学新生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为学校乙型肝炎(乙肝)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及对策。方法对2009年入学新生采集静脉血,检测乙肝两对半和肝功能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提出干预策略。结果本次检查3 196名,HBsAg阳性率为2.69%,其中男生阳性率3.39%,女生阳性率2.26%,男生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LT异常率4.66%,HBsAg阳性且ALT异常者占0.28%;HBsAg阳性者中华东地区占40.7%,地区差异明显。结论为预防和控制HBV在高校内传染,应加强新生中HBV及ALT的检测,并采取综合防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