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四磨汤对剖宫产术后产妇肠蠕动恢复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6月-2011年3月于许昌市中医院妇产科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100例产妇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于术后6h口服四磨汤;对照组按剖宫产术后常规处理,未干预肠功能恢复。结果:治疗组产妇肠蠕动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结论:四磨汤有利于剖宫产术后产妇肠蠕动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耳穴埋豆促进剖宫产术后肠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30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术后常规护理,观察者在术后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术后回室后30分钟予相应耳穴埋豆并指导产妇自行按压的方法。结果:观察组的腹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者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耳穴埋豆法能促进剖宫产术后肠功能的恢复。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对胃肠道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80例胃肠道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40例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综合的护理干预,对两组术后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及首次排便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肠蠕动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胃肠道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四磨汤口服液对剖宫产术后使用硬膜外镇痛泵的初产妇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87例剖宫产术后使用镇痛泵的初产妇,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45例,术后6 h予四磨汤口服液,每次20 mL,每日3次口服。对照组42例,术后予常规饮食、治疗和护理。观察2组肠蠕动开始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腹胀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肠蠕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提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腹胀发生率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口服四磨汤口服液能促进术后使用镇痛泵产妇肠功能恢复,产妇可早进食补充营养,有利于乳汁的分泌。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中药外敷配合穴位按摩对促进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27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35例。观察组产后给予中药外敷配合穴位按摩,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产后肠蠕动恢复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结果:观察组产妇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及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外敷配合穴位按摩有助于促进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和全身情况恢复,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通气汤对剖宫产术后产妇肠功能恢复及泌乳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剖宫产产妇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饮食调理和活动指导,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于术后6 h开始给予通气汤口服,连服2天。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泌乳情况及术后住院时间等。结果两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首次泌乳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产妇应用通气汤能有效促进剖宫产术后肠功能的恢复,不影响泌乳功能。  相似文献   

7.
运脾催乳汤对剖宫产术后肠蠕动及乳汁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运脾催乳汤对剖宫产术后产妇肠蠕动及乳汁分泌量的影响。方法:将20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对照组采用产科常规处理,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中药运脾催乳汤。结果:治疗组产妇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初乳分泌时间、乳汁满足新生儿需要时间及产后42d纯母乳喂养率等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运脾催乳汤对剖宫产术后产妇的肠蠕动及乳汁分泌有良性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胃肠道术后进行中医护理干预对患者肠功能恢复产生的影响。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开展中医护理管理,观察对比两组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及首次排便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干预能够促进术后胃肠排气、排便及肠蠕动,对肠功能的恢复产生积极的影响。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老年全麻腹腔非胃肠道手术后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110例老年全麻腹腔非胃肠道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55例,2组患者均给予围术期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比较2组患者术后腹胀程度、肠鸣音及首次肛门排气时间。结果干预组术后腹胀程度、肠鸣音恢复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均〈0.05)。结论对老年全麻腹腔非胃肠道手术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轻其腹胀程度,缩短肠呜音及肛门排气时间,对术后肠功能恢复有帮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艾箱灸联合整肠散贴敷对剖宫产术后排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剖宫产术后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0例。2组均给予术后常规护理,对照组采用整肠散贴敷脐部,观察组在整肠散基础上联用艾箱灸,观察2组产妇术后腹胀程度及首次肛门排气时间。结果:术后腹胀程度比较,观察组明显轻于对照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箱灸联合整肠散贴敷能够有效改善剖宫产术后腹胀情况,缩短剖宫产术后排气时间,促进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扶正祛邪,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促进剖宫产术后产妇的整体康复,提高产妇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自拟排气散灸脐配合针刺对剖宫产术后肠功能恢复和乳汁分泌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剖宫产患者按照数字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自拟排气散灸脐配合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首次肠蠕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初乳时间、乳汁满足新生儿需要时间及满足率。结果观察组产妇平均肠蠕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初乳时间分别为(19.25±7.85)h、(24.78±8.95)h、(22.82±10.92)h,较对照组的(27.45±6.45)h、(34.36±7.29)h、(30.78±11.45)h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满足率为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观察组平均满足新生儿需要时间为(52.75±16.24)h,较对照组的(60.78±16.45)h短,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排气散灸脐配合针刺可有效促进剖宫产术后产妇肠功能的恢复和乳汁分泌。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剖宫产后产妇肠蠕动的恢复时间及乳汁分泌量的变化,探讨穴位埋线法的干预效果。方法:将30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产科常规处理;观察组在产科常规处理基础上,选用足三里、上巨虚两穴,分别用羊肠线做穴位埋线。结果:观察组产妇术后的肠蠕动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初乳分泌时间、乳汁满足新生儿需要时间及42天纯母乳喂养率等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足三里、上巨虚穴位埋线对剖宫产术后产妇肠蠕动及乳汁分泌有良性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疼痛及促进康复的效果观察。方法:将24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120例和对照组120例,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产妇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妇疼痛的程度、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和首次下床时间。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产妇疼痛程度减轻,产妇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和首次下床时间缩短,(P〈0.05)。结论:针对性疼痛护理结合常规护理应用于剖宫产术后产妇,给予产妇相应的护理干预和指导,能减轻术后疼痛,促进术后康复,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在剖宫产术后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健脾通气合剂口服对剖宫产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70例行新式剖宫产术后24小时肛门未排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予以产科常规护理,观察组除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健脾通气合剂。观察2组干预后6小时、6~12小时、大于12小时肠鸣音恢复情况、首次肛门排气情况、排便情况。结果:干预后6小时、6~12小时、大于12小时肠鸣音恢复情况、通气情况、排便情况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剖宫产术后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口服健脾通气合剂有助于改善产妇改善胃肠功能,促进术后肠鸣音恢复、首次肛门排气、排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寻找促进手术后产妇康复的细节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2年1~12月间收治的行剖宫产术的产妇152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76例术后采取有效的细节护理措施,对照组72例术后采取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泌乳时间及第一次下床活动时间。结果观察组肠蠕动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泌乳时间及第一次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剖宫产手术后产妇有效的细节护理,能促进产妇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提高剖宫产术后产妇泌乳情况、肛门排气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行剖宫产的产妇161例,给予基础护理和心理干预,指导母乳喂养,指导产妇舒适的卧位,促进肠蠕动的恢复.结果:观察泌乳情况、肛门排气时间等.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剖宫产术后的母乳喂养率,使产妇自觉舒适,肠蠕动恢复更快.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护理内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于促进产科产妇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5月在深圳市宝安区福永人民医院产科分娩的剖宫产术产妇中选出82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产妇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术后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的应用有助于促进剖宫产产妇术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促进产妇的自我保健管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艾灸疗法对促进妇科腹腔镜术后肠蠕动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将19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与护理的基础上艾灸神阙、天枢、足三里、上巨虚,主要观察两组患者肠蠕动恢复的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结果:治疗组肠鸣音恢复时间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治疗能明显减轻妇科腹腔镜术后腹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赣州市南康区第一人民医院护理部对子宫肌瘤术后肠蠕动早期恢复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来我院施行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4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有2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观察两组不同护理方式对子宫肌瘤切除术后的肠道排气时间和排便的时间,以期观察对术后肠蠕动早期恢复的影响。结果:察组患者首次排气时间为(35±12)h,首次排便时间为(61±21)h,对照组首次排气时间为(49±15)h,首次排便时间为(78±19)h。两组患者的首次排气时间和排便时间具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促进手术后肠道蠕动功能的恢复,能显著改善子宫肌瘤术后肠蠕动恢复,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子宫全切术后中医穴位按摩的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将子宫全切术患者100例按照护理干预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中医穴位按摩护理;观察2组患者疼痛缓解有效率、子宫全切术后腹胀情况、肠蠕动恢复时间与肛门排气以及子宫全切术后尿管拔除后排尿情况、患者心理状态、护理满意度。结果:疼痛缓解有效率观察组为64%,高于对照组的32%(P0. 05);观察组中、重度腹胀发生率为22%,低于对照组的62%(P0. 05);肠蠕动恢复时间与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 05);观察组首次排尿时间较对照组早(P0. 05),观察组排尿成功率为98%,高于对照组的88%(P0. 05),且尿潴留发生率为2%,低于对照组的14%(P0. 05);子宫全切术后观察组患者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P0. 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4%,高于对照组的72%(P0. 05)。结论:子宫全切术后对患者实施中医穴位按摩护理,不仅能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疼痛与腹胀情况,而且能有效缩短患者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与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还能有效缩短患者首次排尿时间,提高患者排尿成功率,降低患者尿潴留发生率,同时能改善患者术后心理状态,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