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鱼腥草与肾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腥草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带根全。辛、寒 ,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排脓、利尿通淋的功效。其主要成分含鱼腥草素 ,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调节免疫等药理作用。在肾脏疾病中常用于治疗尿路感染 ,试用于蛋白尿、血尿 ,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症等  相似文献   

2.
鱼腥草在肾小球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腥草为三白草科蕺菜属植物蕺菜(Houuuyniacordate Thunb)的全草,因其茎叶搓碎后有鱼腥味,故名鱼腥草.性味辛、寒,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排脓、利尿通淋的功效.主要应用于肿痛吐脓、痰热喘咳、热痢热淋、痈肿疮毒.本文概述了近年来有关鱼腥草的有效成分、药理作用及在肾脏病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鱼腥草挥发油和水提液对糖尿病大鼠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及脂联素的影响。方法:采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配合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诱发大鼠糖尿病模型,经鱼腥草挥发油和水提液灌胃治疗8周后,观察大鼠血糖、血清胰岛素、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脂联素的变化。结果:鱼腥草治疗后,糖尿病大鼠的胰岛素抵抗、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脂联素均有一定的改善,与西药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鱼腥草挥发油具有较好的降低糖尿病大鼠结缔组织生长因子、改善脂联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螺旋水刀在肝切除术中的应用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群 《护理学杂志》2005,20(12):43-44
目的探讨减轻甲状腺手术后患者呼吸道症状的有效方法。方法将160例甲状腺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按甲状腺手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除常规护理外,术后6h开始给予鱼腥草、α-糜蛋白酶、地塞米松雾化吸入,2次/d,共3d。结果观察组术后痰阻感、咳嗽和吞咽痛等症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舒适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甲状腺手术后使用鱼腥草等超声雾化吸入进行预防性的治疗,可有效地减轻惠者的不适症状,促进其康复。  相似文献   

5.
鱼腥草注射液膀胱冲洗预防泌尿系感染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将103例重型脑外伤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采用庆大霉素8万U加无菌生理盐水250m1进行膀胱冲洗,观察组采用鱼腥草注射液30m1加无菌生理盐水250ml进行膀胱冲洗,均为2次/d,连续3—14d。结果,尿细菌培养阳性率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鱼腥草注射液有良好的预防泌尿系感染作用,效果优于庆大霉素。  相似文献   

6.
固金磨积片治疗77例非小细胞肺癌周岱翰1沈美玉1刘伟胜2李真喜2伍耀衡2我们研制的固金磨积片为人参、麦冬、绞股蓝、鱼腥草等组成的中药复方,有固气益肺、祛瘀消症的功效,对人肺腺癌裸鼠移植瘤和Lewis肺癌瘤株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能清除自由基和提高机体免...  相似文献   

7.
孙群 《护理学杂志》2005,20(24):43-44
目的探讨减轻甲状腺手术后患者呼吸道症状的有效方法。方法将160例甲状腺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按甲状腺手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除常规护理外,术后6 h开始给予鱼腥草、α-糜蛋白酶、地塞米松雾化吸入,2次/d,共3 d。结果观察组术后痰阻感、咳嗽和吞咽痛等症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舒适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甲状腺手术后使用鱼腥草等超声雾化吸入进行预防性的治疗,可有效地减轻患者的不适症状,促进其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鱼腥草与病毒唑联合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效果.方法:将我院门诊20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服用病毒唑,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鱼腥草.结果:经过治疗,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鱼腥草与病毒唑联合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可有效缩短病程,尽快控制病情,最大限度减少并发症,且毒副作用少,安全性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血管瘤的美容药疗郑庸,陈岩,郑楚南笔者近12年来研制“中药抗血管瘤素;CAA;ChineseAnti-angiomatin”外用治疗皮肤血管瘤涂药不痛,愈后无疤,达到了相当理想的美容药治疗效果,简介如下:CAA以鱼腥草为主的一种外用酊剂,该草有止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黄连、黄芩、鱼腥草、穿心莲、金银花对导管相关尿路感染常见细菌的体外抗茵效果。方法 5种中药配制成洗液,测定其抑菌环直径,并进行抗菌效价观察。结果 5种中药洗液对大肠埃希茵、金黄色葡萄球茵、表皮葡萄球菌、粪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抗菌作用,其中黄连和黄芩的抗菌效果较好。结论选择黄连和黄芩的洗液对导管相关尿路感染常见细菌具有抗菌作用,将具有重要开发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疗效。方法以中药仙草川甲戟参汤(仙灵脾、白花蛇舌草、鱼腥草、川芎、穿山甲、巴戟天、丹参、黄芪、黄柏等)基本方并加减,联合应用抗生素左氧氟沙星及自由基清除剂Vit E药物分两组对比治疗慢性前列腺炎178例,观察治愈率、总有效率、NIH—CPSI及最大尿流率(Qmax)。结果中西医结合组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为94.57%,西药组79.07%,差异有显著性(P〈0.005),NIH—CPSI及最大尿流率(Qmax)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是治疗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中草药注射剂与输液溶媒配伍前后不溶性微粒的变化。方法 用智能微粒检测仪分别测定配伍前输液溶媒(5%、10%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及与中草药注射剂(丹参、黄芪、血栓通、鱼腥草、穿琥宁)分别配伍后的微粒数目。结果 配伍溶液中不溶性微粒显著多于配伍前(P〈0.05,P〈0.01)。结论 溶媒与中草药注射剂配伍后微粒显著增多,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处方统计探讨黄芩在医疗机构门诊处方中的使用情况、用药思维和配伍规律。方法调查北京地区医疗机构门诊处方7682张,对其中含有黄芩的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黄芩处方占门诊处方的15.13%,其中黄芩剂量在6-15g范围的处方占88.83%,黄芩平均剂量为9.82g,黄芩处方主要用于治疗肺系、肝胆系、脾胃系、和妇科四类病证,这四类病证的处方占88.33%,临床常配伍柴胡、黄连、金银花、鱼腥草、半夏、桑白皮、白术等药物。结论黄芩临床使用广泛,配伍药物具有多样性和规律性。  相似文献   

14.
尿感康治疗慢性泌尿系感染的免疫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尿感康胶囊 (加味栝蒌瞿麦丸 )是临床上用于治疗慢性泌尿系感染的良药 ,具有清热利湿解毒、清心疏肝、健脾助肾等功效。资料与方法1 临床研究对象 选择 1999年 10月~ 2 0 0 1年 7月本院门诊及住院的 5 9例慢性泌尿系感染患者 ,诊断及病例选择标准参照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 1辑(1993年拟定 )。2 临床治疗方法 尿感康胶囊由瞿麦、鱼腥草、土茯苓、天花粉、茯苓、山药、附子、百合、乌药、柴胡组成 ,胶囊由青岛市中医药研究所提供 (批号 :0 0 11- 7) ,每次 4粒 ,1d 3次 ,口服。用药 6周为 1疗程。观察期间均停用其他治疗…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肝癌的非特异性主动免疫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非特异性主动免疫治疗系采用非特异性的免疫制剂,以增强网状内皮细胞活性,使外周淋巴样组织中的免疫活性细胞增殖,提高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能力,以发挥抗肿瘤的效应。这类制剂包括:①微生物及其制剂:如卡介苗(BCG)、短小棒状杆菌、溶血性链球菌(OK432)、混合细胞疫苗(MBC)、白喉杆菌、鼠伤寒杆菌等。②化学制剂:左旋咪唑、阿杀咪松等。③某些中草药:如人参、黄芪、刺五加、灵芝、党参、大蒜、黄芩、黄连、鱼腥草、蒲公英等。④生物制剂:主要为重组细胞因子,如IFN、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草药注射剂与输液溶媒配伍前后不溶性微粒的变化.方法用智能微粒检测仪分别测定配伍前输液溶媒(5%、10%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及与中草药注射剂(丹参、黄芪、血栓通、鱼腥草、穿琥宁)分别配伍后的微粒数目.结果配伍溶液中不溶性微粒显著多于配伍前(P<0.05,P<0.01).结论溶媒与中草药注射剂配伍后微粒显著增多,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7.
陈华秀 《护理学杂志》2001,16(11):677-677
静脉输液配药是临床护理操作之一。对有些药物 ,如刺五加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氧哌嗪青霉素等在配制过程中易产生泡沫 ,影响一次性排气。 2 0 0 0~ 2 0 0 1年 ,我科改进配药方法 ,配制 4 5 6例次 ,效果较好。1 方法首先将液体瓶立放在治疗台上 ,开启铝盖后常规消毒 ,再将液体瓶倒放在治疗台上 ,瓶口面向操作者。然后持注射器吸取药液后缓缓注入瓶内液体中 ,注药时 ,注意使注射针头不要露出液体表面。再将液体瓶正立 ,根据加药剂量的多少 ,抽出瓶内等量空气即可。2 讨论传统的静脉输液配药方法是将液体瓶正立 ,将药液直接注入液体瓶内 ,…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药坐浴用于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3月到2014年3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混合痔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外剥内扎术后给予中药坐浴治疗,中药的主要成分为二花20g、蒲公英30g、大黄30g、黄柏30g、鱼腥草30g、芒硝30g、地榆20g、槐角20g、五倍子15g。对照组则采用单纯外剥内扎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66.0%,观察组82.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疼痛期、住院时间、治愈时间均较短(均P<0.05)。结论中药坐浴应用于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的临床治疗具有确切的疗效,并且能够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创面愈合快,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9.
共轭亚油酸的皮肤分子药理及在皮肤科学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以下简称CLA)是一种存在于反刍动物如牛、羊等的乳脂和肉制品中的天然不饱和脂肪酸。20世纪80年代,CLA被发现具有抑制肿瘤发生的作用,从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之后,科学家们相继发现CLA还具有抗氧化、抗肿瘤、抗动脉粥样硬化、降脂减肥、提高免疫力、促进生长等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关于CLA与皮肤之间的关系文献报道较少,1985年,Pariza等首次发现CLA能降低小鼠皮肤癌的发病率。之后人们通过实验研究发现CLA具有有效清除自由基、延缓衰老、预防损伤等重要皮肤生理活性。  相似文献   

20.
中药在皮肤美容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美容是指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运用中药配制的粉类,膏类,溶液等美容制剂达到祛斑除皱,养颜驻容,延缓肌肤老化的美容。与现代化妆品相比较,利用中草药提取物作为添加剂的美容护肤化妆品具有以下显著的特点和优势:①中药历史悠久,品类齐全,剂型多样;②中药与中医药融为一体,具有明显的功能性;③中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具有中医理论特征,如整体观念、辨证论治、药性理论、复方配伍,与现代化妆品有不同的思路。总之,中药应用于皮肤美容具有药效稳定、持久、对皮肤作用温和、刺激性小、安全性高、疗效显著等特点。从近年的研究来看中药在美白祛斑、防晒、延缓皮肤衰老、痤疮及瘢痕的治疗等方面有着显著的作用。本文就中药在皮肤美容中的应用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