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坏疽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足是由于糖尿病血管、神经病变引起下肢异常的总称,因合并感染引起肢端坏疽称糖尿病足肢端坏疽,是糖尿病足发展的一个严重阶段。其发展快、程度高、后果严重,一旦发生坏疽,其截肢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40倍。我国糖尿病足的截肢率也高达30%左右。单纯的中医治疗或者现代医学治疗,疗效均不十分满意。笔者于2009年3月~2010年3月间,  相似文献   

2.
Oakley于1956年首先提出了“糖尿病足”的概念。1972年,Catterall将糖尿病足定义为因神经病变而失去感觉,或因缺血而失去活力,同时合并感染的足。1995年,中国第一届糖尿病足学术会议对其进行了新的注释,糖尿病足是由于糖尿病血管、神经病变引起下肢异常的总称,因合并感染引起肢端坏疽称糖尿病足肢端坏疽,是糖尿病足发展的一个严重阶段。  相似文献   

3.
蒙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病足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足是由于糖尿病血管、神经病变引起下肢异常,合并感染导致肢端坏疽的一群综合征。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发展的一个严重阶段。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在蒙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患者的肢端缺血,神经病变,末梢循环障碍,创而感染等方面取得满意的效果。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文琼 《湖南中医杂志》2010,26(5):106-107
糖尿病足是由于糖尿病所致血管、神经病变引起下肢感觉障碍形成溃疡(坏疽)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足部疼痛、皮肤溃疡和肢端坏疽等。我国糖尿病足患病率为0.9%~14.5%。糖尿病足属中医学“脱疽”范畴。主要是由于消渴日久,经脉瘀阻,血行不畅,肢端失养所致。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足是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糖尿病病人因末梢神精病变,下肢动脉供血不足以及细菌感染等各种因素,引起足部疼痛,皮肤深溃疡,肢端坏疽等病变.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足坏疽又称糖尿病性肢端坏疽,是2型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糖尿病足坏疽不但增加患者经济负担,还会导致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甚至需要截肢.在非创伤性截肢中,糖尿病足坏疽占54%以上[1].2002-2005年我院共收治46例糖尿病足坏疽患者,经针对原发病治疗,并加强对糖尿病足坏疽的护理,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肢端坏疽又称"糖尿病足",中医归于脱疽范畴.临床以肢端疼痛、感染、溃疡、坏疽,甚至指趾脱落为特征,是糖尿病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人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中医药对该病治疗有一定优势,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足又称糖尿病肢端坏疽,是糖尿病最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由于末梢神经病变,慢性进行性波及肢体大、中、微血管的特殊病变,以及细菌感染等多种因素引起的足部病变[1].  相似文献   

9.
中医药防治糖尿病足的临床研究进展及前景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糖尿病足又称糖尿病肢端坏疽,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祖国医学将其归属于“消渴脱疽”范畴。临床表现为肢端疼痛,感染溃疡,坏疽。发病机理主要是阴阳两虚、血脉瘀塞、肢端失养、外感湿热。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足的中西医结合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芦志娟 《河北中医》2007,29(4):361-362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管、神经病变引起下肢感觉障碍形成溃疡(坏疽)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主要表现:足部疼痛、皮肤溃疡或肢端坏疽等[1]。它是糖尿病人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糖尿病发生率的逐年升高,糖尿病足患病人数也在逐年增多,据统计,在我国糖尿病足患病率为0.9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足 (DiabetesFeet,DF)是由于糖尿病血管神经病变引起的下肢病变的总称 ,严重者可因合并感染引起肢端坏疽称为糖尿病肢端坏疽 ,是糖尿病发展的一个严重阶段。大量资料表明糖尿病足不但导致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下降 ,而且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和社会负担 ,有 5 %~ 10 %的患者需要行截肢手术 ,在非创伤截肢中 ,糖尿病患者占 5 0 %以上[1 ] 。目前中西医对此病尚缺乏理想的药物治疗 ,故研究治疗糖尿病足的有效药物 ,保护患者肢体功能 ,降低截肢率和死亡率是急需解决的问题。糖尿病足治疗方法多种多样 ,局部外治是其重要的一部分 ,中医的外…  相似文献   

12.
李淑梅  胡承晓 《河北中医》2007,29(11):1043-1046
糖尿病足是由糖尿病血管、神经病变引起的下肢异常改变的总称,因合并感染引起肢端坏疽者称为糖尿病肢端坏疽,属中医学消渴、脱疽范畴。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残、死亡和能力丧失的主要原因。5%的患者在确诊为糖尿病后,1年内即有周围血管病变的症状,随访12年后患病率增加到23%[1],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疗法在糖尿病足的治疗上取得一定进展,现综述如下。1病因病机的认识糖尿病足的病机目前多认为是气阴亏虚,瘀血阻络,外感湿热。奚九一[2]认为糖尿病足的发病基础为气虚津血无力运…  相似文献   

13.
周围血管病变与糖尿病肢端坏疽发病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造成的一种严重的慢性疾病,糖尿病足是其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而糖尿病肢端坏疽是糖尿病足发展的一个严重阶段和特有的临床表现,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最新的研究资料表明,我国糖尿病患者中下肢坏疽的发病率为2.6%,其中截肢率可达40%,且随着局部感染、缺血的加重,患者的累积病死率明显升高,由此也带来了巨大的医疗耗费。众多研究资料表明糖尿病肢端坏疽的发生与周围血管病变密切相关。因此,研究高血糖状态下血管病发生的机制,对于糖尿病足及肢端坏疽的防治具有重要作用。现将近年研究的主要机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性肢端坏疽又被成为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的重要并发症之一。糖尿病性肢端坏疽的发生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因此对糖尿病性肢端坏疽疾病的预防非常重要。近年来,临床实践研究证明,中医药防治糖尿病性肢端坏疽疾病有比较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中医外治糖尿病足研究近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糖尿病足 (DiabetesFeet ,DF)是由于糖尿病血管神经病变引起的下肢病变的总称 ,严重者可因合并感染引起肢端坏疽 ,称为糖尿病肢端坏疽 ,是糖尿病发展的一个严重阶段。大量资料表明糖尿病足不但导致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下降 ,而且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和社会负担 ,有 5 %~ 10 %的患者需要行截肢手术 ,在非创伤截肢中 ,糖尿病患者占 5 0 %以上[1] 。目前中西医对此病尚缺乏理想的药物治疗 ,故研究治疗糖尿病的有效药物 ,保护患者肢体功能 ,降低截肢率和死亡率是急需解决的问题。糖尿病足治疗方法多种多样 ,局部外治是其重要的一部…  相似文献   

16.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肢端坏疽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合并肢端特别是足部坏死性病变称为糖尿病足(坏疽),是糖尿病致残性并发症之一。导致足坏疽的原因有肢端中小血管循环和周围神经病变,引起局部缺血、缺氧、营养功能障碍,加上局部挤压、摩擦、碰撞、皮肤干燥破裂,或合并细菌感染等诸多因素。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足坏疽又称糖尿病性肢端坏疽,是2型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糖尿病足坏疽不但增加患者经济负担,还会导致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甚至需要截肢。在非创伤性截肢中,糖尿病足坏疽占54%以上。2002-2005年我院共收治46例糖尿病足坏疽患者,经针对原发病治疗,并加强对糖尿病足坏疽的护理,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足[1],又称糖尿病性肢端坏疽、糖尿病性动脉闭塞症,是糖尿病患者的慢性并发症之一.  相似文献   

19.
内外并治糖尿病肢端坏疽32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坏疽,多好发于足趾、足跟部,故临床上又称作糖尿病足、糖尿病肢端坏疽,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多为湿热邪毒凝滞经络阻隔气血,血运不畅,卫外不固,肌肤营运失养所致.故治法当以活血化瘀、祛腐生肌为主.气血通则正气扶,恢复肌肤抵抗外邪及再生功能.西医对晚期糖尿病坏疽病例多主张截肢抗感染治疗,患者心理上往往不能接受.运用红花注射液静滴配合生肌膏外用,有选择性治疗此类糖尿病肢端坏疽32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一类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而失去感觉,或因缺血而失去活动能力,合并感染所致的足患.主要表现为足部疼痛,皮肤溃疡及肢端坏疽.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率有明显增高的趋势,并发肢端坏疽率占2.8%~14.5%,是糖尿病致残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了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糖尿病足坏疽的发生,现将取得的一点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