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 毫秒
1.
《解放军医学杂志》2008,33(12):F0003-F0003
一、严重创伤及多发伤救治 在国内率先建立了以院前急救网(1985年),院内早期救治,手术、重要脏器功能支持监护及治疗一体化的严重多发伤救治模式。广泛开展合理容量复苏、损害控制外科策略、严重创伤后应激性溃疡胃镜下止血及手术等新技术。近年来通过规范院内早期救治流程,应用64层VCT等,  相似文献   

2.
创伤评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量化和权重处理的伤员生理指标或诊断名称等作为参数,经数学计算以显示伤员伤情严重程度的诸多方案总称为创伤评分。在评定创伤救治质量、预测预后和进行临床研究时,创伤评分是必不可少的量化标准,对多发伤、复合伤伤员尤其如此。现代创伤评分始于60年代,国外的...  相似文献   

3.
创伤后的免疫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磊 《人民军医》1997,40(1):13-15
创伤免疫学主要是研究创伤后机体免疫反应变化规律及其机制,以及与之相关的并发症发病机制及防治的一门学科。机体在遭受严重创伤后主要表现出两个方面的变化:一方面为过度的炎症反应状态,另一方面又因吞噬、杀菌等抗感染功能减弱使机体处于易感状态。l创伤后过度的炎症反应创伤后早期机体即可出现体温升高,呼吸、心率加快等表现,创伤愈重,表现愈明显,持续时间意长,严重创伤患者上述表现可持续1周以上。创伤后早期出现的上述症状并不意味着有感染灶,坏死组织、缺氧、应激以及感染等均可导致上述表现,即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  相似文献   

4.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是对“创伤-严重应激因素的一种重度精神反应。平时的交通伤、暴力事件、突发的自然灾害及其他任何导致恐惧、绝望、失控感、幻灭感的创伤事件均会导致PISD的发生;战时的残酷战争场面,会造成精神、心理上的深远而持久的影响,无  相似文献   

5.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创伤后应激障碍 (posttraumaticstressdisorder,PTSD)是对创伤等严重应激因素的一种重度精神反应。在平时 ,交通伤、暴力事件、自然灾害及其他任何导致恐惧、绝望、失控感、幻灭感的创伤事件均会导致PTSD的发生 ;在战时 ,战争则无疑成为最重要的创伤应激原。海湾战争结束后 ,从海湾战争回来的参战人员中出现了大量的战争应激反应战争PTSD ,其严重影响了海湾战争各参战国的社会秩序和退伍兵及其家人的正常生活。以美国为首的各参战国先后成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 ,对该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笔者着重就有…  相似文献   

6.
后基因组学与创伤医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创伤急救技术不断提高和急救系统不断完善,严重创伤患者伤后急速死亡率已明显下降,但是,伤后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如医院感染、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和因损伤组织修复障碍所致的各种伤残率却并无明显减少。数十年的临床观察和创伤基础研究虽为认识创伤并发症发生机制和损伤组织修复与再生过程积累了大量的实验资料,但是这些研究都是采用经典实验生物学方法,对创伤后的机体反应不可能形成系统的、整体的、本质的认知和理解。正因如此,目前对严重创伤的治疗缺乏从根本上防治伤后并发症和促进损伤组织功能性修复与再生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运用损害控制性手术(damage control operation,DCO)救治严重创伤患者,并选择适宜手术时机的临床应用。方法对于2008年8月~2011年1月收治的以DCO原则处理21例严重创伤、复合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患者损伤包括四肢骨折、四肢严重软组织撕脱伤。平均损伤严重度评分(ISS)30.3±2.1,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9.3±2.2。死亡1例,上臂截肢1例,2例感染治疗后痊愈;随访20例,结果满意。结论对严重创伤患者进行损害控制性治疗,选择适宜的手术时机,降低手术风险,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严重创伤病人ICU治疗期间再手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病人ICU治疗期间的再手术治疗。方法2000年1月~2006年12月对76例严重创伤病人在ICU治疗期间行再次手术治疗,其中58例为多发伤,ISS〉16分16例,≥25分42例;18例为单发伤,AIS评分均〉3分。所有患者均接受了早期急诊手术,其中43例早期行确定性手术,33例因伤情特别危重而行损害控制手术。在ICU治疗期间行损害控制手术的病人根据情况行确定性手术,40例常规手术的病人发生应激性溃疡、肠瘘、胸腹腔脓肿、胆囊坏疽、出血等继发性病变而行再次手术治疗。结果59例救治成功,救治成功率达77.6%;17例死亡,早期死亡主要原因为原发性损伤过重直接导致呼吸循环衰竭,后期主要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严重创伤病人在ICU治疗期间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诊断需要手术解决的继发性病变,一旦确定应及时手术治疗;行损害控制手术的病人需进一步完善诊断,尽量在48小时内行确定性手术,对全身情况不稳定、伤情复杂的病人,宜行分期多次手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预测交通伤后引起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发生的早期因素。方法对2004年3—9月人院的87例交通伤患者应用前瞻性随访方法,对早期因素致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进行预测研究。结果交通伤后患者症状自评量表(SCL-90)大部分因子得分高于常模(P〈0.05)。伤后3—4月PTSD发生率为31%,是否患PTSD两组间早期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是:人格、心理水平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早期预测因素为人格N因子和SCL-90中的精神病性因子(P〈0.05)。结论需对交通创伤患者尤其有神经质人格或精神病倾向患者及早给予心理救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高速公路交通伤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s,PTSD)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我院2002年1月-2004年1月收治的高速公路交通伤患者,采用ICD-10诊断标准,制定PTSD危险网素调查表,分析PTSD的发病率,临床表现及危险洲素。结果 高速公路交通伤患者中PTSD发病率为18.8%。主要临床表现有:睡眠障碍、控制不住同想创伤经历、感到与人疏远、与亲人感情变淡等。PTSD的发生与交通伤患者的性格特征、文化程度、家庭成员问的关系及是否遗留躯体残疾有关。结论 高速公路交通伤患者的PTSD发生率较高,针对易感人群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并进行早期干预,将有利于减少PTS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20 0 2年本刊共刊出论文 32 0篇 ,其中国家级、军队级、省部级及市级科研基金资助项目 70篇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资助项目 (973课题 )占 5 1.4%(36 70 ) ,从而较全面、系统地反映了我国创伤医学领域基础研究所取得的重要进展和重大成就。 2 0 0 2年本刊刊出了胸腰椎损伤、髋臼骨折、严重创伤后早期全身性损害、颅脑火器伤、交通伤、创伤愈合与组织修复、周围神经损伤、创伤急救与ICU、人工关节等 9期重点号共 40篇文章 ,其中临床论著占 6 0 .0 % (2 4 40 ) ,总结出了创伤诊断和救治的经验体会 ,以及创伤救治的新技术、新方法 ,对…  相似文献   

12.
李小林  王望生 《武警医学》1993,4(3):147-149
1520例车祸所致严重创伤,其部位以骨折(39.1%)、复合伤(22.3%)、腹部伤(16.8%)最多,伴有休克者806例(53%),需紧急手术者1473例(96.9%)。死亡46例(3%),其中伤后1小时内死亡31例(67.4%)。我们采用CRASH—PLAN检诊计划检诊,最大限度避免漏诊,提高了抢救成功率。提出医护人员在抢救严重创伤时应有高度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最大限度地争取抢救时机,提高严重创伤的急救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糖皮质激素受体调控与创伤应激紊乱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应激是机体对有害刺激 (应激原 )所做出的适应性综合反应 ,主要表现为以下丘脑 -垂体 -肾上腺 (HPA)轴兴奋为主的一系列神经内分泌反应 ,目的是使机体抵抗力增强、保持和恢复内稳态。一般来讲 ,应激反应的程度与应激原的刺激强度呈正相关 ,刺激越强 ,反应越强。但当刺激原过度强烈如严重创伤时 ,由于生物机体的高度复杂性 ,机体往往不能做出适度的反应 ,而出现应激低下或应激过度 ,统称为应激紊乱。机体一旦出现应激紊乱 ,则会导致严重的继发性损害 ,甚至危及生命。因此 ,严重创伤时机体应激反应的研究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 ,然而对应激…  相似文献   

14.
损害控制手术现广泛用于严重腹部创伤、骨关节创伤、颅脑创伤、胸部创伤及多发伤等,因此类患者病情非常危重,病理生理改变复杂,治疗涉及的矛盾众多,因此,应规范损害控制手术的各项技术,并解决好治疗过程中与患者病理生理变化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的问题,从而提高病人的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放射损伤对创面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放射损伤合并创伤称为“放创复合伤”,主要见于核爆炸、核事故和核恐怖活动。也可见于临床放疗等病例,其中创面或伤口愈合显延缓是一个突出的医学问题。电离辐射延缓创面愈合的机制是“以细胞损害为关键环节的愈合诸因素调控失调”.其中“细胞”同时包括造血细胞和修复细胞,而“损害”则同时包括数量和功能的损害。对放创复合伤创面促愈的一个重要原则是要同时考虑增加创伤局部造血细胞和修复细胞的数量。促进其功能。已经筛选获得了数种对放创复合伤具有促愈作用的药物和生长因子。成体多能干细胞的应用为放创复合伤等严重创伤的救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大型综合性医院应对突发性大规模群体性创伤的策略和方法.方法 回顾南京7.28爆炸案大规模群体性创伤伤员救治过程,总结大规模创伤救治的经验.结果 急诊科2小时45分钟共救治124人,其中严重多发伤及复合伤(ISS≥16)34人(27.4%).行清创手术118人次,损害控制性手术10例(8.1%).死亡1例(0....  相似文献   

17.
创伤患者的疼痛管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创伤后疼痛刺激及其所产生的应激反应,可造成患者机体、精神和心理的持久损害,即谓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综合征。如何消除创伤后患者的疼痛,减轻由于疼痛刺激所产生的继发性损伤,已引起医学界的广泛重视。但由于创伤患者的病情复杂性和时间紧迫性,其疼痛处理具有特殊性。笔者对创伤后疼痛管理的原则与方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非单一伤的名称探讨(附矿区多处伤134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非单一伤有许多名称,如多系统伤、多脏器伤、多发骨关节伤、多发伤、复合伤等。上述名称虽各有其含义,但无确切的统一标准,以致在创伤临床工作中出现混乱。此外,这些名称也常未能明确表达伤员伤情。因此有必要对上述名称给予科学的标准。创伤评分能较准确的评估伤员创...  相似文献   

19.
穿透性胸伤致膈肌破裂的伤情评估与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穿透性胸伤致膈肌破裂的创伤评分特点,并评价救治质量。方法 1970~1999年,我科收治穿透性胸伤致膈肌破裂患者28例,运用各种院内创伤评分指标对其进行评价。结果 创伤严重度评分(ISS)与穿透伤指数(PTI)、综合评分方法(TRISS、ASCOT)评分呈显著性相关,PTI仅与TRISS评分有相关性。全组生存率概率计算均≥0.5,即28例患者预测都应生存,实际死亡2例。休克组与无休克组比较,修正创伤评分(RTS)、ASCOT评分有显著性差别。结论(1)ISS较PTI评价穿透性胸伤合并膈肌破裂更合理,且宜以ISS≥20定为重伤标准。(2)解剖损害(ISS、PTI)在休克组与无休克组无明显差别,此为该类伤的重要特征。(3)仍须加强对此类伤的认识,以进一步提高救治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严重多发伤患者外周血清及内毒素对巨噬细胞核因子-κB(NF-κB)活性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 将带有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NF-κB重组质粒转染至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24小时后用创伤或正常血清、创伤或正常血清+内毒素(LPS)刺激该细胞6小时。本研究分4组:20例正常人外周血清为正常血清组,26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伤后1、3、7天外周血清为创伤血清组,同时设正常血清+内毒素组,创伤血清+内毒素组。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试剂盒分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LUC)的活性。结果 各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活性的检测结果:创伤血清组、正常血清+LPS组和创伤血清+LPS组均显著高于正常血清组(P〈0.01),创伤血清+LPS组也显著高于创伤血清组和正常血清+LPS组(P〈0.01)。创伤血清组和创伤血清+内毒素组伤后1天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活性明显增高,伤后3天达高峰,伤后7天降低,但仍高于正常水平。创伤后并发器官损害病人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活性显著高于无器官损害者,其死亡率也较高。结论 严重多发伤患者外周血清及内毒素刺激可明显增强巨噬细胞NF-κB活性。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活性检测可早期预测严重多发伤后的脏器功能不全或MO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