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与胃癌腹腔转移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4年8月于本院接受一线化疗的晚期胃癌患者150例,根据腹腔转移情况分为腹腔转移组(112例)和非腹腔转移组(38例),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年龄、性别、腹腔转移、CRP、白蛋白、ECOG评分对预后的影响,并比较腹腔转移组与非腹腔转移组的CRP、白蛋白和ECOG评分。结果 单因素生存分析发现CRP、ECOG评分、白蛋白和腹腔转移与患者预后有关,而性别和年龄与预后无关。多因素生存分析发现腹腔转移是影响胃癌预后的独立因素(P<0.001)。与非腹腔转移组比较,腹腔转移组CRP、ECOG评分升高,而血浆白蛋白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非腹腔转移患者比较,胃癌腹腔转移患者预后较差,系统性炎症明显增强,应从炎症角度为胃癌腹腔转移患者提供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原发灶不明癌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68例原发灶不明癌(腺癌46例,鳞癌22例)患者的临床和随访资料,对其临床特征、肿瘤标志物、血常规、肝功能等与生存时间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68例原发灶不明癌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23 d,1年生存率为16.6%.单因素分析表明,患者PS评分、是否肝转移、转移灶数目、癌胚抗原、乳酸脱氢酶、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及淋巴细胞计数与原发灶不明癌患者的预后有关(均P<0.01).Cox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PS评分≥2分、有肝转移、癌胚抗原高于正常值、乳酸脱氢酶高于正常值、血清白蛋白<35 g/L和淋巴细胞计数≤0.7×109/L是原发灶不明癌患者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按具备不良预后因素的数目,将患者分为3个亚组,即0~1个不良预后因素组、2~3个不良预后因素组及4~6个不良预后因素组,各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390、138和77 d.0~1个不良预后因素组的生存率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3个不良预后因素组与4~6个不良预后因素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患者PS评分≥2分、有肝转移、癌胚抗原升高、乳酸脱氢酶升高、血清白蛋白降低和淋巴细胞计数减少是原发灶不明癌患者的独立不良预后因素,同时具备两个以上不良预后因素的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3.
影响晚期大肠癌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与目的:晚期大肠癌的预后因素分析有利于其个体化的综合治疗,而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不多.本研究探讨晚期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不同治疗方法对其生存的影响.方法:对北京协和医院近5年化疗的143例晚期大肠癌患者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其预后影响因素.结果:143例晚期大肠癌患者中位生存期20.0个月.单因素分析表明,确诊晚期时转移器官数目、腹膜转移、癌胚抗原(CEA)≥50 ng/ml、乳酸脱氢酶(LDH)及碱性磷酸酶(ALP)升高、肠道外转移灶综合治疗、转移灶曾行根治性切除术为预后影响因素(P<0.05),新药联合分子靶向治疗、两种新药序贯化疗、单种新药化疗、不规范应用新药化疗及氟尿嘧啶类化疗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6.0、24.0、21.0、9.0、14.0个月,前3组分别与后2组间生存期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回归分析显示转移器官数目、ALP升高、全身治疗方案、肠道外转移灶综合治疗、转移灶根治性切除术是影响晚期大肠癌患者生存的独立因素.结论:确诊晚期时单器官转移、ALP正常、肠道外转移灶综合治疗、转移灶的根治性切除、新一代化疗药物的规范应用及联合分子靶向治疗是提示晚期大肠癌患者预后好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4.
血小板计数与非小细胞肺癌分期及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小板计数与非小细胞肺癌分期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02例病理确诊肺癌病例首治前进行周围血小板计数检查。结果血小板减低占3.9%,正常占60.8%,增高占35.3%,肺癌II、III、IV期患者血小板计数平均值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小板升高患者经治疗其值明显下降(P<0.05)。结论晚期肺癌常继发血小板增多,血小板计数可作为肺癌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Ⅳ期无驱动基因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治疗前血红蛋白、白蛋白水平、淋巴细胞和血小板计数(HALP)联合检测的预后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67例2017年3月-2019年12月符合入组标准的NSCLC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利用X-Tiles软件计算出HALP评分的最佳临界值,将患者分为低HALP组与高HALP组;应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分析,单因素和Cox多因素分析确定与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相关的因素。结果:通过X-Tiles软件确定HALP评分的最佳临界值为27.7,低HALP组(<27.7)70例,高HALP组(≥27.7)97例,HALP值与患者的BMI,KPS评分,T分期,远处转移,化疗疗程数,贫血与否,白蛋白值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在性别,年龄,吸烟与否,病理类型,N分期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患者治疗后治疗获益(disease control rate,DCR)组和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组的HALP评分具有明显差异(P<0.05),低HALP组与高HALP组的中位PFS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个月vs 7个月,P=0.003)。单因素分析显示KPS评分、BMI、T分期、N分期、远处转移、化疗疗程数、治疗前HALP评分、白蛋白值、贫血与否是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可见KPS评分、T分期、远处转移、化疗疗程数、治疗前HALP评分、白蛋白值、贫血与否是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在接受化疗联合恩度的Ⅳ期驱动基因阴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HALP评分对疗效及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作用,低水平的HALP值可能提示非小细胞肺癌预后差。  相似文献   

6.
陈鹏程  毛伟敏 《肿瘤学杂志》2014,20(12):999-1005
[目的]探讨初治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小板增高与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检测初治非小细胞肺癌治疗前血小板计数,其中血小板增高组103例(血小板计数≥400×109/L),随机选择同期收治的血小板正常组100例作为对照,分析血小板增高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结果]两组患者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小板增高患者分化程度相对差(χ2=4.140,P=0.042),临床分期晚(χ2=4.656,P=0.031),淋巴结转移患者比例高(χ2=11.226,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治疗方式、血小板计数是影响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因素,其中血小板增高患者3年生存率为18.2%,明显低于血小板正常患者的39.1%(χ2=10.684,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分化程度、血小板计数、临床分期是初治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血小板增高是初治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临床医师应特别关注治疗前血小板增高肿瘤患者。  相似文献   

7.
摘 要:[目的] 探讨乳酸及早期乳酸清除率对肿瘤相关复杂性腹腔感染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5年9月期间的44例肿瘤相关复杂性腹腔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28天是否存活分为死亡组(19例)和存活组(2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初始乳酸水平、早期乳酸清除率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 APACHEⅡ) 的差异。[结果] 死亡组患者的初始乳酸水平及APACHE Ⅱ评分均显著性高于存活组(P<0.05)。存活组患者的早期乳酸清除率高于死亡组(P<0.001)。[结论] 初始乳酸及早期乳酸清除率对肿瘤相关复杂性腹腔感染患者有重要价值,对判断预后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摘 要:[目的] 探讨影响经急诊胃镜止血的肝癌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预后相关因素。 [方法] 根据转归情况将146例经急诊胃镜止血的肝癌合并上消化出血患者分为好转组和死亡组,对其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好转组135例,死亡组11例,两组患间红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HGB)、白蛋白水平(ALB)、血小板计数(PLT)、术前出血量、手术方式、Child-Pugh分级、APACHE Ⅱ评分及存在门静脉血栓(PVT)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 血常规指标、术前出血量、Child-Pugh分级、APACHE Ⅱ评分和门静脉血栓对肝癌并上消化道出血经急诊胃镜止血患者的预后评估可能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李晓花  何纪恩 《癌症进展》2016,14(9):907-909
目的:分析晚期肺癌化疗患者伴静脉血栓栓塞症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晚期肺癌化疗伴静脉血栓栓塞症的53例患者(栓塞组)和晚期肺癌化疗未伴有静脉血栓栓塞症的60例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并对晚期肺癌化疗患者伴静脉血栓栓塞症发生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两组患者的性别、病理分型、高脂血症、高血压、肥胖、糖尿病及血小板计数上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吸烟史、D-二聚体上升及血黏稠度升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筛选出的影响因素予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60岁、吸烟史、临床分期为Ⅳ期、D-二聚体上升及血黏稠度升高属于晚期肺癌化疗患者伴有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60岁、吸烟史、临床分期为Ⅳ期、D-二聚体上升及血黏稠度升高作为晚期肺癌化疗患者伴有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在临床中,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比值(LMR)对晚期肺癌预后预测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初次就诊我院的晚期肺癌患者,LMR分界值由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确定;分析LMR表达与晚期肺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采用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晚期肺癌患者总生存的预后因素。结果:根据ROC曲线,LMR最佳临界值AUC=0.581,所有研究对象分为高LMR(n=34)和低LMR(n=13)。LMR水平与病理类型、临床分期、ECOG评分有关(P<0.05);与年龄、性别、吸烟史无关(P>0.05)。高LMR组和低LMR组的中位OS分别为28.8个月和16.2个月;中位PFS时间分别20.7个月和11.6个月,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Cox风险比例模型显示病理类型、吸烟史和LMR水平是影响晚期肺癌患者总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LMR是晚期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之一,且与晚期肺癌的生存呈正比关系,对晚期肺癌患者的预后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胰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前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与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时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接受胰腺癌根治术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分析其临床病理资料,根据ROC曲线结果将其分为高PLR组和低PLR组,比较两组临床病理特征和术后1年生存率,采用单因素分析和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胰腺癌术后患者预后生存的相关因素。结果:ROC曲线显示,PLR预测胰腺癌根治术患者生存时间的最佳临界值为250.2,按此临界值,高PLR组(PLR≥250.2,40例)和低PLR组(PLR<250.2,46例);高PLR组年龄、肿瘤T分期和肿瘤N分期均明显高于低PLR组(P<0.05);高PLR组中位生存时间、术后1年生存率均明显低于低PLR组(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肿瘤T分期和肿瘤N分期、术前PLR与胰腺癌术后患者预后生存相关(P<0.05);经多元Cox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发现肿瘤T3-4期、肿瘤N1期、术前PLR≥250.2均是胰腺癌术后患者预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前PLR与胰腺癌患者的年龄、肿瘤T分期和肿瘤N分期均密切相关,且术前高PLR水平是影响胰腺癌术后患者预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故可作为临床上评估胰腺癌患者预后的有效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TP方案对晚期肺癌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经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为肺癌晚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进行TP方案化疗,研究组进行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TP方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疼痛指标、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随访3年观察患者预后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8.00% vs 30.00%,P>0.05);研究组患者疼痛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提升的人数显著高于对照组(58% vs 28%,P<0.05);研究组患者腹泻、白细胞减少、血小板降低的发生率要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对患者3年随访情况分析,研究组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TP方案治疗肺癌晚期患者可有效减少患者疼痛情况,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海南地区Gleason评分≥7分的前列腺癌(prostatic cancer,PCa)患者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和总睾酮(total testosterone,TT)水平与5年总生存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0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前列腺癌患者106例作为PCa组,选取同期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患者120例作为BPH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血清PSA、TT水平;再根据PCa组患者5年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n=81)和死亡组(n=25),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Gleason评分、血清PSA、TT水平;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前列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血清PSA、TT水平早期评估前列腺癌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采用Spearman相关性模型分析血清PSA、TT水平与病理Gleason评分的相关性。结果:PCa组患者年龄、前列腺体积、血清PSA水平高于BPH组,血清TT水平低于BPH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组患者Gleason评分、血清PSA水平、骨转移发生率、TNM分期低于死亡组,血清TT水平高于死亡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PSA水平与病理Gleason评分呈正相关(r=0.634,P<0.05),血清TT水平与病理Gleason评分呈负相关(r=-0.755,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高PSA水平(HR=1.352)、高Gleason评分(HR=4.576)、高TNM分期(HR=2.937)和骨转移(HR=1.258)是前列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高TT水平(HR=0.063)是前列腺癌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PSA、TT水平及两者联合早期预测前列腺癌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811、0.887和0.934,敏感度为88.00%、96.00%和92.00%,特异度为68.73%、72.84%和82.72%,截点值分别为21.51 ng/mL和3.74 ng/mL。结论:前列腺癌患者血清PSA、TT水平可作为早期评估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其与病理Gleason评分存在高度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70岁以上非手术治疗的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治疗前外周血的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PLR)与D-二聚体(D-dimer,D-D)水平及意义,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入组115例老年NSCLC患者,并选取50例老年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的淋巴细胞、血小板、D-D水平,分别按年龄、性别、病理类型、肿瘤TNM分期、ECOG评分、吸烟指数、BMI、有无合并症、有无淋巴结转移进行分组,分析PLR和D-D水平在不同亚组中的差异。 结果:老年NSCLC患者治疗前外周血中PLR、D-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01)。PLR值与TNM分期、ECOG评分、BMI、有无基础疾病、是否合并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D-D则与TNM分期、ECOG评分、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PLR、D-D水平与OS呈负相关(P<0.05)。结论:70岁以上老年NSCLC患者治疗前外周血中PLR、D-D水平越高,生存期越短,预后越差,提示PLR、D-D可能作为非手术治疗的老年NSCLC患者预后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TCF7(LncRNA TCF7)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8月本院收治的86例胃癌患者的癌组织标本为胃癌组,另选取其癌旁组织为正常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LncRNA TCF7的相对表达量,根据检测结果中位值将其分为高表达组(57例)与低表达组(29例),观察LncRNA TCF7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LncRNA TCF7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并将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COX多因素分析。结果:胃癌组LncRNA TCF7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LncRNA TCF7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及浸润深度显著相关(P<0.05);Kaplan-Meier法分析显示LncRNA TCF7高表达组患者PFS与OS均显著低于低表达组(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LncRNA TCF7表达水平均为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与LncRNA TCF7表达水平高低均为胃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LncRNA TCF7在胃癌中高表达,并与胃癌发生发展有关,同时可有效预测患者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阿帕替尼辅助中药治疗晚期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CYFRA 21-1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本院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85例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卡铂治疗3个月,同时口服消癌平片;观察组(4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阿帕替尼。治疗结束后,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 6.0评估临床疗效,记录治疗后不良反应情况,测定血清CYFRA 21-1水平及KPS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疾病控制率、总体有效率(92.8%、61.9%)高于对照组(72.1%、37.2%)(P<0.0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35.70%)与对照组(25.5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观察组治疗1个月、3个月后血清CYFRA 21-1水平低于治疗前,而1个月、3个月KPS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1个月、3个月后血清CYFRA 21-1水平低于对照组,治疗1个月、3个月后KP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联合阿帕替尼辅助中药治疗可提高子宫内膜癌总有效率,降低血清CYFRA 21-1水平,对晚期子宫内膜癌的临床治疗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7.
张毅  闫旭  程晓莉  刘莹  范丽 《现代肿瘤医学》2019,(18):3297-3301
目的:研究谷胱苷肽硫转移酶M1(GSTM1)、谷胱苷肽硫转移酶T1(GSTT1)基因多态性对新辅助化疗(NACT)宫颈癌患者疗效的影响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本院诊治的宫颈癌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NACT采用铂类和紫杉醇类药物,GSTM1、GSTT1基因多态性检测采用多重PCR技术。结果:GSTM1和GSTT1基因在宫颈癌患者中呈多态性分布,GSTM1、GSTT1非缺失组患者总有效率显著高于GSTM1、GSTT1缺失组(P<0.05)。GSTM1、GSTT1缺失组患者5年生存率显著低于GSTM1、GSTT1非缺失组患者(P<0.05)。GSTM1、GSTT1基因缺失是影响NACT宫颈癌患者不良预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不同GSTM1、GSTT1基因分型下,NACT对宫颈癌患者的疗效有显著差异,GSTM1、GSTT1基因缺失是影响NACT宫颈癌患者不良预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金银花水煎液对放射性食管炎患者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选取150例食管癌放射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75例,对照组患者根据照射剂量给予相应剂量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金银花水煎液,比较两组患者在放射治疗后,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发病程度、炎性因子(TNF-α、IL-6、TGF-β1)、免疫因子(IgG、CRP、补体C3及补体C4)、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发病程度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接受放射治疗后各炎性因子水平均升高,观察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免疫因子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IgG及补体C3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CD3+T、CD4+T及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金银花水煎液可有效抑制放射治疗引起的患者免疫功能下降情况,增强免疫水平,降低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胃大部分切除术(subtotal gastrectomy,SG)与全胃切除术(total gastrectomy,TG)对胃癌患者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09年12月至2017年09月间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入院诊治的1 903例II/III期胃癌患者的一般人口学资料、临床病理资料及预后信息,其中SG组1 020例(53.6%),TG组883例(46.4%),运用单、多因素分析两组患者生存差异及预后因素。结果:与TG组相比,SG组的总生存率较高(67.3% vs 49.0%,P<0.001);单、多因素分析结果均支持:年龄、临床分期、肿瘤位置、化疗等是胃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进一步对肿瘤位置和分期进行分层,肿瘤位于上段Ⅱ/Ⅲ期患者的总生存差于中、下段患者(58.3% vs 66.6%、62.6%,P<0.05);肿瘤位于上、中段接受SG和TG的长期生存无差异,而肿瘤位于下段的III期胃癌患者行TG的5、7年长期生存高于SG(30.6% vs 17.1%,29.4% vs 3.7%,P<0.05)。结论:与全胃切除术相比,无论肿瘤位于上、中、下段,行远端胃大部分切除术可提高Ⅱ/Ⅲ期胃癌患者短期生存率,而分化程度较差、分期较晚的下段胃癌患者,情况允许时全胃切除术可常规实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