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了解广安市市售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污染状况,为本地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预防食源性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国家标准GB 4789—2010《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对全市6个区市县9类食品进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检测。结果从9类食品420份样品中共检出了33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检出率为7.9%,其中冻禽肉检出率最高,为28.3%。6个区市县均有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检出,检出率最高的是岳池县,为15.0%。结论广安市市售食品中存在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污染,冻禽肉是主要污染食品,应对相关食品加强监管,对市售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进行持续监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渭南市市售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 LM)的污染状况,确定可能受污染的食品种类,为消除单增李斯特菌引发的食品安全隐患,保证居民饮食安全,有效预防食源性疾病的暴发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11-2015年采集渭南市餐饮服务和流通环节销售的10类共739份食品样品,依据GB 4789.30-2010《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对单增李斯特菌进行分离和鉴定。 结果 739份样品中共检出单增李斯特菌 22株,总检出率为2.98%;2015年单增李斯特菌的检出率最高(7.05%),其次为2013年(3.41%)和2011年(1.96%);不同种类食品中生畜禽肉中单增李斯特菌的检出率最高(17.31%),其次为冷冻挂浆鱼糜制品(5.00%)和熟肉制品(3.33%);不同采样场所中采自零售便利店的样品单增李斯特菌的检出率最高(9.33%),其次为超市(3.57%)和大中小型餐馆(3.08%);不同年份及不同种类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的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季度中第二季度食品单增李斯特菌检出率最高(3.49%)。 结论 2011-2015年渭南市多种食品及食品餐饮流通环节中单增李斯特菌的污染情况较为普遍,存在引发公共卫生问题的安全隐患,相关部门应加强对食品卫生的监督管理,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2020—2022年河南省开封市部分食品受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污染的状况,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GB 4789.30—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检验》的方法对采集的8类276份食品样品进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分离和鉴定。结果 2020—2022年共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33株,检出率为11.96%,其中2020年检出率最高(18.57%);不同类别食品中,调理肉检出率最高(37.50%),其次是生禽肉(15.71%);调理肉中冻样品检出率最高(40.74%),生禽肉中鲜样品检出率最高(20.69%);不同采样地点中,超市检出率最高(27.45%),其次为农贸市场(16.13%)。结论 开封市部分食品及餐饮流通环节存在一定程度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污染,存在卫生安全隐患,建议加强对污染风险高的食品及餐饮流通环节的污染监测与监管工作,以降低食品食用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白山市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情况,防止食源性疾病的发生,为食物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2010国家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网工作手册》要求的检测方法,对白山市区农贸市场、食品超市的11类食品中的6类食源性致病菌进行检测。结果检测11类共190份样品,其中检出致病菌32株,总检出率为16.84%,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14株,副溶血性弧菌6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1株,创伤弧菌1株。鲜冻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达30.00%,速冻熟制米面制品和生畜肉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出率分别达38.46%和30.43%,鲜榨果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达38.46%。结论白山市市售食品存在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应加强食品市场监督管理,建立食源性致病菌的报告与预警系统,加大对食品卫生安全知识的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江北区市售食品中主要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对市售食品做危险性评估,查证食物中毒的高发原因,同时为食品安全预警提供检测数据。方法采集3家大型农贸市场在售生肉制品、散装熟肉制品、生海水产品等样品进行沙门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监测,每季采样1次,共采集样品100份,检测上述食源性致病菌321项次。结果 100份样品中共检出致病菌11株,总阳性检出率为11.00%。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16.00%;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5.00%;沙门菌检出率为1.20%;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检出率为1.18%;肠出血性大肠杆菌未检出。被检食品以生海水产品卫生状况最差,检出率最高,为40.00%,检出的8株菌株均为副溶血性弧菌。在生鲜肉制品中检出沙门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2种致病菌。在散装熟肉制品中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农贸市场在售食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情况较为严重,建议持久开展食品污染和食源性疾病的监测工作,发现污染食品,及时预警,同时发布食品安全信息。加强食品生产的综合治理,加大食品安全的宣传指导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几类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污染状况。方法随机抽取市售散装生畜禽肉、散装熟肉、散装凉菜、盒饭、酱类、预包装米粉、烘焙食品7类共258批样品,按照国家标准方法进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检测。结果258批样品中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28批,检出率为10.9%。各类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检出率差异大,以生禽肉最高。非定型包装食品检出率高于定型包装食品,非即食类食品检出率高于即食类食品,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市售生畜禽肉、凉菜、熟肉制品污染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风险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北京市售即食熟肉制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污染情况及污染来源。方法采用MPN法定量检测即食熟肉制品中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在对分离菌株正确鉴定的基础上,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分离株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型研究。结果 197份即食熟肉制品中有14份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检出率为7.11%,平均污染水平为14.31 MPN/g。其中农贸市场采集的样品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污染率(13.89%)高于熟肉专卖店(8.57%)、超市(5.75%)和饭馆(2.56%)。而超市采集样品中该菌的平均污染水平最高,为22.78 MPN/g。共发现13种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PFGE型,其中从同一农贸市场采集的样品中分离到两株同一个PFGE型别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提示加工环境存在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污染或加工过程的交叉污染。结论北京市售即食熟肉制品中存在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污染,农贸市场出售产品污染状况高于超市、熟肉专卖店和饭馆。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禹州市主要消费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污染状况,为加强食品卫生监督,政府制定食品卫生政策提供参考。方法 依据GB 4789.30-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验》对采集的961份食品样品进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测。结果 共检出35份阳性样品,总检出率为3.64%。冷藏熟肉制品、冷鲜禽肉以及冷冻水产品及其制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出率依次为9.26%、17.65%、8.93%,其他类食品未检出。不同包装类型食品中散装食品检出率(5.23%)明显高于预包装食品(1.64%),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12,P=0.003);不同年度、不同季度、不同场所的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禹州市居民主要消费食品中存在污染,其中冷藏熟肉制品、冷鲜禽肉、冷冻水产品及其制品污染风险较大,建议食品卫生监管部门加强对此类食品的监督和管理,预防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自贡市农贸市场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单增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 L. monocytogenes)的污染状况。方法 2014年12月采集四川自贡市农贸市场的各类食品样品,分离单增李斯特菌,采用血清分型,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对分离的单增李斯特菌进行分子分型,并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研究菌株之间的同源性。结果 从农贸市场626份各类食品中检出单增李斯特菌48株(阳性率7.67%),牛羊肉样品的菌株分离率(37.50%)最高。菌株分为 3种血清型:1/2a(17株,占35.41%)、1/2b(22株,占45.83%)、1/2c(9株,占18.75%)。9种ST型,以ST87型(13株,占27.08%)、ST8型(12株,占25.00%)、ST9型(9株,占18.75%)为主;PFGE分为21 种PT型,9个PFGE带型的菌株来自不同种类的食品。结论 自贡市各类食品中单增李斯特菌污染情况广泛存在,不同食品存在交叉污染,食品监督部门应加强市场卫生情况的监管。  相似文献   

10.
北京昌平区 2003-2006 年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了解昌平区市售食品中4种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昌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03-2006 年对昌平区市售生肉、熟肉制品、生牛奶、水产品中4种食源性致病菌进行监测.方法 依据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监测总体要求进行,监测指标为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以及肠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 O157∶ H7.结果 2003-2006 年共监测样品 472 件,检出致病菌 97 株,检出率为 20.55%,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在食品中的检出率为 17.16%.结论 昌平区市售食品生肉、生牛奶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严重,检出率分别为 22.83%、33.00%,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主要污染的食源性致病菌.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本省餐饮等食品微生物污染状况,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定监管措施及食品安全标准制修订提供依据。 方法 2014-2015年采集海南省20个市县(区)销售和餐饮环节的学生餐和配送餐、餐饮店饮品、肉制品、水产品、饮水机桶装水等5类食品,开展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霉菌等卫生指示菌及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副溶血性弧菌、蜡样芽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致病菌污染微生物及致病因子状况调查。 结果 共监测1 407份样品,冷冻肉糜制品(肉丸)和冷冻鱼糜制品(鱼丸等)单核细胞李斯特菌检出率分别为0.9%和1.2%;经饮水机的桶装饮用水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菌群检出率较高(分别为56.7 %和77.8%);餐饮店自制饮料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合格率偏低(分别为66.1%、71.2%);有11%的学生餐饭菜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 结论 2014-2015年海南省桶装饮用水经饮水机后普遍受微生物污染,肉制品、餐饮店自制饮料、食用冰,学生餐、配送餐等安全状况堪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辖区禽畜水产品中禁用化合物及兽药的残留情况,为加强监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2016 - 2018年市售鸡肉及鸡蛋、猪牛羊肉及肝脏、双壳贝、甲壳及淡水鱼类等禽畜水产品样品共计256份,对禁用化合物及兽药残留量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256份禽畜水产品,不合格样品率为14.45%(37/256)。畜类中禁用化合物的不合格率最高(8.43%),禽类中兽药残留的不合格率最高(11.11%)。检出不合格物质以克伦特罗、强力霉素、甲硝唑、硝基呋喃代谢物氨基脲为主。禁用化合物样品不合格率2018年最高(5.26%),兽药残留样品不合格率2017年最高(13.49%)。农贸市场的禽、畜、水产品3类样品不合格率均高于商店超市。辖区居民膳食中畜类克伦特罗平均周暴露量是0.06 μg/kg BW。结论 通过连续3年的禽畜肉水平中禁用化合物及兽药残留情况调查,禽类样品中以甲硝唑和强力霉素为代表的兽药残留问题突出,畜类样品以克伦特罗为代表的禁用化合物问题突出,仍需加强监测,提高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泰州市食品及腹泻病例中沙门菌检出分布情况。  方法  采集市售食品样品339份、肉制品生产过程样品201份及病例粪便标本1 606份,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方法对沙门菌进行鉴定及血清学分型。  结果  2015-2017年泰州市9类食品中沙门菌检出率为4.4%(15/339),其中生禽肉、生畜肉和生食动物性水产品检出率分别为27.5%、7.5%、2.5%;肉制品生产过程中沙门菌检出率为6.5%(13/201),原辅料和中间产品检出率分别为35.7%和28.6%;3所医疗机构腹泻病例沙门菌年平均检出率为4.9%(79/1 606),5岁以下人群检出率(7.3%)高于其他年龄组(χ2=20.63,P < 0.01)。腹泻病例可疑暴露食品居前3位的分别为禽、畜肉(28.6%)、乳制品及饮料(25.0%)和水果类(25.0%)。市售食品和患者中共鉴定出21种沙门菌血清型。  结论  泰州市市售食品中沙门菌存在较高的污染率,腹泻病例沙门菌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应加强食品的监测、监管和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4.
Forty-seven Listeria monocytogenes strains isolated during a year in a selected Polish fish-processing plant as well as 7 L. monocytogenes strains of different origins (including a reference strain) were analyzed in our studies. Strains were isolated from raw fish fillets (flounder), frozen coated flounder fillets, coating ingredients, and the processing environment. Isolation of strains covered the period of a sanitization program introduced in the plant. L. monocytogenes was identified using conventional microbiological methods and the PCR technique. RAPD (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technique for fingerprinting was applied to analyze the intraspecies diversity. Six RAPD types (A – F) and seven unique strains were revealed as a result of fingerprinting with one persistent type isolated from July 1999 to February 2000. It was detected for the first time after one month of sanitization. Its occurrence could have been promoted by clone selection either due to ineffective disinfection or to resistance against the disinfectant. As L. monocytogenes mostly occurred on frozen products, this indicates that contamination could start during product freezing, cold storage, or handling.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re is a crucial need for preparing sanitization schemes precisely targeted at L. monocytogenes to avoid its recurrence as persistent ‘in – house' strains. The possibility of incorrect interpretations of classical microbiological test results as well as the necessity to introduce assays based on nucleic acid analysis into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s were emphasized.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2021年衡阳市生畜肉及熟肉制品中沙门菌污染状况,分析沙门菌血清型分布、分子分型特征及耐药情况。 方法 采集衡阳市各县区生畜肉及熟肉制品样品,依照GB4789.4进行沙门菌分离鉴定和血清分型;采用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推荐的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进行分子分型,结果用BioNumerics软件聚类分析。 结果 从52份生畜肉中检出18株沙门菌,检出率为34.62%(18/52),52份熟肉制品中检出3株沙门菌,检出率为5.77%(3/52);21株沙门菌可分为7个血清型,其中伦敦沙门菌42.86%(9/21)和罗森沙门菌19.05%(4/21)占主要优势;21株沙门菌均对亚胺培南(IPM)和多粘菌素E(CT)敏感,对萘啶酸(NAL)、头孢噻肟(CTX)、头孢西丁(CFX)、头孢他啶(CAZ)敏感度均达90.00%以上,对四环素(TET)、氨苄西林(AMP)、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SXT)耐药达50.00%以上,多重耐药严重,最常见的耐药谱为四环素-氨苄西林-甲氧苄啶/磺胺甲噁唑(TET-AMP-SXT),耐药率为52.38%;21株沙门菌PFGE聚类分析相似度为48.20%,罗森、伦敦沙门菌带型最为集中,但鼠伤寒沙门菌呈现多样性;各带型与耐药谱之间未见明显相关。 结论 衡阳市生畜肉及熟肉制品沙门菌污染及耐药问题严重,血清型分布广泛,同一血清型大部分菌株PFGE型可聚集成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渭南市市售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2015 - 2016年共采集渭南市售12类共411份食品样品,按照《陕西省食品微生物及致病因子监测工作手册》中的方法对霍乱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蜡样芽胞杆菌等10种食源性致病菌进行检测。结果 411份样品中共检出食源性致病菌111株,总检出率27.01%(111/411);其中霍乱弧菌检出率最高(34.04%,32/94),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6.73%,43/257)和蜡样芽胞杆菌(15.83%,19/120)。不同食品类别中生畜肉中致病菌检出率最高(66.67%,20/30),其次为生禽肉(63.64%,14/22)和淡水产品(49.35%,38/77)。不同采样场所中采自养殖场的样品中致病菌检出率最高(48.33%,29/60),其次为零售便利店(33.33%,25/75)和街头摊点(28.89%,13/45)。结论 渭南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不容乐观,霍乱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蜡样芽胞杆菌是污染食品的主要致病菌,生畜禽肉和淡水产品是易引发食源性疾病的高危食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对重庆市街头小吃、流动摊点等的早餐中食源性致病菌的调查分析,了解重庆市流动早餐的卫生状况,发现食品安全隐患。 方法 2013和2015年在重庆市按照随机抽样的原则,选择渝中区等16个区县采集1 051份散装未经过较高温度处理后的流动早餐(包括政府指定的正规流动早餐点(早餐车)和无证流动早餐点),按照国家标准GB 4789-2010,GB 4789.14-2014和GB/T 4789-2003/对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胞杆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和致泻大肠埃希菌进行检测。 结果 2013年共采集样品300件,检出致病菌10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9株,致泻大肠埃希菌1株,沙门菌未检出。快餐店食堂采集的样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3.00%。粥及米面制品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中式凉拌菜中致泻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为分别为4.21%和2.94%。2015年共采集样品751件,检出致病菌6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24株,沙门菌1株,蜡样芽孢杆菌37株,单增李斯特菌未检出。超市零售店样品的致病菌检出率最高,达到15.38%,主要污染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蜡样芽孢杆菌。粥及米面制品中除单增李斯特菌未检出,其余3类食源性致病菌均有检出,总体检出率为8.32%。 结论 重庆市流动早餐中存在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其中粥及米面制品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蜡样芽胞杆菌污染比较突出,应采取相应措施,防止食物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北京市昌平区中小学生尝试吸烟行为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开展学生烟草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5年10-11月,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昌平区9所中小学校1 364名学生进行现场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尝试吸烟现状、首次吸烟年龄、首次吸烟原因、对烟草的认知与态度及尝试吸烟的相关因素,分析不同因素对学生尝试吸烟行为的影响。结果 昌平区中小学生尝试吸烟率为10.34%,高中生(16.45 %)高于职高生(13.76%)高于小学生(7.53%)高于初中生(4.79%)(χ2=35.51,P=0.00),男生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98,P=0.00);第一次尝试吸烟年龄主要分布在7岁或7岁以下(23.40%),其次是8~9岁(17.02%);最主要原因是好奇(54.61%);尝试吸烟行为的危险因素是男生(OR=3.02,95%CI:1.97~4.63,P=0.00)、每日零花钱>5元(OR=3.02,95%CI:1.91~4.79,P=0.00)、校园内见过有人吸烟(OR=1.97,95%CI:1.32~2.95,P=0.00)、最好的5位同学或朋友中有人吸烟(OR=4.28,95%CI:2.79~6.56,P=0.00)和电视、录像或电影中看到过吸烟镜头(OR=1.76,95%CI:1.19~2.61,P=0.01)。结论 2015年昌平区中小学生尝试吸烟行为较为严峻,且影响因素广泛,应针对重点人群加强烟草知识宣教,开启家庭-学校-社会的综合控烟模式。  相似文献   

19.
陈慧中  杨楠  刘博 《实用预防医学》2016,23(10):1216-1217
目的 了解沈阳市各类食品中单核增生李斯特菌污染情况及其变化趋势,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及预警提供依据。 方法 依据2012-2014年《国家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要求,随机抽取6类、509份样品进行单核增生李斯特菌的监测。 结果 在监测的509份样品中,检出单核增生李斯特菌菌株26株、总检出率为5.1%;其中肉及肉制品类食品致病菌检出率最高为11.5%(χ2=16.72,P<0.01)、在不同季度中以第一、二季度的检出率较高分别为9.6%和9.4%(χ2=18.46,P<0.01)、采自农贸市场食品致病菌检出率最高为13.8%(χ2=17.79,P<0.01)。而不同包装类型食品中LM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8,P>0.05)。 结论 沈阳市市售的食品存在单核增生李斯特菌的污染,冬春季是致病菌污染的高发季节;肉及肉制品是高风险食品;农贸市场出售的食品致病菌污染较重。应加强对重点时段、重点食品、重点食品消费场所及相关疾病的监测、监管,以防控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