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RAB1A是一种小三磷酸鸟苷(guanosine triphosphate,GTP)酶,是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之间囊泡转运的重要调节成分,可以在非活性GDP结合形式和活性GTP结合形式之间转化。RAB1A除了在囊泡转运中的作用外,还参与营养感应、信号转导、细胞迁移和自噬调节。RAB1A更多是作为癌基因发挥作用,主要通过激活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体1(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complex 1,mTORC1)信号通路,调节肿瘤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转移。研究表明,RAB1A的异常激活与结直肠癌、HCC、乳腺癌、胃癌、前列腺癌等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主要就RAB1A的结构与功能、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相关信号通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ARID1A蛋白异常表达与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2例正常胃黏膜组织、25例肠上皮化生和133例胃癌组织中ARID1A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ARID1A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缺失率(42.1%)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22.0%)和肠上皮化生组织(24.0%),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RID1A蛋白的缺失表达与胃癌原发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显著相关(P均<0.05),且ARID1 A蛋白的缺失表达率与胃癌的TNM分期期别成正相关(-=0.201,P<0.05),与胃癌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型和Lauren分型无关(P>0.05).ARID1A蛋白表达缺失组的胃癌患者生存时间显著短于阳性组,预后差(x2=10.169,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RID1A蛋白表达缺失、肿瘤原发灶大小和TNM分期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R-ID1A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缺失和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表明,其可能作为一个重要的抑癌基因对抑制胃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李雁  张茹  魏芳 《现代肿瘤医学》2021,(19):3499-3503
细胞内氯离子通道蛋白4(chloride intracellular channel 4,CLIC4)是细胞内氯离子通道家族成员之一,广泛分布于细胞内,定位于多种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及细胞核和细胞质中,在多种肿瘤组织中表达异常,与肿瘤细胞的黏附、分化、凋亡等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研究其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具体作用,将为多种肿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Hp(Helicobacter pylori, Hp)感染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方法  运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氯离子通道蛋白基因(Chloride ion channel protein, CICP)及β-肌动蛋白基因在50例人胃癌组织的表达, 并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和胃癌组织中Hp感染状态的关系。  结果  两个基因在人胃癌组织及淋巴结组织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 < 0.05)。氯离子通道蛋白基因的表达与胃癌患者pTNM分期及患者生存期相关(P < 0.05), 而β-肌动蛋白基因的表达与p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 < 0.05);人胃癌组织中Hp的感染与氯离子通道蛋白及β-肌动蛋白基因的表达上调相关(P < 0.05)。  结论  Hp的感染可以上调胃癌组织中氯离子通道蛋白及β-肌动蛋白基因的表达, 检测这两个基因的表达对预测胃癌患者的预后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细胞内氯离子通道蛋白1(CLIC1),又称核氯离子通道蛋白27(NCC27),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CLIC1的异常表达则可以引发各种疾病,尤其是肿瘤的发生.近年来研究表明,CLIC1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治疗等诸多过程.  相似文献   

6.
细胞内氯离子通道蛋白1(CLIC1),又称核氯离子通道蛋白27(NCC27),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CLIC1的异常表达则可以引发各种疾病,尤其是肿瘤的发生.近年来研究表明,CLIC1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治疗等诸多过程.  相似文献   

7.
研究胃癌组织中粘附蛋白-E(E-cadherin)和S100A2的表达,及其与胃癌的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及免疫组织化学(IHC)法,检测辽宁省肿瘤医院2006年7至12月收治的不同分期胃癌组织标本,配对癌旁组织及正常胃黏膜组织检测E-cadherin和S100A2的表达情况,分析与肿瘤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及其在胃癌进展中的作用。结果: E-cadherin和S100A2扩增产物长度分别为487 bp和362 bp。E-cadherin及S100A2基因在正常对照组胃黏膜织表达阳性率为100%,不同分期胃癌组织基因表达的阳性率均下降。两者在正常胃黏膜中蛋白表达阳性率为100%,在胃癌组织中蛋白表达阳性率下降。两者在胃癌中表达的一致性较高,在胃癌的大体分型、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特征中,蛋白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E-cadherin和S100A2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均下降,是肿瘤抑制因子,其表达与胃癌的分化、转移、侵袭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E-cadherin与FSP-1/S100A4在胃癌及其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并分析两者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探讨EMT在胃癌进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检测胃癌标本295例(其中139例配对正常胃黏膜作为对照)、肠上皮化生79例及异型增生16例中E-cadherin和FSP-1/S100A4蛋白的表达.结果:胃癌患者中E-cadherin的异常表达率为42.03%(124/295),正常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中未发现异常表达.胃癌中FSP-1/S100A4的阳性表达率(33.22,98/295)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0,0/139)、肠上皮化生(2.53%,2/79)和异型增生(0,0/16),P<0.05.正常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中FSP-1/S100A4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胃癌中FSP-1/S100A4的表达率在弥漫型胃癌组(41.88%,67/160)显著高于肠型胃癌组(24.11%,27/112),P<0.05.在浸润深度达浆膜及透浆膜组(36.89%,90/244)显著高于未侵及浆膜组(15.69%,8/51),P<0.05.FSP-1/S100A4的表达率与性别、年龄、Borrmann分型、WHO组织学分型及淋巴结转移均无显著相关性,均P>0.05.胃癌中FSP-1/S100A4的表达率在E-cadherin异常表达组(37.10%,46/124)高于正常表达组(30.41%,52/17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正常胃黏膜相比,E-cadherin在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中未发现异常表达,而在胃癌中出现较高比率的异常表达,胃癌中E-cadherin的异常表达与Lauren分型相关.胃癌组织中FSP-1/S100A4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胃癌FSP-1/S100A4的阳性表达与胃癌的Lauren分型、浸润深度相关.本研究结果提示,胃癌组织细胞中存在着EMT,且EMT可能参与了胃癌的发展与侵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素依赖激酶样蛋白1(CDKL1)对胃癌细胞系SGC7901迁移及侵袭的作用.方法:将胃癌细胞系SGC7901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采用慢病毒转染siRNA至胃癌细胞构成实验组,转染无意义序列作为对照组.通过细胞划痕实验检测胃癌SGC7901细胞的迁移能力;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其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CDKL1低表达后对胃癌细胞中AEG-1和MMP-9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DKL1低表达后实验组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明显降低(P<0.05),实验组胃癌细胞中AEG-1和MMP-9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结论:特异性下调CDKL1基因可抑制胃癌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表明CDKL1基因可促进胃癌细胞的侵袭以及转移,并且与AEG-1和MMP-9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胃癌细胞中BMPR-1A在常氧和缺氧条件下的表达;探讨两种不同条件下BMPR-1A的不同表达对胃癌细胞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方法:常氧条件下(氧气浓度20%)常规培养胃癌细胞SGC7901和MKN28;缺氧条件下(氧气浓度1%)用二氧化碳/氧气/氮气三气培养箱培养胃癌细胞SGC7901和MKN28 24小时.分别用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的方法在蛋白水平和mRNA水平测定BMPR-1A的表达,以明确BMPR-1A在常氧与缺氧两种不同条件下的差异性表达;同时以Transwell实验检测在常氧和缺氧条件下由于BMPR-1A的差异性表达对胃癌细胞SGC7901和MKN28侵袭和迁移的影响.结果:缺氧条件下刺激胃癌细胞24h后,无论是在蛋白水平还是mRNA水平,BMPR-1A表达明显下降;Transwell实验结果也显示胃癌细胞接受缺氧刺激后其侵袭和迁移能力显著增强.结论:缺氧有增加胃癌细胞侵袭和迁移的能力,该作用机制可能与缺氧导致BMPR-1A的表达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β-catenin、STT3A及PD-L1相关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相关性及其与病理特征和预后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02月至 2021年10月63例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蜡块标本,通过免疫组化检测胃癌及癌旁组织中β-catenin、STT3A及PD-L1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并分析β-catenin、STT3A及PD-L1三者之间的相关性。通过Western blot检测胃癌细胞中的β-catenin、STT3A及PD-L1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稳定PD-L1表达糖基化修饰的可能影响因素,为胃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法提供新思路。结果:胃癌组织中β-catenin、STT3A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P<0.05),与肿瘤分化程度、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临床TNM分期有关(P<0.05),但与年龄、性别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胃癌组织中PD-L1阳性表达率高于癌旁组织(P<0.05),与肿瘤分化程度、临床TNM分期有关(P<0.05),而与年龄、性别、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无显著相关性(P>0.05)。在胃癌组织中,β-catenin与STT3A、PD-L1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PD-L1与STT3A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β-catenin、STT3A、PD-L1三种蛋白的表达均高于癌旁组织,且与肿瘤分化程度、临床TNM分期有关,因此三种蛋白可能与肿瘤的预后相关。此外,β-catenin、STT3A、PD-L1三者之间的的表达呈相关性,结果表明胃癌组织中可能存在β-catenin调控STT3A从而调节PD-L1的糖基化过程,从而影响PD-L1稳定性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
FOXM1 已成为广泛认可的促癌转录因子,在多种实体肿瘤中表达增高,与肿瘤增殖、侵袭、转移密切相关。胃癌是一种发病率及死亡率都很高的恶性肿瘤,通过深入研究FOXM1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可望成为胃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3.
马龙  张宗峰 《现代肿瘤医学》2021,(20):3658-3661
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表观遗传现象m6A甲基化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通过甲基转移酶、去甲基酶及m6A结合蛋白影响mRNA的剪切、翻译及稳定性从而调控肿瘤细胞的增殖、分化及耐药性。随着m6A甲基化在恶性肿瘤方面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在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等妇科恶性肿瘤中的相关作用机制也逐渐被发现。本文将对近年来m6A甲基化在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等发病率较高的妇科恶性肿瘤中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介绍甲基转移酶、去甲基酶及m6A结合蛋白通过对mRNA的作用修饰而调控肿瘤发生发展的机制。其相关研究结果亦将为妇科恶性肿瘤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检测方法和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中青年与老年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胃癌根治术后影响中青年和老年胃癌患者长期生存的预后因素。方法:选取SEER数据库经胃癌根治手术治疗后的胃癌患者,用方差分析分析胃癌不同原发部位的肿瘤大小差异,采取COX比例风险模型、卡方检验和Kaplan-meier法,对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两组胃癌患者在性别、组织学类型、T分期、分化程度、婚姻情况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老年胃癌组相比,中青年胃癌组中男性发生率高,出现印戒细胞癌的比例高,且低分化或未分化所占比例都高于老年胃癌组。年龄是影响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种族、肿瘤原发部位、T、N、M分期、肿瘤大小均是影响中青年胃癌患者生存时间的相关因素(P<0.05),肿瘤大小、T、N、M分期是影响中青年胃癌患者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种族、肿瘤原发部位、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T、N、M分期、肿瘤大小、婚姻情况均是影响老年胃癌患者生存时间的相关因素(P<0.05),肿瘤大小、T、N、M分期是影响老年胃癌患者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胃癌不同原发部位的肿瘤大小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与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关系密切,不同年龄具有不同发病特点,且年龄是影响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淋巴结的转移度、肿瘤的侵犯深度、肿瘤的大小、远处转移均是中青年和老年胃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强调早诊早治,是提高胃癌患者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MST1、MST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MST1、MST2在70例非贲门胃癌组织及70例远端切缘的表达情况,分析MST1、MST2的表达水平与胃癌的关系。结果:MST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远端切缘的表达,其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肿瘤分期、肿瘤大小关联;MST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远端切缘的表达,其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肿瘤分期关联。结论:MST1和MST2可能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胃癌组织中FTO表达与TGF-β表达及肿瘤免疫表型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TIMER数据库分析胃癌组织中FTO和TGF-β mRNA的表达情况。采用GEPIA数据库评估FTO及TGF-β mRNA在胃癌中表达的相关性。利用TIMER数据库分析FTO对胃癌免疫细胞浸润水平的影响。采用免疫组织法检测胃FTO、TGF-β、CD8+T细胞的表达,分析FTO与TGF-β、肿瘤免疫表型的相关性,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FTO、TGF-β阳性率皆高于癌旁组织(P<0.05);分析三种免疫表型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发现在胃癌组织中以免疫豁免型为主(P<0.05);在胃癌中,FTO表达水平与TGF-β表达水平、免疫细胞浸润及免疫豁免型呈显著正相关(P<0.05);FTO表达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分化程度密切相关(P<0.05)。结论:FTO在胃癌中高表达,可影响TGF-β表达水平、免疫细胞浸润水平及肿瘤免疫表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miRNA-340(miR-340)和cyclin D1的表达水平,并分析二者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06月期间我院病理科胃癌手术切除组织及对应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距离肿瘤边缘≥5 cm)共60例。采用qRT-PCR检测组织中miR-340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cyclin D1蛋白表达水平,并分析二者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miR-340的表达水平(2.38±0.51)明显低于癌旁正常黏膜组织(2.70±0.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织中cyclin D1蛋白的表达水平(48.33%)明显高于癌旁正常黏膜组织(1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织中miR-340表达与cyclin D1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367,P<0.05)。胃癌组织中miR-340的表达与肿瘤直径、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临床分期有关(P<0.05),cyclin D1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临床分期、神经侵犯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miR-340和cyclin D1蛋白表达异常,且与不良预后相关,二者联合有望成为胃癌诊疗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8.
胃癌是全世界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缺乏早期典型症状,很多患者确诊时已经处于进展期,胃癌的主要治疗手段还是手术及化疗,五年生存率较低,大约处于20%~30%。胃癌又是一种异质性很强的恶性肿瘤,在种族、地域以至于个体之间,甚至于同一个体内的不同空间(如原发灶和转移灶)和时间节点(如初发病灶和复发病灶)在分子基因学以及肿瘤微环境等方面也不尽相同。探究胃癌发生、发展机制对胃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是一种复杂的分子程序,多项研究表明EMT的异常活化与肿瘤的发生、侵袭、转移密切相关。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被认为是促进EMT的发生和肿瘤转移不可缺少的诱导因子,靶向TGF-β信号通路及其调节因子可能是预防和治疗胃癌的潜在策略。本文就TGF-β信号通路介导胃癌EMT的研究进展及作用于TGF-β信号通路的诱导剂及抑制剂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