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前牙龈下残根冠延长术后桩核冠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根管治疗术、冠延长术、钉桩核冠修复前牙龈下残根,经3年追踪随访,临床检查桩核冠修复效果.结果 24例34颗经治患牙中,根折1颗,冠缘暴露1颗,32颗修复效果满意.结论 采用冠延长术后桩核冠修复是保留前牙龈下残根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铸造桩核冠修复残根残冠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牟夏萍  牟盛达 《口腔医学》2006,26(4):316-317
目的观察铸造桩核冠修复残根残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根管充填完善、牙根形态正常、牙周组织健康的残根残冠经牙体、根管预备、取模、铸造桩核、制作金属烤瓷冠或金属全冠。结果治疗250例患者,共292颗牙。通过1~3年的随访观察,281颗牙修复体完整,咀嚼功能良好,成功率为96.2%。结论铸造桩核冠修复残根、残冠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口腔医学》2013,(3):210-211
目的探讨冠延长术在外伤致前牙根面达龈下患者桩冠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08年2月至2011年10月对158例患者216颗前牙因外伤造成冠折腭侧达龈下2~5 mm患牙进行了完善的根管治疗术、冠延长术、桩核冠修复术。结果随访1颗中切牙半年后根折,2颗前牙腭侧1年后发生牙龈退缩,其余患牙修复后无脱落、龈炎及松动,患者均感到满意,X线片示牙周及根尖周情况良好。结论冠延长术后桩核冠修复前牙外伤至龈下的患牙效果理想,可广泛应用于残根的保留。  相似文献   

4.
牙体缺损至龈下桩核冠修复的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目的:观察牙体缺损至龈下的残根及牙周组织三种处理方法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电刀切除牙龈、冠延长术和根牵引术分别对4颗、24颗和10颗已做过完善根管治疗的患牙进行修复响处理,做桩核冠修复后进行l~6年随访。结果:切牙龈组预后效果最差,做根牵引术组病人的满意率最高。结论:临床上在适应证范围内应尽量先做根牵引术再做桩核冠修复。  相似文献   

5.
牙体缺损至龈下患牙的保存方法比较及临床治疗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观察牙体缺损至龈下患牙的处理方法及其疗效。方法:采用牙龈切除术、牙冠延长术和牙根牵引术分别对3颗、30颗和12颗已做过完善根管治疗的缺损至龈下患牙进行处理,暴露牙根断面,桩核冠修复后进行1~2年随访。结果:切牙龈组预后效果最差;龈下缺损较小的患牙,牙冠延长术和牙根牵引术的效果都较好;但缺损较深的患牙,牙根牵引术的效果优于牙冠延长术。结论:龈下缺损较小的患牙,可作牙冠延长术,但缺损较深的患牙,最好做牙根牵引术。临床上在适应证范围内应尽量先做牙根牵引术再做桩核冠修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采用分根术联合牙冠延长术保存治疗下颌磨牙残冠残根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36例共42颗已行完善根管治疗及牙周基础治疗、冠部缺损至龈缘或龈下的下颌磨牙残冠残根,联合应用分根术和牙冠延长术进行保存治疗并用钛合金桩核-联冠修复,随访2年.结果 完成随访的39颗牙中有32颗牙咬合、咀嚼功能良好.结论 联合应用分根术和牙冠延长术并行钛合金桩核-联冠修复,可有效地保存治疗下颌磨牙残冠残根并恢复其咀嚼功能.  相似文献   

7.
残冠残根冠延长术后核桩冠修复初探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残冠残根达龈下时如何保留及修复。方法:对20例残冠残根达龈下的病例,行冠延长术,重新建立正常的生物学宽度后行核桩冠修复。结果:冠修复后随访半年,无自觉不适,咀嚼功能良好。临床检查:无松动、无叩痛、牙龈无红肿。X线片显示:牙周、尖周、牙槽嵴无异常。结论:通过冠延长术后行桩核冠修复,多数疗效满意。术后3个月左右是行桩核冠修复的良好时机。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不同程度缺损前磨牙残冠嵌体和桩核冠修复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郑州人民医院口腔科就诊的前磨牙残冠患者153例,根据患牙缺损类型,分别采用嵌体和纤维桩树脂核加全瓷冠、银钯合金桩核冠修复患牙共计176颗。每年定期随访,记录临床检查状况,并对临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176颗前磨牙残冠修复后随访3 ~ 5年,随访到153颗,其中成功144颗,成功率为94.1%,失败9颗。失败病例中,嵌体修复Ⅱ类缺损牙体折断1颗,纤维桩树脂核修复Ⅱ类缺损牙体颈部折断1颗、Ⅲ类缺损4颗,银钯合金桩核修复Ⅳ类缺损根折1颗,根尖炎症1颗,冠脱落1颗。针对不同缺损类型,3种修复方式临床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磨牙残冠Ⅰ、Ⅱ类缺损可采用嵌体修复,Ⅲ、Ⅳ类缺损可根据牙颈部剩余组织量选择桩核冠修复。  相似文献   

9.
桩核冠修复残根残冠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沈新妹  张保卫 《口腔医学》2001,21(4):199-200
目的:探讨不同桩核冠修复残根残冠的疗效。方法:作者对275例患者共407颗患牙经完善根管治疗后采用不同桩核冠修复,并经过1~3年临床疗效的追踪观察。结果:407颗患牙有388颗未见异常,19颗有不同程度的松动、脱落、根折、基牙牙根折裂、磨损、变色等。结论:残根残冠的桩核冠修复效果满意。但修复中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10.
分体插入式铸造桩核在后牙残冠残根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分体插入式铸造桩核冠修复后牙残冠残根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38例患者的157颗经完善根管治疗的后牙残冠残根采用分体插入式铸造桩核冠修复.结果 经2~3年随访观察,所有修复体均固位良好,无松动脱落,牙周组织健康,根管桩在根管内稳固,无根尖暗影及根折发生.结论 采用分体插入式铸造桩核冠修复可以最大限度地保存残冠残根.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牙冠延长术应用于上前牙残根固定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2011年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周黏膜科门诊收治的上前牙残根患者11例(共15颗患牙),行牙冠延长术并于术后6周进行桩核冠修复,修复后随访1年观察疗效。结果牙冠延长术后1~2周,11例患者术区牙龈均无出血、溢脓,部分患牙牙龈组织稍红肿;术后6周,所有患牙牙龈组织基本不红肿,患牙无松动。龈缘至断端的距离测量结果显示,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冠修复后1个月,有1颗上侧切牙邻面有黏结剂,牙龈红肿,探诊出血,经过处理去除黏结剂,教会患者正确使用牙线,1个月后炎症消退;其余l4颗患牙经1年观察,龈缘位置正常,修复体与软组织协调,冠边缘密合,稳固无松动,患者对修复效果满意。结论牙冠延长术是保留上前牙残根的一种有效方法,扩大了桩冠修复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牙冠延长术应用于上前牙残根固定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0—2011年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周黏膜科门诊收治的上前牙残根患者11例(共15颗患牙),行牙冠延长术并于术后6周进行桩核冠修复,修复后随访1年观察疗效。结果 牙冠延长术后1~2周,11例患者术区牙龈均无出血、溢脓,部分患牙牙龈组织稍红肿;术后6周,所有患牙牙龈组织基本不红肿,患牙无松动。龈缘至断端的距离测量结果显示,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在冠修复后1个月,有1颗上侧切牙邻面有黏结剂,牙龈红肿,探诊出血,经过处理去除黏结剂,教会患者正确使用牙线,1个月后炎症消退;其余l4颗患牙经1年观察,龈缘位置正常,修复体与软组织协调,冠边缘密合,稳固无松动,患者对修复效果满意。结论 牙冠延长术是保留上前牙残根的一种有效方法,扩大了桩冠修复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牙冠延长术应用于个别腭侧倾斜上前牙美容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 36例36颗腭侧倾斜的上颌前牙,21颗采用单纯切龈后冠修复,15颗采用切龈翻瓣去骨后冠修复。修复后6个月、2年随访,检查冠颈缘适合性、龈缘协调性,回访患者对咀嚼功能的主观评价,评价患牙牙周健康状况,包括牙龈指数、牙周探诊深度和牙齿松动度。结果 36例患者于术后6个月及2年复诊检查,患者对术牙功能的主观评价均满意,临床检查36个烤瓷冠的颈缘适合性好,龈缘协调性均满意,术牙均无松动。21颗单纯切龈后冠修复的患牙(χ2=0.43,P〉0.05)和15颗切龈翻瓣去骨后冠修复的患牙(χ2=1.45,P〉0.05)牙龈指数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单纯切龈后冠修复的患牙(F=2.98,P〉0.05)和切龈翻瓣去骨后冠修复的患牙(F=1.52,P〉0.05)牙周探诊深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牙冠延长术应用于个别腭侧倾斜上前牙美容修复可以达到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周伟 《口腔医学》2013,(4):248-250
目的评价牙冠延长术在后牙牙体缺损达龈下的残根残冠修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年12月—2011年12月,将48例患者的50颗牙体缺损达龈下的患牙,术前按断端位于龈下最深距离分为A组:距离<3 mm;B组:3 mm≤距离≤4mm;C组:距离>4 mm,均采用牙冠延长术暴露牙体断面,术后6周行桩冠修复。分别记录和比较手术前和手术后6周牙周探诊深度(PD)、龈沟出血指数(SBI)和术后龈缘至牙体断端的距离以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术后6周,A、B 2组病例牙体断端均暴露较好、牙周组织健康,术后修复效果有效率为100%,C组60%患牙断端暴露良好,修复效果尚可,与A、B 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阶段3组的PD、SBI均明显优于术前(P<0.05)。A、B 2组术后牙周指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与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牙冠延长术对于保存后牙残根残冠有较好的疗效,但适应证的选择较为关键。  相似文献   

15.
牙冠延长术改善前牙修复美观效果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讨对过短前牙行牙冠延长术的手术方法、术后修复时间、适应证及美学效果。方法对22例患者的148颗过短前牙行牙冠延长术后再行修复治疗,用改良Ryge标准动态评价牙龈、牙周情况,用Kay牙齿美学分类标准评价患牙治疗前后的美观效果。结果牙冠延长术结合修复治疗后,22例患者牙齿的美观效果均达Kay牙齿美学分类ClassⅡ-Ⅰ(化妆)或ClassⅡ-Ⅰ标准。修复后2周复查时约7.4%患牙的牙龈有较明显的炎症。经治疗及口腔卫生保健指导后,98.6%的患牙在修复6个月以上复查时,牙龈、牙周健康状况良好。2例患者随访4年余,其牙龈、牙周均无炎症表现,牙冠比例保持正常。结论通过正确的适应证选择、准确的修复设计、精细的手术操作、术后足够的牙龈恢复期及正规的口腔卫生保健,牙冠延长术结合修复治疗可获得满意的前牙修复美观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牙冠延长术与牙龈切除术用于残根残冠桩冠修复中的疗效。方法选择2006—2008年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口腔科收治的因外伤或龋坏致患牙断面达龈下的患者50例(58颗患牙),按照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牙龈切除术(30颗牙)与牙冠延长术(28颗牙)完全暴露断面,6周后行常规桩冠修复,评价两组在术后2周的疗效及桩冠修复后6个月的牙周健康状况。结果术后2周,牙冠延长术组总有效率为96.67%(29/30),牙龈切除术组总有效率为71.43%(20/2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桩冠修复后6个月,牙冠延长术组总有效率为93.33%,牙龈切除术组总有效率为64.29%,两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冠延长术能有效恢复患牙生物学宽度,有利于修复后牙周健康的维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改良牙冠延长术与正畸牵引+牙冠延长术对上前牙复杂根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60颗牙体缺损达龈下4.Omm以上的具有保留价值的上颌前牙,随机均分为两组,每组30颗患牙,分别采用改良牙冠延长术和正畸牵引+牙冠延长术,分别记录术前、术后一周及修复后6个月的牙周探诊深度(PD)、龈沟出血指数(SBI)、牙齿松动度(T...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牙周基础治疗及牙冠延长术治疗前牙不良冠修复所致牙周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0例前牙冠修复所致牙周病患者共105颗患牙,均采用牙周基础治疗及牙冠延长术后再行冠修复,观察不同时段临床冠长度的变化,记录各相关牙周指数并进行分析,评估术后全冠修复的临床效果。结果:术后短期内临床冠长度增加效果确切,治疗组术后的各项牙周指数均优于术前(P<0.05),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在1年的观察期内保持相对稳定(P>0.05);全冠修复体的固位良好,边缘密合,龈缘与冠缘的位置关系相对稳定。结论:牙周基础治疗及牙冠延长术有利于不良冠修复所致牙周病的治疗,且冠延长术解决了生物学宽度的问题,确保了牙周健康的长期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