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涛  王一萍  王应良  杨椿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23):3168-3169,317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浆胱抑素C(Cys C)、同型半胱氨酸(Hcy)、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浓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50例ACI患者作为ACI组,4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日立71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SYSMEX CA-51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Cys C、Hcy、hs-CRP、D-二聚体浓度。结果 ACI组患者血浆Cys C、Hcy、hs-CRP、D-二聚体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大面积梗死组患者血浆Cys C、Hcy、hs-CRP、D-二聚体浓度明显高于中等面积及小面积梗死组(P〈0.05)。结论血浆Cys C、Hcy、hs-CRP、D-二聚体浓度与ACI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D-二聚体在老年高血压和高血压并脑梗死患者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设定老年高血压、老年高血压并脑梗死和健康对照3组,Hcy在贝克曼DXC-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应用循环酶法原理检测;D-二聚体在美国Instrumentation Laboratory公司生产的ACL-FUTURA全自动血凝仪上用比浊法原理检测。对比3组的Hcy、D-二聚体水平。结果老年高血压组和高血压伴脑梗死组血浆Hcy和D-二聚体浓度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老年高血压组与高血压伴脑梗死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联合检测血浆Hcy和D-二聚体水平对老年人高血压和因高血压致脑梗死的预防、诊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和D-二聚体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日立71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60例ACI组患者、29例脑出血组患者、26例脑动脉粥样硬化组(脑AS组)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组血浆Hcy和D-二聚体浓度,同时测定血脂水平。结果急性期ACI患者血浆TG、TC、LDL-C、HDL-C、Hcy、D-二聚体浓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恢复期ACI患者血浆TG、TC、LDL-C、HDL-C、Hcy浓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而D-二聚体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学意义(P>0.05)。结论 ACI患者血浆Hcy和D-二聚体浓度变化对病情观察、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血浆Hcy和D-二聚体联合检测对ACI患者的诊断及预后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D-二聚体与同型半胱氨酸(Hcy)联合检测在急性脑血管病(ACVD)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16例ACVD患者和50例健康者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D-二聚体,用全自动生化免疫分析仪测定Hcy。结果急性期ACVD患者D-二聚体和Hcy含量明显升高(P<0.05);脑出血和脑梗死患者比较,D-二聚体和Hcy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和Hcy联合检测,可为ACVD的诊断提供快速、准确的诊疗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检测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D-二聚体(D-D)和血脂水平的意义。方法采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循环酶法、乳胶免疫比浊法用日本东芝TBA1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对5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65例健康体检者血清的hs-CRP,Hcy,D-D,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组血清Hcy、hs-CRP、D-D的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脂中的TC和LDL-C的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HDL-C的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的发生与血清中hs-CRP,Hcy,D-D和TC、LDL-C的水平变化呈正相关,与HDL-C的水平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及心肌酶谱在脑梗死与脑梗死并发冠心病间的差异.方法 从2008年11月至2010年11月来该院就诊的全部老年脑梗死病例中选取脑梗死无冠心病患者和脑梗死合并冠心病患者.选取同期到该院体检的老年人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测定心肌酶谱、hs-CRP、D-二聚体等.观察上述指标的组间差异.结果 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D-二聚体以及hs-CRP在3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只有脑梗死合并冠心病组与健康对照组AST有统计学差异,其余项目脑梗死组与脑梗死合并冠心病组均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与脑梗死合并冠心病组比较,肌酸激酶同功酶、乳酸脱氢酶、α-羟丁酸脱氢酶、天冬氨酸基转移酶、D-二聚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肌酸激酶同功酶、乳酸脱氢酶、α-羟丁酸脱氢酶、谷草转氨酶、D-二聚体对脑梗死是否合并冠心病有一定辅助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同型半胱氨酸(Hcy)、脂蛋白a[LP(a)]及D-二聚体联合检测对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165例,根据不同临床类型分为稳定性心绞痛组(SAP组)41例、不稳定性心绞痛组(UAP组)58例、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66例。另选取该院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体检健康者57例作为对照组。各组CRP、Hcy、LP(a)、D-二聚体水平、阳性率及诊断方法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MI组、UAP组、SAP组血清CRP、Hcy、LP(a)、D-二聚体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UAP组血清CRP、Hcy、LP(a)、D-二聚体水平高于S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血清CRP、Hcy、LP(a)、D-二聚体水平高于U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UAP组、SAP组CRP、Hcy、LP(a)、D-二聚体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UAP组CRP、Hcy、LP(a)、D-二聚体阳性率高于S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CRP、Hcy、LP(a)、D-二聚体阳性率高于U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项指标联合检测特异度和灵敏度均明显高于单项、2项及3项指标检测。结论血清CRP、Hcy、LP(a)及D-二聚体联合检测可作为早期诊断和预防冠心病的辅助检查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探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BNP(B型脑钠肽)、D-二聚体、hs-CRP(超敏C反应蛋白)、LP(a)(脂蛋白a)检测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3月收治的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试验组,选取同期55名健康受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的BNP、D-二聚体、hs-CRP、LP(a)的水平。结果试验组患者的BNP、D-二聚体、hs-CRP、LP(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面积梗死和中面积梗死患者的BNP、D-二聚体、hs-CRP、LP(a)含量明显高于小面积梗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BNP、D-二聚体、hs-CRP、LP(a)含量显著升高,在急性脑梗死的鉴别中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临床医生了解病情的发展,对于疾病的预防、病情的判断、指导治疗和预后中具有很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并探讨两者水平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分别测定90例健康对照者和92例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P<0.01)。脑梗死不同临床分型组间hs-CRP和D-二聚体水平两两比较,hs-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二聚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s-CRP和D-二聚体与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二者联合检测有助于脑梗死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PR)、B型利钠肽(BNP)、D-二聚体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1年8月至2014年8月24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方法诊断为ACS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造影结果,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以及急性心肌梗死(AMI)组。选取同期就诊并确定为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20例作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随机选取体检身体健康者120例作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及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血液中Hcy、hs-CRP、BNP以及D-二聚体含量水平进行比较,对所有的患者进行Gensini评分,并对影响Gensini评分的相关因素Hcy、hs-CRP、BNP以及D-二聚体水平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各组之间Hcy、hsCRP、BNP以及D-二聚体四项指标的比较,均是AMI组水平最高,其次依次为UAP组、SAP组、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ACS发生病变血管的支数越多,Hcy、hs-CRP、BNPD-二聚体四项指标的水平越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Hcy、hs-CRP、BNP、D-二聚体水平越高,Gensini评分也越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血液中Hcy、hs-CRP、BNP、D-二聚体四项指标的水平均是AC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ACS患者血液中的Hcy、hs-CRP、BNP、D-二聚体四项指标的水平对病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并探讨二者的相关性。方法测定90例脑梗死患者和89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Hcy及血浆D-二聚体水平,并分析患者组两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脑梗死患者血清Hcy、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脑梗死患者Hcy轻度及中度增高组Hcy水平与D-二聚体水平呈正相关(r分别为0.504、0.633,P值均小于0.05)。结论血清Hcy、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与脑梗死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在一定范围内,D-二聚体随Hcy的增高而增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D-二聚体对2型糖尿病(T2DM)视网膜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58例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NDR)53例,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52例,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53例,检测各组患者hs-CRP、sICAM-1、D-二聚体水平;另选取健康对照组52例,并与疾病组3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NDR组、NDPR组、PDR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hs-CRP、sICAM-1、D-二聚体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DPR组、PDR组与NDR组比较,hs-CRP、sICAM-1、D-二聚体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DR组与NDPR组比较,D-二聚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与hs-CRP、sICAM-1呈正相关(r=0.578、0.482、0.438,P0.05)。健康对照组、NDR组、NDPR组、PDR组比较,hs-CRP、sICAM-1、D-二聚体单项阳性率和联合检测阳性率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NDR组、NDPR组、PDR组联合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单项指标检测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CRP、sICAM-1、D-二聚体水平变化能动态反映T2DM患者视网膜微血管病变程度,联合检测可提高T2DM患者视网膜微血管病变阳性检出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溶栓治疗过程中,血浆D-二聚体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8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尿激酶超选择性动脉内接触溶栓,分别于溶栓前、溶栓后2、4、244、8 h抽血测定血浆D-二聚体及hs-CRP,其中再通组58例,未再通组31例,并与健康对照组89例进行对比。结果溶栓组治疗前与健康对照组比较D-二聚体及hs-CRP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动脉溶栓再通组2 h血浆D-二聚体含量达峰值,后迅速下降,但48 h仍高于治疗前,而未再通组血浆D-二聚体在4 h后迅速下降,与再通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再通组hs-CRP平均含量在各时间点与再通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及hs-CRP均可作为判断急性脑梗死的指标;且血浆D-二聚体的动态监测对判断动脉溶栓是否再通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美国ACLTOP7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90例常见恶性肿瘤患者D-二聚体以及50名健康对照组受试者血浆D-二聚体。结果:恶性肿瘤患者D-二聚体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D-二聚体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血栓形成,血浆D-二聚体水平有助于恶性肿瘤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检测在冠心病和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150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组5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46例,急性心肌梗死组52例,同时选取急性脑梗死组70例,健康对照组70例。采用循环酶法测定血清Hcy含量,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含量。结果冠心病组和急性脑梗死组Hcy、hs-CRP检测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各亚组间比较,Hcy、hs-CRP含量均为AMI组UAP组SAP组,Hcy、hs-CRP含量UAP组与SAP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cy、hs-CRP含量AMI组与UAP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Hcy、hs-CRP阳性率与两项联合检测阳性率比较,两项联合检测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y、hs-CRP水平与冠心病、急性脑梗死有密切关系,二者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冠心病HE急性脑梗死诊断的准确性,可为疾病的预后评估提供更有力的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D-二聚体水平与冠心病(CHD)的相关性,并探讨联合检测对冠心病诊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00例冠心病患者(研究组)及100例无CHD的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并依据合并症分为单纯CHD组(32例)、合并高血压组(46例)、合并糖尿病组(9例),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组(13例)、检测各组血清hsCRP、Hcy、D-二聚体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hs-CRP、Hcy、D-二聚体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显示,三项指标均为CHD的独立危险因素,对CHD诊治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以Hcy应用价值最高。两两联合检测中,hs-CRP和Hcy联合检测是较为理想的方案,三项联合检测不适于CHD的早期诊断。单纯CHD组、合并高血压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组hs-CRP、D-二聚体水平与合并糖尿病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CRP、Hcy、D-二聚体是CHD的独立危险因素,其联合检测对CHD的诊断效能较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3种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D-二聚体结果的一致性。方法分别用Sysmex CA-70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CA7000)、Sysmex CS-51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CS5100)、STA-R Evolution全自动凝血分析仪(STA-R)检测272例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台仪器检测D-二聚体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7000、CS5100、STA-R 3台仪器检测D-二聚体的阳性率分别为85.7%、79.4%、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60,P0.05)。CA7000与CS5100检测D-二聚体阳性率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06,P0.05),二者的阳性符合率为79.4%,阴性符合率为14.3%,总体符合率为93.8%。CA7000与STA-R检测D-二聚体阳性率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2,P0.01),二者的阳性符合率为80.0%,阴性符合率为13.0%,总体符合率为93.4%。CS5100与STA-R检测D-二聚体阳性率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7,P0.05),二者的阳性符合率为78.0%,阴性符合率为17.0%,总体符合率为94.5%。结论不同仪器检测D-二聚体阳性率结果不尽相同,建议根据不同检测系统制定相关疾病的临界值,以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和广大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CVD)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总胆红素(TB)的关系。方法:采用经CT确诊的CVD患者共52例,对照组28例,分别取血测定D二聚体、Hcy、hs-CRP和TB。结果:CVD组血浆D二聚体和血清Hcy、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T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发现CVD组血浆D二聚体与血清Hcy和hs-CRP呈正相关,与血清TB呈弱负相关。结论:CVD患者血清TB、Hcy和hs-CRP与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检测在冠心病和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冠心病患者150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组4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51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组57例;急性脑梗死组67例;健康对照组50例。hs-CRP采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定量法,Hcy采用循环酶法检测。结果冠心病组和急性脑梗死组Hcy、hs-CRP检测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冠心病组各亚组间,SAP组与UAP组hs-CRP检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与UAP组Hcy检测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与SAP组、UAP组Hcy、hs-CRP检测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Hcy、hs-CRP的阳性率及两项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比较,二项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单项检测(P〈0.05)。结论 Hcy、hs-CRP水平与冠心病、急性脑梗死病情密切相关,二者联合检测有助于判断冠心病、急性脑梗死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20.
郑红云  李艳  李松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18):2439-2440,2443
目的探讨血脂相关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水平与脑梗死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脑梗死患者259例(脑梗死组),同期健康体检者21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比色法测定血脂相关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po)A1、ApoB、ApoE]水平;采用荧光免疫干式定量法测定hs-CRP;用凝固法检测FIB;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D-二聚体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脑梗死患病组TG、LDL-C、ApoA1、ApoE、hs-CRP、D-二聚体及FIB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而HDL-C水平则显著降低(P<0.01),TC与Apo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炎症、血脂、凝血与纤溶系统可相互影响,并与脑梗死的发生和发展关系密切,联合检测有助于辅助诊断脑梗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