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疗效影响.方法 入选102例冠心病患者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抗血小板、硝酸脂制剂及对症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心理干预.住院14d为期限,进行临床效果评定.结果 本实验显示对冠心病患者进行综合心理干预,其临床疗效明显优于未行心理干预者.结论 临床医生在对患者常规治疗的同时,还应进行综合心理干预,使患者更多受益.  相似文献   

2.
马艳 《吉林医学》2014,(1):190-191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和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所选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冠心病心绞痛的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除了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外,同时实施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护理措施。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和护理干预后疗效评定结果的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在治疗和护理干预后疗效评定结果的总有效率为80.0%,前者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治疗起到促进作用,有助于提高此类患者的治疗效果,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和探讨心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影响进行。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400例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随机方式将全部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均有患者20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方式和常规护理方式,治疗组患者在给予常规治疗和常规护理方式之外加入心理干预护理。结果经过治疗一个月之后将两组患者的SAS评分以及SDS评分进行对比,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治疗过程中有着显著的效果,能够减轻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等负面心理,使患者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和分析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干预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护理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9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疗效总有效率为77.55%;观察组患者疗效总有效率为91.84%,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用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优于常规护理,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双心医学模式在冠心病、高血压病合并抑郁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住院的冠心病、高血压病患者进行评分,符合条件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双心医学模式进行心理干预,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SDS评分、B型脑钠肽(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电图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疗效、BNP、LVEF以及SDS评分均有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冠心病、高血压病合并抑郁患者在进行躯体疾病治疗的同时进行心理干预,可以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骨质疏松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对干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如降钙素、二磷酸盐类药物、钙剂等,绝经后妇女根据内分泌情况给予激素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给予药物及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配合心理护理、饮食指导、用药指导、运动指导、疼痛护理等。结果:VAS评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患者经过综合护理干预后疼痛明显缓解,OKT评分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观察组患者掌握疾病知识的效果强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经过综合护理干预后临床疗效明显改善,总有效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对骨质疏松患者干预效果强于对照组。说明综合护理干预可明显减轻患者的痛苦,帮助患者掌握疾病知识,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老年期精神分裂患者康复的临床效果,了解其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10月-2009年10月诊治的80例老年期精神分裂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精神病药物和常规护理干预;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综合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平均住院时间等。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精神病量表(BPRS)及精神病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对老年期精神分裂患者给予心理护理临床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葛艳红 《吉林医学》2014,(27):6160-616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冠心病心绞痛患者9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48例与对照组48例。给予同样药物进行治疗的同时,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经过治疗和护理后总有效率为95.83%,试验组患者经过治疗和护理后总有效率为100%,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对患者的病情发展能够进行有效地控制,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分析心里护理与健康教育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冠心病心绞痛的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除了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外,同时实施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护理措施.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护理方式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0.0%,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P<0.05,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治疗起到促进作用,有助于提高此类患者的治疗效果,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0.
李进英  张岚  韩希文 《中外医疗》2013,(22):162-162,164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护理工作。方法将2012年3—1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6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心理护理组,同时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常规护理组患者进行普通的冠心病心绞痛护理,心理护理组患者在普通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治疗结束后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来分析不同护理方式的临床疗效。结果心理护理组总有效率为92.1%,与常规护理组总有效率79.5%相比较,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作为一种临床护理模式,结合常规的治疗,可以提高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应该在临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1.
心理干预对老年性痴呆疗效影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对老年性痴呆的疗效影响.方法:将133例老年性痴呆患者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治疗.结果:治疗3个疗程,每疗程3周,结束后统计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58.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9.1%,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提高老年性痴呆的有效治疗率,可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2.
侯琳  段芳  韩玉华 《吉林医学》2012,33(33):7367
目的:了解临床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度、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对142例冠心病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前均给予常规的护理,观察并记录治疗中两个组中患者的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并进行评估分析。结果:干预组中的患者心理抑郁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干预组的患者其心绞痛程度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效果达到的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治疗冠心病过程中,良好的心理护理可以消除或者减轻患者的不良情绪,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88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常规组各44例,给予常规组患者常规护理,并在此基础上给予护理组患者综合护理干预。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进行对比。结果2组患者干预前SAS评分、SDS评分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2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均有所改善,但护理组明显优于常规组(P〈0.01)。结论给予冠心病患者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其焦虑及抑郁情绪,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和分析心理干预在治疗烧烫伤焦虑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011年1月至2011年7月来我院就诊的烧烫伤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为3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烧烫伤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烧烫伤患者进行宣传教育、情绪干预等心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心理干预能改善烧烫伤患者的焦虑状态,能够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孙芳 《中外医疗》2013,32(8):167-168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应用于住院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该科冠心病患者60例进行临床观察,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心血管内科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采取同样护理方法的前提下,结合认知行为干预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消极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变化进行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心电图改善状况。结果经过护理,观察组患者消极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心电图改善状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采取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患者认知行为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消极心理状况,使临床治疗效果得到有效的提高,从而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治疗对冠心病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的效果及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06例冠心病患者问卷调查,对伴有抑郁情绪者51例(48.3%)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均给予常规心内科治疗,干预组同时配合心理干预,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干预组第4周SDS及S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SDS、SAS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对抑郁情绪的心理干预能显著降低抑郁评分,明显改善患者症状,缩短住院时间。结论心理治疗能显著降低冠心病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的严重程度,有效的心理干预能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7.
王探霞   《中国医学工程》2013,(9):F0003-F0003
目的采取措施对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进行有效性探讨。方法从医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中选取36例具有负性情绪的病例,其中男性有20例,女性有16例,他们的年龄在18~61岁之间。随机将这些患者划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一组有18例患者。对于对照组患者主要采取常规性治疗与护理的方法。对于观察组患者,则是在常规性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利用统计学的理论知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性分析。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好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好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利用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进行治疗护理,有助于改善并降低患者的负性情绪,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覃艾新  叶翠红  杨秀美 《广西医学》2010,32(9):1149-1151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在高血压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将216例高血压患者按入院先后次序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108例;两组均给予内科常规抗高血压治疗及常规高血压护理;干预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心理综合护理。结果干预组干预前SCL-90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均高于国内常模(P均〈0.05),干预后各因子分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压均明显降低,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组疗效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能提高临床疗效,并能稳定患者情绪,纠正其不良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协同药物对冠心病治疗的作用。方法选取2009年10月—2012年10月于山东省荣军总医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半年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总有效率84.62%,显著高于对照组67.6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心电图ST-T改善比较2组有效率分别为60.00%和32.31%,观察组心电图ST-T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SAS和SDS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SAS和SD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协同药物治疗,可以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抑郁、焦虑症状,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林顺英  范燕娜  陈爱 《河北医学》2009,15(7):844-846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将确诊为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伴脊髓损伤并行保守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心理干预组在采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干预。治疗前后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对照组病例脊髓功能恢复程度低,而心理干预组病例脊髓功能恢复程度较高,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显著提高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