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脐血细胞和1.064g/L ficoll分离的脐血造血干/祖细胞(简称1064脐血造血干/祖细胞)在不同冷藏条件下的效果。方法:21例脐血和12例1064例脐血造血干/祖细胞在4℃保存;16例1064脐血造血干/祖细胞分别冷藏在-80℃和-196℃,观察不同时间造血细胞活性;单个核细胞(MNC)采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CD34^ 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技术(FCM)测定,体外造血细胞培养技术分析粒-单系祖细胞(CFU-GM)和红系祖细胞(CFU-E)产率,台盼蓝着色法判断造血细胞活率。结果:脐血细胞在4℃保存第1、2d时,MNC、细胞活率、CFU-GM和CFU-E产率均无明显改变,第3d-5d CFU-GM和CFU-E产率明显下降;1064脐血造血干/祖细胞在4℃保存第3d出现CFU-GM和CFU-E的下降,至第5d下降更显著;1064脐血造血干/祖细胞冷藏在-80℃和-196℃,在半年内CFU-GM、CFU-E、CD34^ 细胞及细胞周期无显著变化,在-80℃冷藏一年时,CFU-GM、CFU-E和CD34^ 阳性细胞下降显著,而-196℃储藏一年时,上述指标及细胞周期无明显改变,98%以上的细胞处在G0-G1期。结论:脐血细胞4℃保存时间不宜超过3d;1064脐血造血干/祖细胞于-80℃和-196℃冷藏在半年内效果一致;-196℃长期冷藏脐血造血干/祖细胞是一种最可靠的方法,但-80℃冷藏脐血造血细胞是一种值得会尝试和实用、费用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人脐血红系祖细胞体外培养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脐血代替骨髓移植重建造血的成功,已引起人们对脐血造血功能研究的兴趣。笔者等曾在国内首先报告了脐血粒—单核系祖细胞(CFU-GM)体外培养观察,证实人脐血富含粒单核细胞系造血干/祖细胞。通过进一步以体外甲基纤维素法培养人脐血的红系祖细胞,包括红系集落形成单位(CFU-E)和爆式红系形成单位(BFU-E),笔者观察了人脐血红系祖细胞造血情况,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人脐血造血干/祖细胞增殖能力强,在不同的细胞生长因子联合作用下,可以有目的地扩增,使单份脐血造血干/祖细胞数量增加。动物实验证实了体外扩增并未降低造血干/祖细胞在小鼠体内的造血重建能力。因此,脐血造血细胞体外扩增有望解决成人济血移植中存在的造血干/祖细胞数量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脐血和骨髓均富含造血干/祖细胞,但二者在造血干/祖细胞的含量上存在差别。脐血中各CD34^ 细胞亚群有着独特的免疫表型。脐血造血干/祖细胞能在体外扩增,扩增后的CD34^ 细胞能在SCID小鼠体内造血,由脐血CD34^ 细胞可以生成淋巴细胞和内皮细胞。脐血造血干/祖细胞移植与骨髓造血干/祖细胞移植在患者的生存率、复发率及移植免疫排斥等方面均具有可比性,有着极大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5.
80年代以来,脐血作为造血干/祖细胞来源治疗血液病患者的有效方法受人们关注,由于临床血液疾病治疗的迫切需要,近年来较多的临床血液病和实验血液学工作者为此付出了各自艰巨的努力,在脐血的采集、造血干/祖细胞的分离、鉴定、体外扩增及临床应用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就,本文将这些研究成果作一概要文献学习。1 脐血造血干/祖细胞的含量和特性脐血中含有较丰富的更原始、能重建长期造血的干/祖细胞,具有较强的自我增殖、多向分化的能力,是造血干/祖细胞又一丰富来源。脐血中约有1%左右的有核细胞表达高水平的CD34抗原的…  相似文献   

6.
背景:单份脐血的造血细胞数量有限,难以满足成人的需要,如何有效地扩增脐血造血干/祖细胞是目前研究的热点.目的:构建人白血病抑制因子基因修饰的人胚肺成纤维细胞,观察转基因细胞对脐血CD34+造血干/祖细胞体外扩增的影响.方法:建立转人白血病抑制因子基因的饲养层细胞,用RT-PCR法和ELISA法鉴定目的基因的表达;采用免疫磁珠法分离脐血CD34+造血干/祖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纯度;将CD34+造血干/祖细胞与饲养层细胞共培养,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增殖效果;扩增后的造血干/祖细胞用跨膜迁移实验检测自发迁移率和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诱导迁移试验以鉴定体外扩增的造血干/祖细胞的归巢能力.结果与结论:成功建立转基因饲养层细胞,RT-PCR法和ELISA法证实有目的基因表达,与人白血病抑制因子转基因饲养层细胞共培养7 d后CD34+造血干/祖细胞可大量扩增,同时表面黏附分子的表达量仍较高.体外迁移实验显示与转基因饲养层细胞共培养的造血细胞的诱导迁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可以较好地保持其归巢能力.因此转人白血病抑制因子基因的饲养层细胞可有效扩增脐血CD34+造血干/祖细胞,延缓其分化,并且体外扩增后仍保持较高的归巢能力.  相似文献   

7.
背景:单份脐血的造血细胞数量有限,难以满足成人的需要,如何有效地扩增脐血造血干/祖细胞是目前研究的热点。目的:构建人白血病抑制因子基因修饰的人胚肺成纤维细胞,观察转基因细胞对脐血CD34+造血干/祖细胞体外扩增的影响。方法:建立转人白血病抑制因子基因的饲养层细胞,用RT-PCR法和ELISA法鉴定目的基因的表达;采用免疫磁珠法分离脐血CD34+造血干/祖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纯度;将CD34+造血干/祖细胞与饲养层细胞共培养,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增殖效果;扩增后的造血干/祖细胞用跨膜迁移实验检测自发迁移率和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诱导迁移试验以鉴定体外扩增的造血干/祖细胞的归巢能力。结果与结论:成功建立转基因饲养层细胞,RT-PCR法和ELISA法证实有目的基因表达,与人白血病抑制因子转基因饲养层细胞共培养7d后CD34+造血干/祖细胞可大量扩增,同时表面黏附分子的表达量仍较高。体外迁移实验显示与转基因饲养层细胞共培养的造血细胞的诱导迁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可以较好地保持其归巢能力。因此转人白血病抑制因子基因的饲养层细胞可有效扩增脐血CD34+造血干/祖细胞,延缓其分化,并且体外扩增后仍保持较高的归巢能力。  相似文献   

8.
人脐带血中含有的造血干/祖细胞数量等于甚至超过成人骨髓,且含有更原始的造血干/祖细胞。应用各种体外培养方法进行扩增的脐血中,造血干/祖细胞明显增多,其中以低氧培养扩增效果较佳,有望解决人脐血移植中存在的造血干/祖细胞数量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探讨体外诱导人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iPSC)分化为造血干/祖细胞的能力.在体外用小鼠骨髓基质细胞OP9与人类iPSC共培养的方法,将iPSC诱导分化为造血干/祖细胞;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造血干/祖细胞表面标志物的表达水平;用实时定量PCR检测分化过程中iPSC及造血干/祖细胞的相关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用免疫磁珠法分离CD34+造血干/祖细胞并进行半固体集落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的集落形成能力.结果表明,iPSC与OP9细胞共培养诱导造血分化的第4天即可观察到iPSC形态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分化得到的细胞表达已知的造血干/祖细胞相关表面标志物CD34和CD43分子.在体外分化过程中多能性的标志基因Oct4的表达逐渐下降,造血相关转录因子Gata-2的表达逐渐升高,而Runx-1的表达量则呈波浪式变化,CD34表达量逐渐升高.集落培养14 d能够得到红系集落(CFU-E),粒系集落(CFU-G),巨核系集落(CFU-M),粒-巨核系集落(CFU-GM)和混合系集落(CFU-GEMM).结论:iPSC细胞能够在体外通过与OP9细胞共培养分化为造血干/祖细胞.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端粒酶相关蛋白基因hTERT和TEP1在造血过程中对端粒酶活性的调节作用。方法:用RT-PCR和TRAP法分别测定脐血干/祖细胞中hTERT、TEP1mRNA及端粒酶的活性。结果:在新分离的脐血单个核细胞(MNC)和CD34^-细胞中检测不到端粒酶的活性,hTERTmRNA表达阴性;CD34^ 细胞中端粒酶活性低,hTERTmRNA阳性;而TEP1mRNA在MNC、CD34^-细胞和CD34^ 细胞中均为阳性,表达水平差异无显著性。在不同细胞因子组合条件下,CD34^ 细胞体外培养7d,细胞端粒酶活性和hTERTmRNA表达增高,之后随着细胞的分化成熟,二者表达降低,在整个培养过程中,TWEP1mRNA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在脐血造血干/祖细胞中,hTERT基因表达水平与端粒酶活性一致,hTERT基因表达水平对端粒酶的活性起关键作用,TEP1基因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11.
采用单层琼脂法对30例足月新生儿脐带血造血祖细胞(CFU-GM)进行了培养,并比较了脐血、成人骨髓和外周血 CFU-GM 的数量和性质。结果表明:①新生儿脐血中 CFU-GM 分裂快,集落形成时间早,集落体积大,子代细胞含量多,表现为活跃的增殖状态。②足月新生几脐血 CFU-GM 和Cluster 的产率介于成人骨髓和外周血之间,但个体差异较大;13.3%的脐血样本,CFU-GM 产率高于同时培养的骨髓。此外,脐血、成人骨髓、外周血中 CFU-GM 集落类型不同,提示脐血 CFU-GM 可能是一种不同的亚型。  相似文献   

12.
脐血造血干/祖细胞的密度分离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为建立脐血造血细胞库,减少脐血储存空间,探讨脐血造血干/祖细胞的密度分离效果。方法:选用五种不同比密的Ficoll分离液(1.084、1.077、1.072、1.064、1.054g/L)分离脐血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技术(FCM)和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分析了41例脐血造血干/祖细胞和有核细胞(NC)的回收率并作了对比研究。结果:1.064g/L Ficoll分离脐血有核细胞回收率3.6%,淋巴细胞去除率为86.6%;所分离的单个核细胞(MNC)中CD34^ 细胞平均纯度为10.3%,最高可高达46.6%;所分离的细胞体外易形成CFU-GM及BFU-E。结论:不同比密分离脐血造血干/祖细胞具有不同影响。其中1.064g/L Ficoll分离脐血造血干/祖细胞是一种方便、实用、有效的方法。所分离的细胞体外有较强的增殖能力。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比较小鼠骨髓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mBMEC-CM)联合FL和TPO对卵黄囊和骨髓造血干/祖细胞体外生长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探讨。取卵黄囊和骨髓单细胞悬液,对照组中加入含10%FBS的DMEM,实验组分别加入10%mBMEC-CM,FL(5ng/ml)和TPO(2ng/ml),10%mBMEC-CM复合FL和TPO培养24小时后进行集落培养,计数CFU-GM和HPP-CFC的集落数。应用Atlas cDNA Expression Array对卵黄囊和骨髓造血细胞表达的细胞因子受体进行检测。结果表明:mBMEC-CM能扩增卵黄囊和骨髓CFU-GM和HPP-CFC,其与FL和TPO联合后扩增能力明显增强;mBMEC-CM扩增骨髓CFU-GM和HPP-CFC的能力明显强于其扩增卵黄囊CFU-GM和HPP-CFC的能力。检测到小鼠卵黄囊及骨髓造血细胞存在差异表达的细胞因子受体;卵黄囊造血细胞表达PDGF-Rβ,PDGF-Ra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受体,而在骨髓造血细胞中未检测到上述受体的表达;在骨髓造血细胞中表达的IFN-γR,GM-CSFR,多巴胺D2受体和卵泡刺激素受体则未在卵黄囊造血细胞中检测到mRNA的表达。结论:mBMEC-CM能支持卵黄囊和骨髓造血祖细胞的体外扩增,其与FL和TPO联合后扩增能力明显增强;mBMEC-CM对骨髓造血祖细胞表现出更强的扩增作用。检测到卵黄囊和骨髓造血细胞之问存在差异表达的细胞因子受体,提示mBMEC-CM对胚胎及成体造血细胞扩增中存在的差异可能与两种造血细胞存在差异表达的细胞因子受体有关。  相似文献   

14.
利用粒-巨噬细胞系祖细胞(CFU-GM)体外培养技术,观察了2份脐血混合后CFU-GM集落和集簇的产率。结果表明:混合培养组造血祖细胞的集落和集簇的产率不低于单一培养组。该研究为混合脐血造血细胞移植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作用于早期造血的细胞因子受体Flt3和c-kit在脐血CD34~+造血干/祖细胞中的表达及功能,从蛋白和基因水平对其进行了研究。采用常规双色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使用流式细胞术测定新鲜分离的和体外不同培养时间的脐血CD34~+造血干/祖细胞中Flt3和c-kit蛋白水平的表达,用RT-PCR法测定Flt3和c-kit的mRNA水平表达,并在体外对受体功能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显示,新鲜脐血CD34~+细胞中(68.8±15.4)%为Flt3~+,(50.6±12.7)%为c-kit~+,随着体外培养时间的延长,二者表达逐渐下降。结论:脐血CD34~+造血干/祖细胞在体外液体培养条件下Flt3和c-kit阳性表达可维持2-3周,其配体FL和SCF在培养的第1周内对细胞扩增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脐血CD34^+细胞在不同细胞因子支持下体外扩增过程中caspase-3表达及意义,采用RT—PCR,Western blot和流式细胞术对脐血CD34^+细胞在体外扩增过程中的细胞增殖、细胞凋亡及caspase—3的表达进行了测定。检测结果显示,casPase—3 mRNA在新鲜分离的脐血CD34^+细胞中低水平表达,在细胞因子支持下体外培养3天,扩增的CD34^+细胞中caspase—3 mRNA和蛋白质水平表达上调,但在这两种细胞中仅能检测到分子量为32kD的非活性酶原形式的casPase-3,随着体外培养时间的延长,在无早期效应细胞因子SCF或FL存在的条件下,casPase-3被激活,可检测到分子量为20kD的裂解片段,细胞凋亡率增加。结论:虽然造血干/祖细胞的凋亡是个复杂的过程,但在脐血CD34^+干/祖细胞体外扩增过程中,caspase—3参与了细胞凋亡事件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早期效应细胞因子SCF和FL可减少造血干/祖细胞的凋亡,对造血干/祖细胞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人脐血干,祖细胞研究现状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脐带血是造血干/祖细胞的丰富来源,脐血移植具有早期祖细胞含量高,干/祖细胞体外增殖能力强和GVHD发生率低等优点。本文就脐血干/祖细胞的含量,免疫学特点,分离浓集方法,体外扩增潜力,再植能力及其在脐血移植和基因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造血干/祖细胞是一类被定义为具有自我更新和潜在重建造血能力的细胞.脐血是造血干/祖细胞的重要来源.通常人们应用高浓度的细胞因子刺激扩增脐血造血干/祖细胞,但导致其多向分化潜能及移植后造血重建能力下降.近来,Cheng等研究造血干/祖细胞的增殖周期特性发现,两种不同的Cip/Kip家族成员p21和p27可分别特异性地负向调控造血干/祖细胞增殖池的大小,p21可阻滞干细胞进入增殖周期,而p27可限制祖细胞的增殖周期.这为体外操纵造血干/祖细胞的增殖提供了良好途径.我们以pSilencer1.0-U6构建p27 siRNA表达载体转染脐血CD34+细胞,以去除p27对造血祖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以一种不同于既往细胞因子刺激的方式,试图为体外扩增脐血CD34^+细胞提供一种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造血微环境决定脐血造血干/祖细胞的早期分裂行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在特定生长因子的培养体系中,观察模拟造血微环境及粘附因素对人类脐血造血干/祖细胞早期分裂行为影响。方法 (1)应用流式细胞仪(FACS)分选CD34^ CD38^-细胞;(2)细胞培养体系中应用干细胞支持性基质AFT024及单一粘附因素纤维结合素(Fn)。并观察其对细胞早期分裂行为的影响。结果 (1)在联合生长因子的条件下,人类脐血CD34^ CD38^-细胞早期分裂呈现固定比例的静止,慢分裂,快分裂以及不对称分裂状态;(2)未观察到单一粘附因子Fn对其早期分裂行为的影响;(3)干细胞支持性基质AFT024所模拟的体外造血微环境可促使脐血造血干/祖细胞广泛增殖并更多地进行不对称分裂。结论 (1)CD34^ CD38^-细胞群体具有异质性。由具有不同增殖行为的亚群组成,在体外培养早期存在不对称分裂;(2)体外模拟的骨髓微环境AFT024基质滋养层较细胞因子及单一粘附因素能够更好地支持造血干/祖细胞的增殖并保持其自我更新的特性。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旨在了解来源于脐血造血干细胞表面部分归巢受体(homing receptor)的功能缺陷并探讨体外干预的效果和可行性。用流式细胞术对来源于脐血的CD34+造血干/祖细胞表面的P、E选择蛋白配体活性基团表达、CD26的表达及活性进行检测,同时检测骨髓和外周血作为对照。采用岩藻糖基转移酶体外处理脐血CD34+造血干/祖细胞并检测其表面选择蛋白配体活性基团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CD26在脐血、骨髓及外周血的CD34+造血干/祖细胞表面的表达率分别为:(7.62±0.63)%,(6.35±0.89)%和(6.18±0.91)%(p0.05),其活性分别为:67.15U/1 000个细胞(1U=1pmol/min),26.85U/1 000个细胞和20.95U/1 000个细胞,脐血CD34+造血干/祖细胞表面CD26的活性明显高于其它两者(p0.001)。P选择蛋白配体活性基团在脐血、骨髓和外周血CD34+造血干/祖细胞表面的表达率分别为:(83.46±6.33)%,(15.65±0.89)%和(80.17±6.85)%;E选择蛋白配体活性基团的表达率为:(25.31±1.03)%,(26.34±0.89)%和(29.79±1.78)%(p0.05)。脐血CD34+细胞体外行岩藻糖基化工程后,E选择蛋白配体活性基团表达率由(25.31±1.03)%提高至(63.23±1.08)%。结论:3种不同来源CD34+造血干/祖细胞表面的CD26分子表达无明显差别,但其活性不一,脐血的CD34+造血干/祖细胞CD26活性最高,骨髓的次之,外周血的最低。P选择蛋白配体活性基团在脐血及外周血CD34+造血干/祖细胞表面的表达无明显差别,但在骨髓干细胞表面表达偏低。体外经岩藻糖基化工程处理的脐血CD34+造血干/祖细胞可明显上调其表面E选择蛋白配体活性基团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