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组胺受体原分为 H_1-受体和 H_2-受体。1983年在脑组胺传出神经元突触前膜发现抑制组胺游离、合成的自身受体,这种受体的药理学特性与H3一和H2一受体不同,被命名为H3一受体  相似文献   

2.
甲氰咪胺     
甲氰咪胺为组胺H_2受体拮抗剂,药理研究证明组胺作用于H_1、H_2二种受体。引起气管收缩和毛细血管扩张作用的,是由于兴奋H_1受体,并能被一般习用的抗组胺药物所拮抗,增进胃壁细胞酸分泌的H_2受体,其作用不为一般抗组胺药物所消除。经过化学结构改造与筛选,发现了一类H_2受体拮抗剂,在这类药物中,以氰胍基取代硫脲部分而合成的甲氰咪胺,其毒性较轻。体内作用 1.抑制胃酸分泌:甲氰咪胺能减少胃在静止状态(基础胃酸)及为食物、组胺、五肽胃泌素、胰岛素、咖啡因等刺激后胃酸分泌的容量与浓度,其效能优于抗胆硷能  相似文献   

3.
组胺对血管的效应与组胺H_1和H_2受体有关。为了抑制组胺对血管的舒张和降压效应,要求组胺拮抗剂对二种受体同时具有阻断作用,曾应用奥美替丁(Oxmetidine)进行组胺H_1受体拮抗剂的构效研究,它也有一些H1受体拮抗活性,以-CH_2-取代-S-,并用取代的嘧啶环代替咪唑和次甲二氧苯基环,希望在增强对H_1受体的拮抗活性时,仍能保留对H_2受体的拮抗活性。当吡啶环上的取代基为甲氧基时(如SK&F-93319),体外测得的抑制二种受体的活性强度相似。合成在回流的四氢呋喃中,2-氯-3-硝基吡啶(Ⅰ)与二乙基2-(2-氰乙基)丙二酸(Ⅱ)借助NaH缩合成1-氰基-3,3-双(乙氧基羰基)-3-(3-硝基-2-吡啶基)丙烷(Ⅲ),  相似文献   

4.
组胺受体的分类与组胺的生理作用组胺受体可分为H_1受体和H_2受体。H_1受体兴奋时,支气管和肠平滑肌收缩,生化机制尚不清楚;H_2受体兴奋则使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子宫平滑肌松驰和胃酸分泌,这是由于H_2激动剂兴奋了腺苷酸环化酶使c-AMP增多的结果,这些结果与β受体兴奋相似。血管平滑肌兼有H_1受体和H_2受体,两者都使血管舒张。新安替根能选择性地阻断H_1受体,故称H_1拮抗剂;丁咪胺(Burimamide)、甲硫咪胺(Metiamide)及甲氰咪胍等能选择性地阻断H_2受体,故称H_2拮抗  相似文献   

5.
慢性荨麻疹的病因是由于组胺的释放并刺激皮肤脉管内的组胺受体而引起的,常规剂量的传统抗组胺药(H_1—受体阻断剂)常常不起反应。由于大多数抗组胺药的副作用是镇静作用,故不断增大剂量通常是不可能的。不久以前已经发现,至少有两类组胺受体称为H_1受体和H_2受体,H_2受体能够使胃中产生胃酸,因此H_2受体阻断剂(西米替丁和雷尼替丁)可用于治疗消化道溃疡。有证据表明,H_2受体也存在于人体皮肤血管内,并且已经发现H_1—和H_2—受体阻断剂的联合使用比单用H_1—受体阻断剂更有效。  相似文献   

6.
雷尼替丁     
药效学雷尼替丁对抗组胺对豚鼠心房和大鼠子宫角的作用(属组胺H_2一受体),而不影响豚鼠回肠标木(属组胺H_1一受体)。雷尼替丁属组胺HZ一受体可逆性拮抗剂,与组脸进行竞争性抑制。口服或静注抑制由组胺、五肤胃泌素、蛋白陈或肉食刺激所引起的钧酸分泌。人口服雷尼替丁150mg,每天2次,共效果相当西米替丁40omg,每  相似文献   

7.
特非那定(terfenadine)是Carr等于1973年创制、美国Merrell制药公司于1981年首先上市的抗组胺新药,目前已在欧美各国广泛使用。其化学名称为:α-[4-(1,1—二甲基乙基)苯基]-4-(羟基二苯基甲基)—1—哌啶丁醇。结构式为: 该药在抗组胺类药中属于组胺H_1受体拮抗剂。所谓组胺H_1受体拮抗剂是能与组胺竞争效应细胞上的组胺H_1受体,使组胺不能同H_1受体结合,从而抑制其引起过敏反应的作用。所以组胺H_1受体拮抗剂在临  相似文献   

8.
西咪替丁(Cimetidime)是抗组胺 H_2型药物,作用强,毒性低,对组胺 H_2受体有选择性阻断作用,是竞争性的对抗药,主要用于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抑制胃酸分泌,促进溃疡愈合。下面主要就西咪替丁在支气管哮喘方面的应用及原理作肤浅的阐述。作用机理1 支气管哮喘 Eyre 认为,支气管舒缩功能虽以 H_2受体主导支配,但 H_2受体亦参与调节。H_2阻滞剂可  相似文献   

9.
某些α_1受体拮抗剂,对组胺H_1受体、5-羟色胺受体、多巴胺受体或α_2受体也有影响,故不良作用彼此不同。吲哚哌胺、酮舍林、乌拉地尔等的中枢神经系统副作用较多,酮舍林尚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特拉唑嗪、多沙唑嗪、三甲唑嗪等较之吲哚哌胺、乌拉地尔、酮舍林等更类似于哌唑嗪。特拉唑嗪、多沙唑嗪半减期长,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每日只需服药1次,可安全地并用利尿剂及/或β阻滞剂。  相似文献   

10.
<正> 抗过敏药物就是指传统的抗组织胺药。组胺受体分H_1.和H_2两类,两者产生的效应或一致或相反,但通常以H_1受体效应占优势。目前认为,引起过敏现象的组胺介质的释放是通过H_1受体;H_2 受体则与胃酸分泌有关,但在过敏反应中起重要的免疫调节及改变血管渗透性作用。经典的抗组织胺药仅拮抗H_1受体,此类药物称之为H_1受体拮抗剂,其代表药物如苯海拉明、异丙嗪、盐酸羟嗪等。该类药物自1937年合成以来,用于治疗过敏性疾病已有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和阐明中枢组胺对前脑基底核破坏所致大鼠记忆障碍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被动回避反应研究大鼠的学习记忆过程.结果:侧脑室内注射组胺(500ng)、腹腔内注射组胺酸(1500mg/kg)或他克林(3,5mg/kg)均可对抗前脑基底核破坏所致的记忆障碍.选择性H_1受体拮抗剂吡拉明(2,5mg/kg)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组胺的作用,相反,H_2受体拮抗剂卓兰替丁没有明显的作用.结论:中枢组胺可以明显改善前脑基底核破坏所致大鼠记忆障碍,其作用主要与H_1受体与胆碱能神经相关.  相似文献   

12.
洛赛克为一种新型的特异性的胃酸分泌抑制剂,抑制胃酸生成的最终阶段,抑制壁细胞膜中的质子泵H~ /K~ —ATP酶,使H~ 不能释放。作用极强,常用量为20mg,每日1次。 雷尼替丁为第二代H_2受体拮抗剂。H_2受体拮抗剂的化学结构与组胺相似,能与组胺争夺壁细胞膜  相似文献   

13.
近年研究证明,与炎症反应和免疫效应有关的细胞群具有组胺受体,过敏反应中释出的组胺亦作用于免疫系统。本文综述了组胺对免疫系统的药理作用。(1)抑制变态反应时组胺的进一步释放:将豚草过敏症病人的嗜碱细胞用豚草抗原(AgE)作用时,随细胞外游离组胺浓度的增高,细胞内cAMP水平亦上升,同时,组胺的释放受抑制。这种效应是组胺通过对H_2-受  相似文献   

14.
组胺及组胺受体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本文着重介绍近几年来组胺H_3受体的研究情况,概述组胺受体的亚型及各亚型的分布、生理效应,对各受体亚型介导的效应及产生的机制进行初步探讨。组胺是人体分布广泛,作用很强的生物活性物质之一。一般认为,组胺与其它神经递质一样,首先与靶器官的特异性受体结合改变细胞兴奋性而发挥生物效应。组胺的生理作用在20年代已被发现,首先认  相似文献   

15.
已报道,H_2受体阻滞剂甲硫咪胺(Metiamide)和西米替丁不仅能抑制组胺所引起的胃酸分泌,也能抑制五肽胃泌素和胆碱能兴奋剂所致的胃酸分泌。为阐明H_2阻滞剂对不同受体激动所激发的胃分泌的抑制作用机制,作者应用Heidenhain 小胃清醒狗,比较新H_2阻滞  相似文献   

16.
刘志敏 《医药导报》1993,12(4):171-173
现代药理学的研究揭示,影响壁细胞分泌胃酸有5种受体:即乙酰胆碱受体、胃泌素受体、组胺H_2受体、前例腺素受体和生长抑素受体。前3种受体被相应刺激物激活促进胃酸分泌,后两者抑制胃酸分泌。研究提示,溃疡的愈合率直接与抑酸强度有关。70年代以来问世的组胺H_2受体阻滞剂、质子泵抑制剂、胃酸分泌的抑制性受体激活剂,正广泛用于临床。兹对溃疡病抑酸治疗的近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 富马酸氯马斯丁片为山东省医药工业研究所研制的抗过敏药,1988年获得新药证书。[作用特点]本品为较强的组胺H_1受体拮抗剂,能抑制毛细血管的渗透性,其对组胺H_1受体的拮抗作用比扑尔敏强约10倍.口·44·  相似文献   

18.
组氨酸,一种组胺的前体对戊四唑诱发大鼠癫痫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研究和阐明中枢组胺对戊四唑(PTZ诱发大鼠点燃癫痫的作用机制.方法:隔日腹腔内注射亚惊厥剂量的PTZ 35 mg/kg诱发化学点燃癫痫,直至癫痫发作级别为4—5级.观察每次PTZ注射后30分钟内大鼠的行为变化.结果:在癫痫形成过程中,腹腔内注射组氨酸(200,500mg/kg),一种组胺的前体,剂量依赖性地延缓出现肌性痉挛和阵挛性癫痫全身性发作的反应潜时和抑制癫痫发作的级别.在癫痫模型形成后点燃激发过程中,组氨酸(500,1000mg/kg)和组胺H_3受体阻断剂4-[4′-(环己氨基硫代甲酰基哌啶)]-4H-咪唑(10,20μg)也分别表现出了明显的抗癫痫作用(2.6±0.4,2.2±0.3),(2.8±0.6,2.1±0.5).组氨酸的作用可被4-[4′-(环已氨基硫代甲酰基哌啶)]-4H-咪唑(5μg)显著性增强,却被选择性组氨酸脱羧酶抑制剂α-氟甲基组胺酸(20μg)和H_1受体拮抗剂美吡拉敏(2,5mg/kg)剂量依赖性、显著性地抑制.另外,H_2受体拮抗剂卓兰替丁即使在10mg/kg剂量下也无明显的对抗作用.结论:内源性组胺在对抗阵挛性癫痫全身性发作中起到了较重要的作用,其作用主要与突触前膜H_3受体与突触后膜H_1受体相关.  相似文献   

19.
H-2受体拮抗剂(简称H_2阻滞剂)现已作为治疗和预防酸性消化性胃部疾病,如胃溃疡、Zolling-Ellison综合征(ZES)、胃食管返流和急性应激性溃疡和糜烂等。现介绍四种H_2阻滞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和尼扎替丁。胃作用方面分泌胃酸的壁细胞上的组胺受体属H_2受体,它不被苯海拉明等H_1阻滞剂所阻断。组胺占据H_2受体后,从主细胞及其它细胞释放活化腺苷酸环化酶,增加细胞内cAMP浓度,而cAMP进一步活化壁细胞上质子泵,H~+、K~+-ATP酶,分泌H~+以对抗在钾离子交  相似文献   

20.
<正> 自Heinz Otto Schild提出组胺受体存在H_1和H_2亚型以来,许多器官,尤其是脑内组胺受体亚型的生理及药理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 一、脑内组胺受体的存在 组胺不能直接通过血脑屏障,因此中枢神经组胺受体的作用是调节脑内胺类递质的效应,这些胺类是局部合成,贮存和释放。十多年前已证明,脑内有神经元和肥大细胞含有组胺,这主要是通过神经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