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颈动脉斑块性质的关系. 方法 7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仪进行检测,并根据结果将其分为不稳定斑块组(A组,23例)、稳定斑块组(B组,25例)和无斑块组(C组,25例),同时选取2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D组).分别检测四组hs-CRP水平及颈动脉斑块进行统计比较. 结果 A组、B组、C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及hs-CRP水平明显高于D组(均P<0.05),A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B组及C组(均P<0.05). 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及hs-CR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群,hs-CRP水平与颈动脉斑块性质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程度及斑块性质,了解其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观察78例脑梗死患者和70例健康体检者两侧颈动脉的硬化程度、斑块性质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硬化程度及斑块发生率都明显高于健康体检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早期检出并确定斑块的性质,颈动脉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程度及斑块性质,了解其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观察78例脑梗死患者和70例健康体检者,对其两侧颈动脉的硬化程度、斑块性质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硬化程度及斑块发生率都明显高于健康体检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早期检出并确定斑块的性质,颈动脉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罗丹 《中国实用医药》2012,7(9):101-102
目的 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脑梗死患者斑块性质及颈动脉硬化程度,了解脑梗死与其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观察60例脑梗死患者和70例健康体检者两侧颈动脉的硬化程度、斑块性质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硬化程度及斑块发生率都明显高于健康体检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早期检出并确定斑块的性质,颈动脉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及颈动脉、下肢动脉超声探讨FIB与颈动脉及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对8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70例对照组观察,凝血酶法测定血FIB含量;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下肢动脉的内膜-中膜厚度(IMT),观察颈动脉、下肢动脉粥样斑块.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FIB、颈动脉、下肢动脉IMT和粥样斑块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加.高水平的血FIB(3.0 gL)与易损斑块相关,颈动脉IMT与患者收缩压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呈正相关.下肢动脉IMT与血糖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FIB作为炎性指标在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中起了重要的作用;血FIB水平可作为再梗死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6.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脑梗死患者颈动脉6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程度及斑块性质,了解其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观察60例脑梗死患者和40例非脑梗死患者两侧颈动脉的硬化程度、斑块性质等。结果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硬化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脑梗死患者的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与颈动脉硬化程度及斑块性质密切相关。彩色多普勒超声是检测颈动脉硬化最为简捷的方法,有助于脑梗死的临床预防及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采用HI VISON preirus彩色多普勒超声对100例临床诊断脑梗死患者和50例临床确诊无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检查,观察脑梗死患者与对照组发生颈动脉硬化斑块的人数及诱发脑梗死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类型。结果脑梗死患者中有92例患者检测出有颈动脉硬化斑块,其中主要是软斑及混合型斑块。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别是软斑和混合斑块容易溃破出血,与脑梗死发生有密切关系。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本院2008年1月-2013年2月收治入院的483例疑似颈动脉疾病的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出423例患者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其中硬斑218例,软斑123例,混合斑82例;220例为左侧斑块,203例为右侧斑块.未检出病变患者60例,在狭窄的58例中,18例轻度狭窄,32例中度狭窄,8例重度狭窄.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提供颈动脉发生病变部位的性质,检测血管狭窄的程度,对颈动脉病变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彩超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关系的价值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彩色多普勒特征,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关系的相关性价值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5月至2011年1月临床经CT或MRI扫描证实的脑梗死患者42例,进行双侧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结果 42例脑梗死患者,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者30例,发病率约71.4%,左侧多于右侧,且多发于颈动脉分叉处,以软斑较多见,溃疡斑和软斑与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 脑梗死的发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密切相关,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态、性质及其血流动力学变化,对指导临床治疗有极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hs-CRP)及颈动脉斑块性质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5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55例在本院进行正常健康体检的非脑梗死患者作为参考组,经免疫透射比浊法对患hs-CRP水平进行观察,同时通过超声诊断患者颈动脉斑块性质,比较两组患者、观察组组内不同病情患者的hs-CRP水平、颈动脉斑块检出率。结果观察组患者hs-CRP水平相较参考组患者偏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内梗死面积越大,患者hs-CRP水平越高,梗死程度越严重, hs-CRP水平水平亦越高(P〈0.05);观察组患者颈动脉斑块性质检出率明显大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患者梗死病情与高敏C反应蛋白含量间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急性脑梗死及颈动脉斑块性质之间关系密切,可作为临床诊断及预后观察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颈动脉斑块性质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健康人群60例作为对照组。对2组患者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据检查结果对其颈动脉斑块的性质分为无斑块组、稳定斑块组和不稳定斑块组进行判断,检验比较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观察组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和颈动脉斑块厚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斑块组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高于稳定斑块组及无斑块组,稳定斑块组亦高于无斑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颈动脉斑块性质有着明显的相关性,这对于急性脑梗死的诊治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粥样斑块与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70例脑梗死患者与同期健康体检者7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2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类型、斑块形态,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率显著升高(77.1%vs 24.3%),并且斑块类型多为不稳定的软斑;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颈动脉IMT明显增大(1.3±0.3)vs(0.7±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斑块与脑梗死密切相关,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能够明确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检测,研究其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 对MRI的弥散加权成像(DWI)证实的60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60例非脑血管病患者(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方法分析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分布、形态、数量和回声特征.结果 脑梗死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斑块、狭窄程度及斑块性质与非脑血管病组比较差...  相似文献   

14.
李芳  黄德益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8):1088-1089
目的探讨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对8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关系。结果脑梗死组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62例,斑块检出率为72.9%,对照组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12例,斑块检出率为24.0%。脑梗死组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脑梗死组斑块检出数为95处,对照组中斑块检出数为20处,脑梗死组软斑和溃疡斑的检出率明显多于对照组,而扁平斑和硬斑的检出率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以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斑块组织学特征、动脉狭窄程度,对脑梗死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提供可靠资料。  相似文献   

15.
郑莉 《中国医药科学》2014,(8):90-91,105
目的探讨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检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于2011年4月~2013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45例脑梗死患者设为观察组,45例不存在脑梗死的人群设为对照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两组人群是否存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梗死侧和非梗死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的部位、大小及其数目、动脉狭窄程度。结果观察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存在率为84.4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2.22%,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显示颈动脉主要出现在脑梗死一侧,斑块大小及其数量与脑梗死有明显的相关性,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狭窄程度无明显差异。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预防斑块的形成对避免脑梗死的发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及早检查斑块的存在,确定斑块的性质,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30例经CT、MRI检查确诊的脑梗死组患者及98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双侧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其斑块分布、性质及动脉管腔狭窄情况。结果脑梗死患者中,均质斑块142例,非均质斑块199例,对照组中,均质斑块31例,非均质斑块5例,二者比较,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斑块多见于颈总动脉分叉处,其次为颈内动脉起始部;脑梗死组中非均质斑块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脑梗死组与对照组颈动脉狭窄发生明显多于对照组。结论颈动脉粥样斑块是造成脑梗死的重要原因,诊断和评估颈动脉壁病变有效的手段为颈动脉彩超,它在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流行病学调查、预防、治疗试验的评价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邓宇平  罗伟良 《河北医药》2013,35(6):847-848
目的急性脑梗死与高敏C-反应蛋白以及颈动脉斑块性质的相关性研究与分析。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88例为试验组,门诊体检健康志愿者85例为对照组,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仪对2组共178例受试对象颈动脉各个部分进行检测,通过超声结果判断其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性质,同时对两组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进行化验并计算出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的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发生率(84.09%)、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平均含量[(5.97±1.78)mg/L]以及颈动脉内、中膜平均厚度[(1.57±0.23)mm]均显著增高;试验组内部进行对比发现,随着粥状斑块变得不稳定,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平均含量也显著升高(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以及颈动脉斑块性质明显相关,在急性脑梗死预防及诊治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评价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脑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1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64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观察组),取同期64例非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对象,两组均采取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进一步对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的价值作用进行分析评价。结果①在颈动脉内膜异常检出率上,观察组为81.25%,和对照组的29.69%比较明显更高,两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 <0.05)。②在颈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上,观察组为87.13%,和对照组的32.81%比较明显更高,两组数据之间比较具备统计学意义(P <0.05)。③观察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一共检出50块,其中左侧28块、右侧22块;处于CCA一共38块(76.00%),其中主干9块(18.00%)、分叉处29块(58.00%);处于ICA起始位置12例(24.00%。数据显示,颈动脉斑块主要分布在CCA分叉位置,ICA起始次之。结论在脑梗死检测过程中,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具备很高的应用价值,值得采纳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粥样斑块与脑梗死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方法以我院2014年7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216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以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50例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行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颈动脉硬化斑块的检出率、硬化斑块性质及位置分布等。结果观察组216例患者中检出粥样斑块211例(258块),斑块检出率为97.69%。对照组150例志愿者中检出粥样斑块22例(27块),斑块检出率为1.33%。观察组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258个粥样斑块主要分布为BIF与CCA,对照组27个粥样斑块主要分布位置也为BIF与CCA。观察组258个斑块以混合斑与软斑为主,发生率分别为39.53%、54.26%,对照组27个斑块以软斑为主,发生率占74.07%,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斑块分布、数量及类型与脑梗死之间有一定关系,并且随着脑梗死病情发展,粥样斑块类型会发生改变。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脑梗死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可作为该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与脑梗死患者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OX-LDL)水平的关系。方法对50例脑梗死患者,32例高血压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多普勒检查,同时测定患者血浆OX-LDL水平。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与血浆OX-LDL水平有关。结论血浆OX-LDL水平和超声多普勒联合检测能进一步验证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从而对高血压患者心脑卒中的危险性起到更好的预警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